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结合,加强文言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011-02-19张树英江苏省东海县实验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工具性文言文词语

张树英(江苏省东海县实验中学)

注重结合,加强文言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张树英(江苏省东海县实验中学)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灿烂文化史中,有一朵美丽的奇葩,那就是历久弥香的文言文,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真是韵味无穷。由此,《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也就是说,文言文教学在融入工具性的同时必须加强人文性教育,文言文教学对于提高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及文学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又如何加强文言文的教学呢?可以通过下面的几个“结合”来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一、整体感知与局部细研相结合

整体感知应在学生预习环节就做出要求。每一篇古文都有一定量的注释,要求学生预习时结合注释及有关提示、思考练习等,初步感知课文大意。教师要落实好目标导学,进行有意识的点拨,并注意督促检查。课堂学习第一步,可以请学生对每个知识点分组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人作补充,这样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而且这种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对文章的理解过程中来,由此更容易引导拓展。特别是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更便于学生把握,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两小儿辩日》《愚公移山》等。

二、诵读与语感培养相结合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文言文教学更需要朗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初步理解文章词句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课文。正如人们常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只有对文言文熟读,才能有效地进行词语的学习和记忆,才能增进对课文的理解。也只有通过诵读才能感受到文中的人美、景美、情美。如《与朱元思书》一文:“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不绝。”这整齐的句式,有韵律的节奏,更适合学生朗读。在朗读中,我们仿佛感受到一曲和谐的大自然交响乐。这优美的声音可让学生沉浸其中,乐而忘返。

三、知识获得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逐步具备阅读文言文和评价文言文的能力,这是文言文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它要求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起到主导作用,让学生这个主体真正活动起来。例如:1.在课堂上让学生分别就词语、句子、文章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提出疑问。同学们可相互解答,还可对难题、有代表性的问题展开讨论,再在教师指点下得出结论。2.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如抓关键词语的含义,抓文言句式,抓修辞,根据上下文推断,补充省略成分等。3.让学生作口头翻译、分析评价,或做书面翻译、写感想等。4.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良好习惯,尤其是成语,包括典故。这些词语言简意赅、独具魅力、更值得学习。

四、严肃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文言文年代久远,要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就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悟到其中极深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精华,并且让学生乐在其中。首先,对某些基础知识的把握必须严谨有序,对思想内涵的启发、挖掘也必须准确到位;但是,“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要让学生真正好读文言文、会读文言文,还要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尽可能多体会其中魅力。1.突出叙事类作品的故事性,让学生进入故事角色,感受身临其境的乐趣,必要时还可让学生发挥想象,去补充情节的空白。2.说理类或其他类文章,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激情,使其尽情地感受古代优秀篇章语言的魅力、构思的精巧以及思想的闪光点。3.避免教学方式的单一化、刻板化,要根据不同篇章的特点选取相应的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新感觉。学生只有亲近文言文,体会文言文的妙处,才有可能真正学好文言文。

五、进入历史情境与对照现实相结合

文言文是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每一篇文章的产生都有它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它特有的文化底蕴。因此,背景内容不能仅在课前几分钟介绍,不能将它孤立起来,而应该贯穿于整篇文章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入历史气氛,可用联想与想象等手段进入情景、进入人物内心,乐其所乐、哀其所哀,充分理解作者或主人公当时的思想、情感、立场、态度等,即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处理文章。其次,在进入特定情景仔细研读之后,还要能跳出来,不局限于当时当地,而要能与现实生活广泛联系,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审视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许多文言文的思想意义是久远的、广泛的,他们不仅可以给读者个体以启示和教育,而且对国计民生也颇有作用。应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并常常用这样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六、比较阅读与思维规律的探寻相结合

比较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常常能起到明辨特性、提高认识、归纳共性的作用,这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同样不可缺少。这种比较可以是字词句的比较,还可以是构思、主题的比较。他既可在类比中加深对相同属性的认识,也可在对比中分清不同属性的特征,对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能力很有好处。例如“绝”字在“群响毕绝”(《口技》)中意为“停止”,在“率其妻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中意为“隔绝”。

总之,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出发,

在文言文教学中既要注重语言文字训练,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想意蕴、加强文言文的人文性和审美教育,真正引领学生走进中华古文化的大观园,从而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猜你喜欢

工具性文言文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找词语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