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年蔬菜产业大事记

2011-02-16中国蔬菜编辑部

中国蔬菜 2011年1期
关键词:菜价农药蔬菜

《中国蔬菜》编辑部

2010年蔬菜产业大事记

《中国蔬菜》编辑部

1 菜价大幅上涨,国家不断加大调控力度

2005年以来,蔬菜价格持续上涨,年均涨幅10%左右,2010年涨幅进一步加大。从年初的“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到10月份的蔬菜价格猛涨,“菜篮子”问题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分析,2010年1~10月份蔬菜平均价格同比上涨21%,10月份同比上涨31%,是食品类中涨幅最大的。蔬菜等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增加了中低收入群众的生活负担,增加了政府管理通胀预期的压力,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1.1 2010年蔬菜价格高位运行

据北京新发地市场蔬菜价格统计分析,2010年1月1日的菜价同比高出43.85%,之后的菜价延续了2009年上涨的趋势,始终在高位运行,甚至超过了2009年春节期间的价位。2月正值农历新年,故菜价起伏较大。3月份的菜价仍在高位震荡阶段,但走势显现小幅下降的趋势,直到5月份,蔬菜价格有了比较明显的回落,5月末菜价比2009年同期高17.20%。6月份,大中城市菜价总体继续明显下降,番茄、黄瓜、茄子等15种主要蔬菜平均零售价格为每千克4.14元,比上月下降16.53%。7月份菜价又出现上涨,月末比月初上涨17.56%。8月上半月,菜价基本稳定且稍有下降,下半月先急剧上升后又快速下降,波动较大。9月上半月,菜价与2009年同期基本持平或略低,而中旬的菜价又出现了上涨,月末比2009年同期高出24.10%。10月上半月,菜价始终在高于2009年同期30%左右的价位上运行,由于许多露地蔬菜减产,10月中旬开始,蔬菜价格进一步上涨,到10月31日,菜价比2009年同期高出61.73%。11月上旬以来,全国蔬菜价格开始有了较大幅度回落。

2010年大蒜的批发价由春节后的7.5元·k g-1一路上升到13元·k g-1,小型农贸市场的零售价格在15元·k g-1左右。生姜的价格也一度涨到10元·k g-1,一个月的涨幅达到45.45%。

菜价节节高升,居民的“菜篮子”越来越重,而菜农、菜贩、摊主却并未从涨价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利润,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1.2 菜价上涨原因

①气候因素。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是许多蔬菜产地受恶劣气候影响,蔬菜产量减少。一是北方重要的蔬菜产地,如山东、河北、辽宁等地进入春季后,突遇“倒春寒”,遭受大风、暴雪等恶劣气候,造成大棚内各种蔬菜后期生长缓慢,产量下降;二是西南地区大旱,使得本地蔬菜产量减少,而消费的需求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部分蔬菜价格上涨;三是南方地区持续大雨洪涝灾害导致菜地被淹、蔬菜运输困难,加之部分地方高温使蔬菜容易腐烂、不易贮存,部分受灾省份蔬菜价格一度出现明显上涨。

②生产资料涨价。据山东寿光一种植户介绍,由于生产资料涨价,各项成本已占毛收入的一半以上。2010年包地费用比2009年贵了100多元,每667m2达800元。建大棚的工人价格也已从原来的每天30元上涨到每天100元。2009年春,寿光当地的普通农膜价格大约每吨1万元,2010年春涨到了1.3万元,而高档膜的价格则是每吨2万元。2010年每棵番茄苗的价格已达0.8元,一个棚种苗费用超过3000元。现在人们对蔬菜的安全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采用有机肥、高效低毒农药使成本大大增加。2009年冬天一个人工最贵也不过每天90元,可2010年涨到140元。

③运输成本上升。有些蔬菜在流通过程中消耗的成本,甚至超过了蔬菜本身的收购价。甘蓝在寿光当地的收购价是每千克0.30元,运费每吨500元左右,加上冷库费用、人工费用,成本平摊到每千克菜上是0.60元,达到了菜价的两倍。而从路途更远的甘肃、内蒙古甚至海南运来的外地菜,运输成本就更高。

物流商加价:蔬菜从收购到批发一般加价25%左右,但从批发市场到城内的零售市场,加价往往超过50%,其中少数菜品价格甚至翻倍。城内运输难,卖菜成本高,使“最后一公里”菜价上涨幅度最大。

高速路费用:国内最大的马铃薯产区内蒙古乌兰察布旗距北京不到400k m,但这里的大批马铃薯要“进京”,竟需绕到800k m以外的山东寿光市,然后再“旅行”约500k m进京。

成品油提价:2010年成品油提价等因素也使蔬菜运输费大幅提高。从寿光发菜到浙江嘉兴等地,原先租用一辆18t的运货车拉一趟的价格大约4300元,而现在变成了5300元。

④各项管理费用上涨。一些室内农贸市场向菜贩收取不低的费用,这些费用最终都要通过菜价转嫁到市民身上。有的地方由于室内市场摊位租金太高,再加上其他各项管理费用,商户不堪重负只能撤离。城市近郊的农民或者菜贩,如果能在条件允许的地方临时设摊,摊位费以及其他各项管理费用能少一些,附着在菜价上的经营成本也会降下来。否则,经营成本下不来,市民也就只能吃高价菜了。

⑤非市场因素。

囤货炒作:有的批发商为了赢利,开始利用冷库囤积部分耐贮存蔬菜,加剧了蔬菜的价格上涨。2010年绿豆价格大涨,除了绿豆主要产地东北、云南等地大旱,产地的批发商囤货也是抬高价格的主要因素。2009年下半年以来,大蒜、生姜等一季生产、全年消费的耐贮存农产品遭到炒作,被人为推高价格。2007年~2009年4月,大蒜每千克只卖0.4元,虽属不正常低价,但2010年大蒜的批发价竟达到13元·k g-1的天价,小型农贸市场的零售价格在15元·k g-1左右,一年之内价格翻了30倍。生姜的价格也一度涨到10元·k g-1,一个月的涨幅达到45.45%。

市场风险:过去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主要由自然条件和市场供应等因素决定,而现在有的蔬菜品种的价格“忽高忽低”,已经不是单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而是由市场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元素已经加入其中。

(以上内容根据《新京报》、央视网、新华网等相关资料整理)

1.3 国家不断加大调控力度,保障居民菜篮子供给

2010年3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国发〔2010〕18号),《意见》指出,要突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大规模开展标准化创建活动,带动蔬菜产品标准化生产,建设一批设施化生产基地,夯实稳定发展基础。要完善菜篮子产品检验检疫风险预警体系。要推动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落实。合理确定大中城市菜篮子产品生产用地保有数量、菜篮子重点产品自给率和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等指标,并将确保菜篮子产品质量、价格基本稳定、产销衔接顺畅、市场主体行为规范、突发事件处置及时、风险控制迅速有力、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等纳入各地菜篮子工程建设考核指标体系。

1.3.1“国六条”发布,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2010年8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政策措施。会议确定了6项政策措施,包括切实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改善蔬菜流通设施条件,落实和完善“绿色通道”政策,提高蔬菜产销组织化程度,强化蔬菜信息体系建设等。会议强调,必须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加大政府调控力度。会议部署强化对蔬菜生产、市场和价格走势的分析预警,引导蔬菜种植户、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严肃查处捏造、散布虚假价格信息行为。同时制定完善蔬菜市场供应应急预案,建立蔬菜储备制度,确保重要的耐贮存蔬菜品种5~7天消费量的动态库存。

1.3.2“国十六条”出台,保障菜价稳定2010年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16项措施,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通知》要求有关部门和各地切实加强蔬菜种植基地和蔬菜大棚建设,南方省区和有关蔬菜主产区要抓好冬季蔬菜的生产,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给予必要的支持;各地尤其是城市人民政府要扩大速生蔬菜生产规模,增加越冬蔬菜供应。为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通知》决定,自2010年12月1日起,所有收费公路对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少量混装其他农产品以及超载幅度在合理计量误差范围内的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比照整车合法装载车辆执行;将马铃薯、甘薯、鲜玉米、鲜花生列入绿色通道品种目录。各地区要进一步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

1.3.3 各地政府加大扶持力度,菜价调控初见成效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监测,2010年12月6~12日一周内,全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监测的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下降3.6%,同比下降4.5%。蔬菜价格明显回落的原因,一是政府对蔬菜种植的政策扶持,激发了菜农的生产积极性,冬季蔬菜播种面积明显增加。其次,近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天气晴好,有利于蔬菜的生长、贮存和运输。南方露地菜和北方大棚菜长势良好,集中上市,蔬菜市场供应充足;再者,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精神,积极采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产销衔接,保障冬菜供应,维护蔬菜价格平稳运行。国家发改委表示,从2010年10月~2011年3月,北京市针对大白菜、冬瓜、马铃薯和洋葱等8种耐储蔬菜建立了1万t的储备。此外,为了促进蔬菜产销衔接,北京市加强与河北、山东、内蒙古和海南等地蔬菜主产地的合作,形成稳定可靠的生产货源。在降低流通经营成本方面,一些大中城市加强部门协作,认真研究解决蔬菜进城零售运输难和成本高等问题。例如,北京市正在抓紧筹建鲜活农产品运输的“绿色车队”。

2 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进展顺利,示范意义重大

2009年以来,农业部分别在宁夏银川、湖北宜昌、江西婺源举行仪式,先后启动了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创建工作,在全国已创建标准园819个,其中蔬菜标准园401个。2010年5月7日,农业部组织专家制定了蔬菜标准园创建规范,指导各地科学选建标准园;分作物编写了关键技术培训教材,在主产区组织了9期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班;创办了“全国园艺作物标准园信息网”,组织5个专家组对10个省进行了巡回指导和工作督导。各地按照要求,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大力推进标准园创建,取得了积极进展。

各地按照标准园创建规范要求,因地制宜制定适宜于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标准化技术模式,发布了技术规程,出台了质量管理制度。如河北省藁城市蔬菜标准园,在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上集成推广“两膜一管一网两板”技术模式,节省化肥30%、水50%、农药70%以上。各地在标准园创建中,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入龙头企业,提升了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浙江省萧山区蔬菜标准园,以杭州佳惠芦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实施主体,联合50户农民发展大棚芦笋43.3h m2,采取“七统一分”管理模式,建立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分配机制,把90%的利润分配给农户,10%留给企业发展。标准园创建注重品牌培育,扩大了产品影响。辽宁海城市三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金万家”牌蔬菜,在省内多家超市开设专柜。开展标准园创建,进一步提高了质量安全意识,推进了标准化生产,完善了质量管理制度,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2010年农业部第一次标准园产品农残监测结果,水果、茶叶合格率为100%,蔬菜为99.8%,明显高于对照。2010年6月,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标准园蔬菜、水果、茶叶合格率均达100%。2010年安徽省对蔬菜标准园进行了两次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100%。

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农业部整合2000万元资金,重点支持235个标准园创建及技术培训,每个标准园50万元。项目资金90%以上要用于生态栽培物化技术应用补贴,如杀虫灯、生物农药、滴灌管道建设等物质设施投入。在我国的1841万h m2蔬菜中,高标准、高水平的标准园面积还很小,但是标准园的创建代表了园艺作物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具有示范意义,将引领我国园艺产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经营方式。

3 海南“问题豇豆”事件处理及时有效,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较高水平

2010年1月25日~2月5日,武汉市农业局在抽检中发现来自海南省陵水县英洲镇和三亚市崖城镇等地的5个豇豆样品水胺硫磷农药残留超标,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立即对不合格豇豆予以销毁,并根据湖北省农产品市场准入的规定采取了相应的市场监管措施。据介绍,豇豆在海南产销量巨大,种植面积超过1.3万h m2,其中,80%~90%的豇豆销往外地。由于在各地拥有巨大市场,海南“豇豆事件”在其他城市引发了连锁反应。北京、合肥等地市场食品检测部门均对海南出口的农产品展开抽检。

农业部称,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专项整治,强化检验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2009年蔬菜农药残留的合格率达到96.4%,中国蔬菜总体上是安全的。这次海南豇豆农药超标虽然发生在个别地方,但也反映出农产品质量安全还存在隐患和薄弱环节。

针对海南一些地方豇豆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农业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举一反三,进一步加强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一是确保各项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加大检测力度,加强产地和销地协调配合,完善联防联控和准入准出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加大农药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生产、销售和使用高毒、剧毒农药行为,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三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标准体系,从源头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四是依法推动“生产经营者负第一责任、地方政府负总责、各部门分工负责”责任制度的落实。认真履行法定职责,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工作。同时主动接受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切实维护消费者和农民的利益,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为进一步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工作,2010年上半年农业部牵头组织开展“整治禁限用高毒农药保蔬菜质量安全专项行动”,组成9部门联合督导组,对蔬菜重点产区高毒农药监管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进一步加大了农药市场监督检查力度,向社会公布了监督抽查发现的违法经营单位和违法产品名单,公开曝光了一批典型案件的查处情况。3月份以来,各级农业部门共编印《安全科学使用农药挂图》等宣传资料800万份向农民免费发放,集中力量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从农业部2010年第一次农药市场监督抽查结果看,农药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86.4%,比2009年提高了3.8个百分点,农药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据农业部2010年度第三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显示,按往年同期同口径统计,本次监测蔬菜合格率为97.4%,2010年前三季度蔬菜总体合格率为96.6%,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较高水平。

4 农药残留国家标准制定速度加快,四部门联合发布《农药产业政策》

针对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存在的问题,国家加快了对农药残留国家标准的制定速度。2010年9月4~5日,第一届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以下简称“农残标委会”)第二次会议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召开,会议重点审议了15项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送审稿)。周普国副主任委员指出,第一届农残标委会正在抓紧完成标准体系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一是标准制定和转化工作开局良好,目前,已完成300项新制定标准的草案编制工作;转化700项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所需的2300批次残留监测任务也正在开展。二是标准清理工作推进顺利,目前,355项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在75种农产品中实际残留量的监测工作已全部完成,共生成5万多个监测数据;28项检测方法标准正在全国18家科研单位开展重复性验证试验。三是标准评审规范进一步健全,农业部2010年7月颁布实施了《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章程》,并对《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指南》等3项评审技术规范进行了修改完善。四是发布了一批国家标准,2010年4月,审议并通过了134项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2010年9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联合发布《农药产业政策》。《政策》明确了今后10年我国农药工业在总量控制、产业布局、企业组织结构、工艺技术和市场秩序等方面的发展目标。这是近十多年来,政府部门首次出台、专门针对农药工业发展的一项产业政策。具体目标包括:严格控制农药生产总规模,将农药工业的发展模式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优化布局,到2015年,力争进入化工集中区的农药原药企业达到总数的50%以上,2020年达到80%以上;加速组织结构调整,到2015年,农药企业数量减少30%,国内排名前20位的农药企业集团的销售额达到全国总销售额的50%以上,2020年达到70%以上;加快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的提升,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行业生产自动化控制和装备大型化;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到2020年,创新研发费用占企业销售收入比例达到6%以上。在环保方面,降低农药对社会和环境的风险,到2020年,“三废”排放量减少50%,副产物资源化利用率提高50%,农药废弃物处置率达到50%。

猜你喜欢

菜价农药蔬菜
多种菜价回落
涨,涨,涨!菜价上涨后,鸡蛋咋也不“淡定”了
如何看待近期菜价上涨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奇怪的蔬菜
蔬菜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我最喜欢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