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教学过程中情感分析策略

2011-02-19陈素明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用典廉颇典故

陈素明(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

诗歌教学过程中情感分析策略

陈素明(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

阅读、欣赏诗歌离不开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与 分析。《尚书》:“诗言志,歌咏言。”这里的“志”是指人们的主观感受,包括我们的思想和情感两个方面。 《毛诗序》提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这里把“情 ” “志 ”联系起来 。 《文心雕龙 》指出 :“诗缘情而绮靡 。”“缘情 ”即 “抒情 ”。

诗歌情感是构成诗歌内容的精华。阅读、欣赏诗歌必须注意诗歌情感的分析。“志”与“情”是密不可分的,鉴赏诗歌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理解诗歌的情感,而诗歌中情感的表达有时是明朗的,有时又含蓄甚至十分隐晦,这给我们理解、分析诗歌情感带来难度。如何理解、分析诗歌的情感是我们在诗歌教学过程中应该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为理解分析诗歌的情感提供帮助。

一、从诗歌的精警处分析,体会诗人的情感

精,应该是精彩;警,警策,深刻。 “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些地方在诗中类似古人说的“诗眼”。如《兵车行》中的“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是整首诗的精警之句。这两句既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又指出了苦难的根源,可以概括本诗的主旨,且锋芒直指统治者,显示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憎恨。抓住这两句,就能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从用典的含义分析入手,理解诗歌的情感

用典是诗歌创作的一种常见表现技巧。“用典”又叫“用事”,不仅可以增加诗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复杂情感,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 、宋文帝、佛狸、廉颇。四个与京口有关,所有典故与词的主旨紧紧相连,也是作者表达情感的一种技巧。上阕怀念孙权,刘裕,表达对历史人物的向往,也是对主战派的期望和苟安者的讥讽;下阕借讥讽刘义隆,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佛狸祠在这里象征南侵者所留下的痕迹,佛狸祠下一片和平景象。让稼轩不堪回首的是,朝廷放弃了很多北伐抗金的大好时机,而自己恢复中原的壮志无从实现,深沉的时代悲哀与个人身世的感慨交织在一起。廉颇这一典故的运用有其深刻的用意,这就是他把个人的政治遭遇放在当时宋金民族矛盾、以及南宋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的焦点上来抒写自己的感慨。廉颇个人的升沉得失关系到赵国的兴亡,而廉颇没有得到赵王的重用,则是由于仇人郭开搞阴谋诡计,稼轩也有同样的遭遇。理解这一典故的含义,就能很好地理解辛弃疾的忧愤之深,惊叹于他用典的出神入化。

三、从诗中情景关系分析诗歌情感

抒情诗中情与景的关系是密切的。情景结合的方式有多种,分析时要从其方式入手。就古典诗歌来看,有一联或两联情景是分写,有上下句各有侧重,有上下联各有侧重,有上下情景“互藏其宅”。上下句各有侧重的有《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上句侧重写风与水之景,下句侧重于写决死之情,情景交融,更见悲壮。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上联写景,景色壮丽;下联抒情,尽显孤苦。从景中又可见到“互藏其宅”。上联写洞庭湖浩渺无边,下联写投老无归之情,是从湖上漂泊的孤舟透露出来的,即情藏于景。这也是一种情景相生的写法。

四、分析诗歌的“表情法”,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

诗歌中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多种的,但其目的只有一个,追求表达艺术感染力,产生感人的艺术效果。周振甫先生在《诗词例话》中举例分析了多种“表情法”,可作我们分析诗歌时借鉴。“婉转表情法”是其中的一种,采用转折婉转的方法透露正意,如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想象妻子月夜怀念他,来表达自己怀念家人的深情厚意,使情感表达更为深沉,掌握这种方法对于深入理解这一类诗歌的情感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用典廉颇典故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用典与墓志文字考释举隅
不计个人恩怨
—— 蔺相如
大粮积雪 谁解老将廉颇心
习近平用典
漫谈诗词“用典”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
用典与格律诗创作
廉颇并非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