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脏腑之窍考证※

2011-02-19马玉宝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15期
关键词:循行膀胱经经筋

马玉宝

脏腑之窍考证※

马玉宝

五脏;五窍;中医基础理论

经络问题非常复杂,却又非常重要,在内的脏、腑、奇恒之腑,在外的经筋、皮部、五官九窍等都有各自的经络归属或经络组成,所以经络根本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低阻线,也不是独立于已知结构的未知结构。经络与脏腑是不能分割的,体表与内脏的相关性也是靠经络体现的,如果把经络完全分离出去,中医的许多问题都变得更加模糊和难以理解。当然古人的经络也包括无形的可流动的经气,没有经气的经络,也会变得毫无意义。学习过中医基础理论的人,几乎都知道五脏各有其窍,有些脏与窍有经络联系。另一些脏与窍没有直接的经络联系,如何理解这些问题是值得探讨的。

1 肺在窍为鼻

《灵枢•脉度》说:“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灵枢》的原文,无论是手太阴肺经的循行、病候,还是手太阴络脉、经别、经筋的循行和主病均未论及鼻及鼻病。而现代中医教材中的解释是鼻与喉相通而联于肺,这纯粹是从解剖角度来理解的,既便是这样鼻与喉相通而联于气管,并不通肺,因此这种解释便显得牵强附会。然而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和病候中均论及鼻。①手阳明大肠经,“上挟鼻孔”。②是主津所生病者:“鼽衄”。

2 脾在窍为口

《灵枢•脉度》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灵枢》的原文,无论是足太阴脾经的循行、病候,还是足太阴络脉、经别、经筋的循行和主病均未论及口。①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②是主血所生病者:“口唇胗。③足阳明经别,“出于口。”④足阳明经筋,“上挟口”,“卒口僻”,“引颊移口”。

3 心在窍为舌

《灵枢•脉度》说:“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手少阴心经与舌的联系较为广泛。①手少阴心经,“上挟咽。”②是动则病:“嗌干,渴而欲饮。”③手少阴经别,“系舌本”“虚则不能言”。手太阳小肠经与舌也有联系。①手太阳小肠经,“循咽下膈。”②是动则病:“嗌痛”。

4 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灵枢•脉度》的原文,无论是足少阴肾经的循行、病候,还是足少阴络脉、经别、经筋的循行和主病均未论及耳,循行也未论及二阴,只是在病候中两处论及大小便。①是主肾所生病者,“肠廦”。②足少阴络脉,“实则闭癃。”但《素问•缪刺论》又说,“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足太阳膀胱经则论及耳。足太阳膀胱经,“从巅至耳上角。”足太阳膀胱经也论及二阴。①足太阳膀胱经,“贯臀。”“过髀枢。”②是主筋所生病者:“痔”。

5 肝开窍于目

《灵枢•脉度》说:“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足厥阴肝经的循行与目有联系。足厥阴肝经,“连目系”,“从目系下颊里”。足少阳胆经与目的联系更广泛。①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至目锐眦后”、“别锐眦。”②是主骨所生病者:“目锐眦痛。”③足少阳络脉,“名曰光明”④足少阳经别,“系目系。”⑤足少阳经筋,“支者结于目外眦”。“从左之右,右目不开。”

经过以上考证,五脏与窍有经络联系的只有心和肝,肾也仅是络脉与耳有联系,而肺、脾却与窍之间没有直接经络通路,那么它们的脏气是如何外达体表之窍的。它们与窍之间既没有相同的神经支配,又没有相同的血管供应,同时又经过数千年的实践证实存在这种关系,那它们之间只有通过表里经才有了联系。无形经气的流动和转化,总是先发生在有表里关系的经络群组之间,这与西医的组织属性毫无关系,最初受精卵的分化决定了这一切。因此窍不单是脏之窍,而是脏腑共同之窍,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脏腑与窍之间的各种功能关系和病机影响,对科学合理地选择相关病证的治疗方法是有帮助的。至于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阳三焦为什么没有外窍,是否在体内,三焦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内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10.3969/j.issn.1672-2779.2011.15.005

1672-2779(2011)-15-0010-01

(本文校对:张文娟

2011-05-3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项目[No:410500001]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银川750004)

猜你喜欢

循行膀胱经经筋
膝骨关节炎经筋辨证的研究进展
任督脉循行刍议*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论五输穴向心排列与《灵枢·经脉》中经脉循行方向相悖*
下午动一动,疏通膀胱经
下午动一动,疏通膀胱经
只要3个动作,解决身体90%的疾病
督脉循行考
壮医针刀经筋解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从西汉出土经穴髹漆人像看手厥阴经脉的循行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