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入侵有害生物杧果果实象在中国的风险分析

2011-02-18陈永森黄国弟蒲金基

植物保护 2011年1期
关键词:果核疫区云南

陈永森, 黄国弟, 蓝 唯, 蒲金基

(1.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南宁 530001;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儋州 571737)

杧果果实象,中文异名云南果核杧果象、果核杧果象、杧果象,拉丁学名Sternochetusolivieri Faust,异名 Acryptorrhynchus olivieri(Faust)、Paracryptorrhynchusolivieri(Faust),属鞘翅目(Coleoptera),象虫科(Curculionidae),隐喙象亚科(Cryptorrhynchinae),杧果象属(Sternochetus)[1-3],是我国检疫危险性昆虫[4]。原产于东南亚的越南、柬埔寨,后传入亚洲的泰国、缅甸、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非洲的加蓬、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大洋洲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及中国的云南省[5-6]。广西百色先后于1985、1988年从云南调运杧果果核和1996年从越南调运鲜杧果而传入该虫[7-8],对广西杧果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我国杧果生产,针对杧果果实象在全国的发生情况,全面收集和分析了杧果果实象的相关资料,依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颁布的国际植检措施标准《Pest Risk Analysis for Quarantine Pests》(PRA)的程序[9],对该虫进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1 杧果果实象入侵风险定性分析

1.1 国内外分布状况

据相关文献报道,至目前为止,杧果果实象已在国外的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15个国家发生疫情。在国内,杧果果实象最早于1973年在云南省思茅市(今普洱市)的景谷县被发现[10]。随后,随着杧果种植面积的扩大及果核、鲜果的大规模调运,司马进[11]、司徒英贤[8]、黄雅志[12-13]、陈泽坦[14]、王世伟[15]先后报道在云南的景东、思茅、普洱、镇源、澜沧 、盈江 、潞西 、瑞丽 、河口 、双江 、耿马 、勐定 、景洪 、勐海、勐腊、勐连、元江、保山、腾冲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在广西百色分别于1985、1988、1996年造成疫情的发生,但已于2002年底成功扑灭[6]。2008年在杧果病虫害调查中,在广西德保县查获该虫。

1.2 潜在的危害性

杧果果实象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于土壤或树皮下越冬,3月下旬至5月上旬杧果开花坐果期爬上树活动交尾产卵,卵产于嫩果表皮上,幼虫孵出后即通过果肉蛀入果核。幼虫在果核内蛀食子叶,把粪便堆积在果核内,并在果核内化蛹和羽化。羽化后的成虫继续留在果核内取食,致使果实发育不良和落果,发育成熟的果实果肉近核部分变黑色,果核蛀空丧失发芽能力,造成果实品质下降,产量受损[16]。同时,由于虫体栖居和行踪隐蔽,增加了防治的难度和成本。另外,由于疫区杧果受到国际和国内检疫制度的限制,外运受阻,给产品的销售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黄雅志等报道[12],根据1986-1988年的调查,滇南各杧果产区年被害率均为10%左右,虫害严重的年份和地区被害率高达30%,最高可达50%以上,严重影响了杧果的经济效益。未见有关于杧果果实象传带有害生物的报道。

1.3 受害栽培寄主的经济重要性

杧果是著名的热带水果,被誉为“热带水果之王”,是世界五大水果之一,世界第二大热带水果,其收获面积及产量仅次于香蕉。据FAO报道,2004年世界上有85个国家和地区种植和生产杧果,100多个国家进出口杧果[17]。中国是世界杧果的主要生产国,2003年我国杧果收获面积8.0万hm2,产量53.0万t,居世界第8位[18]。2006年我国杧果收获面积达到9.69万hm2,产量80.08万t,产值22.3亿元(以当年全国平均价2.78元/kg计),在世界杧果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19]。

我国的杧果植区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福建等6个热带亚热带省区,是该地区的重要水果品种。2003-2006年,我国鲜杧果出口量分别为3 907、3 896、9 857 t和8 143 t,出口额分别为370万、431万、1 455万元和1 052万元,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加入WTO后热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农产品之一。以前由于交通不便我国的杧果主要消费市场为南方地区,近几年北方市场慢慢兴起。2009年我国杧果人均消费量仅为0.59 kg,但由于人口众多,杧果的需求市场很大。此外,杧果树为常绿乔木,树冠美观,南方较多城市将之列为城市绿化的首选树种之一。可见,杧果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

1.4 移殖的可能性

1.4.1 传播的可能性

杧果果实象成虫飞翔能力不强,只能作近距离传播,不能成为传播的主要方式,其从一个地区传播到另外一个地区,主要是人为因素的作用。成虫于土壤或树皮下越冬,具有假死性,日间多隐蔽在花序、果枝或叶片背光面。卵产于果实表面,幼虫在果核内取食子叶,并化蛹。龚秀泽报道[20],杧果果实象在没有食物和水的完全饥饿的环境中可存活1个月以上,而在只有水分补充的环境中可存活3个月以上,极利于其随杧果苗木、鲜果和果核的调运作远距离传播,尤其是疫区水果及苗木的调运是杧果果实象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全国各地口岸都有截获杧果果实象的报道[21]。广西百色3次由于果核或鲜果的调运而发生疫情,给该地区杧果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影响。

1.4.2 定殖的可能性

杧果果实象寄主植物为杧果,无其他寄主植物的报道。我国是杧果生产大国,2006年全国杧果收获面积9.69万hm2,其中海南 3.52万hm2,广西2.60万hm2,广东1.34万hm2,云南 1.78万 hm2,四川0.38万hm2,福建0.07万hm2。而且,我国的杧果种植区都在北回归线以南,每年处于-1℃以下的极端低温时间少,利于成虫的越冬。热区大面积的寄主植物资源,极为有利的温湿度环境条件使杧果果实象的定殖成为可能。

1.5 危险性管理的难度

杧果果实象每年发生1代,成虫活动隐蔽,卵产于果实表皮,幼虫期和蛹期在果核内生活,在幼虫孵化蛀入果核后,果面的蛀口愈合,症状不明显,给调查和检疫工作带来了困难。

在防治杧果果实象方面,国内李国鹏等[22]、司以进[11]、李勇[23]、韦修平[7]等均介绍了使用不同药剂对其进行化学防治的办法,但均没有报道这些方法的药效试验结果,方法的可行性需要进一步的试验论证。黄雅志[12,24]、邓铁军[5]、司徒英贤[25]等报道了室内药剂试验防效较好的结果,但大田试验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国外未见报道有较好的防治方法。

2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杧果果实象危险性的定性分析,得出杧果果实象在我国杧果生产中的重要性。同时,风险分析的结果也确定了杧果果实象在我国各杧果产区定殖、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很大,对我国的杧果产业是一个非常大的潜在威胁,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极有可能扩散至整个热区,给杧果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

目前该虫国内仅在云南省及广西德保县有发生,为降低其风险,延缓其扩散蔓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确立疫区,建立疫区与非疫区间的隔离保护地带,防止杧果果实象进一步向外扩散为害。

(2)对疫区实行检疫封锁。鲜杧果运出疫区前进行γ射线辐照处理,杧果苗木及种核运出疫区前进行溴甲烷熏蒸处理。对经过疫区进行的鲜杧果、种核或者苗木的调运在进入疫区前进行登记,不得在疫区内停留超过24 h,出疫区前经检查无虫方可放行。

(3)采取物理清园措施,降低疫区发生水平。冬季进行清园,清除园内枯枝、落叶和杂草,并集中烧毁,浅翻树冠范围内表土,杀死入土越冬的老熟幼虫,降低翌年化蛹虫口。在杧果成熟前定期收集果园内落果,集中销毁,杀灭果内幼虫。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找到针对该虫的有效的田间化学防治办法,运用其天敌进行种群控制的措施也未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赵养昌,陈元清.中国经济昆虫志 第20册:鞘翅目 象甲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153-154.

[2]陈元清.植物检疫中两种杧果象学名的变更[J].植物检疫,1984(6):3-4.

[3]SN/T 1401-2004.果核杧果象检疫鉴定方法[S].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862号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R].2007.

[5]邓铁军,覃贵亮,吴志红.杧果果实象甲生物学观察及几种农药室内药效试验[J].广西植保,2005,18(2):1-2.

[6]李恒忠,李雄立,覃贵亮,等.百色市杧果果实象甲疫情的发现及监控扑灭[J].广西植保,2003,16(3):29-31.

[7]韦修平.杧果果实象甲防治措施[J].广西园艺,2002(4):23-24.

[8]司徒英贤,杨兵.果核杧果象(Sternochetus olivieri Faust)的研究 Ⅰ.形态学和生物学[J].西南林学院学报,1989,9(1):36-46.

[9]FAO.1:Pest risk analysis for quarantine pests including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risks and living modified organisms[R].ISPM No.11 FAO,Rome,2005.

[10]邹祜梅,徐海清,陈琼玉.几种杧果象虫的初步研究[J].昆虫知识,1977,14(6):172-173.

[11]司马进.云南杧果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J].云南农业科技,1985(2):29-31.

[12]黄雅志,李发昌,周云,等.印度果核杧果象和云南果核杧果象[J].云南热作科技,1989(3):17-25.

[13]黄雅志.云南杧果害虫[J].云南热作科技,1992,15(2):11-14,23.

[14]陈泽坦.我国杧果树象虫类害虫记述[J].热带作物研究,1996(3):16-19.

[15]王世伟.杧果果实象甲的发生及防治[J].农村实用技术,2006(3):31.

[16]张润志,任立,王春林,等.杧果象甲研究进展[J].昆虫知识,2001,38(5):342-344.

[17]韦家少.世界杧果产业发展概况[J].中国热带农业,2005(5):22-25.

[18]黄循精.世界杧果的产销动态[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4(4):1-4.

[19]梁伟红,李玉萍,董定超,等.中国杧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热带农业,2008(3):18-21.

[20]龚秀泽.果核杧果象及其耐饥饿性观察[J].植物检疫,2006,20(5):287-289.

[21]质检总局动植物检验监管司.2008年度6月份全国疫情截获信息[EB/OL].(2008-07-22)[2009-12-05].http:∥www.ciqcid.com/show/44/48/40849.shtml.

[22]李国鹏,刘光华,张林辉,等.云南省杧果象甲的发生与防治[J].广东农业科学,2008(4):44-46.

[23]李勇.杧果象甲病防治方法[J].农村实用技术,2007(11):41.

[24]黄雅志.杧果主要害虫及其防治措施(Ⅱ)[J].云南热作科技,1995,18(2):1-10,30.

[25]司徒英贤,杨兵.果核杧果象(Sternochetus olivieri Faust)的研究 Ⅱ.综合治理[J].西南林学院学报,1991,11(1):72-78.

猜你喜欢

果核疫区云南
梁幼生: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果核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为年轻女医护剃光头发赴疫区作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阳光下的果核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