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迈向深蓝

2011-02-19郭斯兰

浙江经济 2011年6期
关键词:示范区浙江海洋

迈向深蓝

2011年这个初春与往年不一样,人们的目光又一次聚焦浙江。全国两会前夕,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列入国家战略。这是中国第一个海洋经济示范区规划,也是浙江迎来的第一个国家战略;这一在浙江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事件的诞生,意味着“改革开放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将迎来第二个春天”。

国务院在批复中说,建设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关系着中国的“两个全局”:一是国家实施海洋发展战略的全局,二是国家完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全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浙江发展战略定位的重大提升、空间布局的重大拓展、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标志着海洋经济将引领经济转型升级,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和区域经济的新制高点,标志着浙江发展真正迈入了陆海统筹发展的新阶段。

每当提起浙江省域面积,在大多数人的脑中浮现的是10.18万平方公里,却不知道浙江还拥有一片富含资源的海洋——“2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是浙江陆地面积的两倍多”。不仅如此,这片海还拥有长达6696公里的海岸线和海岛岸线,为全国第一;在近岸海域内,有陆地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的海岛2878个,居全国第一;近海渔场22.27万平方公里,可捕捞量全国第一;可建万吨以上泊位的深水海岸线长506公里,占全国的三成多;这里还有391万亩滩涂资源,而东海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浙江海域。

海洋意识,在浙江人的记忆中从来不曾淡忘、在浙江的发展中从来不曾缺位。浙江早在1993年就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大省”,2003年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2010年7月国家将浙江和山东、广东一起列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2011年1月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再次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首次将发展海洋经济单列一章来加以全面、系统阐述。“国家战略”摘取的正是浙江多年来逐步“识海”、“追海”的结果。

这些年,在“迈向深蓝”历程上,浙江一直快马加鞭。浙江海洋经济总值从2006年的184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500亿元,约占全国海洋经济总量的1/10,并在港航物流、船舶工业、临港石化、海水淡化等领域位居全国前列,宁波—舟山港以6.3亿吨的吞吐量更是再度跃居全球海港第一;绵长的海岸带已成为全省生产力布局的主轴线……同时,浙江人深知,浙江虽然已是一个海洋经济大省,但远不是海洋经济强省,全省海洋生产总值仅为广东、山东的一半左右。

而今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已成为浙江的新名片,高远的“一个中心、四个示范区”战略把“海上浙江”定位为我国的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海洋海岛开发开放改革示范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海陆协调发展示范区及海洋生态文明和清洁能源示范区。根据规划,到2015年,浙江海洋生产总值要接近7000亿元,占全国海洋经济比重15%,基本实现海洋经济强省目标;到2020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力争突破12000亿元,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占35%左右,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立,全面建成海洋经济强省。而“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的空间新布局则集中了全省的“优质资源”,将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等7市47个县(市、区)纳入海洋经济版图。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国家战略的历史性机遇下,蓝色大潮正在浙江大地涌动。沿着黄金海岸线,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迅速落地,一座座现代化的港口新城和“国际贸易岛”破壳而出,一条绵延百十公里的临港大工业带快速崛起……新企业群、新产业群、新产业集聚区加速形成,一个全新的蓝海时代扑面而来!

猜你喜欢

示范区浙江海洋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