新形势下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研究
2011-02-19巩前文
李 瑾,巩前文
(天津市农村经济与区划研究所,天津 300192)
1 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形势判断分析
目前,天津大力实施“农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三区联动协调发展模式,基本形成科技化、设施化、产业化、园区化、生态化、市场化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在城乡统筹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背景下,发展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必须深刻认识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抓住历史性机遇,夯实发展基础,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思路,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1.1 国际国内农产品供求矛盾严峻
CPI居高不下,必然让人想到农产品价格,农产品“涨价”可能算得上2010年的热门词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短期的农产品上涨有可能是突发性的因素所致,如游资炒作;但是较长期的农产品价格全面持续上涨可以肯定是供不应求的市场反应。
2010年国际市场的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据统计,2010年上半年豆油、棕榈油和棉花的价格分别比2009年同期上涨15%、28%和40%。大豆和玉米等期货价格更是创下近13个月以来的新高[1]。在国际农产品价格全面持续上扬的局面下,国内农产品价格也随之持续上扬。据农业部监测,8月上旬在监测的200个主产县的15种农产品中,2/3的品种价格继续上扬。农产品价格持续全面上涨,凸显出农产品供求矛盾的加剧。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国计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天津市也把“菜篮子”工程提上日程,这对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
1.2 国内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迫在眉睫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就是统筹城乡发展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实行城乡统筹,农村发展离不开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城市发展也离不开农村的促进和支持。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才能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城乡统筹就是要改变和摈弃过去那种重城市、轻农村,“城乡分治”的观念和做法,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天津城乡统筹的着力点是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促使城市资源通过农业作为载体实现由城市向农村流动。所以,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要打好城乡统筹这张牌,而城乡统筹发展也要利用好都市型现代农业这个载体,实现双向促进、良性互动。
1.3 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夯实
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显著提高。通过实施“4412”工程,天津设施农业面积到2011年将达到6.67万hm2,建成18个高标准设施农业示范区、100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二是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截至目前,资产在1 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60个,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发展到400个,进入农业产业化体系的农户达到83%。三是财政实力显著增强。2009年天津10个有农业区县的地方财政收入平均每年以30%速度增长,相对雄厚的财政实力对扶持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四是扶持政策不断健全完善。近年来,围绕设施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及促进龙头企业与特色产业发展,从财政扶持、科技支撑、税收优惠、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4 国家对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国家领导人多次视察天津都对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提出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天津代表团全体会议,在谈到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他要求“要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不断壮大区县经济实力,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在新时期,党中央对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成为天津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动力和方向。
2 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功能定位
2.1 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
2.1.1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天津地处渤海之滨,位于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上,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海陆空交通发达,地处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具有良好的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条件。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依托京津两大城市,拥有科技、教育、人才、信息、市场和全方位对外开放等多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2]。
2.1.2 依托和服务京津城市带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取向
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一种在大都市特殊地域和社会经济环境背景条件下的现代农业产业。依托大都市强大的工业装备、科技成果、经济辐射力和社会文化对农业的渗透,服务于京津城市带的高层次、多形态的绿色产业需求,体现都市与农业的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关系,使现代农业真正成为城市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2.1.3 服务辐射环渤海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突出功能
天津是环渤海区域的龙头和北方经济中心,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使滨海新区成为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要求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要在科技教育、组织制度、生产方式、经营理念、政策环境等方面发挥对内对外窗口的双向展示作用和在区域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引领、示范、服务、辐射和带头作用。
2.1.4 “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模式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自然资源禀赋较差,面临水资源短缺、耕地质量较差等约束,同时具有优越的区位、资本、科技、信息、人才条件。以经济、科技的优势弥补资源劣势,坚持“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发展方向,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并重,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出口创汇农业和高科技现代农业。
2.1.5 科技化、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国际化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要标志
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依托京津城市带科技优势、经济优势、区位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政策优势,以农业高新技术、现代工业装备和高智能人才为支撑,以设施农业为主要载体,借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以科技化、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国际化水平为主要标志,建设和发展一批具有国内外一流水平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2.1.6 功能多元化和协调统一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
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在强化“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精品生产和农民就业增收功能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开发休闲观光、生态保护、文化传承、教育培训、服务辐射等功能,强调多种功能协调发展。在满足城市消费和工业发展需求的同时,营造优美宜人的绿色空间,改善自然环境,缓解城市污染,增强现代农业的文化内涵和教育功能,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高度有机统一。
2.2 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功能定位
按照天津城市发展定位、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背景和农村“三区”联动发展的部署要求,依据资源禀赋条件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应努力建成环渤海安全健康农产品供给基地、北方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集散中心、区域现代农业示范服务中心、休闲农业和天津特色文化传承基地、京津城市带的生态屏障,形成生产、生活、生态、服务多种功能有机统一、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形势下,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需要开发和重新定位农业功能。具体来说,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2.2.1 农民就业增收功能
2009年,天津市仍旧还有381.31万的农业户籍人口,占全市户籍总人口979.84万人的38.9%。无论是从绝对数上来说,还是相对数,都是个较大的数字。增加农民收入不仅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的需要,更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从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结构来看,2009年,天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农业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15.1%,较2008年下降了0.9个百分点,但是绝对收入额上升了301元。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加快推进,除部分劳动力在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外,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设施农业、加工农业、农产品物流和休闲农业等相对效益较高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在较长时间内仍然是农民就业和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
2.2.2 农产品供给功能
天津市常住人口达到1 228.16万人,流动人口约250万人,如此大规模的居住人口对农产品的消费数量是庞大的,尤其是在特殊时期,如冰雪灾害等,都市型现代农业需要保障该地居民的日常农产品消费供给,特别是要保证安全蔬菜、猪肉、禽蛋、水产品和奶品等供给。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和膳食营养的改善,人们对健康安全的多样化农产品需求日益增长,不断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可以说,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天津米袋子、菜篮子的有力支撑,对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应急供应,保持天津社会和谐和民生稳定具有战略意义。
2.2.3 生态修复功能
国务院批复天津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把天津定位为北方经济中心、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随着建设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和农村“三区”联动发展,在一定时期内二、三、一的产业结构不会改变,这意味着郊区工业将持续高速发展。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郊区工业一般会破坏农村生态环境,进而会影响城乡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乃至破坏生态城市建设。因此,在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低碳社会的背景下,都市型现代农业就必须承担起天津生态城市建设的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功能,通过加强农业投入品控制、合理开发农业资源、推广节能环保生产模式、增加碳汇等措施,提高都市型现代农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贡献率。
2.2.4 文化传承功能
天津独特的地域特征和农耕历史,造就了天津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就像文化是地域的灵魂一样,农耕文化也是区域农业的灵魂。“京杭大运河”从隋代至今有着近两千年的历史,大运河给天津不仅留下的是“漕运”,应该还有“灌溉”,这些都与天津的近代史、农业文明,风土人情等等相关。尤其是天津小站稻、七里海河蟹、独流老醋、陈官屯冬菜、崔庄冬枣、沙窝萝卜、杨村糕干、天津红小豆、茶淀葡萄、蓟县磨盘柿等一些著名的优秀农副产品,它们的历史、品质、地理特征、种植技术、传说及传人,都有几百年以上的文化内涵,还有一些发生在“大运河”两岸与农耕文化有关的历史名人故事,这些都是天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人精神文化享受。因此,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弘扬农业文明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开展爱国主义和乡土教育的需要,更是文明发展历史长河中时代赋予的使命[3]。
2.2.5 城乡统筹载体功能
城乡统筹发展的核心是要有连接城乡协调互动的桥梁,都市型现代农业可为城市化和工业化提供基础保障和有效服务。一是城市居民或者城市非农企业投资都市型现代农业,实现资本从城市或非农领域向农业领域流动;二是安全健康的农产品有效供给满足城市居民消费需求,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三是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服务带动城市居民参与农业活动,享受农业文明和生态教育。城市居民在节假日前往农村,体验农业耕作,品尝农家菜,并住在农家乐。通过都市型现代农业提供乡村生态旅游服务,带动城市居民在农村消费,并增加城乡居民的生活接触,有利于城乡文化交流,引导城市工商企业投资现代农业建设。因此,都市型现代农业成为促进城乡资源流动的重要渠道和提供城乡合作交流载体的重要来源。
3 新形势下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与布局
3.1 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3.1.1 高科技农业
高科技的应用成为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首要特征。首先,生物技术将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体系的核心,集中体现在新物种塑造、新快速繁育技术应用、新农业工厂构建、新人造食品和饲料生产、新能源开发和新空间领域拓展等方面。其次,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拓宽农业领域。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开辟新的生物资源,拓宽农业生产领域,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如全球定位系统 (GPS)、地理信息系统 (GIS)、连续数据采集传感器 (CDS)、遥感 (RS)、变速自理设备 (VRT)和决策支持系统(DSS)等技术的发展在都市型现代农业上的应用,可以使农事操作更加标准化、精致化、高效化和工厂化与可控化。最后,利用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使农业脱离土地,发展海洋农业,天津丰富的海洋资源将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3.1.2 多功能农业
现代农业除了具有生产食物和植物纤维等农产品这一主要和传统的经济功能外,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非经济生产功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将会具有新的功能,如能源替代功能、劳动力吸纳促进功能、休闲观光和文化传承功能、生态保护功能等。相对于传统农业,都市型现代农业将逐步向观赏、休闲、美化等方向扩延,假日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也将迅速发展成为与产品生产并驾齐驱的重要产业。
3.1.3 可持续农业
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必须发展为可持续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主要模式是生态农业。以科学原理为指导,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保护和培植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具有生态文明内涵的农业模式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生态农业要求人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和生态效益;在开发资源的同时,注重保护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和水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相结合。国内外众多专家认为,生态农业是一种久兴不衰的生产方式,它将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3.1.4 标准化农业
农业标准化是先进生产力在现代农业中的具体表现,它是指通过不断调查、探索、发掘农业生产实践的规律,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原则,对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通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推广科学生产操作规范,促使农业向专业化生产发展。现代农业不仅要求农产品品种标准化、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化、农业生产管理标准化,还要求农业市场规范化、农村经济信息建设标准化。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农业标准化程度已经很高,他们从产前的种子选择、产中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栽培管理、产后的加工、分级、包装、储藏、运输、销售诸环节一直延伸到“餐桌”,都有相应的标准规范,几乎每个生产、加工、销售的环节都实现了标准化,因此,这些国家的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能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实现农业标准化,按标准组织生产,同时按标准规范农产品的生产行为,应当成为天津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可选择的道路。
3.1.5 工厂化农业
所谓工厂化农业,是指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即在相对可控的环境条件下,采用工业化生产,实现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超前农业生产方式,就是农业先进设施与露地相配套、具有高度的技术规范和高效益的集约化规模经营的生产方式。它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实现周年性、全天候、反季节的企业化规模生产;把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现代先进农艺结合起来,以现代化农业设施为依托,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土地产出率高和劳动生产率高,是设施农业的延续,也是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3.2 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布局
3.2.1 环城城乡融合发展区
包括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和北辰区 (不包括东丽区和津南区的滨海新区产业功能区部分)。该区经济实力强,农业以花卉、食用菌、蔬菜、观赏鱼、淡水鱼生产为主,已经形成园艺、农产品物流和观光农业为主的格局。该区城市化水平高,紧邻中心市区,具有拓展农业休闲观光功能的区位优势、市场优势。该区域的功能定位为:巩固精品农业生产功能,强化农业高新技术孵化培育、示范带动、服务辐射等服务功能,突出休闲观光功能,努力建成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农产品物流中心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先行区。
3.2.2 滨海特色产业发展区
包括滨海新区的塘沽、汉沽、大港,以及东丽区和津南区的滨海新区产业功能区部分。该区经济实力强,特色农业综合效益突出,已形成海水养殖、特色葡萄和冬枣种植三大特色产业,产量分别占全市总产量的98.5%、55%和50%。该区农业生态功能作用日益明显,具有发展农产品物流、农业科技服务、休闲观光的区位优势、市场优势。该区域的功能定位为:融入和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升特色农产品供给功能,拓展海滨观光旅游功能,突出生态建设功能,强化科技研发转化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努力建成滨海生态旅游和休闲观光基地、现代渔业和盐碱地绿化科技研发转化中心和国际农产品物流中心。
3.2.3 远郊综合发展区
包括武清区、宝坻区、宁河县、静海县和蓟县平原洼地区域。该区经济实力中等,是天津重要农产品的主产区,粮食总产量占天津粮食总产量的85%左右,特色农业发展初具规模,主要有武清蔬菜、奶牛,宝坻“三辣”、生猪、淡水鱼、优质粮种,静海金丝小枣、特色作物、林下经济,宁河水稻、水产、奶牛和生猪,蓟县系列绿色食品等。该区是天津鲜活农产品的主要供给基地,在保障城市食物安全和提供安全健康农产品方面占有重要地位。该区域的功能定位为:强化安全健康农产品供给功能,突出产业链延伸功能,改善生态保护功能,拓展休闲观光功能,努力建成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中心。
3.2.4 山区生态经济发展区
主要指蓟县北部山区。蓟县山区生态环境良好,水资源相对丰富,年末实有林地面积5.3万hm2,林木覆盖率达到43%,比天津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林间散养肉鸡、蛋鸡,基本形成林牧、林农、林草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现有果园面积1.34万hm2,磨盘柿、板栗、核桃、苹果、梨、葡萄等品种多样,是天津重要的果品生产基地,区域生态功能和作用突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为:巩固绿色果品供给功能,强化山区生态保育功能,突出农业观光旅游功能,拓展生态农业示范服务功能,培育特色品牌,努力建成规模化有机果品生产基地、山区生态旅游及休闲度假基地、京津都市圈“绿心”和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示范区。
4 新形势下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举措
4.1 做好科学规划,强化规划保障
4.1.1 坚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
按照农村“三区”联动发展思路,遵循高起点、高标准和适度超前的原则,编制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将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纳入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使之与天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4.1.2 做好产业规划,并认真落实
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框架下,结合不同区域的资源、市场、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因地制宜制定设施农业、生态养殖、农产品加工物流、休闲观光农业和农村环境等布局规划;重点规划建设设施农业产业带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规模经营板块,走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之路,促使都市型现代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稳定性,按照优势农业产业带和基地建设布局,积极进行区县试点,切实发挥示范导向作用,取得经验后全面推进。
4.1.3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逐步建立规划执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领导重视、干部尽责、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的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真正做到以规划促发展。
4.2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构建科技保障
4.2.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加快天津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基地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鼓励转化和引进更多的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加强农业技术研究中心、工程中心、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建设,推动农业技术成果的集成创新和中试熟化,强化产学研结合,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4.2.2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建立多形式、多样化农业技术推广平台,支持和鼓励科技市场、科技特派员、科技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力度,合理布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鼓励和引导农业技术协会、研究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
4.2.3 组织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工程
发挥政府农业科技项目引导作用,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交流合作机制,实施科技示范工程;完善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激励机制,培养一批科技大户,有效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
4.3 加强市场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构建服务保障
4.3.1 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推动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要素合理流转和优化组合,实现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化,加快建立一批规模大、特色强、辐射范围大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和优势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创新农产品流通体制,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产品加工、配送、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完善和建设一批物流基地和物流园区,形成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区域性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促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4.3.2 加快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网络设施建设
建立起覆盖全市乡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系统建设,扩大市场与信息辐射范围;建立功能完善、反应敏捷的农产品进出口预警系统,及时提供农产品生产和贸易信息。
进一步强化农技110、短信平台和农业信息网站的服务功能,重点加强国内外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宣传和推广,为农民提供现代农业技术信息,加快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进程。
4.4 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构建投入保障
4.4.1 加大各级政府财政支农力度
在稳定现有农业投入的基础上,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要向都市型现代农业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积极争取中央、市级财政在发展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设施农业、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推广、市场体系建设、农民培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方面的专项资金扶持。
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推动建立农村多种所有制的金融组织及符合农村特点的新型金融组织和担保机制。
4.4.2 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
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大力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投资开发现代农业,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农业投资体系。
4.5 加强农业制度创新,构建体制保障
4.5.1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建立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机制、土地征收和补偿机制、留地安置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转包、转让、入股、租赁等多种形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土地向村集体、农业企业、经营大户集中,实行规模化生产,提高土地的集约化利用程度;鼓励农民以承包土地入股,加入农业股份公司和集约化规模经营实体。
4.5.2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和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鼓励发展农村经纪人等新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经营形式的创新升级。
强化各类现代农业园区的工作协调机制,确定园区开发建设主体,重视园区企业化运作模式,开展“政产学研”合作与创新,提升园区经营管理水平。
1 孙雨.国际农产品价格集体上涨 国内粮价“降温”难.中国网 (www.china.com.cn),2010-08-04
2 李瑾等.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8(1):76~80
3 李瑾,孙国兴.天津都市农业和农村城市化协调发展战略问题.天津农业科学,2005(4):6~9
4 张雅光.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特征与功能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76~80
5 黄学群,巩前文.天津蓟县农民依靠农业增收的潜力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6):71~73
6 中共天津市委办公厅信息处.天津深入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天津工作,2010(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