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文化时代武术套路审美的要素解析
2011-02-18马文友邱丕相
马文友,邱丕相
(1.齐齐哈尔大学体育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2.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200438)
视觉文化时代武术套路审美的要素解析
马文友1,邱丕相2
(1.齐齐哈尔大学体育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2.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200438)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视觉文化时代影响武术套路审美的因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认为:影响武术套路审美的客观因素有演练的真实性和完美的形式;主观因素有观者的修养、情感、功利性、审美观及武术知识和运动体验等。并提出只有主、客体在审美过程中达到和谐统一,才能交感整合出“真与美”、“情与理”的“意境”之象。
视觉文化;武术套路;武术审美;主观因素;客观因素
Abstract:By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logical analysis and expert interviews,with the combination of aesthetic principles,the paper sorted and analyzed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of impacting Wushu’s aesthetic.The authors think:the objective factors impacting Wushu aesthetic are the authenticity in exercise and the perfect form.Subjective factors include the viewer’s self-cultivation,emotional,utilitarian,concept of aesthetic and Wushu’s knowledge and sports experience.The paper proposed only if the unity of the subject and the object in the aesthetic process,the mood of truth and beauty,feeling and reason was integrated together.
Key words:visual culture;Wushu routine;Wushu’s aesthetic;subjective factors;objective factors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将视觉文化视为一种主导性的文化开始进行研究、传播,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或“图像转向”正在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1]。读图时代,形象已经超越了语言符号,在文化生活中占据了核心空间。被称为后工业之父的丹尼尔·贝尔指出:“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图像,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帅了观众[2]。”视觉文化很大程度上使审美世俗化,使审美真正融入了大众的日常生活。据此,有学者提出,“武术运动审美已经成为武术发展和延续的时代主流[3]”。在这样的前提和背景下,解析影响武术套路审美的主要因素,提高人们对武术美的欣赏水平,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影响武术套路审美的客观因素
1.1 真实性
美感是审美主体从客观审美对象实行自我观照而获得的精神愉悦[4]。客观对象是否真实,是否符合事物的内在规律,已成为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审美标准。武术美是以“真”为前提的。首先,它要求演练要具有真实性,即真本事,真情感。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只有真情感,才能有境界”。运动员在表演时要充分考虑观众的审美情趣,把武术技击性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要以真功夫为基础,要营造出真打实斗的场景。武术的动作非攻即守,或是攻守兼备。表演时,演练者在意念上必须有假设性的攻防存在,一招一式富于技击,准确精当;切忌矫揉造作、画蛇添足。其次,从辩证法角度讲,“真”既要符合现实情境,又要超越现实情境。正如胡小明先生所说:“人们的审美感受往往随时代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变化、文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更新[5]”。武术动作编排既要符合人体生理、心理特征,又要富有创造性,在不断发展中来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如果因循守旧,虽然增加了运动员完成动作的保险系数,但却失去了观赏性。艺术最忌讳陈陈相因,正是比赛中难以预料的多变性和运动员表演的千般变化,才使比赛充满了悬念,才更具吸引力。
1.2 完美的形式
随着历史的更迭,审美主体虽然具有时代性,但是美的本质是不变的。真、善、美是依次递进的,以真为基础,体现了善,表现出美。视觉文化时代,人们对美的要求是直观的、综合的、全面的。所谓:“形美感目,意美感心。”武术套路要体现出“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美,方能获得理想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受。
1.2.1 造型美。造型在武术中也叫“定势”或“亮相”。研究表明人类获取信息时,83%来自视觉。视觉元素是感性的代表,强调直观形象,因此它们所传达的审美信息易于被审美者理解、接受和记忆[6]。人们观看武术比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运动员的入场“亮相”。“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一个眼神、一个姿势即要表现出武术深受中国传统美学滋养的韵味。左右对称,上下协调,周身兼顾,和谐之象尽显于外。运动员在表演过程中要时刻注意造型的优美,切忌一味追求动作难度,而忽视了落地时的稳定性,所谓“晃一晃韵味皆无”。“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7]”,在动静、起落等矛盾对立中突出造型定势的稳定性,成为完美展现运动员实力与心理素质的航标。可以说,造型美是武术美的基础。
1.2.2 动作美。动作美的特点在于准确、干净、敏捷、连贯、舒展而富有节奏,给人以“增之一分太多,减之一分太少”的感受[5]。武术演练时“手、眼、身法、步 ,精神、气、力、功”内外“八法”全面展现,动作才能协调一致、整齐划一。内力与外劲俱现,则美在其中矣。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对武术动作美描述的可谓入木三分:“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公孙大娘那矫健敏捷、刚劲有力的舞姿,勇猛快速、惊天动地的气势跃然纸上。武术动作美在冷兵器时代尚倍受推崇,视觉文化时代更应是表演者追求的价值核心所在。毋庸置疑,动作美是武术美的关键。
1.2.3 服装音乐美。炫目的产品必然少不了“包装”与“打造”。为了增加武术的观赏性和艺术表现力,新规则已经放宽了对表演服装的诸多限制。“新时代”的长拳服装给人以一种干净、利落、威武霸气的雄浑之感,太极拳服装则能使人体会到一种宽松、舒缓、自由自在的优美之境。为了显示地域特点、或突出拳种风格就要不拘一格、大胆创新,通过迥异的服装特色来吸引观众的眼球。
在视觉文化为主导文化的今天,声音和图像已不可分割。音乐与武术动作的融合,使单一的视觉艺术变成了视、听觉艺术的综合,从而更加丰富了人们感官的享受效果。在选取乐曲时要根据不同拳种的特点而有所区别,譬如表演太极拳时,可选用民族乐曲《流水》伴奏,表演者在舒缓绵延的音乐中徜徉,对太极拳的内涵和特点有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形、神、意融为一体,打出了“行云流水”般的意味。观众沉浸在美的意境中,遐想之余,其音淼淼不绝如缕,令人回味无穷。显然,服装音乐美构成了武术美的外在条件。
1.2.4 内在精神美。武术注重形神兼备、内外合一,讲究心动形随、意发神传。没有神,形则亡。赛场上主客体产生心灵“交感”,运动员的神美展现堪称中枢桥梁。演练时争取要做到“举手投足见神韵、一招一势情催生”。《吴越春秋》描述一民间女子剑术高超、出神入化时把武者之神采奕奕、内在光芒描绘得淋漓尽致——“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视觉文化时代主客体交流是直观的、感性的,在追求武术外在动作形态千般变化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内在神的体现。众所周知,内在精神美是武术美的灵魂。
上述四个方面构成了武术之美的基本元素,如果单个方面突出,那只能是“各美其美”;只有形成和谐一体,通过完美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达到“美美与共”的理想效果。
2 影响武术套路审美的主观因素
随着电视和网络的普及,视觉文化日趋成为主流文化,人们欣赏直播或转播比赛的几率大大增加。观看武术比赛,能调节情感,愉悦身心,陶冶品行,满足一定的审美要求,是人们业余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在欣赏比赛时,不同观众的反应表现出多样性、鲜明性和易变性等特点。这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观者的修养
美可以启智,美可以移情。对美的理解、认识及文化、道德修养、生活经历等不同会直接影响人们对美的鉴赏。中国武术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它的美表现出含蓄的、模糊的、抽象的、宽泛的、整体和谐的浓郁色彩,没有深厚的内在自我修养是很难把握的。俗话说:“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要看出“门道”就必须具备必要的审美修养。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就是从观看公孙大娘舞剑中受到启发,悟出了写字用笔之妙法,从而创造了书法艺术的一种灵巧飞动之美[4]。审美修养高的人观看武术比赛不仅可以目睹精湛的技艺,而且可以从中体会到浓厚的人文底蕴,潜移默化之中陶冶性情,净化灵魂,美化生活。
2.2 观者的情感
情感,作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它总是同人的要求、愿望、理想等密切联系起来的,带有强烈的主观倾向性,因而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正如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种发现主要取决于我们的审美情感。心情愉悦时看什么都是美的,反之,则会满目凄凉、丑陋不堪。武术深受中国古典美学的影响,十分重视“术德并重、情寓其中”。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也只有心情愉悦的观众才能体会到内在含蓄的趣味和神韵及带给审美主体的感性体验与心灵领悟。
2.3 观者的功利性
功利即是对人有益或有用,功利性对人的情感影响很大。人们在观看武术比赛时,如果是某个队员、某个团体的“超级粉丝”;抑或是下了赌注的“赌友们”,都会影响到观看比赛的心情。这样急功近利很难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武术美。应该说,观赏中的美感既根源于功利,又超越于眼前直接的功利,它本质上是对人类争取自由的努力以及创造性的一种鉴赏和赞美,是对美的积极肯定与热烈追求。在观看精彩纷呈的武术比赛时,如能抛开“利欲熏心”的物欲,沉浸在一种超然的精神享受中,那将是一场美的“视觉盛宴”。
2.4 观者的审美观
美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但审美观却随着时代和国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以希腊为首的西方几乎将身体理想化了,侧重自然美;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似乎更强调内在美、社会美。即使在一个国家不同年代也有不同的审美标准,譬如我国古代有“燕瘦环肥”之美;而今女性却视“肥”为“猛虎”。对美的鉴赏是随着人们所处的环境、时代和欣赏尺度而变化的。随着中西方美学的交流和互融,随着视觉文化的不断丰富,当下人们的审美意蕴趋向外显。大众已经习惯了信息时代的飞光流转和快餐感觉,对于深受中国传统美学熏染的武术,只有“懂得”它的人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博大精深与意蕴绵长。
2.5 观者的武术知识和运动体验
武术拳种纷呈,各项目均有其独特的美学特点。如长拳姿势舒展、轻快潇洒为美;太极拳则舒缓柔和、轻灵圆活为善。具备一定武术知识的人,在看到不同拳种风格的表演时才会感到情不自收、妙不可言。对有过习武经历的人而言,在观看比赛时会联想到自己,心与之动,甚至会主客易位;运动员演练时会屏息静观,完成时会情不自禁地欢呼与喝彩。简言之,掌握一定的武术知识或有运动经验的人在观看比赛时会真正地感受到武术表演的艺术性,不关心输赢,沉浸在忘我的快乐中。正所谓:“无物无我、物我两忘,融入其中,体验快感。”
3 主客体交感体会“意境”之美
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心理理论基本上属于体验论系统,中国古典美学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上。建立在这种哲学基础上的审美理论不可能是主体与客体对立的认识论,而只能是主体与客体交感的体验论[8]。“交感”强调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不只是客体动情于人,还有主体移情于物。
视觉文化时代观赏比赛成为一种审美活动,审美感受产生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作用之中。审美主客体在时间概念上有先后之分,但是在空间概念上是并行相容的[9],只有整合才能体会“意境”之美。所谓“意境”,就是主体和客体在审美过程中的统一。就武术套路审美而言,是“真实性”与“完美形式”、“情感”与“理性”的统一。正是这四个方面的相互渗透与不同配比,才构成了武术审美中的不同境界。
当下,中西美学的融合是不争的事实,美学的全球化已然降临。作为视觉文化的“一场盛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太极拳表演就是美学全球化的一种成功展示,中国传统美学因子寓于武术技击之中,给人以激情、豪放、心胸开阔之感,融东方美学特点与西方美学风格为一炉,呈现出一种大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修养和审美观的数十亿观众情寓于之中,心随武者动,凛浩然正气,屏息以静观。“真”与“美”、“情”与“理”整合渗透,主客体合二为一,重新塑造出一种武术的意象之美。通过表演者出神入化的展现,观赏者丰富的美学联想,最终观赏者和表演者达到了“物我同一”的理想境界。这是在求得审美“主体”与“客体”和谐统一的路径上做出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尝试。
4 结论与建议
视觉文化时代,电视、网络等已经成为大众了解武术的前沿“窗口”,这对审美主客体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武术比赛要经得起考验,以真为原则,体现出美。要通过比赛正确引导大众,使其摆脱“印刷文化”时代虚构的理想化武术的阴影。另一方面,大众在观看比赛时,要更好地“理解武术”,摆正心态、融入其中、体验美感。要追求主客体整合渗透,体会“意境”之美。
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武术动作创编时要抓住现代人的审美心理,突出变化与刺激;二是演练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技术表现力,并通过完美的形式展现出来;三是观众在观看比赛时功利色彩不要太浓,要保持平和心态,作为国人支持“国术”,推动其发扬光大,不要动辄吹毛求疵,更不可崇洋媚外;四是国家应该立足于弘扬民族精神,宣传和普及武术文化,培养国民的武术素养;五是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鼓励广大民众参与武术活动,在学校、社区免费为其提供便利的场所,使其从实践中获得运动体验,提高对武术美的欣赏水平。
[1] 丁莉丽.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影像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1.
[2] 李鸿祥.视觉文化研究—当代视觉文化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5:21.
[3] 刘建,杨艳梅.竞技武术套路的审美因素及其构成法则[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5):122-124.
[4] 刘慕梧.体育美学[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2:58,151.
[5] 胡小明.体育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99,191.
[6] 赵金朋.视觉文化对审美教育的影响[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1):37-40.
[7] 邱丕相.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2):39-43.
[8] 陈望衡.中国美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5.
[9] 朱长喜,谭淑华.体育与审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183.
The Factor Analysis on the Aesthetic of Wushu Routine in the Context of Visual Culture
MA Wen-you1,QIU Pi-xiang2
(1.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Qiqihar University,Qiqihar 161006,China;2.Department of Wushu,Shanghai Institute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
G852
A
1004-3624(2011)01-0090-03
2010-09-20
马文友(1974-),男,黑龙江兰西人,讲师,上海体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武术文化、武术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