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2011-02-19高原王帅博计永利

中国科技信息 2011年24期
关键词:婚恋观爱情传统

高原 王帅博 计永利

1.中国医科大学;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研究生工作部,辽宁 沈阳 110001

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高原1王帅博1计永利2

1.中国医科大学;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研究生工作部,辽宁 沈阳 110001

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道德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汹涌而来的西方文化正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基本上没有遇到任何阻碍便长驱直入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开放的思想及文化对大学生“性”及婚恋产生了影响,大学生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处于矛盾的旋涡,性的观念逐渐开放起来,大学生的婚恋观有了很大的变化。关注大学生的婚恋问题,针对他们的婚恋心理,不良的婚恋观等进行恰当的辅导和教育,保障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交往,减少大学生因恋爱问题引发的事故。加强对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健康的婚恋观。

大学生;婚恋观;影响

婚恋观,学术界上一直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只有一些相关概念上的探讨。如对婚恋观的界定,婚恋观是人们价值观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体现[1];婚恋观指人们对恋爱、婚姻和性的基础问题的看法,是人生观的重要构成因素和具体体现[2]。大学生的年龄基本在 17~24岁之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由于性机能的成熟,性意识的觉醒和性心理的发展,与异性交往的渴望日益强烈,使得他们产生恋爱的需要,大学生恋爱成为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婚恋问题成为高校中不可回避的现实。

近日媒体报道的上海警方破获一起“援交少女”参与卖淫和介绍卖淫的特大案件;90后学生自拍不雅照在网络上的疯狂流传;网爆,大一女陪睡5晚换iphone,称身边同学都这样做;大学生在厕所、宿舍生下婴儿的新闻满天飞;学生傍大款和傍贪官的更是屡见不鲜。这一桩桩事件的发生都给我们敲响警钟,大学生们如不树立正确健康的婚恋观,终将站上道德的审判席,甚至悔其一生。

由此可见,婚恋观在人的价值观念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没有一个正确的婚恋观,就不会有正确的人生观;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就会偏离人生的正确轨迹。

1.西方婚恋观与传统婚恋观的差异

受自然、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经过漫长的岁月变迁和发展,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婚恋观即西方的婚恋观和中国传统的婚恋观。这种婚恋观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 西方婚恋观与中国传统婚恋观在婚姻基础上的存在差异

据美国著名的公众意见专家路易斯哈里斯的统计,“83%的美国男女认为,爱情乃是男人和女人结婚的第一位的,必不可少的动力。更有90%的美国人相信,维持美满婚姻的首要条件也是爱情。”西方认为婚姻完全是以个人本位为基础,个人喜好、个人意志高于一切。而中国传统中则认为婚姻应以父母之命、门第身世、家教家风和年龄适当为首要考虑条件的家庭本位为基础。

1.2 西方婚恋观与中国传统婚恋观对忠贞的理解存在差异

传统中国信奉“忠贞不贰”,正所谓“好马不配双鞍,好女不嫁二夫”。讲究的是从一而终,爱情具有排他性和唯一性。所以传统中国在择偶时尤为慎重,对方的诚信品质、对爱情的专一和婚姻的责任感都是最重要的参考标准[3]。而西方所认为的忠贞,只是婚姻或恋爱时的“忠贞”,而不是一辈子的“忠贞”。婚姻是以爱情为基础,如果爱情没了,双方就可以协议离婚,离婚后双方互不干预各自的生活,各自寻找新的人生伴侣。

1.3 西方婚恋观与中国传统婚恋观对婚后的家庭地位存在差异

中国传统婚恋观中女子讲究服从,离婚受到约束。封建社会丈夫可以对照七出之罪给妻子写休书,但妻子却要男主女从,安守妇道遵守本分,是没有资格提出离婚的。在西方,两性在经济上是平等的,妻子和丈夫均可在外谋职,共同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在家中地位平等,婚姻恋爱自由。

1.4 中国传统婚恋观与西方婚恋观在社会舆论的制约上存在差异

西方社会在六七十年代发生了“性革命”的浪潮,这股浪潮来势汹涌,一下子席卷了整个欧洲和美国,对西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不再谈“性”色变,破除了对性的罪恶感,提出应不受任何约束地追求性的快乐,西方社会对性的舆论开放化。传统中国则以谈论性爱为耻,更是把女性的贞操重于一切,女子倘若做出违反三从四德之事,将会遭到整个社会的诟病和谴责。

2.在西方与中国传统文化双重作用下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变化趋向

传统婚恋观仍是当代大学生婚恋心理的主流,可以说还是起着主导地位。信息的全球化,便捷的网络,影视作品的交流都使西方的婚恋观冲击着当代大学生,他们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善于学习和模仿。在传统婚恋观和西方婚恋观双重作用下,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我们在今年下半年开学初对132名学生进行了一场座谈会及问卷调查。问卷总共有34个题目,内容包括大学生恋爱观、择偶观和性观念。参加的学生中有53名男生和79名女生。调研中发现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有如下变化趋势:

2.1 择偶条件存在差异

在择偶的条件中,男生的选择依次是“人品性格”“外表、年龄”“学识、学历与健康”“经济状况”“其他”,女生的选择依次是:“学识、学历与健康”“人品性格”“经济状况”“外表、年龄”“其他”。女生更看重男生的经济状况和未来发展前途而对对方的容貌要求不高;男生正好相反,男生更看重女生的容貌,只要看着赏心悦目、出得厅堂就行,学历、收入都在其次。

2.2 恋爱存在盲目性

调查中,有99%的学生接受大学期间恋爱。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恋爱是婚姻的基础,恋爱的目的是为了选择终身伴侣,但也有36%的学生选择的是生理和心理需要,还有6%的学生选择是因为派遣寂寞。这说明有些学生的恋爱目的仍有盲目性。

2.3 性行为趋向轻率

有76%的学生接受婚前性行为,有65%的学生接受在大学期间同居行为,有58%的学生认为童贞“不重要”或“无所谓”,有51%的人赞成在校期间可以结婚,更有42%的学生接受婚外性行为,认为“配偶容忍就不要干涉”。这些表明当代大学生性观念越加开放,这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2.4 对待情感更加宽容

如果失恋了有78%的人选择“顺其自然”这与91%的人赞成“合则聚不合则分”的结果是相一致的。调查中仅有1人选择“无法原谅对方,伺机报复”;若恋人以前和别人发生过性关系,一部分学生选择“不追究只看将来”;如果未来配偶与人发生性行为,很多学生选择了“不会影响夫妻关系”。

2.5 选择更加自我、思想更加开放

有72%的学生选择“真爱不受年龄限制”,有69%的学生选择不赞成“门当户对”。对于家庭是否一定要有自己的孩子,有41%的学生选择“否”。 这些都表明着当代大学生更加自我,在感情中完全以个人为中心,个人意志高于一切。

3.积极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恋爱观

3.1 加强学校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恋爱的层次和品位

很多教育者认为与学生公开讨论婚恋、性问题,是严重有损师道尊严。其实不然,很多学生因为好奇,又不能从正确途径了解性,反而会受到有害文化的侵袭。高校应该对大学生进行基本的性教育,包括:性生理知识、性心理、性道德教育等内容,可以结合心理学 、伦理学、社会学、美学等学科的理论进行研究,把握引导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规律和心理规律。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美是道德上善的象征”。美育目标包含了德育的功能,美育和德育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应该充分发挥美育的德育功能,开展相应的活动,来焕发学生的高尚情操,使他们感到一种非常愉悦的形式美和内容美,而且能催促他们向高尚的道德理想趋近;让学生通过有关爱情题材的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辨别美丑的能力以及对爱情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恋爱的层次和品位。

3.2 处理好观念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不盲目随波逐流

大学生的婚恋观一定程度上是社会文化、社会心理的写照,也是社会问题的反映。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一些不良思想,西方社会的性解放以及自由开放的婚恋观正日益冲击着中国传统的婚恋观。“一夜情”“网恋”“第三者”早已不是新鲜的名词。现下“网婚”“试婚”“隐婚”“急嫁族”“丁克族”正悄然流行。我们应教育引导学生处理好观念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不盲目随波逐流。马克思说过:“真正的爱情是表现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不是过早的亲昵。”恩格斯将爱情归结为“人们彼此间以相互倾慕为基础的关系”[4]。爱情是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大学生要摆正恋爱与学业之间的关系,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应该作为第一重要的任务,要使爱情成为一种推动力量,不断鞭策自己前进。 避免因为流行而盲目跟风。

3.3 避免家庭的错误引导,使恋爱功利化

大学生婚恋观形成的过程中,父母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教育理念都具有很重要的影响。父母感情不和、经常吵架、父母一方对婚姻不忠诚不负责这些都会引起孩子婚恋观的消极一面。还有些家长给子女灌输“金钱至上”的观念,“要娶就娶有钱的,要嫁就嫁有权的”这些都造成了孩子错误的婚恋观。学校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可以通过一些讲座,座谈会邀请学生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婚恋观教育,避免家庭的错误引导使大学生形成错误婚恋观,使恋爱功利化。

3.4 抵制有害文化,加强对大学生爱情内涵及恋爱道德的教育

发挥学校的文化过滤功能,坚持弘扬优良的主旋律,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对大学生的侵蚀和侵害,为大学生营造具有良好文化的舆论氛围。首先进行爱情涵义的专题教育,让学生领悟爱情的真谛,即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中形成的对对方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强烈、稳定、专一的感情。其次,加强恋爱道德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抵制封建的性道德观和西方资产阶级的“性解放”等腐朽思想的侵蚀,使他们学会关心恋爱对象的身心健康,明确自己在恋爱和性爱中的责任和义务,正确处理恋爱与性爱的关系。

[1]赵冰洁.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2):111~113

[2]刘亚丽.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特点及引导[J].思想教育研究,2003,(10).29~31

[3]郭艳.从民谚看传统婚恋观.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5,(1):63~6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34~297

10.3969/j.issn.1001-8972.2011.24.084

2011年沈阳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

高原,女,汉族,工作于中国医科大学团委,大学本科,助教,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猜你喜欢

婚恋观爱情传统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95后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探析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分析及建议
——基于对新乡市大学生的调查
家庭关系网络对青年婚恋观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