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汉语序对比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2011-02-19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蒙语语序谓语

●毅 敏

(公安边防部队呼和浩特指挥学校,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一、蒙汉语序对比教学的必要性及作用

大学汉语文是为蒙古族大学生(以下简称学生)开设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由于学生从小习得并使用蒙语,学习使用汉语较晚,且学习时间有限,因此,汉语基础和汉语能力均比较薄弱,表现在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中就是“病句”比较多,这使得汉语教师教学的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要花费在纠正“病句”上,且一些“病句”的重复率较高,这一直是困扰汉语教学的一个难题。通过调查及综合分析,笔者发现这些“病句”有其特定的规律和特点。蒙语是蒙古族学生与生俱来的本民族语言,经过二十多年的学习和使用,已经形成了一种固有的语言思维习惯,学习汉语受其影响属于正常情况。一般而言,学生在汉语基础及表达能力较为薄弱的相当一个阶段内,学习汉语大都存在习惯性地借助母语思维再翻译成汉语的情况,这是造成学生汉语表达不够规范,病句较多,且屡纠屡犯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准确掌握学生的汉语基础并强化汉语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习掌握汉语语法,熟悉汉语表达习惯,认识和掌握汉语的特点及规律,从而培养汉语思维习惯,正确指导语言实践。如果有条件的话,教师最好能够学习一些蒙语语法,了解掌握一些蒙语用词造句的一般规律和特点,这样就可以在教学中适时地采取蒙汉语法对比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使用汉语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病句”问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使用汉语的能力。

在汉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在学生的书面作业或口语表达中见到或听到这样一些语句:

1.我书包桌子上放着。

2.他汉语学习。

3.老师我们哲学原理教给了。

4.你长途汽车站连也认识不。

5.那个人一口饭也都吃没。

6.我超市东西买。

这些句子从汉语语法的角度看,明显存在缺少介词、宾语前置、副词错置等错误,也就是所谓的“病句”了,但是如果对蒙语有所了解,就知道它们是符合蒙语语序的,正像我们前面提到的,学生用汉语表达出来的语句,一般是先用蒙语思维再翻译成汉语后形成的。

汉语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六种句子成分,蒙语同样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状语,但是没有补语。蒙汉语语法虽然句子成分差别不大,但在具体运用中,语法结构和语序方面却存在较大区别。在教学中,如果采取蒙汉语法或语序的对比教学方式,学生就比较容易弄懂,也容易明白即使是同一类语句,用汉语和蒙语表达,其语法结构及语序也是不一样的,即使用蒙语思维,用汉语表达,也要遵循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表达习惯。采用蒙汉语法对比的教学方式,教师不仅可以从蒙语的语言结构及语序特点出发,掌握学生汉语“病句”出现的原因及规律,也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减少并纠正汉语表达中一些习惯性的错误,培养良好的汉语表达习惯。

二、常见蒙汉动词谓语句语序异同对比

不同民族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也有着不同的语言规律和特点。但是不论何种语言,动词和动词性语句都是最为丰富、变化也是最多的。因为“人类的全部生活都是运动”,在汉语中,“主谓句是最常见的句型,根据谓语的不同特点,还可以分成各种句型。从谓语的性质看,可分为动词性谓语句,形容词性谓语句和名词性谓语句”。根据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实际情况,重点讨论动词性谓语句。汉语博大精深,动词十分活跃,动词性谓语句在语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学汉语,首先应让学生学好动词,掌握好动词性谓语句的基本类型并运用好动词性谓语句,这对于提高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至关重要。

动词性谓语句是以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充当谓语的句子。动词性谓语句包括多种类型,本文仅就无宾动词谓语句、带宾动词谓语句(包括单宾语动词谓语句和双宾语动词谓语句)以及无主语动词谓语句和宾语提前的动词谓语句等几种类型进行蒙语和汉语句式语序的对比(以下蒙汉语句式对比中,用汉语所表示的蒙语句式是指与汉语意思相应的蒙语句式语序),仅以此说明两者在语序上的异同。

(一)无宾动词谓语句

无宾动词谓语句指的是谓语部分只有动词谓语没有宾语的句子。例如:

1.汉语句式:布和 哭了

主语——谓语

蒙语句式:布和 哭了

主语——谓语

2.汉语句式:其木格 走了

主语 — — 谓语

蒙语句式:其木格 走了

主语 —— 谓语

通过以上两组句子的对比,可以看出无宾动词谓语句在蒙汉语中语序完全一致,学生用汉语表达这类句子时,一般不会出现错误。但如果动词谓语的前面带有否定副词“不”或“没”等词语时,蒙汉语的语序就发生了明显变化。例如:

1.汉语句式:格根塔娜 不 知道

主语——状语——谓语

蒙语句式:格根塔娜 知道 不

主语—— 谓语 ——谓语(合成谓语)

2.汉语句式:包布和 没 走

主语——状语——谓语

蒙语句式:包布和 走 没

主语——谓语——谓语(合成谓语)

从以上例句中可以看出,表示否定的副词“不”和“没”,在动词谓语前出现时,在汉语法里是状语,而在蒙语法里这类副词则和动词谓语共同构成了一个合成谓语。

(二)单宾语动词谓语句

单宾语动词谓语句是指动词谓语带有一个宾语的句子。例如:

1.汉语句式:朝鲁 学习 计算机

主语——谓语——宾语

蒙语句式:朝鲁 计算机 学习

主语—— 宾语 —— 谓语

2.汉语句式:敖德斯尔 套住 一匹马

主语 — — 谓语 — — 宾语

蒙语句式:敖德斯尔 一匹马 套住

主语 — — 宾语 — — 谓语

从以上对比中可以看出,汉语的宾语位于动词谓语的后面,而蒙语的宾语却提到了动词谓语的前面,并且在宾语的后面用相应的把格助词来表示,语义不发生变化。

(三)双宾动词谓语句

在汉语里,双宾动词谓语句是一个动词谓语后面带有两个宾语的句子。“离动词近的宾语一般指人,叫间接宾语,也叫‘近宾语';离动词远的一般指物,叫直接宾语,也叫‘远宾语'。”在蒙语里,同样,近宾语叫间接宾语,远宾语叫直接宾语。例如:

1.汉语句式:

老师 教给 我们 汉语知识

主语——谓语 ——宾语(近)——宾语(远)

蒙语句式:

老师 我们(给在格)汉语知识(把格)教给

主语——宾语(近) 宾语(远)—— 谓语

2.汉语句式:

阿妈 递给 我一杯热气腾腾的奶茶

主语——谓语——宾语(近)—— 宾语(远)

蒙语句式:

阿妈我(给在格)一杯热气腾腾的奶茶(把格)递给

主语——宾语(近) —— 宾语(远)——谓语

从以上例句中可以看出,在汉语里,双宾语都处于动词谓语的后面,而在蒙语里,双宾语却都处于动词谓语的前面。另外,蒙语的近宾语后面要用“给在格”助词来表示;远宾语的后面要用“把格”助词来表示。如果在教学时通过这样的对比讲解,让学生借助自身比较好的蒙语语法基础来学习汉语,就容易弄明白了,这样,也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在使用汉语口语和书面语时,在这些方面避免或减少出现错误。

(四)无主语动词谓语句

无主语动词谓语句主要指没有主语的单宾语动词谓语句,这类动词谓语句的动词后面一般都有表示时态的助词“着”、“了”等。例如:

1.汉语句式:在车旁 蹲着 许多战士

状语——谓语——宾语

蒙语句式:在车旁 许多战士 蹲着

状语——主语 ——谓语

2.汉语句式:从对面山上 下来 一群羊

状语 ——谓语——宾语

蒙语句式:从对面山上 一群羊 下来了

状语 —— 主语 ——谓语

从以上例句中可以看出,在汉语中“表示处所词语和时间词语的前面出现‘在、从'等介词时,这个介词和表示处所时间的词语组成介宾词组,充当状语”。这类介宾词组在蒙语里一样也是充当状语,但是汉语里的宾语,在蒙语里却被当作了主语,其语序也发生了变化。

(五)宾语提前的动词谓语句

在汉语里,一般用介词“把”可以提前宾语,带有“把”字的句子又称为把字句。“把”字后面所带的宾语,一般是名词或代词,表示特定的、被处置或受影响的人或事物。而在蒙语里,宾语处于动词谓语的前面则是一般的规律,且介词放在名词(宾语)的后面,作为名词的变格来使用。例如:

1.汉语句式: 你 把他 打了

主语——状语——谓语

蒙语句式: 你 他(把格) 打了

主语——宾语(把)——谓语

2.汉语句式: 我 把这件事 说说

主语—— 状语 ——谓语

蒙语句式: 我 这件事(把格) 说说

主语—— 宾语(把) ——谓语

还有一些介词,例如“连”、“对”等,也与“把”字有着相同的作用,也可以提前宾语,例如:

1.汉语句式: 他 连这点道理也 不懂

主语 —— 状语 —— 谓语

蒙语句式: 他 这点道理(把格)连、也 懂不

主语—— 宾语(连) —— 合成谓语

2.汉语句式:老师 对他 十分关心

主语——状语 —— 谓语

蒙语句式:老师 他 对 十分关心

主语——宾语(对)——谓语

从以上例句中可以看出,在汉语里,用“把”等介词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做状语,属于比较特殊的情况,汉语中的宾语一般是在动词谓语的后面,而且,介词与名词、代词等所组成的词组结构是介词 +宾语。在蒙语里,宾语一般位于动词谓语的前面,且介词位于宾语的后面,作为名词的变格来使用,是宾语 +介词的结构,在这一点上,蒙语和汉语的区别很大,需要特别注意。但是,如果是为了突出或者强调宾语而把宾语提到动词谓语前面的话,蒙汉语的语序又完全相同了。例如:

1.汉语句式: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 人们都看到了

宾语——主语——谓语

蒙语句式: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 人们都看到了

宾语 —— 主语——谓语

2.汉语句式:巴图调走的事 大家都知道了

宾语 —— 主语——谓语

蒙语句式:巴图调走的事 大家都知道了

宾语 —— 主语——谓语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基本可以了解学生使用汉语口语和书面语时为什么总是出现“病句”的一般原因。学生的汉语基础薄弱,汉语思维能力也较薄弱,学习使用汉语时,习惯借助母语思维或沿用母语表达习惯,因而很容易说出或写出母语式的汉语句式,诸如把“我的书包在桌子上放着”说成“我的书包桌子上放着”,把“老师教给我们哲学原理”说成“老师我们哲学原理教给了”,把“那个人一口饭也没吃”说成“那个人一口饭也吃没”等等。在汉语教学中,如果了解以上情况,有针对性地采用蒙汉语序对比的教学方式,就能够比较好地把握教学重点,解决难点,帮助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汉语过程中减少或避免“病句”的产生。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

[2]邢福义.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图门吉日嘎啦.现代蒙古语[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蒙语语序谓语
非谓语动词
非谓语动词
《御制满株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与《蒙语老乞大》中的蒙古语第一音节母音比较研究
语序类语法填空题的解题技巧
浅析介词“打”与蒙语“从格”对比分析
as引导状语从句的倒装语序
探析蒙语与汉语构词演变中反映的民族特色
汉韩“在”字句的语序类型及习得研究
非谓语动词题不难答 石娟
非谓语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