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权利与享有发展并举——化解社会矛盾的基本路向

2011-02-19程金生周茜蓉

政法学刊 2011年6期
关键词:矛盾权利系统

程金生,周茜蓉

(广东警官学院,广东 广州 510232)

在利益格局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当前中国社会已进入矛盾显化期。社会矛盾涉及多个方面,收入分配不公、城乡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扩大、社会阶层矛盾、权力腐败,大致可以概括当前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社会矛盾显化内在地反映了社会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存在较大的问题,是社会系统的功能紊乱和价值迷茫的体现。其潜在后果是社会风险和社会危机。它可能引起的最直接的社会风险主要有三种,即就业安全风险、贫富差距安全风险和社会保障安全风险[1]13-20。它们分别对应于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三大领域。三大社会风险实即经济风险、政治风险和社会文化风险。三大风险同时并存意味着社会系统的总体性风险。风险加剧的后果是社会危机。社会矛盾、社会风险、社会危机是一个社会系统连续进程的不同阶段,是社会结构的问题性得不到及时解决将有可能引发的后果。如何化解社会矛盾,消除可能产生的社会风险和危机,事关大局,可谓我国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面临的最重要和最紧迫的任务。

社会矛盾的化解在于使社会矛盾处于可治理状态。所谓可治理状态指的是,发挥社会系统的功能作用和价值导向作用,使社会矛盾在规则体系和价值目标下得到有效治理。这种治理状态的形成依赖于有效合理的治理机制的形成,它植根于社会系统的控制模式与规范模式的有机统一中。这种统一促进社会系统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和价值规范的正当引导,既保证政治、经济、社会三大领域的存续及其相互之间的协调,又保证社会矛盾的化解是可持续的。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认为,社会矛盾的化解机制“嵌入”在社会系统的控制模式与规范模式有机统一的构成逻辑之中。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形成这样一种机制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它改变了社会矛盾化解的“权宜之计”,使之成为可治理的,其意义在于促使社会发展进入可持续的轨道之上。

一、分析框架:系统整合与社会整合双维协同

社会矛盾的实质是利益冲突。由于利益冲突总是在各种社会关系 (即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社会文化关系)中展开,而社会关系作为功能系统和规范系统又总是处在控制结构和规范结构之中,即总是处于秩序之中并受到价值的约束。因而,利益冲突归根结底是社会冲突,并可以将其归结为社会系统的结构性问题和规范性问题。换言之,化解社会矛盾的根本方法是将社会矛盾置于可治理状态之中。这种可治理状态是通过合理的社会结构系统和适宜的规范系统及其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而实现的。

在现代社会结构因素复杂性不断增加和功能不断分化条件下,社会矛盾不仅反映了人们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状况以及由此而构成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模式的实际,以及各领域之间的互动状况,而且也体现了人们对这种状况和实际的感受和认知。社会矛盾的有效化解取决于合理的控制模式的生成和适宜的规范模式的生成,它既在于人们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和构成模式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又在于由人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三大领域所构成的社会系统结构关系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只有在社会各分属系统和系统整体具有合理性和正当性前提下,社会总体的进化才是可能的,社会矛盾才是可治理的。其依据在于,社会系统既是一个依据合理性来支持的控制系统,也是一个依据正当性来引导和规制的规范系统。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在于控制系统和规范系统的有机统一。从这一角度看,当前社会矛盾的显化,是社会的控制系统和规范系统出了问题的反映。这意味着社会生活面临着重构系统整合 (systematic integration)和社会整合 (social intergration)问题,并存在着如何使二者之间实现统一。

所谓系统整合,是指社会作为一个自我调节的系统所具有的特殊的控制能力。在这里,社会系统表现为克服复杂的周围环境而维持住其界限和实存的能力。它根据自身系统的目的要求,依赖于有效合理的控制模式而整合社会系统,维持自身的运转和发展。例如,经济系统是一个自律的自我控制系统,它以财富创造为目的,以不断再生产的方式而实现其持续发展。其控制模式在于科学合理的生产方式,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处于合理配置状态。这种合理配置使得经济再生产不仅富有效率且得以良性循环。就业困境虽然牵涉面极广,但在某种程度上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矛盾关系所引起的。在现代社会,这种控制模式依赖于市场机制。由于市场 (经济领域)没有将资本、技术、资源和劳动之间形成合理有效的配置。资本不仅没有充分有效吸纳劳动,而且在很多投资领域,资本和技术还形成了对劳动的排斥。当然,也存在着这样的情形,即社会领域没有向经济领域供给适宜的劳动力。这种情况表明了经济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模式还没有形成。再如,社会保障风险根源于社会合作困境。在现代社会,社会文化系统是一个具有显著社会合作特性的公共领域,它依赖于供给机制和参与机制而实现自身的自我控制。它把政府的公共服务、制度规制与社会参与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发挥政府公共财政供给公共产品和引导规制的作用,又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的自治自律活动以及社会资源对社会事业的援助作用,从而有效维护社会文化系统的运转和存续。但我国长期以来以全能主义政治模式主导全部社会生活,缺乏政治和社会的功能分化,也缺乏向社会的赋权和在此基础上的社会规制。单位制便是传统的规制社会文化生活的基本组织结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单位制的解体,社区制又尚未完全建立,社会合作引导规制尚未出现,加之,政府财力供给有限,监管苦无良策,使得社会合作难以形成,无法形成一个使社会文化得以良性运行的社会保障安全网络。

大致说来,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三大领域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功能及相应的系统整合模式。它们首先有自己的自律机制;其次也有相互支持的互动关系。例如经济领域依靠市场机制主导财富的创造。如果用非市场的机制来操控市场,完善的市场体系就不可能建立。经济的健康发展将成为不可能。如,土地作为一种资源,本来应该由市场来配置,但由于权力的介入,使得土地在地产市场的溢价收益不能合理有效地分配到拥有土地使用权者的手中,这直接影响着各相关参与者对收益占有的状况,它不仅影响地产市场的良性运转,破坏市场体系的功能,而且社会冲突因此也随之产生。再如,社会文化领域的功能价值之一是对经济的发展具有良性促进作用。一方面,社会文化的发达程度直接决定着它向经济领域供给高素质的人才,推动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文化领域的消费水平低下又影响着财富再生产的持续,通过消费拉动经济是这种互动性的体现。换言之,经济腿长、社会文化腿短的矛盾不能有效克服,经济的发展同样会被终结。孙立平教授的改革观可以用来刻划这三大领域之间的互动:“第一点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它的标志是市场经济的体制是否相对完善,相对完善的是好市场,不完善的是坏市场。第二个,从法治的角度来说标志是法制是否健全,法制基本健全的是好的市场,否则是坏的市场。第三个标志就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标志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均衡机制是否建立,建立了这样一种利益均衡机制是一个好的市场,建立不起这样的利益均衡机制是一个坏的市场。”[2]37市场体系需要功能完善、规制完备、发展持续。

所谓社会整合,涉及到的是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社会化过程中所处的文化制度系统。在这里,社会系统表现为一个符号结构的生活世界。所谓符号结构的生活世界指的是社会共识生成机制。人们对社会生活不仅有一个主观感受和认知,而且还将其转化为言语,使内在的主观世界客观化,形构一个具有共识的共同的生活世界。它依赖于文化价值引领和制度规制来整合。这是一个通过教化和规制而实现主体内在自然社会化的进程。它通过建立共识,促进社会团结,吸纳大众忠诚,减少社会分裂。在此意义上,社会系统又是一个规范结构问题。社会控制必须紧紧依赖于社会整合而使控制模式占有人心,实现人的内在自然的社会化。社会进化的水平取决于符号结构的世界所能容纳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越强,越能认识、体验、创新理想价值,越能将这种理想价值转化为控制模式,也越能推动社会进化。诚如哈贝马斯所言:“一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制度所能容纳的学习能力。”[3]13

这一看法与马克思的思路是一致的。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马克思探讨了社会意识 (共识)和社会行动的运作逻辑。他写道:“经济条件首先把大批的居民变成劳动者。资本的统治为这批人创造了同等的地位和共同的利害关系。所以,这批人对资本说来已经形成一个阶级,但还不是自为的阶级。在斗争 (我们仅仅谈到它的某些阶段)中,这批人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自为的阶级。他们所维护的利益变成阶级的利益。而阶级的斗争就是政治斗争。”[4]193马克思对阶级分析的基本路径是把阶级分为“自在阶级”和“自为阶级”。一个以社会群体的形式存在的“自在阶级”,只有通过一个历史的、认知的和实践的觉悟过程,才能产生阶级意识,才有可能通过一致的集体行动争取共同的阶级利益。这种觉悟即是社会群体对自身阶级地位归属的意识,其行动则是社会共识直接影响的结果。以思想意识引导社会行动是阶级斗争的基本机制。在这一分析中,马克思指出了人们的观念度和社会行动之间的关系,展示了社会系统所存在的规范结构。正如贫富差距不只是反映了人们之间收入的客观差距,而且反映了人们对这种贫富差距的主观认识和感受。在观念变革过程中,人们在社会公正意识上能否达成共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行动。如果底层群体普遍把贫富差距归因于贪官污吏、巧取豪夺、横征暴敛和为富不仁,那么社会冲突就会显著增加。由此观之,从自在的阶级转化为自为的阶级,并形成联合行动,反映了社会共识和社会行动的之间的逻辑关系。

系统整合和社会整合,或社会控制和社会规范,反映了社会既是一个控制系统,也是一个规范系统,它们分别体现了社会系统的功能性和社会存在的价值性。其合理性和正当性保证了其存在和发展。从系统整合与社会整合的角度看社会矛盾问题,即是把社会矛盾置于社会控制和社会规范的双维共存模式中来把握。社会矛盾的显化反映了系统整合与社会整合的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体现了合理性支持薄弱和正当资源匮乏的困境。作为系统整合问题,它表征了社会系统自我控制能力的弱化。哈贝马斯归结得好:“危机是从无法解决的控制问题中产生出来的。”[3]6“当社会系统结构所能容许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低于该系统继续生存所必需的限度时,就会产生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说,危机就是系统整合的持续失调。”[3]4作为社会整合问题,它内在地反映了社会规范结构的问题,即体现了价值规范与制度规制的失调,使得社会共识无法形成,不能造成集体行动。其出路诚如哈贝马斯所言:“社会系统能够在一种高度复杂的环境中维持其存在,具体途径表现为:不是改变系统因素或理想价值,就是同时改变二者。”[3]5在社会结构转型时代,从系统整合和社会整合的视角观察社会矛盾化解,为我们理解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从系统整合和社会整合的分析框架来认识社会矛盾是恰当的。经济体制改革导致的经济发展给中国社会注入大量新的因素,社会系统的构成因素已经改变,社会系统的复杂性大大增加,社会系统功能显著分化,社会需要整合,而新的社会控制模式仍然在形塑的过程中。不仅如此,随着观念的转变,传统的规范结构已经被打破,而新的社会规范结构尚处于形塑的过程中。这引起了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和观念的变革,经济腿长、政治和社会文化腿短的问题已经充分显现出来。社会系统的功能和规范出现了问题。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系统以及三大领域之间的协调关系和良性互动需要新的控制模式和规范模式才能实现,否则整个社会系统的自我维持和自我发展将难以持续。因此,在新的“理想价值”的规范下,重新配置“系统因素”,形成新的整合模式,重新安排系统的结构,改善社会控制能力,重塑价值规范和制度规制,就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的必然。

从系统整合和社会整合的视角认识社会矛盾,有利于对问题本质的整体把握,易于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的总体战略,并在这一战略指导下,选择适宜的路径,建构相应的机制。它希望在社会结构 (控制结构和规范结构)转型的背景上来实现对社会矛盾问题的整体把握,从而,从社会构成系统的控制能力和价值规范与制度规制的维度上来引导社会矛盾的化解。

二、突破口:从享有发展向落实权利过渡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经济要求进一步发展、政治改革要求深化、社会需要建设,使得复杂性大为增加和功能显著分化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三大领域及其相互间的互动关系所构成的系统整合和社会整合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否则社会的存续和发展将不可能。问题是,从哪里入手来解决问题呢?

决策层作出了统筹发展的决策。它强调“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用上述分析框架看,这一决策通过“以人为本”重构价值理想,凝聚人心,调校社会系统整合的方向,以为社会系统供给正当性资源,重构社会系统的规范结构;以“全面、协调、可持续”重构社会系统的构成关系和原则,供给合理性资源,重构社会系统的控制结构。由此确定了中国社会转型的价值引领的方向和控制模式建构的方向。随着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的确定,具体路径选择也随之得以明确,这就是通过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导向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提出。决策层希望以之为突破口,首先解决经济与社会之间的不协调,其次建立崭新的制度体系,最终实现中国社会的成功转型。

以解决民生为导向,以社会管理创新为突破口,这一带有具体路径意义的选择成为对中国社会转型战略操作层面的明确和路径选择的确定。分析这一对统筹发展操作层面的把握和具体路径选择的蕴含,显然对于解决中国问题的理论自觉和实际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统筹发展到社会管理创新,从“以人为本”到通过“以民生为导向”来建设社会,决策层明确了解决社会问题的操作内涵与基本路径选择:通过把以人为本的价值关怀落实到“民生”之上来满足社会需求,以实现社会整合,通过社会建设这一路径来实现系统整合,克服经济腿长、社会文化 (包括政治)腿短的矛盾,达到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这一路径选择能否稳健前行,关键要看民生导向的控制模式与规范模式是如何构成并具体运作的。

从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实践看,以民生为导向体现了对分享发展成果的强调。这正是问题之所在。无疑分派发展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它仍然存在着致命的不足。这就是存在的重视权力而忽视权利、重自上而下的控制机制而轻自下而上的社会参与与社会共识机制的形成。

发展成果是分派之物,它在系统整合的维度上,通过权力这一社会控制手段,供给福利,满足民生所需,推动社会发展,维持系统运转。而发展机会则属于资格与权能的范畴,属于“应得”[5]183之物,依赖于社会主体的“参与”,在社会整合的维度上,即在价值引领和制度规制的构成维度上,发挥着正当性资源支持的作用,引导着社会管理创新的制度安排和民生的实际内容。分享发展成果与共享发展机会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它们虽都促进民生,但分享成果注重的是结果,通过福利供给而实现,是自上而下运行的结果;而分享机会则注重前提,通过公众参与而实现,是自下而上运行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分享机会往往具有更根本更基础的意义。这一道理并不复杂。因为分享成果是通过权力分派而实现的,是社会控制的结果。其支撑是政府一元主体。正如哈贝马斯所言:“系统论在它的分析框架内通过降低环境的复杂性,而把社会进化限制在权力增长这个唯一的层面上。”[3]9而发展机会既基于权利主体的资格,又依赖于权利主体的能力与尊严,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的全面发展。其支撑是多元主体之间的参与和合作。分享发展成果与分享发展机会反映了社会系统中系统整合与社会整合的差别,控制模式与规范模式的不同。二者在社会管理领域本来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共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推动着民生的发展。在此意义上,分享发展与落实权利并举是社会系统存在、维系和发展的两根支柱,是制度创新应该遵循的基本理念,二者缺一不可。而这样一种制度安排在实践中所达到的效果是明显的,它把对公众的普及资格和增强能力二者紧密的结合起来,从而把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和人的主体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6]53-54

问题是,何以重视权力而淡化权利呢?

在现代社会,权利 (right)是人类政治生活的出发点,政治正当性资源的源泉,也是人们获得利益实现生命存在意义的基本依据。权利因而成为任何现代政治理论持守的基本理念。西方思想大都以“自然权利”(natural right)概念来对权利加以限定, “自然权利”也可以译成“自然正确”或“自然正当”。以表明权利具有无可质疑的先赋性和正当性,宣示了人作为权利存在在本体论上的必然性和价值论上的正当性。正因为如此,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以“自然法”为其奠基,称人所拥有的这种权利为“天赋人权”,并以之作为现代政治制度框架构建的出发点。自此,权利踏上了制度化的轨道。无论是古代,亦还是现代,权利所指向的人在政治上所必然享有的资格,以及这种资格在道义上所具有的无可质疑的正当性,构成权利概念最为基本的内涵。无论是就资格而言还是就道义而言,权利对政治生活的展开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在一定的意义上,虽然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大异其趣,但是,整个人类政治发展史,都可以看成是向权利这两个方面内涵的种种开拓的汇聚以及向权利这两方面内涵的种种制度安排的汇聚,这是一个权利普及化和普遍化的历史进程。就此而言,人类依据权利两方面内涵所进行的制度创制虽然东西方判然有别,但承认权利的必然性和道义性已经成为现代政治制度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而被固定下来。由此,认同权利的必然性和道义性成为现代政治制度所坚守的基本理念。这不仅是社会系统存在、维系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实现人的全面的发展这一终极关怀的命脉所系。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所说:“扩展我们有理由珍视的那些自由,不仅能使我们生活得丰富和不受限制,而且能使我们成为更加社会化的人。”[7]10

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无疑包含着对权利必然性和道义性的认同。无论是国体还是政体,都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主权在民”的精神。问题在于,我们以“全能主义” (totalism)模式实现权利。所谓全能主义政治指的是,国家的权力可以随时地、无限制地侵人和控制社会每一个阶层和每一个领域。[8]政党、人大、政府代表人民垄断全部权力,形成高度集权,掌控社会生活。其实质是,无论是政治生活、经济生活还是社会文化生活,国家通过系统整合,运用控制手段包办一切。国家吞没了社会。

更具体地看,全能主义把社会打造成一个计划性的系统,按照命令服从式政府管理方式,以施舍者的角色分配社会财富。这就使得社会整合依赖单一的控制模式,而缺乏规范规制模式的协同。在现代社会发生深刻转变背景下,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条件下,经济生活的自由与平等打破了社会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平衡,使得整个社会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功能分化,政治、经济、社会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以全能主义的政治来统摄经济和社会的传统模式不仅已经失效,而且它完全没有关照到市场、社会自身的自律性质,市场和社会的相对独立性将成为不可能。如果持续以往,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健全的社会机体就建立不起来。民生导向就没有好的财力支持和运行机制的保障。因而,全能主义政治必须向后全能主义政治过渡。

这种过渡事实上在我国改革进程中已经发生。从制度规制的经验看,经过长期的改革努力,中国逐渐形成一套技术专家治国的权威主义政治体制。这种政治体制保障了经济自由和财产权利,促进了市场机制的发育成熟,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和包办,初步形成了从权力一元走向有限多元的政治格局。在权威主义政治体制中,党的领导、中央的权威、国家的主导权与政府的效能、地方的活力和社会的自治自律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动态的平衡。权威主义政治体制为进一步向民主体制的过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市场经济逐步发展壮大,公民社会悄然崛起,利益集团日趋多样化,公民政治文化日益普及。民主政治体制的方向已经显现。就此而言,从全能主义模式向民主体制转变的条件已经具备,在这种条件下,如果仍然以权威主义政治体制来规制社会系统,奉行社会系统的控制整合模式,漠视尊重权利的规范整合,社会矛盾将无法得到妥善处理,因此,从单一的基于权力的分享发展成果的模式向落实权利的制度规制过渡,把依赖权力控制的分享发展成果的解题思路与依赖价值与制度规制的分享发展机会的解题思路相结合,把普及资格的制度实践与增强能力的价值追求相结合,是妥善解决当前中国社会民生问题 (包括社会矛盾化解)的突破口。

三、机制创新:秩序控制与平台搭建并举

社会矛盾都是具体的。社会矛盾无非就是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社会文化领域里的矛盾。针对具体的社会矛盾需要具体的解决办法。虽不至于一矛盾一方法,但每一领域的矛盾总是要根据相应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组织原则和运行机制来确定解决办法。由此而编织一个覆盖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领域的社会矛盾化解网络。

由于社会矛盾内在地反映了社会结构系统的功能性问题和规制性问题,因而,化解社会矛盾的办法就植根于社会机体,是据社会整合的控制结构和规范结构而确立的,化解的结果不仅推进了控制结构和规范结构的完善,实现了社会系统的功能优化和规制优化,而且也促进了社会系统的进化。事实上,凡是引起社会矛盾的地方,社会机体自身就会发起保护性反应,通过其控制机制和规范导向,有效调动社会机体的防御机制,促使社会机体回归到正常的状态,从而保证社会的存续与发展。如果用异于或外在于社会机体的手段解决问题,就会破坏社会机体的组织原则和运行机制,从而给社会机体带来一系列严重。例如,在群体性事件中,由于没有运用处理社会矛盾的基本机制来解决问题,形成了“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逻辑。其结果是,虽平息了事态,暂时稳定了局面,但带来的问题却更多,这些问题归结起来有三点:一是社会代价很大,闹总是会破坏社会秩序;二是资源配置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闹的结果是人力物力大量浪费;三是形成了与社会运行机制和目标不一致的文化心理环境。闹总是使非常规手段产生示范效应,正常规则反而失去效力。规则规制的公信力大大降低。

那么,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的结构框架应如何构建呢?社会系统的存续和发展总是通过控制结构和规范结构而整合社会各种要素,形成特定的功能领域并发挥各自的作用。在这一进程中,社会系统的控制结构和规范结构也发生着改变。在我国,控制结构和规范结构重建的突破口是将共享发展与落实权利相结合,其具体路径是从共享发展向落实权利过渡,逐步实现共享发展的权力运作与权利参与的均衡,达到系统整合与社会整合的有机统一,从而建立完善的社会体系。根据这一思路,我们认为,社会矛盾作为社会系统问题,其化解机制是嵌入在社会系统中的问题。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的构建既与社会系统的结构框架相衔接又与其发展进程相一致。据此看,我国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的结构框架必是一个秩序控制与平台搭建相结合、相均衡的框架。

所谓秩序控制是指将社会矛盾纳入控制结构中,使社会矛盾化解在稳定的制度环境中展开,确保社会矛盾化解按照制度规定的轨道有序展开。所谓平台搭建是指建立能够使权利主体有效进入矛盾化解的社会系统从而使之得以拥有维护自身权益的制度环境。其本质在于,首先使社会底层获得权利,其次是使底层能够拥有讨价还价的空间。秩序控制与平台搭建二者的结合与均衡旨在造成两种相关的结果:一是秩序控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平台的搭建,控制结构也在朝着促进有利于社会结构要素合理整合的方向变革,从而得以理顺社会系统各方面的关系,逐步实现社会系统的功能重建和利益均衡;二是随着秩序控制结构的调整,新的价值得以逐步介入,社会矛盾得以在正当的方向得到治理。从而促进社会的进化。[9]318-319

从我国化解社会矛盾的实践经验看,提出这一化解社会矛盾的结构框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是从社会系统融合机制中演绎而来,有充分的依据,又供给了化解社会矛盾演进主义的策略,有助于使社会矛盾化解走上一条合理正当的道路。

目前在我国社会矛盾化解中,秩序控制仍然是主导性的,而平台搭建仍然是薄弱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社会改革的历史进程是由权力顶层发动的。社会矛盾化解总是在既有的制度框架下展开,而且,在一个长期以权力主导的社会传统中,其权力主体的地位和整个社会文化心理都使这一点不可避免。在这个问题上新的框架提供的理性是,使秩序控制在其适宜的范围内运作,渐次改变全能主义的运作方式,从而使秩序控制得到约束,控制有明确的功能性的方向导向。如此,秩序控制逐渐与系统要求与权利导向相均衡,秩序控制得到完善;另一方面,也为现实所需要,社会生活只有在秩序控制状态下才能展开,而且,只有在秩序控制之下,平台搭建才是可能的,与权利导向相结合的秩序控制才有可能。俞可平教授对此指出:“这是在不损害公民已有政治利益的情况下,逐渐放大新增的利益,力求实现政治改革的稳定、有序和效益。”[10]9-11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我们认为,权利主体参与的平台搭建殊为重要,它既保证控制结构在合适的范围内发挥作用,又保证了控制结构的生成是在权利主体参与下进行的。从而着力在平台搭建方面重点发展。我们的观点更加突出了价值理想引导的意义,这种意义可以更加明确未来的方向。事实上,由于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价值维度是我国秩序控制的基本面,因而,这是我国政治文化中的本有之义,问题在于,这种价值如何落实到具体的制度安排中。由于路径依赖问题,由于制度需要历史积累,因而,平台搭建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各种力量平衡的结果。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归结出社会矛盾化解结构框架建构的轨迹,这条轨迹非常清晰:从秩序控制主导向平台搭建过渡,逐步完善秩序控制,重点发展平台建设,实现社会矛盾化解的秩序化、权利化、制度化、治理化。

沿着秩序控制与平台搭建双维相向互动展开的社会矛盾化解框架实际上是一个立体化的网络。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秩序控制方面,首先,逐步确立消除产生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团结的基础机制。这是一个由秩序控制机制实施的向弱势群体倾斜的增进权利性质的制度安排。它包括通过税收制度,设置合理的税率,以对各种要素收入分配进行有效的调控,切实缩小收入差距;通过分配制度的调整,调节分配结构中劳动报酬的收益,切实增加普通劳动者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建立普遍性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再分配,逐步提高社会保障的水平,完善合理的补偿机制,以确保社会底层群体的基本生活;改善公共财政结构,降低国家在生产性领域中投入的比例,提高在涉及民生方面的投入比重,提高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投入比重。通过这些制度安排,缩小收入差距,消除区域不平衡,丰富社会发展的条件,建设社会事业,以切实改善社会结构。其次,建立和完善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的刑事法律体系和社会矛盾调解机制。使已经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得以调停。这主要包括,宽严相济的刑事法律政策体系和运转系统、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既保证严格、公正、规范执法,确保公民基本权利不致损害,又使简单的社会矛盾可以在适宜的范畴内以适当的方式得以和解;再次,整肃吏治,治理腐败,增加政府的公信力,化解心理仇恨,消除社会分裂。

在重点发展的平台搭建方面,首先,逐步完善市场体系。确立要素市场健全、产权清晰、主体平等的市场体系。既提供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又挤压公共权力的寻租的空间,使权力约束和权利平等成为可能;其次,通过逐步提高教育投入的比重,提高教育的普及程度,提高社会主体的能力,创造社会主体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领域的机会,营造开放社会的流动机制。既供给市场流域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又造就中等收入群体,提高中等收入群体在社会结构中的比例,塑造良好的社会结构;第三,建立集体谈判机制缓和劳资矛盾与平衡劳资关系,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第四,向社会赋权,发育公益性、互益性、利益博弈性社会组织,积累社会资本,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相互协同的的社会管理格局,使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得以展开;第五,创设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渠道和形式,使公共政策的制定更多地反映民意。

应该说,社会矛盾化解网络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复杂社会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现代开放社会功能系统构成的基本内容,它不会自发的生成,经济结构的变化也不会自动地推动社会结构的合理调整[11]30,必须依据现代社会系统的内在规律自觉地进行建设,才有可能形成一个公平而有富有效率的和谐社会,而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历史进程。

[1]李培林.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孙立平.守卫底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哈贝马斯.合法化危机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核心概念 [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6]杨雪冬.社会权利与社会治理 [A].何增科.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路线图 [C].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

[7]阿玛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 [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8]何增科.渐进政治改革与民主的政治转型 [C].北京:清华法治论丛,2009.

[9]俞可平.增量民主与增量改革.民主与陀螺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0]俞可平.积极实行增量改革,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N].理论动态,2003-04-10.

[11]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矛盾权利系统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WJ-700无人机系统
我们的权利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股东权利知多少(一)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