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明不白的“费”们

2011-02-19■文/林

中国质量监管 2011年1期
关键词:上门日元商家

■文/林 鸣

不明不白的“费”们

■文/林 鸣

购物付费,天经地义。可消费者面对一些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费”,常常感到一脸茫然。前不久受大风影响,北京城气温骤降,这给送外卖的快餐厅增加了不少生意。位于回龙观西大街的一家餐厅见生意不错,便打起了歪主意。老板对顾客提出,若送到稍远的地方,店里要加收3元钱的“恶劣天气费”。有人说:天气恶劣就要多收费,那么其他收费也能顺竿儿爬了——比如遇到交通堵塞,就收拥堵费;电梯停电了,要收爬楼辛苦费;送外卖的人员身体不舒服了,就要收难受费等等。如此不断花样的翻新下去,消费者怎么能受得了?

没有享受服务,却要付出“服务费”——北京石景山区的常先生遇到了一件令他“无法理解”的事。去年7月,他在建行北京分行的一个营业网点注销了几年前自己办理的一张龙卡储蓄卡。原以为一切到此结束的常先生却在当年10月意外发现,与已注销账户相关联的账户短信通知费,却在自己另一张龙卡储蓄卡上继续收取,并且连续收了一年多。虽然钱不多,但常先生认为这笔费用收得很不合理。他质问道:“银行明明知道自己没有提供服务,但却不断在收取服务费,这究竟是个什么逻辑?”

杭州一位消费者为接待多年没见的朋友一家,就近找了个茶楼请客。茶楼规定每位顾客收费25元,可朋友的女儿才8个月,也被“勒令”收取相同费用。这位消费者甚感疑惑,这么小的娃娃也要收费,算是什么费?人家服务员说就这么规定的,他们也说不清楚。还是我替店家起个名儿吧,就叫“人头费”好了。

在所有不明不白的收费中,要属“上门费”最受谴责——当家里的电器、防盗门等发生故障,联系售后维修时,许多人都被这个“上门费”搞晕了。售后服务上门的路程并不远,但收费却从20元到70元不等。更让大家感到无奈的是,虽然售后服务够“黑心”,但目前还没人管得了。法律人士认为,上门费的收费方式本身就没道理,企业已经收取了维修费,再收上门费毫无依据。尽管这个上门费的做法不妥当,可是商家照样脸不变色心不跳地收,而且快收成了“国内惯例”。

人们常说,商场是个创新的地方,只有不断玩花样,变新招,才能招徕更多的客户。日本商家喜欢创新,但人家绝不在收费名目上玩,而是在提高服务,迎合顾客上下功夫。近来,“单一价格居酒屋”、“0元居酒屋”、“立食酒店”和按消费时间结账等新经营方式开始登陆日本列岛。东京出现了一家按时间收费的健身房,自开业以来一直受到家庭主妇和工薪阶层的青睐。其中最有人气的消费项目则是“10分钟500日元”的器械运动。人们会在购物途中、或利用公司休息时间前来健身,交上500日元运动10分钟,然后一身轻松地离去。日本著名的烤肉连锁店“牛角”经营的一家居酒屋也推出“15分钟394日元”吃到饱的限时消费服务,引起了市场的瞩目。这家酒馆提供的这款服务采用自助餐方式,所推出的自助餐内容包括“好炖”、炸串等在内的30余种日式料理、小吃,而酒水方面则包括日本人非常喜爱的扎啤、烧酒等在内的数十种软饮料和酒类。在此就餐的顾客表示,这款“限时餐饮”的服务让他们感到既实惠又有新鲜感。只要掌握好用餐时间,便可愉快地享受美味了。

从前,一位军事天才说过一句话:“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这句话指的是战场。而当今消费者在卖场上也被迫扮演“执行”的角色,这就让人感到莫名的纠结。将上面列举的乱收费与日本商家的作为对照,可以看出,商界动脑筋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从消费者角度思考,用提升服务质量赚钱,这很像是一场双赢的智力游戏;而另一种用的是歪脑筋,只想强硬地从消费者兜里掏钱,而自己不愿付出一点儿力气——这里对照出的不光是智商的高下,更是境界的高低。

猜你喜欢

上门日元商家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No.4 快手电商:已帮助至少50万线下商家恢复生意
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日元走势
上门可行 诊疗不可
生意上门
春节黄金周陕西省商家揽金二百一十亿元
美上门:“爱美丽”是个刚需
日元贬值,日企倒闭猛增
送祸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