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外乱弹衣

2011-02-19姚永栋

质量与标准化 2011年6期
关键词:兽皮树叶服饰

文/姚永栋

在地球所有动物中,只有人类懂得穿衣戴帽,至于人类为什么要穿衣呢?众说纷纭。有说为了护体:远古蛮荒时期,先民们生活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为避风防寒,用兽皮加身,树叶避体,后来发展到用葛藤、粗麻、树皮等纺布制衣。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中,就发现了骨针,这说明在一、二万年以前,先民们已经使用骨针来缝制衣服了。有说为了遮羞:圣经说,上帝创造天地万物后,又用泥土造了亚当和夏娃。在蛇的引诱下,两人偷吃了伊甸园中的禁果,突然发现自己赤身裸体,深感羞愧,于是拿无花果树叶蔽体。上帝无奈,只能缝制兽皮给他们穿,这就有了衣服的雏形。还有说为了装饰美化的,为了巫术礼仪的,为了吸引异性的等等,不一而足。“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从茹毛饮血的野蛮走向衣裳冠冕的文明,人类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间一些具体细节,早已沉埋在不可复现的年代之中,很难加以确定,只能任由后人去做种种揣摩、推测和假说了。

随着人类的进化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先后有了麻、毛、丝、棉,纺织印染技术的开发应用,推动了服饰从简单向繁复发展。服饰除了实用价值外,还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文化意义。据《舆服志》记载,历代王朝都对服饰加以礼法约束,按照等级、职务、身份、尊卑,对质地、颜色、款式、图案等,作了严格的规定,“贵贱之别,望而知之”。比如只允许老百姓用麻布做衣服,而且不允许染色,这就是“一介布衣”、“白衣秀士”的来源。黄色袍服仅为皇帝御用,所谓“黄袍加身”,即意味着皇帝登基,严禁他人采用,违者将遭杀身之祸。过去官袍是没有口袋的,袖子代替口袋的作用,于是有用“两袖清风”来比喻不收贿赂、做官廉洁的。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样式,各具特色,美不胜收。中华民族又叫华夏民族,有认为是因服饰的华丽大度而得名,华者,华丽;夏者,大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服饰已成今天人们最好的炫美道具。赶不尽的新潮、看不尽的时尚、翻不完的花样。阅街头春色,有人光鲜衣着缀补丁,有人一抹翠裙半露腰;观荧屏风云,轰炸利比亚的北约战机刚刚呼啸飞去,裙裾飞扬的时装模特就迈着猫步款款走来。凡此种种,怎不让人惊叹大千世界的精彩纷呈,人生万花筒的变幻莫测。

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加快了服装行业的内外交流。近年来,ZARA、ARMANI等服装俨然成了国内市场的新宠。令人遗憾的是,在有关部门检查中发现,这些身价不菲的国外名牌却屡陷“质量门”,纤维含量、色牢度、pH值、甲醛含量等方面的问题一点也不比国内品牌少。有专家支招,购衣防陷阱,一要看外观、二要闻气味、三要查检测报告、四要保留产品标识、五要……等等。有人为衣消得人憔悴,宁愿三月无荤腥,不可一季无新衣。但经过如此这般的一番提醒,难免有点心灰意冷,买还是不买,就像哈姆雷特的“生还是死”一样,令人好生纠结。名牌犹如此,此情何以堪。无奈一声叹息,黯然闭合钱包,毕竟谁愿意花钱买麻烦啊。品牌品牌,有品才有牌。所谓挡不住的诱惑,不仅在于豪华明亮的店堂,不仅在于舌灿莲花的推销,更在于商品的优良品质。倘若商家能回馈消费者一份放心、一份信任、一份愉悦,还愁你的商品没有粉丝没有回头客么。

信口一番衣论,纯属门外乱弹。相信由树叶兽皮演绎而来的服装时尚,还将陪伴人类一路同行,直到永远。

猜你喜欢

兽皮树叶服饰
树叶拼图
小猕猴营地之基本技能
动物“闯”入服饰界
《现代畜牧兽皮》正文书写规范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树叶的不同称呼
很久以前,我们穿什么?
雪人的服饰
一片树叶
鞋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