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苏区干部好作风的时代价值

2011-02-18□梅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苏区干部群众

□梅 宏

(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辑处,江西南昌 330006)

试论苏区干部好作风的时代价值

□梅 宏

(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辑处,江西南昌 330006)

苏区干部树立的良好作风,不但对苏区建设、陕甘宁边区建设起了示范和推动作用,对新形势下干部队伍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学习苏区干部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有利于培养当代干部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习苏区干部深入群众的工作作风,有利于培养当代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式;学习苏区干部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有利于培养当代干部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学习苏区干部好学上进的优良学风,有利于培养当代干部注重学习的优良品行。

中央苏区;干部作风;时代价值

苏区干部好作风之所以被人们传扬至今,是因为它具有鲜活的政治生命力和重要的时代价值。苏区干部好作风对加强新形势下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在培养干部正确的思维方式、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式、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注重学习的优良品行等方面,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学习苏区干部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有利于培养当代干部正确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否符合人民的价值取向,是否符合历史的演进逻辑和发展潮流,对于干部想问题、办事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苏区干部思维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和思想特点非常鲜明,他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培育了崭新的思想观念,逐步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对于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具有多方面的历史借鉴。

第一,变“为民做主”为“让民做主”、“为民服务”

苏区干部思想上敢于创新,他们并未沿袭“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封建传统观念,抛弃了蔑视劳动人民的一贯思维方式,根据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性质的内在规定性,提倡“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1]P301的新思维。早在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时候,就确立了苏区干部与广大工农群众的关系,是公仆与主人的关系。强调“苏维埃性质属于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党应当在文字口头的宣传上,对于最广泛的群众解释:‘为建立工农兵手工工人城市贫民代表会议政府,而实行革命斗争的必要’(一切政权归工农兵士贫民代表会议)”,[2]P459苏维埃充分代表工农意志,由工农管理国家事务,就是为工农大众服务,让工农群众当家作主人。这就全新解读了苏区干部与工农、劳心者与劳力者的关系,创造了符合马克思历史观的民主思想。在苏区,传统官民关系的“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思维定式,已经不能反映苏区干部对待工农群众的态度,已变为“当官不让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由“为”变为“让”,反映出工农群众由仆人到主人的历史巨变。

回归现实,我们不难发现,不少领导干部尚未从封建传统思维中彻底解放出来。他们把对人民群众的好,视为“为民做主”、“与民实惠”等等。形成这种思维的直接原因,是把对人民群众的好,当作一种“恩赐”。持这种思维的人,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持一种当官做老爷的心态,所以,老百姓习惯称之为“父母官”,这种干部也乐此不疲,以“父母官”姿态自居。这种情况,问题出在思维方式上的错位,其实质是,领导干部把自己的“公仆”身份变为了“主人”身份。可见,学习和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领导干部必须在思维方式上来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才能明确自己的身份,摆正自己的位置,为做好群众工作,服务人民群众,奠定正确的思想基础。

第二,变“解放群众”为“宣传群众”、“依靠群众”

《国际歌》有一句著名歌词:“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这表明,共产党人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时代主人。苏区干部正是遵循这一原理,没有把自己当作救世主,“因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3]P136于是,苏区干部把根扎于群众之中,通过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提高群众的革命觉悟;通过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充分调动群众的革命积极性,让群众自己起来解放自己。正因为如此,共产党动员了千百万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造成了气吞河山的群众运动,为革命战争注入了无限活力。

时至今日,依然有那么些领导干部,把思维停留在“解放群众”上。于是,在扶贫和老区建设上,仅仅把着眼点放在如何“输血”,而不是依靠群众自己来“造血”,让群众自己解放自己。这必然导致领导干部能为群众解决一时的问题,而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有的甚至越扶越贫,造成依赖性。因此,学习苏区干部好作风,就是要把着眼点真正放到“宣传群众”、“依靠群众”上面来,组织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社区,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社会机能,形成经济建设的真正活力,才能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变“照搬照抄”为“实事求是”、“开拓创新”

苏区干部思想作风上的不同表现,导致教条主义与实事求是路线的区分。教条主义者照搬照抄苏联的经验,对马克思主义采取照本宣科的态度,主张走城市道路;实事求是者则抛弃了这种思维,他们从中国国情出发,勇于开拓创新,深入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坚持在农村发展壮大红军力量,使得苏区日益扩大,党的队伍和红军队伍迅猛发展,实现了从照搬照抄到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思维方式转变,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光辉道路。中国革命正是沿着这条道路,从胜利走向胜利。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领导干部依然存在“照搬照抄”与“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区分。照搬照抄者,做计划、办事情、干工作不动脑子,看见别人成功了,便简单地学习别人的发展经验,“依样画葫芦”,结果搬来的东西,自然不适合或不完全适合当地实际,出现“水土不服”现象。同时,照搬照抄他人经验,自然步人家的发展后尘,老是落在他人后面,走不到时代前列;敢于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领导干部则不同,他们同样重视别人的经验,但能有所甄别,做到灵活借鉴,能把别人的经验与本地的实际情况加以结合,有取有舍,得心应手地运用、“嫁接”和发展别人的成功经验,实现了当地的快速发展。这就是我们要提倡的思维方式。

第四,变“官僚主义”为“坚持真理”、“纠正错误”

苏区干部在错综复杂的形势和正确与错误相互交织面前,敢于坚持真理,勇于改正错误,善于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将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视为“坚强党的组织、增加党的战斗力的武器”,[3]P90并主张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注意方法,必须在党的会议上批评,而不是在会后乱讲。这些做法,为苏区干部坚持真理,纠正错误,克服官僚主义,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思想基础。毛泽东给林彪《时局的估量与红军行动问题》的信,对其悲观错误思想进行了批评,并将文稿印发至红四军各基层单位,坚定了红军将士的革命信念;毛泽东、彭德怀等红军将领,运用批评的武器,对“左”倾错误开展了坚决批评和积极斗争;陈云运用批评的武器,抵制“左”倾劳动政策;闽浙赣省主席方志敏利用批评的武器,坚决抵制肃反扩大化的错误,公开批评闽浙赣根据地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中存在的官僚主义作风。同时,苏区干部也十分注重开展自我批评,勇于解剖自己,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为苏区干部好作风裹上了一层保鲜膜。

无庸讳言,官僚主义已成为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大问题。邓小平同志早就尖锐地指出过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时至今日,干部队伍又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比较普遍。有的干部讲得头头是道,其实并不了解民情、社情和民意;有的干部讲一套,做一套,昨天还在台上大喊要“反腐倡廉”、“警钟长鸣”,今天就被检察机关抓起来了;二是走上层路线的干部多了。他们不是密切联系群众,而是密切联系领导,唯领导是从。有的即便走“群众路线”,目的也是为了捞票;三是坚持真理的干部少了。非但不敢批评别人,即便自我批评,也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可见,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对于克服官僚主义,坚持真理,纠正错误,十分重要。

二、学习苏区干部深入群众的工作作风,有利于培养当代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式

苏区干部深入群众主要体现在注重调查研究、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紧密依靠群众等方面。这些对于今天的领导干部来说,依然是那么的重要。

第一,要像苏区干部那样注重调查研究,为正确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苏区干部深入社会,深入群众,注重调查研究,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接着制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3]P113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带头倡导调查研究,为形成正确的土地政策,为取得根据地军事斗争的胜利,为形成干群、军民鱼水关系,提供了重要保证。土地革命路线的形成,就是在每一次调查研究后,对土地分配的有关问题进行调整,最终完善的。调查研究成为红军克敌制胜的法宝。毛泽东在中央苏区之所以能成为常胜将军,就因为善于调查研究,每次战争前,对敌军的情况,战场的选择,兵力的运用,时间的确定,都要反复调查研究,制定出符合以少胜多、以劣胜优斗争策略。毛泽东第一个把发言权、决策权、指挥权与调查研究联系在一起,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毛泽东深入社会调查研究的次数之多,程度之深,超乎人们的想象。调查研究成了他革命事业的一个重要部分。

现在的领导干部虽不乏重视调查研究的,但随意决策的领导干部也非少数。薄熙来把一些“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出了事“拍屁股”走人的干部,概括为“三拍干部”,并深刻指出:“如果说贪污腐败是党的‘致命伤’,作风蜕化则是‘慢性病’,也会影响党的生命力。”在新形势下,改革开放越是到了攻坚阶段,工作越是到了困难时候,越要求领导干部深入社会实际,经过调查研究来制定出正确的决策。

第二,要像苏区干部那样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搞好党群、干群关系

苏区群众为什么会用火一般的热情支援革命战争?是“穷山恶水出刁民,刁民具有革命性”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不仅是因为革命斗争的目的是为了解放苦难群众,更因为苏区干部以实际行动赢得了苏区群众的心。毛泽东曾经就如何关心群众的问题进行过特别的梳理:“领导农民的土地斗争,分土地给农民;提高农民的劳动热情,增加农业生产;保障工人的利益;建立合作社;发展对外贸易;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3]P136-137他认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3]P137苏区干部正是像毛泽东所说的这样去做,真心地对待群众,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千古美谈:毛泽东解决沙洲坝群众吃水困难,陈云强调要从群众最高兴的工作做起。苏区干部的群众观,使得革命战争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在苏区干部的身后,工农大众形成了一道真正的铜墙铁壁。

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的群众观比较淡漠。有的说得多,做得少,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有的短期行为多,长远打算少。有的能下去走访人民群众,逢年过节去向困难群众发个红包、送床被子之类,却没有从长远考虑如何彻底解决当地群众问题;有的做给别人看的多,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少。因此,学习苏区干部好作风,就必须真心实意地为了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从内心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主人,切实去帮助他们,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真正搞好党群干群关系。

第三,要像苏区干部那样紧密依靠群众,创造一流的工作

苏区干部之所以能创造一流的工作,是因为他们依靠群众一起来做好工作。苏区干部创建了赣东北模范省、兴国模范县、长冈模范乡,涌现了大量的苏区模范干部,也是因为得到了苏区群众的大力支持。从苏区扩红这项工作来看,就足以说明紧密依靠群众做好工作的重要性。据统计,中央苏区总人口约220万,其中青壮年人口仅50万,在苏区干部动员下,参加红军的达30余万,约占青壮年的60%。在苏区模范乡长冈乡,每10个青壮年就有8个参加了红军或苏维埃工作。这些真实的数字告诉我们,人民群众中隐藏着巨大的战争伟力。只要紧密依靠群众,就能够创造出一流的工作。同时表明:“从群众日常生活斗争引导到政治斗争以至武装斗争。这种斗争才是群众所需要的”,“才会团结广大群众在党的周围”,[4]P35苏区工作和革命战争才能得到广大群众源源不断的支持。

今天,人民群众中同样隐藏着巨大的活力。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深入一线、深入实际的号召,[5]为我们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创造一流工作指明了方向。因为,只有深入一线,深入实际,才能把创先争优活动抓实、抓具体、抓出成效;只有深入一线,深入实际,才能通过创先争优活动有效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待,努力实现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只有深入一线才能坚持和践行群众路线,才能真正依靠群众;只有“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锻炼,问题在一线解决”,才能紧密依靠群众,实现“形象在一线树立,业绩在一线体现”,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三、学习苏区干部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有利于培养当代干部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

苏区干部清正廉洁,生活艰苦朴素,任何朝代官员不能与之比拟。他们让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得以升华,值得今天的干部学习。

一是要学苏区干部官兵一致、干群一致

苏区干部官兵一致、干群一致的优良作风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苏区干部没有丝毫的官架子,他们与普通群众没有两样。他们每次下乡,都是脚穿麻布草鞋,身背粗布米袋,到了群众里面,没有人能分清楚哪个是省委书记,哪个是县委书记,哪个是区委书记。苏区干部生活上与群众一样,没有自己的特殊待遇,有的甚至比群众更为艰苦。在井冈山,毛泽东、朱德与士兵们同甘共苦,每天只有五分钱的伙食费,吃着红米饭、南瓜汤,粮食紧张时,还带头吃野菜。朱德与士兵一道到宁冈挑粮上井冈山的故事,一直都是美谈。苏区干部和红军将领,无论官职大小,睡的都是门板床,床上铺的都是干稻草,与人民群众和普通士兵一起过着“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清苦生活,唱着革命乐观主义的战歌。正因为实行官兵一致、干群一致、民主管理,才稳定了红军队伍,才使红军融入了根据地工农大众的怀抱,才能带领根据地群众克服重重困难。

我们现在有一些干部就缺少这种作风。下基层时,前呼后拥,招摇过市,有的为了造出声势,还不惜动用警车开道;他们似乎十分害怕人民群众,生怕人民群众找他反映情况;他们始终居高临下,丝毫找不到与群众打成一片的痕迹。因此,务必告诫我们的领导干部,千万莫把苏区干部官兵一致、干群一致的作风丢了,否则,融入人民群众之中,只会成为一句空话。

二是要学苏区干部勤俭节约,反对浪费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是苏区干部生活作风的显著特点。毛泽东在“二苏大”上指出:“财政的支出,应该根据节约的方针。使一切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是我们的会计制度的原则。我们对于国家收入的使用方法,应该和国民党的方法有严格的区别。”[3]P134为了支援革命战争,苏维埃中央政府在中央机关首先开展节省运动。通过《红色中华》发出节省号召。苏区干部上上下下积极动员起来,减少人员,减少挑夫。有的吃自己的饭,做国家的事和做群众的工作。苏区干部节省一切开支,以充实战争经费。按规定,毛泽东的油灯可以用两根灯芯,为了节约用油,他坚持只用一根灯芯;刘少奇为了节约粮食,经常让伙夫煮红薯叶代替大米饭。他们勤俭节约、清正廉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

勤俭节约,在今天依然非常重要。我们国家是发展了,拥有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但人均占有份额不到先进发达国家的二十分之一,依然属于发展中国家,我们没有浪费的丝毫本钱和任何理由。可是,还有不少领导干部在大肆挥霍浪费,过着奢侈的生活。据统计,公务员一年大吃大喝花去3000多亿元,相当于一年的教育经费,相当于大半年的军费开支。这种惊人的浪费,群众痛恨至极。弘扬苏区干部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是何等的重要!

三是要学苏区干部大公无私,先人后己

大公无私,成为苏区干部艰苦朴素、清正廉洁作风的重要特征。刘少奇常常在下基层时以各种借口把马留给群众,自己则徒步下去。张子清因为受伤,一些战士将平时节省下来的一小包食盐送给他洗伤口,他却一直舍不得用,在医院断盐的关键时候,送给了一些重伤员,自己却因为伤势没有得到控制而病逝。余贲民受命组建桃寮被服厂,生产出大批棉衣棉裤解决红军将士御寒急需,后方留守处主任杨立三知道他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特意给他留了一套冬装,余贲民硬是将这套冬装退给了留守处。这位先后担任过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和边界工农兵政府财政部长等要职的苏区好干部,却终因衣服单薄导致风湿性心脏病发作而病故。毛泽东在长征路上、在延安、在中南海,曾多次提到余贲民为红军当家理财的历史功绩,赞扬他大公无私、先人后己、忠于革命的高尚品德。像这样的干部,苏区比比皆是。

在今天,考察我们的干部称职不称职,优秀不优秀,只要从他是先公后私、大公无私,还是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把党的利益、单位的利益抛置脑后,便可分辨清楚。一个斤斤计较的领导干部,一个心胸狭窄的干部,一个搞小圈子的干部,便是不称职的干部。只有像苏区干部那样,一心为公,大公无私,才能担当时代重任,才有号召力、说服力和公信度。

四是要学苏区干部纪律严明,管理科学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清正廉洁的官,谓之清官。但最清正廉洁的“官”,莫过于苏区干部。苏区干部纪律严明,不谋私利,对群众秋毫无犯。他们下基层,一般自己带着饭袋,这就是“自带干粮去办公”。如果在群众家里吃饭,必须按规定交纳伙食费;如果在紧要时候拿了或者吃了老表的东西,必须留下银元和字条。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诸多苏区领导人,都曾留下了许多动人故事,至今仍在老区广为流传。这不仅是因为苏区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和法律,而且形成了依法办事、人人平等的科学管理方式。无论什么人,只要违背了纪律和法律,都要受到严格的追究。

可以说,对于领导干部的纪律要求,什么时候都没有今天这样的具体和严格。中央反复对干部做出各种严格规定,各级党委都设有纠风办,专查党内和领导干部的不正之风。可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违法违纪、贪赃枉法呢?关键是管理问题。如果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必然导致法纪形同虚设。因此,我们要像苏区那样,坚决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才能真正做到纪律严明,管理科学。

四、学习苏区干部好学上进的优良学风,有利于培养当代干部注重学习的优良品行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古训,在苏区干部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苏区干部大力倡导教育,开一代学习之风。在苏区干部的带动下,整个苏区学习氛围浓厚,呈现一派盎然生机,俨然形成了一个学习型社会。这对于今天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社会,具有重大的借鉴作用。

第一,学习苏区干部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我们不难发现,中央苏区汇集了众多大文豪、大才子。毛泽东、瞿秋白、秦邦宪、周恩来、张闻天、徐特立……,个个能诗能文,出口成章,笔下生辉。他们自然有其天赋的一面,更重要的是,这些苏区领导干部都非常注重学习。他们通过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指导中国革命;通过学习,掌握革命斗争策略和方法,但不照搬照抄别国的做法,增强了工作预见性和创造性。苏区干部不但注重自己学习,而且倡导党员、红军将士努力学习。通过创办红军学校、列宁学校、短期培训班等方法,培训红军和苏区干部,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思想水平。毛泽东等苏区领导人,充分利用时间给军队、地方讲军事课和文化课。朱德、周恩来、项英、方志敏等苏区高级干部,也经常深入红军学校等课堂讲课,为苏区培养了大批党、政、军人才。

今天的许多领导干部也非常注重学习。中央政治局带头搞好学习,经常组织专题课,请专家辅导学习,为全党搞好学习做出了榜样。地方各级领导干部,也涌现出许多重视学习的典型。然而,有的干部学习为的是摆摆门面,做做样子;有的虽然经常在外面作报告,但自己从不动手,全靠秘书代笔。这种假学习,是学习风气不正、浮夸风、假政绩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必须切实纠正。否则,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就会流于形式。

第二,学习苏区干部在斗争中学习,在锻炼中成才,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苏区干部中有不少文化程度较高的,但多数出身于农民,缺少文化,有的甚至是文盲。但是,无论哪种情况的干部,都能在革命斗争中坚持学习,增长才干。他们利用革命战争的空隙时间、利用夜校识字班,刻苦学习文化知识。那时,学习条件十分有限,学习上有许多困难。苏区干部没有书本就抄书,没有笔墨就用树枝在地上写字。他们把在战争中缴获的报纸、书籍等学习用具当作比金钱还重要的东西看待。他们就是这样,保持着一种朝气蓬勃、好学上进的精神状态,形成了一种注重学习的良好氛围,所以从没有文化到有文化,从不会当领导到会当领导,逐步锻炼成为革命的中坚力量。胡耀邦、萧华等,参加革命时都是不谙世事的红小鬼,经过革命斗争的学习和不断磨练,逐步锻炼成为党和红军的杰出人才。正因为这样,苏区才造就了一大批能文能武的干部,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组织基础。

今天,我们领导干部的文化程度普遍都比较高了。但是,在实践中学习的好传统不能丢。这是因为,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千变万化,我们要学的新东西不断涌现。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领导干部的知识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必然要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在改革开放的实践舞台中坚持学习,不断增长才干,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成为新时期新阶段合格的领导干部。

第三,学习苏区干部“以民教民”、“互教互学”的方法,建设学习型社会

苏区干部不仅自己注重学习,而且提倡全民学习。苏区制定了《苏维埃教育法规》,废除了国民党政府制定实施的旧文化教育,以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教育,通过建立新的文化教育制度,确保文盲工农及其子女享有受教育权。以扫盲识字运动为代表,掀起全社会热爱学习的良好风气。苏区干部克服各种困难创办夜校、半日制学校、业余补习班和识字班、识字组、俱乐部、列宁室,把学习之风吹进了苏区每一个角落。在村头路口,街头巷尾,到处设立识字牌,形成了一个遍布城乡各街巷、村组、屋场和各机关单位、企业、工厂、红军连队的学习网络。中央苏区教育部代部长徐特立,创造性地提出了“老公教老婆,儿子教父亲,秘书教主席,识字的教不识字的,识字多的教识字少的”等一套“以民教民”、“互教互学”的群众识字教学法,促进了扫盲工作识字运动卓有成效的开展,建造了学习成才的广阔舞台。经过短短几年时间,苏区广大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得以迅速提高,精神面貌大为改观,成为历史上极为罕见的一种文化普及现象。

今天的学习条件,与苏区时期相比,自然好过千倍万倍。然而,眼下却存在这样一些问题,有的领导干部赌博成风,甚至利用上班时间赌博;有的干部纸醉金迷,整天对酒当歌;有的干部不求上进,得过且过……他们根本不相信学习对他们政治上进步的重要性。党风不正,会影响民风。可见,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在党内大力倡导热爱学习的良好风尚,注重提拔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充实到领导班子,才能引导干部正确利用好时间,做到热爱学习,善于学习,进而引导全体社会成员注重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

除上述外,苏区干部的民主作风、集体精神、勇于牺牲等方面,对于今天领导干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新形势下,必须不断总结苏区干部好作风,挖掘苏区干部好作风的时代价值,大力宣传和进一步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努力加强和改进当前党的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让苏区干部好作风在今天依然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1]陈独秀.独秀文存[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

[2]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5]胡锦涛对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出重要指示[N].人民日报,2011-03-28.

The Value of the Good Styles of Cadres in Soviet Areas for Our Current Times

MEI Hong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Party History Research Office of the CPC Jiangxi Committee,Nanchang,Jiangxi 330006,China)

The good styles of cadres in soviet areas not only set a model for and promot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viet areas and Shannxi-Gansu-Ningxia Border Area,but also has important meaning and valu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adre team under the new situation:learning from their ideological style of being practical and realistic helps cultivate the correct thinking model of contemporary cadres;learning from their working style of going into the midst of the common people helps cultivate the contemporary cadres’working model of keeping contact with the people;learning from their life style of living in a plain and hardworking way helps cultivate the contemporary cadres’noble sentiments of being honest in performing their official duties;and learning from their learning style of being studious and aspirant helps cultivate the contemporary cadres’good conduct of emphasizing learning.

Central Soviet Area;styles of cadres;value for our current times

D231

A

1674-0599(2011)05-0039-07

2011-08-01

梅宏(1960—),男,江西南城人,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辑处处长、《党史文苑》杂志主编,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兼职教授,南昌大学兼职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

(责任编辑:贺文赞)

猜你喜欢

苏区干部群众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苏区创业致富人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