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携手合作,共“游”《三峡》

2011-02-19傅雪萍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三峡工程课标三峡

傅雪萍(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

携手合作,共“游”《三峡》

傅雪萍(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

三峡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奇特的地貌、雄伟的气势、优美的风景成就了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新时代的三峡,又以举世瞩目的世界第一大水电站焕发了崭新的容颜。由风雨沧桑的历史到如火如荼的开发改造的现实,无不跳动着强劲的脉搏。笔者在讲授《三峡》时,深挖课程资源,巧妙地以历史发展为经线,以历史传说、文学创作、地理位置、旅游开发为纬线,通过文学、地理、历史的整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他们体会学习过程之乐,品味学习方法之妙,陶冶了性情,拓展了视野,提高了文化品位,树立了崇高的人生价值观。

一、自主学习,让诗成为打开历史文化宝藏的金钥匙

新《课标》提纲挈领地把 “自主学习”定义为:“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的学习特点。而三峡饱览历史变迁,记载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足迹,留下了他们吟诗作画、附庸风雅的影子,容纳了其特殊遭遇下富有个性的思想精神,形成了千古绝唱的独特人文印迹。这自然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这篇美文的前奏。为此,我要求同学们课前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搜集整理有关三峡的诗词,了解每一首诗词的创作背景,以期在预习中达到先入为主的目的,为进一步学好课文创造条件。功夫不负有心人,课前十分钟班里成了欢乐的海洋,同学们津津有味、争先恐后地朗读着自己精心准备的古诗词。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陆游)“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在群情激昂、跃跃欲试中,三峡不再遥远,一堂蕴含深厚民族历史文化底蕴的语文课于不经意间拉开了帷幕。

二、携手合作,聚集体智慧,迸发灵感的火花

1.多角度赏析文本

《三峡》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水经》作注的一部杰作。它既是学术性极强的地理学专著,又是多种艺术手法结合的文学经典之作,给人们提供了再创作的空间。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与其采取讲授的方法、用条条框框束缚学生的思维,不如让他们发挥集体优势,相互合作,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达到学生与作者、与文本对话之目的。于是,我把全班分为六大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作为协调,以“我发现……”为开头,说一句本课的精妙之处,形式不拘一格。全班同学齐心协力开始了浪漫的“发现之旅”。凝聚着集体智慧结晶的精妙之语频频展现,如:“我发现本文采用总分结构,先总写三峡的雄奇壮丽,再分写三峡的四季景色。”“我发现本文抓住不同季节的山水特点来安排顺序。”“我发现本文使用夸张、比喻、引用的修辞。”“我发现本文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水流之快。”……同学们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遇到的问题,因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合作精神。

2.诉说三峡名胜古迹与传说

透过重重迷雾,揭开历史的一角,我们会为三峡神秘奇特的历史渊薮而惊叹不已。而体现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讲述传奇故事,又为本节语文课带来一个小小的高潮。同学们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在合作交流中,一个个神奇的传说,一处处令人神往的遗迹纷纷浮出水面:白帝城、屈原故里、昭君之家、云台仙子、夔门石刻、三国遗址、神女峰、张飞庙、灵芝峰……好像把人带进一座灿烂的历史迷宫。众人拾柴火焰高,彼此间的真诚合作让智慧的灵光乍现。合作学习的方法得到有益的尝试,合作精神得到发扬光大。

三、设疑探究,揭开文本神秘面纱

北宋著名哲学家张载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对名人名篇提出质疑,勇于向权威发起挑战,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与态度,是当代青少年不可缺少的优秀品质,也是创新思维形成的必备素质。因此我在接下来的环节中要求同学们用“骨头里挑刺”的精神对文本“另眼相看”。如:“沿溯阻绝”和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是否矛盾?“隐天蔽日”又为何在“亭午夜分”可以见“曦月”?既然“林寒涧肃”为什么又要写“高猿长啸”?解铃还需系铃人,经过适时启发,同学们终于茅塞顿开,他们明白了本文正侧面描写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精妙之处,审美感受得到升华。在探究中学生慧眼识真金,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了“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

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为了让同学们在学习中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在探究中获得新知和能力的乐趣,我又引导他们抓住山水的特征,用语言描摹一幅三峡的风景画面。于是,同学们张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瞬间一个个成了“丹青妙手”。在他们绘声绘色的描述下,三峡的江水时而成为一匹脱缰的野马,狂放不羁地游荡在两岸崇山峻岭之中;时而清澈透明,在微波荡漾中倒映山青树荣的秀美风光;时而潜吟低唱与凄厉的猿声相呼应,露出肃杀凄凉的狰狞面目……在诉说中,三峡的形象愈见清晰与丰满,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也相应得到了锻炼,拓展了语文课程的内涵。

四、放眼未来,纵情抒怀

大浪淘沙,滔滔不绝东流入海的江水流去了易逝的时光,流失了岁月尘封已久的尘埃,流来了勃勃生机。新时代的三峡正一路高歌着奏响时代最强劲的音符,打上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之烙印。三峡工程成了伫立在华夏儿女心头的一座不朽的丰碑,也成了中华民族腾飞的契机。发挥资源优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这堂课的一个新亮点。我先讲述了老一辈革命家高瞻远瞩对三峡工程寄予殷切期望的故事——早在 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 《实业计划》中就提出“以水闸堪其水,使舟可以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的设想。1953年,毛泽东主席在视察长江时提出“先修个三峡水库”的建议。七届五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完成了兴建三峡工程的立法程序。1994年,李鹏总理在三峡工程的开工典礼上向世人宣告三峡工程开工。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创造又一个奇迹的辉煌历程。精心营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后,我请同学们以擂台赛的形式讲述三峡工程的面貌。他们各抒己见,从三峡工程的位置、移民政策,讲到竣工后的防洪、发电 、航运 、养殖 、旅游 、保护生态 、净化环境 、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言语中透出自豪和骄傲,升华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情感。我进一步提倡用诗或散文来抒发情感。同学们热情似火、真情涌动,争相吟诗诵咏。在说与写结合中,“知识和能力”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提高。

五、展示成果,让美妙感受永驻心间

一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就要结束了。为了促使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我给同学们布置的作业是写一篇“学后记”,并提出下一节课要精选一部分佳作推荐给全班同学。这样就把课堂学习和课后巩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温故知新”的目的。而下一节语文课的成果展示会,正无声地激发着同学们的写作热情,带给他们无尽的向往与期盼,让他们充分发挥聪明与才智,自觉地享受语文课的审美情趣。

新《课标》是诗,呼唤着每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在开拓进取中谱写华彩辞章。新《课标》又是歌,等待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们全身心地投入,奏响一曲美妙绝伦的音符。新《课标》还是画,期待着辛勤的园丁用最真诚的心去描绘壮丽的蓝图 — —吟诗、作画、谱曲。新《课标 》下的教师更应像一个高明的艺术家。还是让我们在同一首歌的旋律中创造辉煌吧,因为明天会更好。

猜你喜欢

三峡工程课标三峡
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
科技支撑摇高峡出平湖
——三峡工程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春到三峡
三峡工程外迁移民安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