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鄂赣苏区的创建及对中国苏维埃运动的贡献

2011-02-18万建强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特委苏维埃纵队

□万建强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江西南昌 330077)

湘鄂赣苏区的创建及对中国苏维埃运动的贡献

□万建强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江西南昌 330077)

湘鄂赣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一块重要的红色区域,是全国六大苏区之一。湘鄂赣苏区位于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地区,是在秋收起义前后群众革命斗争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许多革命前辈在湘鄂赣苏区这块红土地上浴血奋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辉篇章,为中国的苏维埃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湘鄂赣苏区艰难曲折的英勇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走出了英雄的红军部队到其它苏区;实践和丰富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干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湘鄂赣苏区这片洒满烈士鲜血的红土地上,革命先辈们创造的不朽业绩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彪炳史册。

湘鄂赣苏区;创建;中国苏维埃运动;贡献

湘鄂赣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一块重要的红色区域,是全国六大苏区之一。它位于湘东北、鄂东南、赣西北的边界地区,处于武汉、长沙、南昌三个省会之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一、湘鄂赣苏区的创建

湘鄂赣苏区是在秋收起义前后群众革命斗争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928年1月,郭亮受中共中央长江局派遣在岳阳建立中共湘鄂赣边特别(区)委,管辖平江、浏阳、临湘、岳阳、崇阳、通城、通山、大冶、阳新、修水、铜鼓、万载等12个县。3月,郭亮被捕牺牲,特委机关遭破坏。

(一)平江起义后,恢复成立中共湘鄂赣边特委

1928年6月,中共湖南省委派滕代远任中共湘鄂赣边特委书记,赴平江恢复特委工作。7月18日,滕代远从浏阳到达平江,与国民党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的中共党员邓萍、彭德怀等取得联系。22日,在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下,平江起义爆发。起义胜利后,起义部队改编为红五军,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红五军在湘鄂赣边界开展游击战争,恢复和发展边界党的组织。9月17日,根据湖南省委的指示,[1]P173滕代远在江西铜鼓县的幽居主持召开平江、浏阳、修水、铜鼓、武宁等县党组织负责人和红五军党组织联席会议,恢复成立了中共湘鄂赣边特委,滕代远任书记。会议确定以平江、修水、铜鼓三县之交的台庄地区为中心,向四周开展游击战争,进一步拓展苏区。1929年4月12日,根据湖南省委的指示,将中共湘鄂赣边特委改组为湘鄂赣边境特委,王首道为书记。同时成立以赖汝樵为主席的湘鄂赣边境暴动委员会,作为湘鄂赣边统一的临时政权组织,为湘鄂赣苏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九二”会议及湘鄂赣苏区的形成

1929年9月2日,中共湘鄂赣边境特委在万载县官元山乡陈坑召开执委扩大会议(简称“九二”会议)。会议针对新形势和边区党组织遭到破坏、不能形成领导核心等问题,作出了改变斗争策略的决定。同时,会议选举产生中共湘鄂赣边境特委第二届执行委员11人,候补执行委员3人。在随后召开的第二届特委第一次执行委员会上,王首道、杨幼麟(石夫)、袁国平、刘建中、李宗白当选为特委常委,王首道任书记。会议还决定在湘鄂赣边境暴动委员会的基础上,组织成立湘鄂赣边境革命委员会,作为湘鄂赣边区统一的革命政权组织,赖汝樵任主席。“九二”扩大会议以后,整个湘鄂赣边区有了统一的党组织和统一的红色政权组织,“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在湘鄂赣边境特委的领导下,苏区的各级党组织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普遍建立,革命武装发展壮大,各种群众革命团体组织纷纷成立并积极开展革命活动,这些都标志着湘鄂赣苏区已经形成。

(三)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成立,湘鄂赣苏区迅速发展

1931年3月31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巡视员滕代远在江西修水上衫主持召开边区党员代表大会,湘北、鄂东、鄂南、赣北等特委负责人和湘委办事处成员共4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和苏区中央局的指示,决定撤销中共湖南省委办事处,成立中共湘鄂赣边特区委,李宗白任书记。特区委隶属中共苏区中央局,统一领导湘鄂赣苏区的工作。这时,湘鄂赣苏区的范围北抵长江南岸,南至湘赣边区,近30个县,下辖20多个县委或相当于县委的党的领导机构,党员约4万余名。

1931年7月初,中共湘鄂赣边特区委根据中共中央将各苏区党的特区委改称省委,使之成为地方党部与中央之间的一级经常性组织的规定,在浏阳县东门乡楚东山村召开中共湘鄂赣省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湘鄂赣省第一届委员会,选出李宗白、赖汝樵等21人为省委委员,李宗白任书记。

1931年9月23日至10月4日,湘鄂赣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平江长寿街天主堂召开。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和苏区中央局的指示,决定成立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选举赖汝樵、李宗白等23人为执行委员和6名候补执行委员,赖汝樵任省苏主席,刘建中任副主席。省苏内设军事、文化、财政粮食、经济、卫生、劳动、外交、交通、社会保险、市政等部以及政治保卫局、统计局、工农检察所等机构。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先后颁布了《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等重要法令。

湘鄂赣苏区全盛时期包括湘东北、鄂东南和赣西北边界地区34个县,长约600余里,宽约300余里,人口200余万。其中,在江西境内有19个县,[2]P346在湖南境内有平江、浏阳以及湘阴、岳阳等地的一部分;在湖北境内有阳新、大冶、通城、通山、崇阳以及蒲圻、咸宁、鄂城等地的一部分。

二、湘鄂赣苏区对中国苏维埃运动的贡献

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许多革命前辈在湘鄂赣苏区这块红土地上浴血奋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辉篇章,为中国的苏维埃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湘鄂赣苏区艰难曲折的英勇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一)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和红色大本营。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曾考虑把湘鄂赣苏区划入中央苏区。1930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关于苏维埃区域目前工作计划》中明确规定:“确定湘鄂赣联接到赣西南为一大区域,要巩固和发展它成为苏区的中央根据地。”[3]P429可见当时湘鄂赣边区的苏维埃运动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湘鄂边苏区始终未能打通与赣西南苏区的联系,因此,中央关于把湘鄂赣边划入中央苏区的计划未能实现,湘鄂赣边仍是一块独立的根据地。”[1]P181湘鄂赣苏区因地理位置的重要,一直成为国民党重兵“围剿”的区域,有力地牵制了大量的国民党军队。

在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湘鄂赣苏区红军不仅歼灭了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而且牵制了进攻中央苏区的敌人。

第五次反“围剿”作战时,湘鄂赣苏区红军奉命破坏南浔铁路,牵制赣东敌人,配合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此时,湘鄂赣苏区本身受到敌军重兵包围和进攻。但湘鄂赣省委坚决执行了中央的命令,省副书记傅秋涛、省军区参谋长严图阁随红16师(红16军缩编)行动。这次军事行动虽然歼灭了不少敌军,但部队也遭受到较大损失。应该说,湘鄂赣苏区在配合中央苏区反“围剿”的斗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走出了英雄的红军部队到其它苏区

湘鄂赣苏区先后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第8军、第16军、第15军、第18军等英雄部队,之后这些部队转战中央苏区、湘赣苏区、鄂豫皖、川陕等苏区。

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平江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全军约2500余人。

1929年9月,湘鄂赣边区特委决定由李灿、何长工率红5军第5纵队到鄂东南开辟新的根据地。同年12月下旬,程子华等领导发动大冶兵暴,暴动部队加入5纵队。此时,5纵队扩大到6000余人。1930年6月初,5纵队扩编为红8军,下辖3个纵队,李灿、何长工先后任军长,邓乾元、袁国平先后任政委,全军共8000余人。

1930年6月,根据中央指示,红5军和红8军合编为红三军团,并成立红三军团前委,彭德怀任前委书记和军团总指挥,滕代远任军团政委,邓萍任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全军团共1.5万余人。同年8月,根据中央的指示,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合编为红一方面军,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总政委,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滕代远任副总政委。从此,红三军团走出了湘鄂赣苏区,驰骋在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战场。

1930年8月,根据中共湖南省委的决定,湘鄂赣独立师改编为红16军,辖第7、第9师,3000余人,属红三军团编制序列,胡一鸣任军长,李楚屏任政治委员,孔荷宠任副军长。[4]P102红三军团离开湘鄂赣苏区后,红16军成为湘鄂赣苏区的主力红军部队。1933年7月,红16军缩编为红16师,一直战斗在湘鄂赣苏区并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1933年3月,湘鄂赣省委根据中央指示,将独立第1、第2师合编为红18军,严图阁任军长,徐洪任政委,全军3000余人。同年7月,奉中革军委命令,红18军缩编为红18师,调入湘赣苏区,属红六军团序列。

1930年10月,红8军第4、第5纵队与广济、黄梅、蕲春等县的革命武装合编为红15军,蔡升熙任军长,陈奇任政委。后来,这支从湘鄂赣走出的红军部队转战鄂豫皖、川陕苏区。

(三)实践和丰富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928年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红5军主力抵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4军胜利会师。红5军与红4军在湘赣边界共同作战,不仅取得了丰富的作战经验,而且深受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影响。

进行“工农武装割据”,需要有一支统一的革命武装。红5军主力于1929年8月返回湘鄂赣苏区,与黄公略率领的湘鄂赣边境支队胜利会合。根据湖南省委指示,两支队伍进行了合编,取消湘鄂赣边境支队建制,仍称红5军,由彭德怀任军长,黄公略任副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全军共有3000余人,划分为五个纵队:1纵队队长孔荷宠,2纵队队长李实行,3纵队队长吴溉之,4纵队队长郭炳生,5纵队队长李灿。[2]P276部队合编后,在湘鄂赣边界开展游击活动,打开武装割据的新局面。

进行“工农武装割据”,需要建立统一的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组织。湘鄂赣苏区在1931年7月和9月,分别召开了第一次省党代会和第一次省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湘鄂赣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在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的领导下,湘鄂赣苏区的土地革命深入开展,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四)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干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湘鄂赣苏区党组织对培养、教育、选拔干部的工作非常重视,实行了正确的干部选拔和任用制度。中共湘鄂赣边境特委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共湘鄂赣省委,注重在党的活动和群众的实际斗争中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思想好、工作能力强、经受了严峻考验的基层工农干部选拔到各中心县委以上的党政机关工作。同时,注重在实际斗争中发现和提拔新的干部。湘鄂赣苏区还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干部学校和训练班,加大干部培养力度,提高苏区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如为纪念彭湃、杨殷二位烈士而命名的“彭杨红军学校”,著名的“平江县列宁学校”和“中共湘鄂赣临时省委党校”等。边区党组织还建立了党的巡视工作制度,特委和省委经常派巡视员到县委和区委去观察了解干部工作的实际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帮助基层干部开展工作。

湘鄂赣苏区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像李宗白、陈寿昌、徐彦刚、赖汝樵、胡梓、高咏生、严图阁等忠诚党的事业、工作能力强、水平高的优秀干部。他们在艰难曲折中,摸索和积累了不少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和军事建设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尽管湘鄂赣苏区的发展遭到党内“左”、右倾错误的干扰破坏,但在十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湘鄂赣苏区的红旗始终不倒,不少优秀干部为了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生命。

在湘鄂赣苏区这片洒满烈士鲜血的红土地上,革命先辈们创造的不朽业绩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彪炳史册,我们将永远铭记。

[1]夏道汉,陈立明.江西苏区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

[2]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江西地方史:第1卷[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3]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6册[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4]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史编委会.第三军团史[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0.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Hunan-Hubei-Jiangxi Soviet Area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Chinese Soviet Movement

WAN Jian-qiang
(Jiangx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Nanchang,Jiangxi 330077,China)

The Hunan-Hubei-Jiangxi Soviet Area was an important red area established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 during the period of agrarian revolution,being one of the six soviet areas in the country.Located in the border area of three provinces of Hunan,Hubei and Jiangxi,it was founded and developed based on the mass’s revolutionary struggle around the Autumn Harvest Uprising.Peng Dehuai,Teng Daiyuan,Huang Gongluei,and other revolutionists fought hard on this red land,writing down a great chapter of national independence and people’s liberation,and making great contribution to Chinese soviet movement.The brave struggle of this soviet area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the CPC:it provided support for the counter- encirclement campaign of the Central Soviet Area,cultivated forces of the Red Army for other soviet areas,practised and enriched Mao Zedong’s thought of“armed independent regimes of workers and peasants”,trained a batch of excellent cadres and accumulated enriched experiences.The immortal achievements and heroic exploits created by the revolutionary predecessors on the red land of Hunan-Hubei-Jiangxi Soviet Area will be recorded in the history.

Hunan-Hubei-Jiangxi Soviet Area;establishment;Chinese Soviet Movement;contribution

D231

A

1674-0599(2011)06-0046-04

2011-09-27

万建强(1953—),男,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江西地方史、苏区精神。

(责任编辑:赵红志)

猜你喜欢

特委苏维埃纵队
苏维埃运动在湖南
珠江纵队在中山成立
西安文理学院王延华教授关中特委旧址写生选
为什么企鹅以一列纵队行走?
皖西北特委在巢县的隐蔽斗争
茂名:粤西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成立地
海陆丰:我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
中共闽粤边特委机关旧址
滕代远领导湘鄂赣边特委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和土地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