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发展方向
2011-02-18苏星鸿
□苏星鸿
(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发展方向
□苏星鸿
(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当前,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开始从政治性意识形态向科学性意识形态、从以理论体系为中心向以问题为中心、从中国视野向全球视野、从局部性研究向整体性研究转变。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四大转变旨在使马克思主义永葆时代精神精华的本色。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取向与路径;视野与方法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永恒性重大课题,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是每个真诚的马克思主义者应有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当前,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取向、路径、视野和方法是什么?这些问题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未来走向,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必须认真思考并加以科学回答的重大问题。
一、从政治性意识形态到科学性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性意识形态规定,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诉求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内在规定。与历史上片面地强调马克思主义政治性意识形态不同的是,今天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要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性意识形态的前提下,更加重视科学性意识形态研究,以科学性意识形态真理精神来彰显马克思主义政治性意识形态的价值诉求,在政治性意识形态和科学性意识形态之间形成理性的平衡,提升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科学化水平。
在以革命与战争为主题的时代,马克思主义承担着回答人类社会向何处去以及资本主义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在解决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和创建共产主义新世界的众多实际问题中,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侧重于强调政治性意识形态,其科学性是服务于政治性的。在帝国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不仅要回答帝国主义国家的未来发展趋向问题,而且要回答落后的东方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由于时代的需要,列宁主义侧重强调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与革命学说,凸显了其阶级斗争和政治革命理论的时代价值。在中国革命进程中,马克思主义要解决的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两大时代课题,在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中产生的毛泽东思想也侧重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等政治性理论的时代化。可见,马克思主义发展与时代发展是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同时也在创建着一个崭新社会主义时代。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言:“每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定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也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1]P284可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在特质是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胜利的,马克思主义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承担着为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合法性论证的时代任务,其政治性得到不断强化。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其政治意识形态功能被人为放大,甚至产生了完全取代科学性意识形态的极端现象,使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真理性受到影响。这种片面地突出政治意识形态的时代化研究,严重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品格,致使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中出现了背离马克思主义本真精神的成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强调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科学性意识形态取向的根本原因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时代主题转变为和平与发展,作为政治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发生了重大变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逐步突破纯政治意识形态的理论而深入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产生思想成果,从人民群众的鲜活经验中进行理论概括,从人类文明成果中汲取理论养料,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当代中国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思想,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要求和科学内涵,即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必须关注时代趋势、回答时代课题、引领时代发展,这样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品质和价值关怀。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探索科学意识形态层面的创新以满足解决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现实问题的需要,就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取向,这种研究取向必将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学术传承。就目前的研究现状而言,科学意识形态层面上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但毕竟表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已经走出单向度的政治意识形态,朝着科学性意识形态研究的新境界迈进,以生产力发展为核心和以人为本为理念等学术诉求成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构建原则,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强调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性意识形态必然包含着其固有的政治性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不论历史上第二国际理论家强调马克思主义实证化的研究路径,还是近年来主张“学术凸显,政治淡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思路,其实质都是力图消解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意识形态属性,对马克思主义政治性意识形态和科学性意识形态的关系做了失当理解。实际上,在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体现在解答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中,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性和科学性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根本不存在要不要为政治服务的问题,而是为什么样的政治服务以及以什么样的方式为政治服务的问题。可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意识形态和政治性意识形态之间并不矛盾,只要我们正确理解和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就能够在两者之间找到理性的平衡点,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建立在更加理性的科学性意识形态基础上,这样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提升其政治意识形态的合法性。
二、从以理论体系为中心到以问题为中心
强调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科学性并非回到纯粹的文本中去,返本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开新,如果一味强调返本去构造理论体系,失去对当代人类实践和中国发展的现实关照,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难免会误入抽象思辨的歧途。因此,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在路径选择上必须具有浓厚的现实关切,立足于对现实问题的解析并超越现实问题,把问题中的理论上升为理论中的问题,大力提高学术的科学含量和国际水准,由以问题为中心的学术性诉求来体现理论体系的真理性魅力,实现从以理论体系为中心到以问题为中心的转变,这样才能有效地摆脱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羁绊,克服马克思主义沦为现实生活中个别事件辩护工具或手段的庸俗化倾向。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旨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符合当前社会实践的真理性内容揭示出来,解释和回答人类社会和中国社会发展现实问题,为人类未来发展和当代中国发展提供“青春化和强有力的实体性基础”,使之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基本遵循。同时,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过程中铸造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实体性内容和时代特色的表述方式,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进而影响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这两个层面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基本内容,无论进行哪个层面的研究都必须有问题意识,马克思说“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没有问题的研究就是没有价值的研究。邓小平说:“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2]P291可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必须与现实问题对接,走以问题为取向的研究道路,实事求是地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真问题和大问题,与时俱进地回答理论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求真务实地发表自己对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的观点,做到离经不背道。
以问题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首先要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著,根据“二手”材料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做法必须叫停,不带任何问题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做法必须改变,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必须抛弃,而代之以新鲜管用的理论创新和生动活泼的表达形式。研究马克思主义原著必须搞清楚其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吃透其精神实质和理论体系,更为重要的是结合当代实践要求加以创新发展。因此,考量当代社会实践的主题、阶段性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成为深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客观依据,对时代问题的回答和解决,构成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主线和脉络。当前,全球化深入发展,我们既要深入研究人类共同面临的贫困增加、人口膨胀、气候变化、自然灾害、能源短缺、恐怖主义等全球化问题,更要深入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内生动力不足、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创新驱动作用不明显、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等中国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用富有时代气息的理论成果,用适合当今社会的表达方式,更好地审视现实、诠释现实,在回答当前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总之,在理论研究中的问题自觉和问题探索中的理论自觉的双重变奏中,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才会奏响新的美好乐章。
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的研究路径仅仅说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着力点、落脚点和核心内容应当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而不是简单地用既有的理论来裁剪和框定实际。应该说,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要善于从实际问题中找准理论问题,在理论研究中善于分析实际问题,经过问题中的理论和理论中的问题的反复循环,才能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这一未竟的事业有持续性的贡献。当前,改革开放步入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关键期,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和情况比过去显得更为复杂多变,科学的理论总结和概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更为重要。因此,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路径不是否定或者不重视理论体系研究,实际上是对理论体系研究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时代要求。
三、从中国视野到全球视野
以问题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势必要求以批判性意识发现和把握当代世界和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意味着以建设性意识提出合理化的思路和对策,这是重建马克思主义时代性的重大任务。当前,全球化结构的深刻变化已经历史地把中国嵌入到全球结构体系中,使得当代中国也成为一个世界历史性的存在,因此,不从根本上把握全球化运动的普遍运行逻辑,就不能确切地了解当今中国社会的特殊发展逻辑。就此而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在研究视野上应该从中国视野向全球视野转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历史传统、现实实践和国际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社会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致使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具有封闭性。“以马解马”停留在马克思的文本中不能自拔,“以苏解马”囿于前苏联的地域性经验陷入僵化,“以西解马”包含着西方中心主义的傲慢与偏见,“以中解马”则因缺乏应有的世界历史胸怀难以彰显当代中国发展的世界历史意义。当然,上述研究范式在特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具有存在的依据。但是,随着时代主题和特点的变化,继续延续某一特定时期的研究范式就会使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往往停留在简单地解释和地域性的论证中,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内涵、内在逻辑、发展路径和全球关怀缺乏大胆探讨、钻研和揭示,难免窒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生机和活力。
当前,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应该坚持实践创新的研究范式,这种研究范式在视野上应该从中国视野向全球视野转变。从理论上讲,马克思主义是全球化时代的产物,其本身就具有世界性,这种世界性不仅表现在创立时不仅吸收了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优秀文明成果,而且表现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各国优秀思想家的理论成果。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在借鉴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明精华基础上,不断熔铸蕴涵实践要求和时代精华的新元素,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转化为中国的民族性。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后者包括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尽管各具特色,但都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世界性逻辑要求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必须面向全球。从实践上讲,当今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全球化是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综合变迁的历史进程,是人们对这一客观历史进程的理论解析,也意味着一种全球思维方式。全球化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只有在积极介入重大全球问题中并作出科学地解答,才能充分展现马克思主义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的强大生命力,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固有的世界历史胸怀,才能在深刻把握历史发展普遍规律的基础上把握民族国家发展的特殊规律。可见,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向度共同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必须从中国视野向全球视野转变,这一转向意味着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必须具有三种自觉意识:
一是文明自觉意识。马克思主义在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东方落后国家发展的特殊规律。不言而喻,对人类文明发展普遍规律的深切认识和准确把握是认识和把握不同制度和同一制度的不同国家发展特殊规律的前提和基础。也正是基于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高度自觉,我们才准确把握和运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特殊规律,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和理论体系。今后,更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人类文明发展的科学轨道上,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普遍逻辑保持高度的理论自觉,在遵循人类文明发展普遍规律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全球化视野中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现实需要,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内在逻辑的理论要求。
二是主体自觉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根据自己的实际国情探索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创造出来的社会主义。对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中国人最有定义权和发言权。用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新左派、儒家主义和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缺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体自觉意识的表现,这种落后的时代意识对当代中国发展会产生诸多干扰,也遮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意义。[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产物,它意味着一种理念、制度、道路、模式和理论体系,其世界历史意义是不容否认的,说它展示出人类文明前行的美好前景也并不为过。因此,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要求我们保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鲜明个性,从一个自我迷失的时代走向一个自我觉醒的时代,有了这样一种高度的主体自觉意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才能不断开辟新的境界。
三是实践自觉意识。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根本路径就是实践。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4]P57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的意识形态》中又指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4]P75这两段话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根基在于面向现实、指导实践。为此,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必须有实践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意识表现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要向各种文本开放、向现实开放、向不同学科开放。就文本开放来讲,与经典马克思主义文本的对话能够为深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提供理论根基,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本的对话能够为创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提供直接理论依据,与国外马克思主义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对话能够为拓展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提供鲜活养料。对于不同文本的研究既要忠实于其有价值的思想观点,又要挖掘其符合时代精神的精华成分,使其共同服务于深化和拓展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目的。向现实开放就是面向世界和中国的现实实践,在与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比较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和完善中国模式。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涉及理论和实践等诸多方面问题,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的时代化,需要在专题性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打破学科壁垒,开展跨学科的学术研究,同时还要与其他社会科学实行联合,形成新的研究视域和研究方法,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具有更为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方法论基础,更具有科学品质和实践品格。
四、从局部性研究到整体性研究
重视整体性研究是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普遍公认的一种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对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这种整体性研究方法应该引入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中。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现状来看,存在重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而忽视经典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重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分阶段专门研究而缺乏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比较性研究的倾向。当然,这种研究思路有利于人们深化对创新理论成果的认识,也符合理论自身的演进逻辑。但是,一个明显的不足就是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整体性,具体表现在:由于忽视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代化研究,使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成为一个无根性的命题;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缺乏整体性考量;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在诸多学科领域的实际表现以及内在互动缺乏深度诠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相互关系研究显得单薄,弱化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因此,深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必须从局部性研究向整体性研究转变,善于从整体性研究关照局部性问题研究,以局部性问题研究支撑整体性研究,形成整体性研究和局部性研究的良性互动格局。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本身就是一个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整体运行过程。这种整体性不仅体现在经典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也体现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更体现在不同时期理论形态和学术探讨的继承和发展中。从理论形态上讲,各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在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精神实质和价值取向都具有内在一致性;从学术形态上讲,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在不同的学科中探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在研究问题、基本路径、研究方法等方面具有通约性和可借鉴性。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形态和学术形态是不可分离的,它们的共同使命都在于根据发展着的实践创新马克思主义,这种创新在将来还要继续进行,可以预见的是,无论在哪个方面的创新都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共性前提的个性存在,都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可见,加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整体性研究,不仅对于当前还是长远、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还是学术形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价值。
从整体性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一是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众多学科时代化的基础上,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和内在逻辑研究,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整体性研究的思想理论前提;二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主题和重点,应该是加强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贡献研究,并在历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比较性研究中揭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经验、基本规律、基本走向和基本方法等重大问题,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核心内容;三是全球化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从全球眼光看,不同国家、民族和政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把握并不完全相同,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应用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实践模式和理论形态。对不同的实践模式和理论形态进行比较性判断和分析,汲取其研究和探索的精华,借鉴其实践经验和教训,有助于提高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科学性。总之,从整体性角度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行研究,可以使以往研究的众多问题生发出新的解读,也可以开拓出新的研究空间,找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新的增长点,使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走上科学化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旨在永葆其时代精神精华本色。随着研究取向、路径、视野和方法上的不断转变,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必将进一步走向科学化道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也会取得新的理论突破,并由此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上新的历史征程。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李德顺.深化马克思主义研究必须要有问题意识[N].北京日报,2011-04-18.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On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for Studies in Modernization of Marxism
SU Xing-hong
(School of Marxism,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Lanzhou,Gansu 730070,China)
Modernization of Marxism is an important topic of studies in Marxism.At present,the studies in Marxism modernization has transformed from political ideology to scientific ideology,from theoretical system - centrism to problem -centrism,from Chinese perspective to global perspective,and from partial studies to integral studies.The four transformations of the studies in Marxism modernization are aimed to keep the time spirit essence of Marxism.
modernization of Marxism;orientation and approach;perspective and method
A8
A
1674-0599(2011)05-0010-06
2011-08-16
苏星鸿(1969—),男,甘肃庆阳人,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文系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文化境域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问题研究”(批号为10XKS016)及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社会思潮研究”(批号为10JD1005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朱文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