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山洪泥石流灾害防御体系研究

2011-02-16敏,钟

中国水利 2011年13期
关键词:危险度山洪雨量

臧 敏,钟 莉

(1.北京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100038,北京;2.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站,100038,北京)

一、北京市山区基本情况

北京市全市面积 16800 km2,山丘区面积10400 km2,占全市的62%。坡角在25°以上的面积占全市山区总面积的46%,其特点为山高坡陡,汇流时间快,极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

据北京市国土资源局2010年排查统计,北京市现有泥石流易发区面积 3964 km2,泥石流沟 593条,潜在泥石流沟299条,主要分布在房山、门头沟、怀柔、平谷、昌平、密云、延庆、丰台、海淀、石景山等10个区县。北京市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的特点主要有:来势猛,突发性强,容易发生人员伤亡;区域性明显,山区遇暴雨时一般多点同时发生;破坏性强,损失严重,灾后恢复困难。

二、有效防治措施

山洪泥石流是北京主要洪涝灾害之一,由于其点多、面广和灾害发生的不确定性,加上治理投资量大等因素,目前仅在部分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及山区公路建设中,考虑了防御泥石流灾害的需要,安排了一些护村坝、谷坊工程及泥石流排导工程、防护工程。根据山洪灾害发生规律和特点,山洪灾害的防御工作应侧重于提高社会公众的群防群测能力,力争避免人员伤亡,达到有效防御山洪的目的,实现防灾减灾效益。

1.防治原则

山洪泥石流防御应主要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通过危险区划、责任制组织体系、监测预报、预警报警、宣传培训、避险演练等非工程措施的建设,建立基本完善的山区防灾减灾体系,实现山区防汛工作“不死人”目标。

2.危险区划

通过普查,分析山洪灾害发生的特点和山区暴雨的规律,确定隐患区域及风险点。根据北京市降雨区划、山洪灾害易发程度区划及经济区划,划分北京市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确定危险区域等级。

根据北京市泥石流危险度划分标准,全市可分为泥石流高危险度区、中危险度区、低危险度区和无泥石流活动区(无危险)四个区域。根据2007年已经开展的调查区划成果,有人居住的泥石流沟道分布在高危险度区的共196条,中危险度区有81条,低危险度区有20条。

3.搬迁避让

永久搬迁是解决山洪泥石流威胁的最有效措施。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山区险村险户的搬迁工作,自2004年以来,已经组织实施了两个阶段的搬迁工作。其中第一阶段(2004—2007年),主要针对山区采空区和强破坏力泥石流易发区住户,涉及采空区1263户3874人,强破坏力泥石流易发区8653户24576人;第二阶段(2008—2012年),主要针对山区泥石流易发区和生存条件恶劣地区住户,涉及8557户20972人。搬迁后的群众安居乐业,其生活环境、就业、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条件都得到了很大改善,彻底避免了山洪泥石流灾害的侵扰。

4.判定临界雨量

分析北京历史上发生的山洪泥石流灾害,可以总结出以下规律和特点:前期降雨量是泥石流发生的潜在因素,当日暴雨是泥石流发生的激发因素。一般来说,由于前期降雨量多,土壤接近饱和,再遇暴雨必然发生泥石流。当日暴雨越大,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就越大。

从北京山洪泥石流发生的机理、松散物质的受力分析、洪峰流量的计算等因素来分析,北京地质部门推导出了松散物质启动与临界雨量的关系公式,计算出发生山洪泥石流的降雨临界值:前三日累计雨量100mm,当日临界雨量是51.9mm。从历史发生过的山洪泥石流事件来分析,北京山区一般前三日累计雨量100mm,当日再降强度为50mm/h左右的暴雨,往往产生泥石流。从两者数值看,基本吻合。

50mm/h的降雨强度是北京山区转移的基本特征值。北京市各区县将预警转移准备和实施转移标准降雨量分别定为:昌平区50~70mm/h,房山区 30~50mm/h,怀柔区 30~50mm/h,门头沟区25~50mm/h,密云县20~50mm/h, 平谷区 25~50mm/h, 延庆县50~70mm/h。

5.监测预警

临界雨量对于指导实际预警转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雨量监测成为山区防汛指挥决策的重要工作。降雨多少是决定转移避险的判别指标,基层指挥决策人员依据雨量和雨势,能够及时作出部署和安排,在灾害面前赢得时间。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北京市的泥石流险村全部配备了雨量筒。

依据雨量监测数据,能够实现预判暴雨引发的可能风险。根据雨量发布报警信号和转移命令是目前山区防汛的主要做法,报警手段多种多样,超短波电台、手摇报警器、无线广播、口哨、铜锣等都是适合北京山区实际的预警报警方式和方法,有效解决了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快速传送到险村各户。

6.落实责任制

山区防汛工作的指导方针是“防、避、抢、救,以避为主”。 近年,山区防汛工作结合实际,总结了“四包七落实”的组织经验,即区县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队、党员包群众,落实转移地点、转移路线、抢险队伍、报警人员、报警信号、避险窝棚、老弱病残等提前转移。目前“四包七落实”已经成为山区基层责任制的典范,其中针对景点和沟域等新情况,怀柔区还增加了单位包职工、老师包学生、景点包游客的“三包”内容。全市基本建立起群测群防组织体系,其最终目的是让这部分依山而建、随沟而建的群众在灾害面前能够有组织、有计划地撤离。在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呈点状分布的环境下,基层责任制是保障群众安全的核心。

7.编制预案

预案中明确了灾害防治的重点部位、责任人、雨量监测、预警转移、避险安置、宣传自救等各方面工作。预案自上而下,区(县)、镇、村逐级编制。预案内容力求简单明了,在预警信号、转移路线、组织人员等重要环节方面做到明确,确保在有山洪发生征兆和初发时就能快速、准确地通知可能受灾群众,按照预案确定的路线和方法及时转移。一旦出现交通、通信中断等特殊情况,乡、村躲灾避灾的应急措施便是“村自为战、户自为战、人自为战”按照各自的行动路线、安全地点执行。

8.加强宣传开展演练

提高群众的忧患意识和自救能力是山区防汛的日常工作。国土部门每年汛前换发转移明白卡,一户一卡,标注户名、转移联系人、转移路线等,做到所有人都清楚避险转移的时机、路线、信号及安全地点。在危险区、转移路线上设立标志牌和宣传牌,在受威胁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立宣传栏,使山洪灾害的基本知识和避灾常识家喻户晓。

避险演习能够让基层党员干部更加熟知预案,加深自身岗位责任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同时,能够让群众切实感受暴雨洪水来临的紧张程度,增加安全意识,熟悉转移信号和避险路线,做到心中有数。

三、开展非工程措施建设

国家防总在2005年开始实施县级山洪灾害防御试点建设,北京市先后完成了密云县、房山区、怀柔区共14个乡镇的试点建设。试点建设重点加强了雨量监测、预警报警、避险转移等关键措施落实,完善了区县、乡镇、村责任制体系、预案体系、监测预警系统,开展了宣传培训和预案演练。山洪灾害试点的建设实现了镇、村对降雨的实时监测,提高了对山洪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完善了群测群防体系,提高了山洪泥石流险情的预警报警时效性。

2010年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山洪灾害的防治工作,开展了全国性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以监测预警设施、监测预警平台、防御转移预案、组织责任体系、宣传培训演练等非工程措施为重点。北京市将开展门头沟、延庆、昌平、平谷等4个区县的山洪泥石流非工程措施建设,着力解决雨量监测、预警报警、图像监控、雨量遥测、通信专网等环节,依托GIS、数据库信息和大比例尺电子地图,开发研制区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实现雨水情等基础信息的实时入库、自动分析、动态监测、在线查询、在线监视、在线预警发布、短信群发等功能,显著提高基层山洪灾害防御的现代化、规范化水平。通过非工程措施建设,北京市将基本建成防御山洪泥石流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和群策群防体系,实现预警及时、反应迅速、转移快捷、避险有效,全面提高山区群众避险能力。

四、加强工程措施建设

北京山区面积较大,山洪泥石流易发地区分布也十分广泛,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结合小流域治理和公路建设,对部分泥石流易发区开展了治理。随着北京经济发展、沟域经济新模式、生态环境恢复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对重点地区和重点流域逐步开展综合治理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工程措施主要对危害居民点、交通线、水源地等的泥石流、滑坡进行重点治理,采用土建工程与生物工程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将泥石流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按照规划,24条潜在危险的山洪沟列入“十二五”期间治理计划,涉及水土保持以及护岸堤防、沟道疏浚、排洪渠等工程。

[1]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等.北京市山洪灾害防治规划[S].2007.

猜你喜欢

危险度山洪雨量
宁夏红柳沟流域水沙变化及产沙分析
胃间质瘤超声双重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与病理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如何正确运用χ2检验——高维表资料相对危险度分析与SAS实现
优雅地表达
胃肠道间质瘤的MRI征象与不同危险度的相关性
基于小波去噪的称重雨量数据分析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山洪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湖北省山洪沟治理思路浅析
“慧图杯”山洪灾害防治知识竞赛
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