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凯瑟琳女皇》中的反讽艺术

2011-02-19刘路薇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大学英语教研室100044

中国科技信息 2011年24期
关键词:上尉女皇萧伯纳

刘路薇 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大学英语教研室 100044

《凯瑟琳女皇》中的反讽艺术

刘路薇 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大学英语教研室 100044

本文结合《凯瑟琳女皇》的人物对话和描写解读萧伯纳的讽刺和幽默,讨论反讽在塑造类属化人物和社会批判方面担当的重要作用。反讽修辞是萧伯纳塑造类属化人物、实现其社会批判目的的一个重要手段;正是他尖锐泼辣、机智诙谐的语言突出了类属化的人物特征,同时诉说个人对社会问题的批判性思考。

萧伯纳;凯瑟琳女皇;反讽;类属化人物塑造;社会批判

1 .萧伯纳,主题与文风

萧伯纳作为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他的一些最杰出的舞台剧……具有他同时代舞台剧所无法匹敌的高度严肃的内容和散文美感。他发展了戏剧中的道德激情和智力冲突及论辩,恢复和发展了社会风尚喜剧,试验了象征性闹剧和怀疑主义剧,对同时代和后世剧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不列颠百科全书》1999,275)。

萧伯纳创作了喜剧,历史剧,哲理剧,政治幻想剧等几十部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戏剧,许多剧作中都包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他抨击那些娱乐观众、以曲折情节打动观众的佳构剧;那些试图解决道德风尚和社会行为问题的严肃感伤主义传奇剧;以及回避尖锐的现实问题、包装华丽的历史剧。在易卜生的影响下,萧伯纳一生反对奥斯卡·王尔德“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倾向,主张具有深刻思想性的文艺创作, 他始终认为戏剧具有教化作用和社会功能, 并在自己的戏剧创作中反映各种社会问题(张世红,2008)。

易晓明(2003)在《意义与形式:英美作家作品风格生成论》中认为,尽管萧伯纳与易卜生都反对情节剧,主张戏剧揭示问题、批评社会、针砭时弊,但是他们两人的艺术风格上却不同。易卜生的问题剧着眼于家庭、道德、习俗等角度而不是社会制度的弊端。而萧伯纳的问题剧关注的是整个社会结构中的阶级差别,注重不同群体观念的差异,特别是不同社会群体的不同概念之间的较量,他的剧中的人物变成了“类属”的代表……剧中人物成了统一类属群体的共同涵义的代表者与体现者。

萧伯纳的戏剧普遍关注社会问题,但他更愿意用一种玩笑的口吻来表达严肃积极的主题,以其机智泼辣和不时闪现讽刺与幽默光芒的戏剧风格独树一帜。“萧伯纳的一生就是为戏剧成为全民讲坛而奋斗的一生。这奋斗确立了其戏剧通俗、明快、俏皮、反话等主要外部特征。笑话背后,反语背面,隐藏这样一个启蒙者,一个为使社会意识摆脱时代偏见而战的勇士的躁动不安思想。”(H.嘉科诺娃, 1960)

在关注社会问题的大背景下,萧伯纳在其戏剧作品中塑造出类属化的人物,关注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观念差异。反讽修辞是萧伯纳塑造类属化人物、实现其社会批判目的的一个重要手段。正是他尖锐泼辣、机智诙谐的语言突出了“类属”化的人物特征,同时诉说个人对社会问题的批判性思考。《凯瑟琳女皇》中,借助于寥寥几个人物描写,萧伯纳分别塑造出类属化的沙俄统治阶层、被统治的下层人、英国上流社会军官的形象,夸张地用沙俄宫廷上下的粗俗野蛮反衬其统治者标榜的文明和开化,调戏英国军官自以为是的英国上流社会的高雅和修养,起到了反讽的效果。除了萧伯纳的独特构思布局,大量渗透在人物对话中的反讽修辞进一步推波助澜地讽刺了这些类属化的人物,借闹剧之名无情地揭露统治阶层的面目。本文结合剧本中的人物对话和描写解读萧伯纳的讽刺和幽默,讨论反讽在塑造类属化人物和社会批判方面担当的重要作用。

2 .反讽的功能

2.1 概念

反讽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指口语或书面语中用字面意义隐藏真实的意义/使两者相矛盾;或在剧情中使预期的东西与发生的事情处于不调和的状态。一般分为语言反讽、情景反讽和戏剧反讽三种。贯穿《凯瑟琳女皇》始终、大量使用的反讽对形成作者辛辣幽默的文风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作者设计出一个个令人瞠目结舌而又忍俊不禁的情景反讽,通过剧中人物或俏皮或犀利或隐晦的言语讽刺,以及戏剧反讽的手法塑造出一个个“类属”化的人物群体,并借此进行社会批判。

2.2 反讽与类属化人物塑造

在《凯瑟琳女皇》中,萧伯纳显示出对语言文字的高超驾驭能力,取材上避重就轻,没有涉及国家政治的长篇大论,从女皇接见英国军官这桩小事一波三折的描写映射出凯瑟琳女皇荒诞不稽的政治风格和生活作风,通过大量的戏剧对白以及不多的人物神态、动作描写进行辛辣地讽刺。凯瑟琳女皇的角色其实是专权者这个类属阶层的代表人物,同属于这个阶层的还有波将金亲王,他们颐指气使、飞扬跋扈,残忍无情,一边自我标榜文明,一边对下人随意施以鞭刑;而王宫里的士兵则是受上层专权者奴役这一类属群体的代表,经常可怜巴巴地挨女皇和亲王的脚踢和鞭刑,但一转脸便以同样凶狠的面目欺负别人。英国军官则是“优雅英式文明”的类属,一副自诩文雅、对俄国人的激情和亲昵嗤之以鼻的姿态,他虽然自封文明社会的使者,却将美国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独立战争称之为“叛乱”,还因参加镇压美国人民的邦克山“光荣”战斗而获提拔。每一个类属的特征塑造都离不开反讽修辞的运用。

2.2 .1 言语反讽:

言语反讽在塑造统治者这个类属的人物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凯瑟琳口头标榜自己是“一个开明的女皇!一个哲学家!胸怀坦荡,见解独到,像英国人那样”,说她不会因为厌烦朝臣的朝拜礼仪而让他们挨鞭子,但是后来证明她既没有哲学家思想的高度,也不会开明到放弃鞭刑这种习惯性的惩罚。另一幕中,上尉不愿听从风流女皇的召唤结果被人用棍子抬着押回宫,下人询问是否用刑,女皇是这么回答的:“你竟敢对着一位开明的女皇提到那种讨厌的东西!……(这些野蛮社会的残迹早已埋葬到彼得大帝的坟墓里了,我的一套办法比这些要文明得多) ”,而她所谓的“文明”惩罚就是:不顾一国之君的尊严和英国使臣的身份,用脚踢上尉的肋骨挠 得很哪。他在唱跑调的歌;他在咬指甲;他在搔他的头;他在拉他的邋遢袜子;他在把自己弄得叫每个人讨厌恶心;他在假装读他读不懂的国务公文……”当英国军官要求从波将金亲王那里得到一些礼遇时,瓦琳卡却说:“我叔叔正在用非同寻常的礼仪接待你哪,上尉,他刚刚把一位将军踢下楼去”。为了在英国使臣面前醒酒,波将金“抓住绿色醋瓶子猛喝了一大口。惊人的效果出现了……那个受尽苦难的人终于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变成一位面色苍白身体虚弱的贵人!年事已高!头脑完全清醒!言谈举止甚为庄重!” “贵人、庄重”被用来形容一个这样一个酗酒的亲王:“衬衫没有扣上纽扣,外面套着一件肥大无比的晨衣,也曾是华丽绚烂的珍品,如今上面沾满了食品的油污,十分肮脏,因为它为他履行了毛巾、手帕、掸子以及一件纺织品所能听凭一个邋遢汉子肆意使用的一切职责。”这样的语言背景下,“贵人”和“庄重”一词只能被理解为“粗俗和有失身份”。渗透在字里行间的讽刺挖苦比直接的陈述描写更具感染力,这就是反讽语言的魅力:在特定场合正面意义的词汇可以被赋予和其本意完全相反的内涵,文字表现出很强的张力,而沙俄宫廷上层人物这一“类属”的性格特征也因为这种独特的描写显得更加立体、丰满。

2.2 .2 情景反讽

在塑造类属化人物形象时,萧伯纳借助于期望结果和实际发生的结果之间不一致的情景反讽手法,使期望和现实形成反差,达到挖苦、幽默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剧本的谋篇布局都是情景反讽的例证,沙俄宫廷上下粗俗又狎昵的做派,女皇和亲王为代表的当权者的放浪形骸,都出乎读者的意料。波将金身为亲王身着邋遢的晨衣醉醺醺地和英国军官见面;并且不容分说将英俊的英国军官一路抱着进贡到女皇的床边;而凯瑟琳女皇竟在自己的卧室床边接见外国使臣,用脚尖挠上尉肋骨痒痒来强迫英国军官臣服于她的青睐和挑逗;君臣之间、臣民之间乃至对待外国使臣都使用“亲爱的小妈妈,亲爱的小爸爸”这种狎昵的称呼—这些场景实在出乎恰当的君臣之礼、外交礼节之外,这些反常、滑稽的做法或场景完全背离了人们的正常思维范畴,创造出反讽的效果,恰恰塑造出类属化的沙俄宫廷专权群体形象—萧伯纳着力塑造的并不是飞扬跋扈的统治者个体,而是这个群体的丑陋面目,凯瑟琳女皇不过是个化身。

而英国军官则是另一个类属化人物的化身—自诩文明开化、优雅的英国。在女皇挠痒的挑逗性惩罚结束后英国军官告诫女皇说,这一切俄式的过度放纵是不可取的,趣味不够高雅;但他接下来的言行却不知不觉感染上了他所不屑的俄式冲动放纵和言行不羁,丢掉自己“文明、优雅”的“英国民族气节”、转而跟沙俄的当权者们同流合污,这样的情景反讽是对英国自以为傲的文明、高雅和庄重的莫大嘲讽。

2.2 .3 戏剧反讽:

戏剧反讽和前两者不同,观众清楚某事件和事态的发展,而剧中人却浑然不知,这种反差就形成了戏剧反讽。在《凯瑟琳女皇》中,英国上尉不愿听从风流女皇的摆布和召唤,成为她的玩偶,逃离后和未婚妻克莱尔相见,克莱尔称呼上尉“亲爱的”却遭遇冷脸,因为只有她不知道俄国君臣之间、臣民之间这种暧昧的称呼,也不知道未婚夫已经被“亲爱的”的昵称弄得不胜其烦。后来克莱尔闯进王宫找英国军官,亲眼看到女皇用脚踢自己未婚夫的肋骨、挠痒,醋意顿生,拒绝给未婚夫松绑,但她不知道上尉是在接受女皇暧昧的惩罚。上尉被折磨得抱怨凯瑟琳女皇道:“你比北方的星星还要坏,” “小宝贝妈妈,您有一颗善良的心,欧洲最善良的心,可怜可怜我,饶恕我吧,我爱您。”听到未婚夫用这么暧昧的口吻称呼女皇,克莱尔放声大哭,却不知道未婚夫是为了解围才被逼无奈。读者对前因后果的知情和剧中未婚妻的毫不知情相对比,使得读者更能深刻体验到英国上尉百口莫辩的尴尬境况,这一反讽将未婚妻的伤心嫉妒、女皇的幸灾乐祸和未婚夫的无奈屈就展现得活灵活现,制造出奇妙的艺术效果。同时,沙俄当权者和英国上流社会的军官这两个不同类属的不同特征在这样的戏剧反讽中得到了夸张的体现:沙俄统治阶层的骄横、专制、不羁;原本自诩温文尔雅,文明端庄的英式文明遭到俄国人的戏弄,彻底丢掉了英国绅士所谓的矜持和尊严—这一切都在萧伯纳的反讽描写中栩栩如生。

无论是高高在上的沙俄女皇,自以为是的英国使臣,还是卑躬屈膝的下人,这些不同类属的人物都是萧伯纳讽刺嘲讽的对象。作者借助于言语反讽,情景反讽和戏剧反讽的修辞手法,以辛辣夸张的笔触为读者揭开了统治阶级自我标榜的虚伪面纱。

3 .反讽语言与社会批判

萧伯纳在《凯瑟琳女皇》中以其遣词造句和机智锐利的观察创造出独特的修辞效果,最终成就了强烈的戏剧表现力和鲜明的类属化人物特征。萧伯纳将不同的反讽修辞手法巧妙地穿插在人物的对话和描述中,不仅使语言生动活泼,更使人感受到语言辛辣、幽默的力量。作者塑造出不同的类属人物特征:以女皇为代表的统治专权者这一类属的荒淫专制和骄纵不羁,群臣下人被统治者类属的可笑可怜;英国上尉所代表的英式文明的颜面扫地。在反讽语言的背后是萧伯纳一贯的批判态度——对社会百态的揭露:既有对统治者丑态的抨击,对以英国军官为代表的英国自诩文明开化的挖苦,也有对可笑可怜被奴役者的讥讽。这些反讽是作者思想精华的火花,折射出他的社会批判性思想。在闹剧背景下,他的社会批判带了些夸张与戏谑的意味。

[1]《不列颠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275

[2]杜鹃.“萧伯纳式”戏剧品格探析[J].《戏剧文学》,2009年第10期:51~55

[3]何其莘.萧伯纳和他的社会问题剧[J],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1994-2011:70~78

[4]黄嘉德.从作品分期看萧伯纳戏剧的特点[J],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1994~2011:2

[5]萧伯纳.华伦夫人的职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55~100

[6]易晓明.意义与形式:英美作家作品风格生成论[M].台湾:台湾商务印书社,2003:78

[7]张世红.“萧伯纳戏剧中的荒诞因素”[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65

[8]曾衍桃.“国外反讽研究综观”[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9月第12卷第3期:3~7

[9]H.嘉科诺娃.“萧伯纳戏剧中的历史和现代”[J],文学与美学.彼得格勒:彼得格勒大学出版社,1960

[10]Dietrich, Richard F. British Drama 1890-1950:A Critical History [M]. Boston: Twayne Publishers. 1989

10.3969/j.issn.1001-8972.2011.24.160

猜你喜欢

上尉女皇萧伯纳
古人的春日美味时光
萧伯纳幽默化解打击
俄罗斯也有女皇吗?
萧伯纳与小女孩
“打工女皇”杨利娟:海底捞背后的女人
萧伯纳戏猜年龄
休战期(短篇小说)
萧伯纳戏猜年龄
救人
善良也是一种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