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一步理清服务业工作思路

2011-02-19张维维夏碧天

浙江经济 2011年1期
关键词:杭州市服务业试点

文/张维维 夏碧天

进一步理清服务业工作思路

文/张维维 夏碧天

要围绕“长三角南翼现代服务业中心”战略目标,精心实施“12345”工程,即围绕“一个试点”、实现“两大目标”、发展“三类集聚区”、落实“四个结合”、做好“五篇文章”,把服务业打造成杭州的首位经济、引擎经济、优势经济

杭 州服务业发展正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要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深入实施“服务业优先”战略,以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抓手,谋划服务业工作。也就是要围绕“长三角南翼现代服务业中心”战略目标,精心实施“12345”工程,即围绕“一个试点”、实现“两大目标”、发展“三类集聚区”、落实“四个结合”、做好“五篇文章”,把服务业打造成杭州的首位经济、引擎经济、优势经济。

围绕“一个试点”

杭州目前所处的特定发展阶段、服务业的发展程度、特色鲜明的产业领域决定了杭州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2010年8月27日,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专题会议上,杭州被列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杭州将围绕试点努力实现“七个突破”,争取分三个阶段完成“五个一”任务。

部署“三阶段”工作。第一阶段(2010年)为全面部署阶段。加快成立杭州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并落实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主要任务和工作分工。成立服务业发展局,负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第二阶段(2011-2013年)为重点突破阶段。根据批复的试点方案,加大落实和推进力度,加强考核,并于2013年进行试点工作的中期评估。第三阶段(2014-2015年)为完善提高阶段。根据中期评估结果,总结经验,完善提高,确保试点任务的全面完成。

实现“七方面”突破。列入服务业综合试点既可在服务业发展政策上先行先试,率先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又可获得国家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资金等方面倾斜扶持。杭州市要探索后人均生产总值1万美元时代的服务业发展思路,努力实现七个方面的突破,即探索服务业税收和用地新模式;切实落实国家战略层面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杭州特大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推进服务业领域制度创新,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推进金融制度创新,扩大金融改革试点;推进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制定不同服务行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规则和标准以及各种细化指标;推进楼宇(总部)经济发展,提炼杭州楼宇发展模式和指数,并争取在全国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取得新突破,形成政策完善的政府购买服务体系。

完成“五个一”任务。即打造“一群”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服务业集聚区,创新“一类”引导服务业发展的商业模式,健全“一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建设“一批”带动服务业发展的重大项目,深化“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务院确定的杭州作为“高技术产业基地、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战略定位。

发展“三类集聚区”

规划和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推进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服务业工作的重要抓手。2010年1月,出台了《杭州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确定培育18个重点扶持类集聚区、19个规划引导类集聚区、4个重点策划类集聚区。有9个集聚区列入省重点类服务业集聚区,13个集聚区列入省备选集聚区。要像抓工业开发区一样抓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重点培育发展重点扶持类、规划引导类、重点策划类等三类服务业集聚区。要以体制创新和政策引导,促进服务业企业在空间上有效集聚与区域的合理布局,明确集聚区的功能定位与建设规模,结合城市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使集聚区规划落地,把服务业集聚区发展作为建设服务业强市、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

在《杭州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的基础上,早日出台《杭州市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杭州市现代服务业重点集聚区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和《杭州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考核办法(试行)》等政策,把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与城市综合体建设相结合、与专业市场改造提升相结合、与项目指挥部工作考核相结合,努力探索形成集聚区的工作管理体系。为发展培育三类服务业集聚区,应积极探索和争取国家、省里的政策支持,对试点集聚区实行特殊扶持政策,以形成区内外的政策落差,引导服务企业集聚。

落实“四个结合”

把服务业发展与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相结合。根据企业规模、市场占有率、发展潜力和对产业带动作用大小,确定40家大企业、大集团为培育对象,一对一加以指导。鼓励一批发展势头好、自主创新能力强、产业带动作用明显的大中型服务业企业集团通过竞争、并购扩张等途径扩大市场规模,集中优势资源,做大做强,将政府扶持政策和丰富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实现服务经济跨越式发展,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服务业集团。

把服务业发展与推动二、三产分离相结合。立足块状经济,抓好龙头和骨干企业的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重点是金融业、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等扩大生产性需求的关键环节,全力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以深化企业分工为宗旨,支持地税局等部门进一步开展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使部分内部服务资源走上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发展轨道。

把服务业发展与鼓励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引导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互联网等,不断进行理念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在已有150例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上,加快开展服务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调查研究,利用大量案例研究制定不同服务行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规则和标准以及各种细化指标,为认定创新型服务业企业提供指标支撑。积极开展服务业创业创新典型的评比工作,培育模式创新的典范,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把服务业发展与服务质量提升相结合。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原则,鼓励服务业企业以服务标准化建设为基础、服务品牌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服务业企业质量管理,提升服务业企业管理意识和综合竞争力。

做好“五篇文章”

做好统筹城乡文章。统一认识,各城镇成立相应服务业管理机构,切实把服务新农村建设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实现服务业监测体系市、县、区一体化,相互补充,相互结合。打破行政区域分割,服务业发展规划全面覆盖城乡,课题研究延伸至乡镇服务业领域。深入推进统筹城乡服务业发展,形成完备的服务业城乡发展体系。

做好机构建设文章。成立杭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局,行使全市服务业的综合协调、管理指导等职能,为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组建服务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服务业专家库,不断提高为高层决策服务质量。成立服务业联合会,建立沟通交流平台,促进服务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做好协调服务文章。始于2009年8月的服务业月度协调会已成为杭州服务业工作的一大亮点、一项创新、一张名片。要继续探索研究开展服务业协调会工作,加强企业调研和走访力度,不断发掘服务业领域新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到“一有问题就反映,一有反映就协调,一有协调就落实”的“三个一”。各区、县(市)政府及服务业十大领域牵头部门要继续参照贯彻落实服务业月度协调例会制度,进一步深化落实议定事项。

做好项目建设文章。在试点要求的一批项目基础上,开展“十二五”重大服务业项目的前期调研,围绕建设长三角现代服务业中心,从集聚区、总部经济、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摸清重大项目的数量、规模、拟建年限等,建立项目储备库,做到“成熟一批、储备一批”。加强对在建服务业重大项目的跟踪、督查和服务,继续实施市领导联系服务业重点项目制度,充分发挥好重大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

做好监测分析文章。进一步健全统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分工合作的服务业统计工作机制,加强服务业运行情况的监测与分析;进一步完善市区联动,尤其是重点集聚区的各项统计分析工作,做好月度服务业统计数据的汇总,建立服务业月度营业收入等统计制度,完善季度服务业发展报告制度。继续做好服务业企业监测预测工作。编制好《2010年杭州市服务业发展报告》和《服务业监测预测月报》。

(作者单位:杭州市发展规划研究院/杭州市发改委)

猜你喜欢

杭州市服务业试点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风景如画的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杭州市城乡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与深化举措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杭州市赴阿坝州开展交流考察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
国家级医改试点医院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