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问题!

2011-02-19钦小英江苏省无锡市八士中学徐德兵江苏省怀仁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意识思维课堂

钦小英(江苏省无锡市八士中学) 徐德兵(江苏省怀仁中学)

问题?问题!

钦小英(江苏省无锡市八士中学) 徐德兵(江苏省怀仁中学)

美国的一个科学教育考察团曾经到中国考察。他们提出听一节课,于是,上海的一所重点中学的一位物理特级教师承担了这节课。按照我们的评课标准,这是一堂精彩的课,课堂教学结构严谨,松弛有度,问题富有启发性,一环扣一环。陪同考察的教育部官员和中国专家听完,感觉不错,评价很高。奇怪的是美国代表团走出教室后却一直没有任何反应。在中方陪同人员的一再追问下,他们才说了下面的话:这堂课都是老师问,学生答,答得都很正确,既然这些问题学生都能正确回答了,这堂课还有上的必要吗?为什么你们的课不是学生问老师答,学生问学生答?

从这个不同的反应中,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追求的是什么?我们的教育一直都是消除问题的教育,一堂课确定的教学问题解决了,这堂课的任务也就完成了。我们的教育是学生带着问号走进课堂,带着句号走出课堂;美国的教育是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然后是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我们的学生走出教室后是用练习、作业去验证课堂上所解决的问题;美国学生走出教室,是带着问题走进图书馆、实验室学习,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

著名教授袁振国先生说,我们的教师应具备四种意识:问题意识、过程意识、综合意识、课程意识。而问题意识应该是第一位的。所以我认为,课堂教学不在于教师讲授了多少知识点,而在于学生提出了多少个为什么;不在于教师教学方法的精益求精,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不在于学生从课本上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们质疑和批判了多少;不在于学生考了多少分,而在于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是否有足够的信心。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因此,课堂教学不仅要学生学会“答”,更要学会“问”。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与研究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

新的语文课程突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并不意味放弃基础。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思考,提出质疑;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渴望。比如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不掌握实词、虚词的一般用法,不了解句式变化、词类运用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不了解一些古代文学、文化知识,那么在学习中不要说提出什么问题,就连基本任务的学习也无法进行。可见问题意识的产生必须以一定量的知识储备为前提。基本技能的训练正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条有效途径。比如,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字音、字形、词语、成语、句子、修辞等,来提高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通过学习作品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尊重前辈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努力学习,汲取营养。只有学好课内知识,又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涵养,才能厚积而薄发,形成敏捷的思维,产生各种真知灼见,从而质疑问难。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

青少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在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发扬教学民主的今天,“师道尊严”仍蛰伏于许多人的思想深处。教师永远是正确的,对书本质疑、向老师发问,便是对老师不敬,换来的是教师的不屑、不耐烦甚至讽刺挖苦。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了,导致大部分学生能学不能问,会学不会问,只学不问。相反,如果教师能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动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这就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所以整个教学是师生互动、学生参与的过程,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共同探讨。同时加强生生互动,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中相互启迪,促进问题的提出和问题意识的养成。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能消除学生课堂学习中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披露灵性,展现个性。在和谐民主的气氛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得到充分显示和发挥,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才会层出不穷。所以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一些特殊生和潜能生。其次,要允许学生出错,这是学生敢问的前提。不要怕学生的提问会节外生枝,打乱教学计划,而要把学生提问题看做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三、开发训练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创造性思维就是不相信权威,敢于在既定理论、观点方面进行质疑,突破常规定型模式,超越传统理论框架,把思路指向新的角度、新的领域。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关键在于排除学生思维定式的干扰,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去思考问题。作文教学中,审题时提供有思考价值的材料,让学生多角度的去思考,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立意,如对“守株待兔”“班门弄斧”等寓言的多种理解。我要求自己做到“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让每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走路”。为此,我首先从每个孩子身上的点滴闪光点入手,激发鼓励学生,使他们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给他们创设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就会树立起来,他们上进的动力也就被激发了。其次,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学生学习兴趣高涨的情况下,适当地让学生探究一些“站着摸不到,一跳就能摘到”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非常活跃,也就感受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创新意识也就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培养。例如,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写一处景物的特点,我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先说出记叙顺序,表现形式,重点突出什么,怎样体现中心”。久而久之,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技巧,同时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意识也会得到充分的发展。要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多质疑,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长此以往,学生自然而然就养成了勤问的好习惯,问题意识自然也就逐渐养成了。

四、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

曾经有位学者指出:“美国的课堂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中国的课堂是着力于帮助孩子寻找问题的答案;前者越教孩子的问题越多,后者越教孩子的问题越少。孩子的问题越多,创造的欲望就越强烈;反之,问题越少,创造的动力就越小。这也许就是中国学生普遍缺乏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则会看到中国未来的希望。”面对这样严峻的现实,我们教师必须对课堂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要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必要的资源。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能够适时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引导学生向文本提问,抓住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积极思维、自觉探究,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教师可利用教材中某些现象和事例的矛盾关系,设疑发问,唤起学生注意并产生积极探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控制和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式,由浅入深,揭示事物间的必然联系。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我们要本着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要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目的,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做到适度,避免随意。同时问题的设置还要体现探究性,注重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这样一个建构知识、情感的学习过程。其次要营造合作氛围,实现师生思维的交锋。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合作的活动过程。营造课堂合作氛围,既是课堂教学本身的客观要求,又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教师应尽量尊重学生意见,了解他们知识结构的现状和学习心理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进行心理角色互换,要留给学生一块相当充裕的自由活动的天地,根据教学不同的任务,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问题中得到训练和提高。

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我们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时间和空间等方面为学生搭建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创新的信心,鼓足学生创新的勇气、力量,训练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我们就能欣喜地听到学生创新之花慢慢绽开的声音。

总之,学生提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犹如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只有我们都来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我们的教育才能造就出更多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

参考资料: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顾向阳《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 2期。

3.巢宗祺等《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4.孙春成《语文课堂问题教学策略》,广西教育出版社。

5.黄厚江《为谁而问——也谈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提出》,《语文建设》2006年第 2期。

猜你喜欢

意识思维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