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开发重点与思路
——以河南省南召县大石窑村为例

2011-02-19刘彩玲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景区特色旅游

刘彩玲

(河南省科学院 地理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52)

一、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乡村旅游是指旅游者在乡村或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模式的相关旅游活动。村庄也可作为旅游者探索附近地区的基地①。在我国,对乡村旅游的概念比较普遍认同的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民所拥有的土地、庭院、经济作物和地方资源为特色,以为游客服务为经营手段的农村家庭经营方式。

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快速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后的美国和加拿大。乡村旅游对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旅游业也蓬勃发展,进入21世纪后我国乡村旅游呈现快速发展迹象。起步较早、并得到当地政府重视的北京郊区、安徽黄山、四川成都等地的乡村游都已经跨过自发发展、数量扩张、规模发展的过渡阶段,进入质量提升阶段,开始注重特色化、高质量化和以人为本的阶段。北京旅游局近年来开展了“一沟(村)一品”创意策划,积极打造主题产品,筹划了主题鲜明的社区营销活动,开展了“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主题试验区”试点,创新和推广了新型业态,提升了北京乡村旅游的品牌价值,在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创新性地探索,并适时改进推出《北京市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标准》、《京郊人家》等规范标准,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旅游形势。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起步早,现在乡村旅游已纳入当地城乡规划统一布局、产业统一推进、建设统一配套,实行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服务和标准化管理。突出政府主导是关键,农民自愿是基础,规范管理是保障,文化品位是活力的指导思想。树立了生态游、民俗游、珍迹游、美食游、探险游和红色游6大品牌。黄山市的乡村游经过不断发展现已经形成了三个功能板块的乡村旅游区,一是环黄山乡村旅游圈,主要发展景观依托、休闲度假型的乡村旅游,二是沿新安江乡村旅游带,发展集农事参与、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复合型乡村旅游,三是古徽州乡村旅游片,发展以文化体验为主导的乡村旅游。通过实行“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统一品牌”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有效提高了黄山市乡村旅游的组织化程度,并结合新形势下推进农村发展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的新机遇,达到乡村旅游与现代城市、新农村建设、徽文化的深度结合。河南省的乡村游尚处于自发性、松散性、数量扩张阶段,虽然鸡冠洞、重渡沟、龙峪湾、老君山、养子沟、郑州惠济区“农家乐”、小浪底风景区等相继发展了乡村旅游,但只有栾川等少数地区的乡村游初步实现了管理规范化、建设统一化、配套标准化、服务人性化。河南省拥有庞大的客源市场和乡村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国旅游局曾将2006年和2007年旅游主题分别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和“和谐乡村旅游年”。乡村旅游的大力推进和发展,必将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的开发②。

总之,目前我国乡村旅游态势虽然不错,但在开发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基本仍处于低水平开发阶段,乡村各种资源未能充分有效的利用,乡村旅游存在着缺乏资源整合、主题不鲜明、产品开发深度不够、产品雷同、品位不高、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和高品位的旅游需求等许多问题。许多乡村旅游产品只是在原有生产基础上稍加改动和表层开发,缺乏创新设计,文化品位不高、特色不明显。多数乡村旅游业的经营者对乡村旅游的内涵、本质归属尚不十分清楚,简单地把乡村旅游理解为吃农家饭、体验农家生活;在开发经营中重经济效益,轻文化传统;重设施建设,轻环境营造;重眼前收益,轻科学管理,难以让游客感受和体验乡村旅游的魅力。

二、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依据不同的体系对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分类各有不同。从形成原因分类,乡村旅游模式可以分为:景区依托型、市场依托型和特色村寨型三种类型。本文重点介绍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开发③。

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的定义是依托大型旅游景区在市场上的知名度,以地方的原生态特色展示,以景区游客为主要的目标市场,开发中较多地保存着乡村的原生状态,发展与景区配套的购物、住宿、休闲、餐饮等服务项目,并融入一些乡情民俗活动,满足具有乡村情结、回归自然和崇尚经济型消费观念游客的需求,同时带动当地农副产品和土特产品的销售,从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周边乡村发展的一种模式。

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具有以下特点:在大型旅游景区内部或紧邻大型旅游景区的乡村所开展的,以田园风光和传统民风民俗为特色、以旅游服务接待为主的、与旅游景区分工明确并成为景区游客服务接待很好的补充。

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的发展重点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环卫设施;发展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设施;挖掘并展示有传统特色的民俗风情;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

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是随着旅游景区发展很自然形成的。这样的乡村不仅仅要承担旅游景区部分游客的旅游接待、特色商品加工出售等服务工作,还应该发挥乡村生态环境良好、民风淳朴、生活方式独特、民居富有当地特色等优势,使乡村风情也成为景区景观很好的补充。目前,很多景区依托型乡村同时也是游客旅游的目的地。

三、大石窑乡村游发展基础分析

大石窑村坐落于五朵山风景区的腹地,村庄与景区自成一体,环山旅游公路穿村而过,对外交通方便。绕村小河清澈见底,水流潺潺,小村四周峰谷相间、奇石林立、山泉甘洌、植被茂密、空气清新;房舍依山势散落而建,自然错落独具宛西风情;菜干饭、排骨凉茶、山野菜等地方饮食风味更具特色。良好的生态环境,古朴的村落风貌,极大地 激发了久居钢筋水泥城市的人们旅游激情。随着五朵山景区的开发,大石窑的民众自发开展了“乡村旅游”,村内乡村旅游接待有了一定基础,游客接待能力达到120人。

大石窑村的乡村旅游是随着五朵山景区的开发逐步发展起来的。五朵山景区是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主要园区之一,也是著名的道教自然生态旅游区,由暴瀑峡、万福宫、五朵峰三大游览区组成。景区年游客量可达200万人。每年的三月三、九月九两次庙会和道教法事活动,在南阳地区乃至华中地区的道教信徒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并且吸引了众多游客。紧紧依托这一知名国家AAA级景区,大石窑村一方面可以补充景区的接待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大石窑村的山村风貌与高大山峰和道教圣地是不同特色的旅游产品,也同样会吸引一部分游客,来体验僻静山村的小桥流水、淳朴民风、山村菜肴。大石窑乡村游使景区的旅游产品更加丰富,旅游接待更加完善,景区也为大石窑村带来了一定的客源,两者互为利用,共同发展。

四、大石窑村乡村旅游开发重点

大石窑村在五朵山景区发展过程中接待了来此吃农家饭、住农家宾馆的游客,开始了基础乡村旅游。但随着景区的发展游客大量增加,人们的需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乡村旅游不能仅停留在原始的自发状态,要通过向成都、北京乡村旅游发展先进经验学习,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针对大石窑现状,要在原有基础上改善接待设施、提升接待能力,完善配套设施,挖掘当地特色商品和独有的地方特色民俗④,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乡村旅游。

1.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开展旅游的基本前提,大石窑位置偏远,属于经济特别不发达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交通、环卫、供排水、绿化等,不能满足发展乡村游的基本条件。首先要分析五朵山景区游客现状及发展趋势,合理预测本村游客数量,结合本村现状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以满足现在及中远期旅游发展的需要,为旅游发展提供基本的保障和动力。目前村内电力、供水、通讯基本满足需求,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交通、排水和环卫等。村内对外交通既是到景区的道路,路况良好。村内道路由于农家院落依山势而建,散落布局,入户道路多是土路,一到下雨天泥泞难走,鼓励村民就地取材,利用河床散落的鹅卵石、山体石材等做成风格各异的特色道路。同样由于居住分散致使村庄污水处理面临挑战,主要是污水管道铺设和污水的收集难度大。要依山势合理布局管道,在合适位置汇集统一处理后再排放或二次利用。要加强环卫建设,给乡村旅游一个好的环境,目前村庄环卫工作急需规范细化。首先增加垃圾收集点和垃圾桶数量。利用收集后的垃圾、粪便等进行沼气开发,逐步推行沼气,既可达到废物利用,同时又能够改善环境。成立环卫专业队伍,对游客和居民产生的废弃物及时进行清扫、收集,定时清运。各个公厕必须有专人负责管理。产生的垃圾纳入五朵山乡环卫系统。

2.完善服务配套设施

(2)碳酸氢钠加热易分解,可根据加热前后固体质量变化来计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由于食用碱为碱性物质,不能用瓷坩埚,所以合适的仪器组合为B组。

为了使游客在村内有一个舒适的环境,还必须修建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例如,接待中心、停车场等,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要与五朵山景区一体化考虑,避免无谓的浪费和不足,建筑的风格也要与景区的风格相协调。结合五朵山景区的游客量和本村的环境容量,在村庄入口建农家旅游服务接待处一处;在村口建生态停车场一处,各农家院建能停2~3辆车的小型停车场;为了丰富和方便游客,在合适地方建文化娱乐中心一处,休闲广场一处,卫生医疗室一处等。另外为了接待人数较多的旅游团队,还需建旅游度假山庄,用以接待团体游客,现在村内有度假山庄两处。

3.挖掘并展示特色旅游商品、民俗风情

硬件条件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特色才是吸引游客并使乡村游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大石窑村一方面发展旅游接待功能,另一方面要开发具有当地特色和历史传统的旅游商品、民俗风情等,延长游客的滞留时间和增加游客的购物兴趣。利用当地材质制作特色旅游商品。例如用当地丰富的石材、木材、柞蚕丝和其他土特产品资源,开发旅游文化商品系列——木碗、木杯、木质烟缸、木质首饰盒、木勺、木盘、手杖、木质面具、木珠、蜡台、按摩器、木剑等木制品,以及石擀面杖、石臼、十二属相等石制品。柞蚕丝可制作成挂毯、手帕、丝巾、真丝绣品、蚕丝被等。土特产系列——辛夷、杜仲、山萸肉等野生中草药,黑木耳、山菇、花菇、草菇、茶树菇、猴头菌等菌类,山野菜、山核桃、蜂蜜、柞蚕蛹等山货。这些特色产品,既突出了当地特色,也作为旅游商品销售,增加当地经济收入;在休闲广场,每个周末举行篝火晚会,请一些当地的文艺表演团来此表演当地特色民俗文艺,增加娱乐性和吸引力;本地手工艺生产主要有柞蚕的纺织和挂毯、真丝绣品、蚕丝被等。在文化娱乐中心的“工艺品制作展示室”,让当地的绣女在此进行生产表演,吸引游客参观,同时进行商品销售;发挥道家养身健体的特长,与五朵山景区开展合作,培训村民学习道教武术、气功等传统健身活动。同时,也可以邀请游客参与其中,既能够达到游客和村民康体健身,又能够增加旅游活动项目,丰富游客的旅游生活⑤。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发展乡村旅游就是要吸引城市居民走出楼房峡谷、水泥森林,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山野田园应该是一方没有尘嚣的净土。兴办乡村旅游一定要重视环境保护。只有山更清水更秀,乡村游才能越办越红火。所以 一定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持天蓝水碧、空气清新的村庄自然风貌。改变当地燃料结构,禁止乱砍滥伐树木和烧山毁林,丰富林相,做好封山育林工作;对于贯穿村庄的山泉小溪,要加强保护,避免游客污染。

五、结 语

在大的旅游景区周边村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普遍现象,但这类依托景区发展的农家旅游与景区在发展战略上存在优势互补关系,乡村游使景区服务更有特色,景区发展也带动了乡村的经济发展。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的发展要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特别是在景区发展到一定阶段,旅游和服务功能相分离,服务接待外移后,景区周边区域服务功能更加突出。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旅游服务功能外,乡村旅游更要突出特色,发挥饮食、民俗、建筑等资源优势,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打造饮食、住宿、休闲、游乐、购物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注释:

①李强.河南旅游业的现状和及旅游强省的几点建议[A].李建中,梁留科.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②陈志刚,保继刚.城市边缘化乡村旅游化效应及其意义——以山东日照王家皂村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7,(26): 69-70.

③朱青晓.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模式探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56-60.

④杨桂华.生态旅游景区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⑤曹奇刚.旅游活动中和谐客我关系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86-89.

猜你喜欢

景区特色旅游
特色种植促增收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中医的特色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完美的特色党建
旅游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旅游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