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1-02-19天津科技大学郭艳王敏周浩
□天津科技大学 郭艳 王敏 周浩
关于制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天津科技大学 郭艳 王敏 周浩
在对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情况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滨海新区发展实际和我校办学条件,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加强专业特色课程内涵建设、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构建了具有工程教育特色的制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和优化,培养了一批满足社会需求的制药工程高素质人才。
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工程特色
近年来,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作为滨海新区重点发展的5个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主导产业之一的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业已形成以开发区、高新区为代表的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对医药类人才的需求量持续扩大,也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大量能够从事药品及相关生物制品等领域工程设计、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在目前的社会需求下,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型医药人才势在必行。
为实现人才培养与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对接,培养出更加符合生产实际需要的制药工程类人才,结合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和教学工作实际,以培育特色医药类创新型应用人才为目标,我们改革了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特色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本专业学生的生物学、药学、化学和工程学相关基本理论素养,通过制药与药物合成、生物技术与工程实验技能、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加强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及解决实际工程类问题的能力。
一、拓宽专业基础课体系,突出制药工程特色
1.拓宽基础课体系,扩展教学内容
作为交叉学科,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厚基础、宽口径的知识结构,较系统的掌握相关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的基本理论、系统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在“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有特色”的原则的指导下,我们进一步拓宽了本专业基础课体系,扩大基础课教学内容的覆盖度,增加了生物学相关基础理论与技能的授课内容,在原有药物分析、药物合成原理、制药分离工程、药物制剂工程、制药工艺学、药理学及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等构成的药学体系基础上,增加了涵盖多个药学与生物学、化学领域的药物合成反应、新药设计与开发、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课程。
2.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工程特色
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工程类基础学科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或设计、计算机应用及上机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加强了制药工艺综合实验的教学内容建设,从生物制药、化学制药和中药制药三个方面进行了实验技能的综合培训。同时,将原料分析与检测、过程检测与控制、产品质量分析等技术环节与制药工艺实验相结合,增强了实验的实战性。生产实习则立足于工程化概念,在制药工艺设计和设备开发等实验中,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在实际生产中强化学生工程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加强特色课程的内涵建设和改革
围绕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理念,本专业构建了五个不同类型课程群:即自然科学类课程群、工程类课程群、生物与化学类课程群、药学类课程群、制药工艺与工程类课程群。为加强特色课程的内涵建设,我们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优化了课程结构体系,突出了课程特色。
1.加强制药工艺课程建设
重点强化制药工艺与工程类课程群建设,围绕“生物制药”为特色的建设目标,加强了生物学课程群建设,利用优势师资,拓宽此课程群所覆盖学科领域的范围,主要构建了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遗传学、酶工程等课程组成的选修课程群。加强了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重点的现代教育手段建设和运用,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积极鼓励教师制作图文并茂的高质量多媒体课件,利用现代化技术授课,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根据制药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督促任课教师及时更新专业课程的授课内容,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注意与实际生产的结合,从而保证学生获得与社会实际应用接轨的专业知识。
2.扩展工程类课程体系
依托我校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工程类传统优势,加强工程类课程体系建设,加强与制药实际生产的密切联系,加大药学类课程和工程类课程的交叉力度,强化学生的工程性思维。重点强化制药工艺与工程类课程群建设,对专业领域必修课的制药分离工程、药物制剂工程、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生物制药工艺学、化学制药工艺学进行课程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进,拓宽与实际生产结合的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对制药工业生产的基本规律的掌握。
三、创新制药实践环节教学模式
构建了以教学实验、工程训练、创新研究为三条主线,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实践与创新教学新模式。在注重实践与创新教学的前提下,构建了课内外两个教学环节,加强了实践与创新教学基地建设。
1.构建课内外双教学环节
根据本专业的特色和滨海新区医药产业的特点,通过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相结合的形式建设了坚实的工程实践教学平台,更好地实现了本专业和制药产业的“无缝对接”。我们将创新实践教学基地作为学生创新实践最有力的硬件支撑,一方面加大对基地建设经费的投入,另一方面紧密结合专业,加强组织领导与技术指导。与此同时,引入一些专业特点鲜明的重大科技竞赛,使得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得到不断地巩固和发展。
2.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我们依托国内大型制药企业,构建了一批校、院和专业三级管理模式下的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包括校级实践教学基地——天津实发中科百奥工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院级实践教学基地——诺维信(中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及天津新丰制药有限公司、中化药业(天津)有限公司、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等专业实习教学基地,为本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坚实保证,为提高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建设课外创新体系
在加大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构建能够加强与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外创新体系。在课外创新体系的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思路,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拓展创新工作的覆盖面,避免内容形式化,在学生第一课堂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开展具有创新特色的第二课堂。
1.制定课外创新体系相关政策制度
为了使课外科技创新体系能够长期、规范地开展下去,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我们规定在第二课堂教学中,学生必须参加下列科研活动中的至少一项:一是课外时间参与教师的各类科学研究课题,了解生物学科的研究前沿,培养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二是学生经过社会调研并写出调研报告后,提出研究课题,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以锻炼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参加生物工程学院与企业联合举办的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为企业发展的新思路提出建议,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某些难点问题。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了课外创新活动的政策制度保障体系与激励机制,通过规范课外科研课题立项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立项,保证了课外创新工作的实施效果。
2.构建课外创新活动平台
在上述基础上,构建了学校、学院两级创新活动平台,在硬件与软件到位的同时,结合创新基地建设,开展了多层次、多方位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竞赛与活动。例如:开展了以“挑战杯”等为代表的全国大学生竞赛;以“天津市大学生药学人才竞赛”、“酶好生活”——诺维信泰达创新奖学金、“康地恩”科技创新奖学金、“海河杯”生物科技创新活动等为代表的院级科技创新活动等,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为充分开发学生创新潜力提供了良好契机,同时,也营造了优良学风,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关于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依托学院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优势,结合滨海新区区域特色,我们整合了学科研究资源,并将之转化为教学资源,构建了校院两级实践教学基地和校院两级科技创新活动平台,形成了极具自身鲜明特色的创新型工程教育。满足了本科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需求,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培养出了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基本素养高、符合滨海新区实际需要的医药类高级应用型工程类人才。
[1]吴汝林,刘均洪,王繁业.大口径招生下制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5):14.
[2]童胜强,程冬萍,钟光祥,等.制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新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6):47-48.
[3]金坚,许正宏,邱丽颖.改革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J].中国医药导报,2009,12(6):102-104.
[4]王榆元,肖新荣,王晓睛.多学科协作,优化制药工程专业教学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3):206.
[5]刘小平,徐海星,李湘南,等.制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8,5(9):93-94.
[6]杨树平.我国制药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药业,2008,17(18):14.
[7]刘立超,王国祥.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2007,5(10):2-4.
[8]邓胜松,朱慧霞,姚目生,等.制药工程专业产学研教育模式研究[J].药学教育,2006,22(4):1-3.
[9]姚目生,张洪斌,冯乙巳,等.制药工程学科内涵与本科专业课程设置[J].药学教育,2003,19(4):9-11.
G642
项目名称:天津市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项目号:08003101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