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体育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以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1-02-18李爱春
陈 健,李爱春
(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2)
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体育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以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陈 健,李爱春
(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2)
研究以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剖析高职体育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其具体实际,从系统论视角与建构主义的实践教学理论出发,构建适合高职体育院校发展的互促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技能型创新人才”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体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
0 前 言
近年来,高职教育正从快速的规模扩充向内涵建设阶段迈进,在这一过程中,各项改革成果将最终落实在教学改革的环节上。因此,作为体现高职教学特色的“实践教学” 便自然成了高职教育的核心。伴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已日益突显,并业已成为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受根深蒂固的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影响,众多高职院校仍然沿袭普通高校系统的理论教学模式,从而在面对社会需求时存在“学非所用”、“用非所长”和“学而难精”等诸多的不适应和困惑。使得一方面市场对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热切渴求,另一方面大量的学生陷入就业困难的窘境。这种“有岗无人、有人无岗”的现状说明在我国现有教育体制下,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同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之间的匹配存在较大偏差。高职体育院校作为新兴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不完善也日益成为其教育发展的瓶颈。故本研究基于国家大力倡导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下简称我院),剖析高职体育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高职体育院校的具体实际,以体育人才市场需求为中心,以“体育人”的发展为根本,以体育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高职体育院校“技能型创新人才”实践教学体系,以适应高职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1 我院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的现状
1.1已取得的成绩
我院为新兴的高职体育院校,作为众多高职体育院校中的一分子,与其他类型的高职院校相比,有着自身的特征:其一是专业性:即体育的功能十分突出,整个教育基本上都围绕“体育”这一主题进行。其二是层次性:由于专业不同,包括有竞技体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体育保健、体育服务与管理等专业, 学生来源渠道不同, 有高考的、专业对口招生的、特招的、专业运动员免试入学等,层次参差不齐。且竞技体育专业与其它非竞技体育专业发展不均衡……为此,自建校来,我院在借鉴国内外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上,正致力于探索建立自己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1.1.1 实践教学观念。实践教学作为高职教育主体教学的地位已在我院确立。实践教学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方面的作用也逐渐为各位所认可。目前,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基本能从制度上保证实践教学的开展,逐步树立了整体实训的观念。教学目标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学模式上,也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如每年一度的教学改革大讨论、教育教学论文报告会等,已形成了由专业负责人为主、全员参加的集体行动。
1.1.2 人才培养模式。我院已构建了竞技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业已辐射到其它各专业的人才培养。同时,多次与同行兄弟院校进行深度调研与访谈,积极加强与全国同行交流沟通,为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信息资源。
1.1.3 校内外实践基地。我院已建成与五环俱乐部、黄龙体育中心、红枫健身俱乐部、一兆韦德等13家单位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推进岗位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训、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促进校企融合,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雄厚的资源基础。
1.1.4 “双师型”队伍建设。我院注重 “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鼓励和引导教师参与企业一线工作。鼓励在职进修,提升综合知识、技能与素养。并已聘请企业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加入实践教学队伍。
1.1.5 制度管理。我院现已制订了系列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等规章制度,如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论证、维护及实习实训管理与考核、“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激励与培养方案以及校企人才互兼互聘制度等,为实践教学改革具备了一定的制度基础。此外,学院制订了教育教学改革与科研管理办法,对于精品课程建设、重大课题等,尤其是校企合作、产学结合项目,学院将按要求给予一定的经费配套,并组织中期检查与终期验收。
1.2存在的问题
1.2.1 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与实践教学理解的偏颇。我院如大多高职院校一样,注重增加校内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课时等加强学生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但忽视了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心智技能的形成及现场工作实践经验的积累等实践教学活动。即重视了“学”,而轻视了“工”,重视校内实践,而轻视了企业锻炼,重视了“硬实践”,轻视了“软实践”,有待从整体上把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与实践教学的真谛。
1.2.2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力度不够。由于是新近建成的院校,办学基础不如老牌院校厚实,大量的资金用于基础建设,因而用于校内外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政府未能从领导层面引导协调校企合作,企业尚没有接受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的责任;再加上高职体育院校的效益产出不如其它生产类快捷明显,很多企业不热衷基地建设,从而导致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相对困难。
1.2.3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水平不高。目前,除竞技体育外,其它专业尚没有真实职业氛围的校内实训基地和良好的校内训学结合的校办体育俱乐部。因此,工学一体、“教、学、做”结合的现场教学将难以得到保证,教师身份也不能有效“企业化”、“市场化”,难以真正实现“双师”。此外,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排上企业的参与程度不够;在课程设置、能力结构分析等方面,学院依然起主导作用,而不是由企业或相关的技术协会来制订标准,并利用其标准对办学进行认证。因此,实践教学虽然已注意到发挥企业的作用,但尚未真正过渡到学院和企业“双主体”的时代。
1.2.4 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是“双师型”教师缺乏。目前,我院年轻教师占有较大比例,而且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一线的具体工作经验,虽长于理论教学,但实践教学能力相对不足,若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身,将容易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二是实践教学教师中来自企业第一线的兼职教师数量较少,不利于实践教学的“三个贴近”。
1.2.5 实践教学管理有待完善。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实践教学条件;如“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设施、实践教学环境等尚不能达到要求。运动场馆等资源相对紧缺,资源优化配置、资源有效利用与评价等方面尚需要加强与完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也不尽健全。
2 采用的对策与实践
实践教学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绝非意味着教学方法或教学内容的局部性调整或修补,而是涵盖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整体性改革,更确切地说,它是一种思想上的革命,意味着除了获得充分的理论研究支撑之外,更迫切需要进行思维方式的变革。因此,作为高职院校教学核心的实践教学需从理论、实践、观念、制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为此,我院借助评估与课题建设等契机,采用与发展如下对策与实践:
2.1全面科学理解“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与实践教学的内涵
通过组织全员学习教育部、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由专业带头人负责,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与实践教学建设的大讨论,制订诸如学生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激励建设、校企人才互兼互聘、产学合作等相关规章制度,既注重 “学”,也注重 “工”,重视校内实践,加强企业锻炼,融合“硬实践”与“软实践”,并落实到各教师的实际工作中去。
2.2构建与实践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高职体育院校教育实践教学目标是围绕实际岗位职业技能的具体要求,以体育人才市场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以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培养“技能岗位型”创新性“体育人”。通过职业道德、奉献精神、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培养学生职业素质;通过单项能力、模块能力、综合能力和扩展能力的顺序分阶段逐步提高岗位就业能力;通过创业教育锻炼学生的生存能力和择业能力;大力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激励学生获得相应岗位职业能力资格证书等提高职业发展能力。
2.3构建与实践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在对不同专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区分、分类研究,对不同专业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行为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对职业能力培养进行分类,提出可执行的职业能力识别方法,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环境下,与体育行业专家、培训局共同制定适合本行业发展需要的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根本的,能力导向型培训包。使校内理论课程占30%左右,实训实践达70%左右,并贯穿于“三课堂”之中,形成“三课堂”联动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第一课堂:实验、实训、课程设计、课程论文、专业综合能力实践等。
第二课堂:学生社团、体育俱乐部、各类培训、考证考级、自主实践、体育竞赛与活动等。
第三课堂:社会实践、顶岗实习、训学合作教育等。
2.4构建与实践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条件体系
2.4.1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注重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与引进。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由体育行业、国家劳动部门、卫生部门组织的各类职业资格课程培训考试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健康管理证、体适能资格证、按摩师资格证、营养师资格证、社会体育指导员、私人教练等证书;鼓励教师在企业与学校间进行有序流动,自觉深入到行业企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再次,引进或聘请体育行业第一线从事工作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人员到学院任教,承担学生实践课程的培训和指导工作等等;组建了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2.4.2 加强设备设施建设。遵循“一个兼顾、两个同步”的原则,即基本技能训练的常规设备添置与专业技能、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训练的先进设备添置兼顾;训练设备的技术含量和现代化程度要与企业先进水平同步;设备的投入与实训项目开发同步,添置较完备、先进的设备设施。
2.4.3 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围绕“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的能力培养主线,强化实训项目,建设实训基地。按照通过学校投入和校企共建,不断改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大力整合现有资源,优化管理,扎扎实实地建设好各专业的实验室、实训室、实习行业企业等。此外,积极拓展实验(实训)室创建渠道,吸纳社会办学资源,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和校办体育俱乐部,构建模拟和真实相结合的工学一体、产学结合的专业教学环境。推行“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现场教学、项目教学等形式,通过“我示范,你观摩;你操作,我指导”等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生的操作、指导能力。同时,重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努力拓展校企全程合作、互动互利进行人才培养的途径,实现校企共建共赢,确保校企的“双主体”地位。
2.5构建与实践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2.5.1 组织管理。采用院系二级互有侧重、分工负责管理模式,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下的实践教学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学院实践教学的计划组织、管理协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质量监控与考评等宏观管理工作。体育系作为办学实体,具体负责专业性实训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教学组织实施等实施工作。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实践教学、科研、培训任务的下达,质量监督和考评等由学院教学与学生管理处归口管理;校外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根据合作协议共同管理。
2.5.2 运行管理。由专业带头人负责,制定各专业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计划,并针对实践教学计划编制实践教学大纲,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规范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根据行业的实际任务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安排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对实践性教学环节做到6个落实:计划落实、大纲落实、指导教师落实、经费落实、场所和考核落实;抓好4个环节:准备工作环节、初期安排落实环节、中期开展检查环节和结束阶段的成绩评定及工作总结环节。
2.5.3 制度管理。加强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课程大纲等实践教学文件资料和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教学档案资料。比如,实训教学日志、教师实践课计划与教案、实训分析、学生实验实习报告、实习日志、毕业(设计)论文等均有比较完整规范的记录和存档。修订和重编实践课程教学大纲,对实践教学的目的、内容、课时、教学方法和要求作出具体的规定,以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此外,按照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制定具体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方向和培养方法的研究,建立符合学院发展的师资继续教育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拟建立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教师“双资格证书”准入制度;政策规定和鼓励教师在企业与学校间进行有序流动,自觉深入到行业企业一线实践锻炼;吸引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技术人员的加盟;建立有利于师资结构调整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
2.6构建与实践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2.6.1 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紧扣培养目标,重点放在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和岗位职业技能考核、评价上。教学考试尽量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接轨,考核重点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考点相吻合,加强对考核方法、考核形式和考核手段的研究,以提高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为抓手,抓职业技能鉴定。对学生参加实验、实习的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提出严格要求,加强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考评,制定综合实验能力考评方案,确定考评内容与方法,提出实践考评成绩的学分比重,通过笔试、口试、操作考试等多种形式考评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对于实习考核可通过实习报告、现场操作、理论考试、设计和答辩等形式进行,可以由学校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联合考核,不仅考核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水平,而且考核学生的工作实绩。
2.6.2 建立一套科学、健全的教师评价体系。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增加实践教学考评环节与权重;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出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具体明确的质量标准,并通过文件的形式使之制度化,并严格规范执行;结合行业专家评价结果、学生评教结果以及教育厅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抽检结果,对教师实践教学结果进行考核与评定,并建立教师考评的激励机制。既在实践教学考核及其管理中应注意的几项要素:考核制度、考核方法、考核形式和考核手段,同时又遵循真实性、适应性、客观性原则。
[1]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
[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3] 俞仲文,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5.
[4] 王建勋,等.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与基地建设的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1(34).
[5] 戴勇.澳大利亚TAFE学院的特点及启示[J].职教通讯,2001(6).
[6] 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汇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7] 夏秀莉,等.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3(13).
[8] 王前新,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论[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81.
[9] 刘春生,等.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60-61.
[10] 邓耀彩.高等职业教育制度比较与研究[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32.
[11] 薛喜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12] 黄日强,等.能力本位职业教育: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向[J].外国教育研究,1999(2).
[13] 杨叔子,等.创新之根在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2).
[14] 齐恒军.三年制职高教学可否这样安排[J].职业技术教育,2000(21).
[15] 王纪安.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4).
[16] 董灵光.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高职高专教育教学体系[J].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05-01-30.
[17] 侯玉印.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与导向[J].教育与职业,2005(9).
[18] 李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法规与政策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3(4).
[19] 杨定亚.努力办出特色争创一流高职[J].高中后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1998(2).
[20] 王晓江,等.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J].机械职业教育,2005(6).
[21] 吴祝平.高职实践教学观[J].职教论坛,2005(7).
[22] 王建勋,等.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与基地建设的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1(34).
[23] 赵燕.新形势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化工高等教育,2003(4).
AStudyonPracticeTeachingSystemBasedonIntegratedLearning,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inSportsColleges——a case study of Zhejiang college of sports
CHEN Jian,LI Ai-chun
(Zhejiang College of Sports, Hangzhou 310012, China)
A case study of Zhejiang college of sports,this study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the main problems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in sports colleges, and based on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of their own to construct a developmental and interpenetrate skilled creative talent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rom the start of system and constructivist practice teaching theories.
vocational PE; sports colleges;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2009年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ZC09151)
2010-12-14
陈 健(1963-),男,教学与学生管理处处长, 研究方向:高职教学管理.
1004-3624(2011)05-0054-04
G807.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