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调查是科学实施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2011-02-19■邵毅
■ 邵 毅
(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 210007)
地质调查是科学实施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 邵 毅
(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 210007)
沿海开发地质调查必须先行,海洋地质是人类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实施海洋经济、海洋战略的根本基础。江苏省的地貌、资源特点赋予了沿海开发地质工作的新使命,应以国内外沿海开发中的成效得失为鉴,在总结反思中明晰江苏海洋地质工作的主要方向,加快实施以沿海地区三难地质结构调查为重点的沿海开发地质保障工程,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发展、重点突破、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沿海开发地质保障各项工作。
地质调查;江苏;沿海开发;战略;前提;基础
2009年年中,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江苏沿海开发战略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科学谋划,使沿海开发开放有了跨越式发展。然而,与沿海开发港口建设、风力发电等重点项目热气腾腾相比,应予先行的地质调查却沉寂得近乎窒息,这为沿海开发中重大产业布局、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滩涂围垦、重大公共载体的实施带来了隐患。
1 沿海开发强烈呼唤地质调查先行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海洋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日益成为各国经济、军事、科技竞争的焦点。温家宝总理指出,“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是人类远远没有进行有效开发利用的巨大资源宝库,是关系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领域。”而沿海开发由于载体的特殊性却不得不与地质调查紧密相连。地质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先行性、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它,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离不开它,环境保护、生态优化以及灾害治理离不开它,就沿海地区发展而言,地质问题历来是个事关成败得失的大问题。实施沿海开发无论是港口建设、滩涂围垦,还是城镇规划、产业发展等,都必须首先摸清地质状况,最大程度地减少因地质问题造成的开发隐患和损失,为沿海开发提供基础地质支撑。
海洋地质工作是人类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实施海洋经济、海洋战略的根本基础。世界各沿海国家和地区都把海洋开发与保护提到国家和地区的战略高度,把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作为谋生存、求发展的基本国策。其中,加强海洋基础调查是各国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战略方针。西方发达国家大都已完成本国管辖海域的区域调查和矿产普查,为维护自身的国家权益、规划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正在向领域更广、精度更高、程度更深、效益更好的方向不断发展。
我国的海洋地质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当代国际海洋地质科学的高速发展,以财力、智力、高新技术和先进管理为主导内容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资源需求的急剧增长,当前我国的海洋地质工作已严重落后于陆地地质工作,形成了“内向型”地球科学格局,难以适应当今世界地球科学已从陆地发展到海洋并成为海陆结合的“地球系统科学”的新形势,尤其是2008年以来,国务院相继批准、出台指导意见的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共有11个,在原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辽宁沿海、天津滨海、黄河三角洲、山东半岛、江苏沿海、海峡西岸、海南国际旅游岛等区域发展规划相继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些战略规划涵盖了沿海地区的产业布局、基础建设、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重要工作内容。推动沿海大开发、实现沿海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急需突破资源保障和空间拓展两个方面的瓶颈制约。一方面要大力开发海岸带地区的各类资源,包括传统的矿产资源以及地下水、地热、风能等新能源,支撑支柱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设和发展港口、临港工业、滨海新城、核电和重大涉海工程等,大力向海洋的空间拓展。但作为沿海开发的一项基础性、先行性和战略性工作——海洋地质工作,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仍然滞后于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譬如,中大比例尺基础调查工作薄弱,无法满足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基本建设规划需要;海陆地质调查工作分离,海岸带地区存在较大空白带;海岸带地质与生态环境恶化、地质灾害频发;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程度低等。而缺少了地质先行的沿海开发犹如缺少基础的高楼大厦,不仅规划不具备科学性,而且会给重大项目的建设以及建设完成后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因此,面对当前和未来加快沿海地区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迫切要求,如何全面加强和开展海洋地质工作,更好地服务和保障沿海大开发,已成为顺利实施沿海发展战略、推动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2 江苏地貌、资源特点赋予沿海开发地质工作新使命
江苏是经济大省,GDP总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同时也是海洋资源大省,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公里,海洋资源密度指数列全国第二,综合指数居全国第四位。江苏海岸线资源优良,海岸线长954公里,拥有滩涂面积1031万亩,占全国的1/4以上,而且每年继续以3-5万亩速度淤涨,近期可形成270万亩左右的垦区,远期可形成700万亩的土地后备资源。江苏沿海风电资源丰富,潜在风电资源在5000万千瓦以上,是国家规划建设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然而丰富、独特的海洋资源优势却因为地质工作的滞后而长期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发挥,尤其是江苏沿海的特殊地质条件制约了沿海大开发的发展进程,使得沿海经济总体落后于沿江经济,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洼地”,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与江苏GDP排名极不相称。
从地质地貌特点看,江苏陆域面积较小,地势平坦,覆盖层厚,资源禀赋条件一般。江苏沿海地区具有着独特的地质地貌特征,历史上从1128年黄河南迁到1855年黄河北归,因黄河改道经苏北入海带来的大量泥沙,在沿海淤积,历经七百多年,使苏北的海岸不断向海推移,形成了主要以粉沙淤泥质为特点的海岸,海岸线90%以上为新近沉积的第四系松散层,这些区域地壳稳定性较差,软土地基、沙土液化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分布广泛。长期以来,海平面上升、自然作用和人为工程引起的海岸侵蚀与淤积、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影响,以及开采地下水、矿产、油气等资源诱发的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海水入侵、滨海湿地退化等地质灾害,对沿海城市发展和港口、临港工业等重大工程建设以及滩涂围垦构成威胁,给全面实施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带来了极大的挑战。20世纪50年代以来,江苏省的相关地质部门先后在沿海地区开展了大量的地质工作,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但是面对新一轮沿海大开发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江苏省海岸带地区缺少系统性、大比例尺的地质资料,关键区域尚存在地质工作空白。目前仍存滩涂围垦水动力条件及泥沙来源的调查与监测缺乏、港口建设中航道稳定性及岸线冲淤研究不够、沿海生态环境及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工作不足、沿海地质灾害系统的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缺乏、沿海地质资源调查不足以及沿海地质综合数据库和动态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不完善等问题,江苏海洋地质工作亟待加强。
从资源禀赋特点看,江苏虽然经济发达,但能源、矿产资源极度匮乏,呈现出资源、市场“两头在外”的特点。全省95%以上的能源、98%以上的有色金属资源,都需要依靠省外和国外市场供给。到目前为止,江苏省已发现矿产资源133种,探明储量的有66种。矿产资源呈现出“三多三少”的主要特点,即矿产种类多、人均储量少,小型矿床多、大型矿床少,非金属矿多、支柱性矿少。特别是铜、铁等大宗矿产,石油、天然气、煤等能源矿产以及金、银等贵金属矿产数量很少,矿床规模较小,储量在全国的份额较低,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江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制造业是江苏经济的主要支撑。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内在规律表明,人均GDP达到5000-10000美元时,重化工业发展较快,人均矿产资源消费处于快速增长期。目前,江苏人均GDP已达到7700美元,正处于矿产资源需求的高峰期。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将建设成为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和紧迫。尤其是随着江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态环保门槛的日益提高,资源与环境压力不断增大,省内陆域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发展的成本与难度越来越大。加快沿海开发,向海洋要资源、要效益、要发展,拓展新的增长空间,已成为江苏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科学实施沿海大开发,必须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在江苏沿海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先行性、战略性作用,必须针对江苏沿海地区地质地貌特点和全省资源禀赋条件,围绕沿海开发中的关键地质问题,全面加强和开展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不断拓展资源开发利用新空间,确保沿海开发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地质的协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3 在总结反思中明晰江苏海洋地质工作的主要方向
全面开展海洋地质调查工作已成为区域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使沿海地区拥有前所未有的综合开发潜力和活力,而全面构建具有江苏自身特点的沿海开发地质保障体系是科学实施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当前,江苏沿海地区广泛掀起了海岸带大开发、大建设的热潮。两年来的实践表明,新一轮沿海开发的层次越来越高,力度越来越大,成效越来越明显,沿海开发的宏伟目标正在逐步变为美好的现实。以港口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新推进,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全面启动,洋口港、大丰港等沿海港口建设步伐加快,临海高等级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临港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实现新发展,沿海招商签约项目陆续落地,南通中远船务、中天科技、华锐风电盐城基地等重点产业项目顺利实施。沿海滩涂开发利用取得新进展,制定并实施《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规划纲要》,启动滩涂匡围首期工程。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获得新提升,沿海地区经济在大项目、大产业的带动下持续快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而伴随着沿海大开发的持续深入推进,“建设大港口、滩涂大开发、培育大产业、发展大城市”的沿海开发规划目标必将对地质工作提出精细化、科学化、务实化要求。尤其随着沿海地区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布局、重大滩涂围垦、重大公共载体的投入实施,区域地质资源与空间潜力科学规划以及环境承载力适宜性,将成为实现其战略目标的重大制约因素。特别是占全国滩涂面积1/4的滩涂资源,是江苏省沿海最突出的优势,在全国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建设用地日趋紧张的背景下,开发利用好江苏沿海地区这一最大的特色资源至关重要。但是大规模滩涂围垦工程的实施,将改变江苏的海岸轮廓及近岸海域海底地形、地貌,对海洋水动力环境产生影响,进而对海岸带滨海湿地生态环境、港口等造成影响。此外,沿海地区港口、码头、公路、铁路、机场、核电站、新能源基地、化工、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规划、选址、建设与长期安全平稳运营,以及沿海城市群的新一轮规划、建设与发展,等等,无不需要首先摸清错综复杂的地质状况,才能保障沿海开发的顺利推进。
国内外一些地区实施沿海开发的经验教训可以给我们以借鉴和启示。从国际看,荷兰是世界上对海岸带开发和管理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从20世纪初,荷兰政府尊重地质与自然生态规律,经过前期充分的地质调查论证工作,开始围海造田工程,并注重管理和协调,其制定的百年围海造田规划至今还在延用,海岸带开发和管理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从国内看,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而其中打造以环胶州湾为核心的蓝色经济带、优化海岸和海洋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山东省有关地质部门前期开展了充分的地质调查工作,胶州湾在20多年的开发过程中,其海岸线始终维持了平衡状态,为这一战略规划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海洋经济大省浙江省目前已基本编制完成《“十二五”海洋经济重大建设项目的规划》,统筹安排符合海洋经济发展方向和要求、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基础建设、生态保护和海洋新兴产业等重点建设项目近500个,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十二五”期间预计投资超过6600亿元,其中加快推进宁波港——舟山港一体化建设进程是其发展海洋经济的重中之重。到2020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力争突破12000亿元,科技贡献率达到80%,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35%,全面建成海洋经济强省。由于20世纪80年代浙江省重视并超前做好了相关海洋地质调查工作,如1983年~1984年开展的《上海经济区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评价》,在如今的宁波港规划建设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力地支撑和保障了涉海重点工程的建设与发展。海南省为了全面推进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与发展,早在2005年就专门成立了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局,统筹开发海洋资源,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目前该省与国土资源部共同出资并研究制定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地质环境保障工程总体实施方案通过了专家评审,该项目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重大工程建设需要解决的地质环境适宜性、地质环境安全保障、地质资源保障和地质环境预警及对策研究等问题,部署地质调查评价工作,并将建立一整套海岸带地质环境监测预警预报系统,为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发展提供地学保障。而引以为戒的是,由于没有超前进行地质调查论证,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通岛公路的建设,阻断了曹妃甸浅滩东西向的潮流系统,直接导致曹妃甸浅滩潮流通道淤死,深达22米的老龙沟逐渐淤积变浅,使航道淤死,严重威胁到港口建设,影响了《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这一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
总结反思国内外沿海开发中的成败得失可以明鉴,高度重视和全面加强江苏海洋地质工作,加快构建适应江苏省沿海大开发需要的地质保障体系至关重要、迫在眉睫。针对江苏省沿海开发的实际需求,从近期看,应将开展江苏海岸带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滩涂围垦、工程建设地质问题等研究作为当务之急。从长远谋,必须加强基础地质调查,运用大地质思维,既要开展不同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又要开展区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系列调查工作,并结合海洋与陆地、从地表到深部整体上把握其地质结构和地质演化规律,摸清沿海地下三维空间地质情况,建立地质灾害、地质环境预报预警系统,为沿海大开发的规划和实施提供基础地质支撑。
4 加快实施以沿海地区三维地质结构调查为重点的沿海开发地质保障工程
加强沿海地区的基础地质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要紧密围绕《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及《省政府实施意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工作会议、全省沿海地区发展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准确把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对地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以科技领先、创新驱动为核心,从战略的高度、长远的服务出发,从有序推进沿海开发需要迫切解决的实际地质问题出发,进一步加强对沿海开发地质保障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高质量、高效率地做好沿海开发地质工作,当好沿海开发的“先行军”。
4.1 坚持规划先行
结合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地质工作实际,把地质勘查工作纳入全省沿海开发、城市建设、社会发展规划中去,巩固好、发展好地质工作在推进沿海开发、保障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支柱和基石地位。当前要针对江苏沿海开发的迫切需求,加快研究和制定江苏海洋地质工作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在政府层面上进行海洋地质工作的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和协调,推动海洋地质工作形成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作为国家地质工作的主管部门,其管理职能应全方位覆盖海洋这片“蓝色国土”,应当成为海洋地质工作的主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江苏省有关海洋、发改、财政、规划、建设等政府各职能部门,应当打破条块分割,主动做好管理服务,形成工作合力,协调一致地推进沿海开发地质保障工作。同时应根据我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沿海开发的实际,尽快填补我省无专业从事海洋地质调查工作队伍的空白。建议加快组建江苏省专门的海洋地质调查机构——“江苏省海洋地质调查局”,早日启动沿海开发地质保障工程,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积极承揽和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海洋地质调查项目,统筹勘查开发海洋资源,全面保障沿海开发,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4.2 坚持统筹发展
沿海开发地质保障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应该坚持“海陆统筹,省部联动”,统筹陆域与海域、中央与地方、公益性与商业性、海岸带地质调查与重大地学问题研究结合;坚持“遵循规律,开发与保护并重”,发挥地学的先行性,立足国土资源与地质环境的基础性,探查海岸带的规律性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适宜性,注重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坚持“突出重点,成果服务需求”,强化地质成果应用,积极为海岸带规划建设、减灾防灾、重大工程选址等工作服务;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围绕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需求,选择引领国民经济发展的蓝色经济区建设和影响制约区域安全的地质灾害及其环境问题等有限目标,示范性地开展海岸带资源地质环境保障调查评价工作。只有系统策划,分步实施,不断完善创新机制,才能顺利推进海岸带地质调查工作进程。
4.3 坚持重点突出
开展沿海开发地质保障工作应当立足江苏省海岸带地质资源环境保障和重大地学问题,紧密围绕沿海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开展江苏省沿海地区三维地质结构调查为重点,为江苏沿海城市群及其经济开发带可持续发展提供地质科学保障。通过实施大比例尺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海岸带相关资源潜力调查,加强海岸带调查研究能力建设,构建“数字海岸带”平台,努力为海岸带科学规划和有序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减灾防灾、居民生活安全提供基础数据和公益性服务。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开展海岸带大比例尺综合地质调查评价,基本查清江苏省海岸带,尤其是重点港区、临港工业区的地区基础地质、工程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等;二是开展海岸带资源调查和评价,包括滩涂、潮汐水道、滨海湿地、油气、地热等资源;三是开展海岸带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包括海岸带侵蚀淤积、海水入侵、地面沉降、生态地球化学异常等;四是开展沿海中心城市三维地质及环境地质调查,包括后备水源地保证、海岸带生态地质工程防护等;五是开展江苏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模式;六是构建海岸带资源环境地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数据库和信息服务系统;七是开展海岸带重要地学问题与技术创新综合研究,包括滩涂围垦与港口航道相互影响研究等。
4.4 坚持循序渐进
科学布局、有序推进是实施沿海开发地质保障工作的重要基础,应当根据《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按照“三极一带多节点”,即“一个条带、三个重点区、八个节点”总体需求框架部署开展工作。其中,“一个条带”指江苏省954公里长的海岸线,“三个重点区”指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个中心城市,“八个节点”指以临近深水海港的区域为节点,即以连云港的连云港港和徐圩港,南通洋口港和吕四港,盐城大丰港、滨海港、射阳港以及灌河口港区为重要节点。江苏省的海洋地质工作可以围绕沿海工作整体规划部署,既考虑到区域需求的轻重缓急,又兼顾地学专业的系统性和周期性,分专业、分层次、分阶段部署,科学设置“核心区”、“示范区”及“跟进区”,集中力量实施“核心区”突破,重点做好“示范区”带动,系统、有序推进“跟进区”的开展。当前可以选择连云港徐圩港区、东台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南通中心城市作为“核心区”重点开展,并以徐圩港区为“示范区”率先实施,循序渐进,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沿海开发地质保障各项工作。
[1]凌申.江苏东部沿海滩涂生态经济建设的思考[J].生态经济,2001(12):122-123.
[2]常玉苗.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开发的政府经济行为选择[J].开发研究,2010(3):27-30.
[3]刘群,殷勇.江苏沿海滩涂地貌及资源开发利用途径[J].河南科学,2010(11):1482-1490.
[4]韩莹.江苏沿海开发机遇和挑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7):80-90.
[5]郝新建,信锦鸿.江苏沿海开发背景下的海洋管理问题探究-以连云港为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3):26-29,46.
F407.1(253) P736.5(253)
B
1672-6995(2011)07-0004-05
2011-06-21
邵毅(1953 -),男,浙江省余姚市人,华东有色地质勘查局党组书记、局长,研究员,江苏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