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瞻浙江境外投资

2011-02-19张汉东

浙江经济 2011年10期
关键词:浙江资源企业

文/张汉东

前瞻浙江境外投资

文/张汉东

浙江企业“走出去”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峰。推动境外投资发展要做到“三个结合”: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坚持输出过剩产能与跨国经营布局相结合,坚持市场拓展与资源开发相结合

2 000 年中央提出“走出去”战略至今已经整整十个年头,浙江境外投资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十二五”时期浙江面临人均G D P7000 美元向10000 美元大关迈进的关键阶段,民营企业境外投资愿望强烈,我们要积极顺应后危机时代全球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创新资源加速流动、跨国资本加快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更好地发挥境外投资在浙江经济转型、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日趋活跃的境外投资

浙江的境外投资活动以民营企业为主体。2006-2010年,全省新批境外投资企业2350家,投资总额达73.3亿美元,中方投资达63.6亿美元,年均增速达82.9%,比“十五”提高33个百分点。2010年,全省对外直接投资中方投资额达到33.6亿美元,实际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跃居全国大陆省市区第一。从项目平均投资规模来看,2010年单个项目投资总额和中方投资额分别达到638.2万美元与533.3万美元,分别是2005年的14.2倍和13.8倍。截至2010年底,浙江经审批和核准的境外企业和机构共计4564家,累计境外投资总额83.6亿美元,累计中方投资额71.8亿美元。

境外投资领域更加广泛,方式更趋多样。从地区分布看,截至2010年底,浙江境外投资项目已覆盖全球六大洲、129个国家和地区,并逐步从传统的东南亚及欧美市场向非洲、南美洲等新兴市场拓展。亚洲是浙江对外投资的重点,2010年投向亚洲的项目324个,占51%,其次是北美,占19%。欧洲地区由于沃尔沃并购这一特大项目的因素,投资规模增长迅速。瑞典、香港、美国、越南、俄罗斯是浙江境外投资前五位国家(地区)。从投资领域看,正逐步从以境外营销网络建设为主向境外投资设厂、建设工业园区、收购国际知名品牌等多领域拓展,特别是海外并购已成为浙江企业境外投资重要方式。

境外工业园区是“走出去”的重要亮点。“十一五”期间,浙江已投资设立境外合作区6个,其中国家级3个,分别是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泰中罗勇工业园和越南龙江工业园;省级3个,分别是越美/尼日利亚纺织工业园、乌兹别克斯坦鹏盛工业园和博茨瓦纳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达1.6亿美元,带动入区企业50家,带动境外投资3.6亿美元,年均带动出口10亿美元。

尽管浙江境外投资取得很大成绩,但同时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浙江境外投资以民营企业为主,投资规模较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境外投资风险保障机制不到位,抗风险能力较弱;对境外投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服务管理水平不高;融资难、缺少国际化经营人才和信息支撑是制约境外投资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外投资迎来新一轮高峰

当前浙江推动境外投资十分重要和紧迫。一是转移过剩产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鼓励企业以成熟技术和成套设备到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展境外加工贸易、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二是实现原产地多元化,突破国际贸易壁垒。通过开展境外投资,深度开发国际市场,实现本地产能的跨国释放,实现“浙江产品”的原产地多元化。三是以投资换环境、换资源,破解发展难题。资源和环境约束增强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浙江的资源占有量和环境承载能力又大大低于全国,扩大境外投资是破解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四是浙江已经进入大规模对外投资的发展阶段。1996年浙江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大关,2002年突破2000美元,2004年突破3000美元,2010年为7690美元,境外投资发展阶段比全国领先3-5年左右,2010年中方投资额更是增长2倍以上,显示浙江境外投资的良好发展势头。

今后五年浙江境外投资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从国际看,伴随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将在“十二五”期间再趋活跃,为浙江加快推进境外投资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国内看,“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也是浙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浙江企业“走出去”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峰。

“十二五”时期浙江境外投资的目标是,五年累计境外投资比“十一五”时期翻一番,达到130亿美元左右,2015年当年达到50亿美元以上;力争达到五年累计200亿美元,2015年达到75亿美元左右,境外投资跨上一个大台阶;到2020年,使得浙江境外投资规模接近引进外资规模,实现浙江“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大体平衡。

“十二五”时期推动浙江境外投资发展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大境外投资力度,着力推动以利用外资为主逐步向利用外资与境外投资并重转变,形成“引进来”和“走出去”互为促进、协调联动的对外开放局面。二是坚持输出过剩产能与跨国经营布局相结合。传统优势产业向境外转移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培育发展一批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公司,实现浙江企业的跨国经营和全球化布局,大幅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三是坚持市场拓展与资源开发相结合。适应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充分利用两种资源,积极转变开放型经济发展思路,一手抓市场,一手抓资源。

加快境外投资重点举措

提高对境外投资的认识。“走出去”表面上是资本的流出,实质上却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整合,有利于企业实力的壮大、经营管理体制的完善和竞争力的增强。而境外投资一旦取得成效,反过来又可以对国内进行再投资,从而形成资本的双向流动和双赢。事实证明,浙江企业“走出去”没有导致浙江本地资金贫乏和产业空洞化,相反是浙江民间资本依然充沛,本地产业质量和水平都有很大提高。要改变重视外商投资促进而忽视境外投资促进的状况。

创新境外投资方式。合理引导传统优势产业向境外适度转移,抢抓当前国际产业分工调整的新机遇,通过“走出去”实施产业梯度转移和海外扩张,促进产业转移和升级。着力推进企业国际化经营,鼓励企业在境外投资设立营销网络、生产基地和经贸合作区。加大境外能源资源合作开发力度,建立海外资源开发和供应基地,使浙江经济的发展融入全球生产要素配置体系,有效缓解浙江能源资源要素制约。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支持企业积极稳妥地通过收购兼并、股权置换、境外上市、重组联合等多种方式境外投资。提升浙江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层次和水平,引导各类有实力的企业在境外科技资源密集的地区设立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全球科技、智力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境外经贸合作区是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部署,要积极引导浙江纺织、服装、轻工、机械等传统优势行业企业入园投资,推动境外投资集群化发展;适当扩大电子通讯、精细化工、新材料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部分生产环节向境外延伸。

培育一批本土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同时遭遇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民营企业具有体制机制优势,应成为“走出去”的主力。经过30多年的发展,浙江民营企业竞争力有了显著提高,一些企业不仅是行业的领先者,还享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可以择优选择一批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组成浙江创建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的梯队。通过实施品牌、资本、市场、人才、技术国际化战略,主动介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重要环节,提升企业跨国经营能力和品牌竞争力。

努力缓解境外投资融资难问题。我国企业开展境外投资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自有资金不足,国家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够,其他融资渠道也相当闭塞,而且国家对外汇还实行严格的管制政策。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引导作用,加大对境外投资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推进省级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开展离岸业务,在浙江企业境外投资较集中的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尝试在境外工业园区和其他浙江境外投资企业集聚区设立贷款担保公司,由优势企业牵头,政府予以扶持,企业自愿参加,为境外投资企业贷款提供担保,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其他民营商业银行接纳境外投资企业以境外资产担保进行贷款。

加强境外投资风险控制与应对。如果说市场风险应由企业自行承担,自然灾害风险可以通过投保商业保险解决的话,那么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就应当由政府协助解决。这次中东北非地区动荡更加凸现政府在应对海外非市场风险当中不可或缺的作用。要加强与相关国家协调与沟通,逐步在政府层面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和应对机制,完善国际经济纠纷协商解决机制,为境外投资企业及员工提供及时的应急援助服务。引导各商业保险机构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范围,适当提高对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信用保险限额。

(作者为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浙江资源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