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惑”与“解惑”
——观摩魏书生示范课的思考和启示
2011-02-19李海
李 海
(曲阜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在第八次课改中,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一跃成为学习的主体,主体性地位得到认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阐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学生作为主体,应该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但其实现途径千差万别,其中不乏误入歧途者和形式主义者。观摩魏书生示范课,给笔者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惑”是什么,教师又该如何“解惑”。下面试述之:
一、语文自主学习的“惑”
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囿于语文的工具性,将语文变成了一项单纯的技能。课程设计偏重的是学习内容和结果,而不是学习活动或学习过程。教师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教学活动是教师单向的教学,学生的自主性和潜能均受到压制。
2001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随着新的语文课程性质观的形成,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空前重视。广大教育者进行了大量的教改研究和实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效果十分显著。
然而语文教育真的“千里江山一片红”了吗?我们在对曲阜一中的1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结果显示:45%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不适宜进行语文自主学习”;34%的学生对自主学习的能力信心不足”;42%的学生“不习惯自主学习”;27%的学生认为“教学方式无需改进”;36%的同学认为“语文自主学习应该提倡,但效果有待检验”;28%的学生认为“自主学习很有趣,值得尝试”。我们不难看出:教师还是习惯于做“老母鸡”,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不放心,进而导致指导多于引导,讲解多于对话的现象依然存在,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另外,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很多学生习惯了听讲多于对话,接受多于体验的模式,他们对知识的单一性和确定性的认可多于自身对知识的感悟和探索,对于自主学习的能力信心不足,不愿进行尝试和突破。
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正是对学生的解放和对其能力的挖掘,是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性的尊重。为什么很多教师和学生并不“领情”呢?理论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实际?这就是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惑”。
二、魏书生的“两句话”
温故知新,再次观摩魏书生示范课,有两句话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凡是学生能做的事,我不做”
在讲课中,魏书生问道,“是老师讲还是同学们自己看书?同意老师讲的举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举起了手。如果一名教师机械理解民主教育思想,这时就会选择教师讲。但是魏书生告诉学生:“凡是学生能做的事,我不做。”在他的要求下,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有了自己的理解,甚至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
这就是魏书生的“懒”。教学终极目标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学生始终应该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应该从属于学生的主体地位。魏书生的“懒”,实现了对学生的“松绑”,换来学生的“勤”,使其自主学习,从中学到知识与经验、过程与方法。这是对学生的“放”。
(二)“别总把自己当学生,要换一换位置,把自己当成老师和学者”
讲课时,魏书生告诉学生“要换一换位置,把自己当成老师”,“就像你在给学生讲课一样”。这是对教师和学生的挑战。因为如果教师真正尊重学生这一主体,看到他们作为具有独特个性的人的学习动力,就应为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正因其挑战性,使得这样的课堂能够处于真实状态、生成状态,对学生和教师,尤其是学生充满新奇感和诱惑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创造力,更能实现语文课的体验感和审美愉悦”[3]。这种做法表现了他对自己教学方式的自信和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信任。这是对学生的“信”和“引”。
语文教学就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状况,重视自主学习方式,而自主学习必须通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来实现。魏书生的两句话,打破旧思维、旧习惯,是对新课改精神的真正贯彻。
三、语文自主学习的“解惑”
魏书生注意尊重学生这一独特个体,教学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笔者认为,这一教育思想从某种角度上可以看做是建构主义理论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产生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对教学活动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改的具体操作领域,而笔者认为,这方面的改革还基本停留在形式上。既然遇到了“惑”,就要“解惑”。魏书生示范课就包含着“解惑”之道。
(一)在语文教育领域,很多教师的教学思维已经固定化。现在这些定性的东西成为改革针对的对象,导致很多教师号不准新课改的脉,更谈不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因此,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推行者,教师就应该做到:
1.提高自身素质,尽快完成角色转变
首先,增强专业知识素养,使自身具备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魏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偷懒”、“风光”的背面是勤奋学习之后对语文教学驾轻就熟的自信。教学需要教师的高度智慧来调控,而这样的智慧依靠的是教师日常的勤奋学习和积淀。一个教师如果自身素质不过硬,任何教学方式的改革,对其自身和学生都是一种灾难。
其次,更新观念,完成角色转变。教师要尽快适应新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只有从意识上将自身定位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自主学习才会真正实现。
2.具体做法上,教师要大胆做到对学生的“放”、“信”、“引”
魏书生示范课给笔者带来的感受,简单说就是“放”、“信”、“引”。课堂要少讲多读,“讲得少,教师才会更珍惜讲课的时间,仔细考虑哪是必讲的内容,哪是讲了以后学生能记得住、能理解的内容。讲得少学生才能记得住。”[4]只要引导得好,出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大可以放飞学生,使他们的新旧知识经验发生碰撞,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照顾到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使之得到全面合理的发展。
(二)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革教学方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但是,笔者认为学生的惰性心理和思维定势也应引起重视。通过曲阜一中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语文是对语言文字的学习,需要以学生已有经验为背景,构建知识的意义。因此必须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必须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分析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他们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有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5]。现行教育培养出很多“懒”学生。只注重教学方式的改变,忽视学生自身意识的改造,则是强调了外因,忽略了内因。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自主学习不能从本质上实现,语文教育最终将裹足不前。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语文新课程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要教育者坚持语文教育三维目标的指导,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那么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就能实现突破性发展。由点及面,整个教育领域都会将改革更深入、持久、有效地贯彻下去。
[1]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朱以光.魏书生的懒字哲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4).
[4] 魏书生.魏书生文选[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2.
[5] 杨秀治.教育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