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1年冬麦区抗旱反思

2011-02-16张旭冯琳李云鹤

中国水利 2011年13期
关键词:旱区冬麦区旱情

张旭,冯琳,李云鹤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100053,北京)

2011年冬麦区抗旱反思

张旭,冯琳,李云鹤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100053,北京)

2011年春季,我国冬麦主产区一度发生严重干旱,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强农惠农政策,各级各部门和旱区广大干部群众全力投入抗旱减灾,最终夺取了冬麦区抗旱工作的重大胜利,为冬小麦再夺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虽然在做好抗旱工作方面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但也暴露出了一些突出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并加以解决。

冬麦区;抗旱;反思

继2009年我国冬麦主产区大旱后,2011年春季我国冬麦主产区再度发生严重干旱,一度对我国夏粮丰收造成威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和旱区广大干部群众全力抗旱减灾,夺取夏粮丰收,冬小麦产量实现连续8年增产,抗旱工作取得重大胜利。

一、旱情概况

2010年10月—2011年2月,我国冬麦区大部降水持续偏少,旱情于2010年11月中旬开始露头,随后不断发展蔓延。2月上旬,冬小麦受旱面积达到最大,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八省合计有11151万亩(743万 hm2)麦田受旱,并有 250万人、98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2011年2月9日以后,冬麦区陆续出现降水过程,再加上各地大力抗旱浇地,冬麦区受旱范围缩小,程度减轻,旱情逐渐缓解。截至2011年4月初统计,前期受旱的冬麦区八省作物受旱面积降至1756万亩 (117万hm2),比高峰时减少9395万亩(626万hm2)。河南、安徽、陕西、江苏四省旱情全部解除,山东、河北、山西农业旱情明显缓解,甘肃农业旱情有所缓和。但由于冬春降水产生的有效径流少,甘肃、山东、河北、山西四省的农村饮水困难持续,仍有200万人、80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此次冬麦区旱情的主要特点:

一是气象干旱严重。2010年10月—2011年2月上旬,冬麦区大部累计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偏少五至九成,重旱区长达3个多月无有效降水,河南、山东、山西、江苏四省累计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或次少。

二是受旱区域集中。全国作物受旱区域集中在冀、鲁、豫、皖、苏、晋、陕、甘等八省冬麦区,这些地区是我国冬小麦的主产区,冬小麦播种面积占全国的80%以上,产量也占80%以上。受旱高峰期,河南、山东、安徽三省作物受旱面积合计8271万亩(551万hm2),占全国作物受旱面积的74%。

三是部分地区农村饮水困难突出。由于持续干旱,晋、冀、鲁、豫、甘等六省的山丘区和牧区的部分群众发生饮水困难。旱情高峰时,有200多万名群众依靠拉送水维持基本生活用水,部分群众拉水距离超过20km,每立方米水运费达数十元。

二、抗旱工作概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抗旱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先后赴旱区检查指导,多次对抗旱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春节前后国务院先后两次召开常务会议和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抗旱和粮食生产工作,出台了抗旱浇地和弱苗施肥补贴、抗旱服务队设备补助、抗旱物资储备等一系列抗旱扶持政策和强农惠农措施,党中央、国务院对抗旱工作重视程度之高、支持力度之大,是多年来少有的。

国家防总、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指示和国务院有关会议精神,密切监视旱情发展变化,及时启动抗旱Ⅲ级应急响应,组织制订《国家防总水利部抗旱工作方案》,召开8次抗旱会商会,发出10个紧急通知,派出56个工作组,会同有关部门抓好9个省(自治区)800支县级抗旱服务队设备购置补助、中央抗旱物资储备、提前安排下达旱区水利建设投资、抗旱浇地补贴等抗旱扶持政策的落实,及时加大黄河下泄流量,组织做好引黄济津济冀等应急水量调度,有力支持了旱区抗旱。

国家防总各有关成员单位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全面加强对旱区抗旱的支持。中宣部、广电总局组织新闻媒体以“抗大旱、促春管、保丰收”为主题开展宣传报道工作,为抗旱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国家发改委会同水利部提前下达旱区水利投资,并对抗旱和春耕期间煤、电、油、气、运输、化肥等供应保障和粮油保供稳价等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部署。财政部及时安排下达旱区抗旱浇地补助、县级抗旱服务队设备购置补助、中央抗旱物资储备资金、特大抗旱补助经费等资金,加大对旱区的资金支持力度。国土资源部及时为旱区编制找水打井的基础资料图纸,调集8个部直属单位和四川、黑龙江、贵州、湖北4个省的精干地勘队伍,携带先进的物探和钻井设备,对口支援山东、河北、河南和山西4个省抗旱打井。民政部及时安排旱区受灾人员救灾资金,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中国气象局密切监视旱区天气情况,及时提供气象信息服务,并组织协调做好人工增雨(雪)作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对保障抗旱通信、抗旱设备物资生产供应等作出安排部署。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急旱区群众所急,想旱区人民所想,视旱情如命令,迅速组织旱区驻地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广泛开展拉水送水、清淤沟渠、浇灌农田以及修理农机等,解放军部队还安排航空兵部队和高炮部队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并派出北京军区给水工程团、兰州军区给水工程团和沈阳军区朝阳陆军预备役给水工程团先后开赴山东、河南、河北、辽宁四省执行抗旱打井任务,取得显著成效。

旱区各地各级党委、政府把抗旱减灾作为重中之重,及时启动抗旱应急响应,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指挥,精心组织,广泛发动,加大投入,形成了全民抗旱、全社会抗旱的良好局面,迅速掀起了抗旱保苗保人饮的高潮。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各级各部门全力抗旱减灾下,冬麦区抗旱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截至2011年4月初统计,2010年冬旱情出现以来,冬麦区八省累计投入抗旱人员1435万人,启用机电井170万眼、泵站1.7万处、机动抗旱设备299万台(套),抗旱用电24亿kWh、用油20万t,累计提供抗旱用水210多亿m3,累计抗旱浇灌麦田2.02亿亩 (1347万hm2)3.6亿亩次。同时,各地通过采取打井、新建应急水源工程以及拉送水等措施,有效保障了因旱饮水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

三、主要启示

1.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是战胜严重干旱的强大动力

2011年冬麦区抗旱期间,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多次对抗旱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并多次亲赴旱区视察指导,国务院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安排部署抗旱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从资金物资、技术指导、找水打井、气象监测等方面全面加强对旱区抗旱的支持力度;解放军、武警官兵投入大量兵力和设备帮助旱区找水打井、拉水送水、开沟挖渠、人工增雨和抗旱浇灌;旱区各级党委、政府把抗旱减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动员,亲自安排,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抗旱投入力度,动员广大干部群众迅速掀起抗旱保苗保人饮高潮。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军民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形成了强大的抗旱合力,为夺取抗旱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2.水利基础设施是防旱抗旱减灾的根本依靠

2011年冬麦区气象干旱十分严重,但旱区各地充分发挥了水利基础设施的抗旱骨干作用,最大程度地缓解了旱情对作物生长和农村饮水的影响。冬麦区八省水利部门科学调度水源,千方百计扩大抗旱浇灌面积,对七成麦田实施了抗旱冬灌和春灌,有效保障了小麦安全越冬和返青拔节。从调研来看,冬灌过的小麦,由于底墒足,小麦苗情好,受旱程度轻,入春后及时抗旱春灌或降雨后,旱情迅速解除,小麦返青拔节顺利。同时,近年各地迅速推进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也发挥了显著的抗旱效益,2011年冬麦区因旱饮水困难人口比2009年同期大旱时明显减少,已建设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特别是集中供水工程覆盖的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都未受到大的影响。

3.依法抗旱是夺取抗旱救灾胜利的制度保障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颁布施行后,各级各部门迅速抓好贯彻落实,在抗旱法规体系建设、抗旱责任制、抗旱规划、抗旱预案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2011年冬麦区发生旱情后,旱区各地根据抗旱条例要求,严格落实抗旱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及时启动抗旱应急响应,按照既定的抗旱预案,有序、有力、有效地组织开展各项抗旱工作;特别是出台了地方性抗旱条例或实施细则的安徽和河南两省,在抗旱中狠抓依法抗旱和抗旱责任制落实,顺利实现了将有浇灌条件的受旱麦田普浇一遍水的目标,充分体现了抗旱法规体系对夺取抗旱胜利的制度保障作用。

4.各级抗旱服务队是应急抗旱的生力军

各地各级抗旱服务队以抗旱减灾为中心任务,充分发挥机动灵活的特点,大力开展拉水送水、流动扩浇、设备维修、应急打井等服务,全力以赴帮助群众抗旱浇地、缓解人饮困难,在各地抗旱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应急拉送水的“常备队”,抗旱扩浇的“突击队”,抗旱设施设备维修的“医疗队”,应急水源工程建设的“游击队”。据不完全统计,抗旱期间,旱区八省各级抗旱服务队累计投入抗旱人员8.3万人、抗旱设备8.7万台套,累计新打井2.5万眼(口),维修抗旱设备8.2万台套,拉水送水41万t,累计缓解了110万人、31万头大牲畜的因旱饮水困难,完成抗旱浇灌面积2400多万 亩(160万 hm2),抗旱减灾效益十分显著。随着2011年中央补助9个省(自治区)800支县级抗旱服务队的16亿元资金全部完成设备购置入库,各地抗旱服务队抗旱服务能力更是显著增强。

5.抗旱补贴政策是调动农民抗旱浇地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这次冬麦区抗旱中,中央及时出台了多项抗旱补贴政策,旱区各地也积极加大抗旱补贴力度,充分调动了旱区群众抗旱积极性。中央财政投入15亿元对受旱麦田抗旱浇地每亩补贴10元,并安排大量资金实施了冬小麦返青拔节弱苗施肥补助等多项补贴政策,有效减轻了农民负担,受到广大农民的好评和拥护。山西省出台了农业灌溉电价水价补贴办法,农业灌溉用电由0.3元/kWh降到0.06元/kWh,灌溉用水由0.5元/m3降到0.25元/m3以下;河北省财政安排5870万元,对受旱耕地抗旱浇灌每亩追加10元补贴;河南省财政对抗旱期间引黄灌区引黄水费给予全额补贴,各市、县财政积极追加补贴资金,对所有播种冬小麦按每亩10元标准补助抗旱浇地;安徽省下达5920万kWh农业抗灾用电指标,支持各地开机提水,省财政安排5000万元用于施肥和抗旱浇地补助;江苏省财政安排8400万元对江水北调的部分大型泵站抽水用电费用给予全额补贴。

6.拉水送水是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的必要手段

与2010年西南大旱相似,这次冬麦区抗旱中,大部分饮水困难群众的生活用水仍依靠拉水送水来保障。当前我国水利建设特别是农村水利建设欠账很大,从根本上解决所有农村群众的用水困难,还需要一个过程;同时,近年我国极端气候多发高发重发,由于工程设施的防灾抗灾能力是有限的,发生特大干旱时,一些山丘区、牧区的农村以及一些水源和工程条件较差的城镇,难免有部分群众出现临时性的饮水困难。实践证明,要保障特大干旱期间群众的饮水安全,拉水送水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也是很多情况下经济实用甚至是唯一可用的手段。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这次冬麦区抗旱工作取得重大胜利,但仍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灌区末级渠系配套建设滞后。据统计,这次受旱的冬麦区八省有 3800多万亩(253万 hm2)麦田无基本灌溉条件,有2800多万亩(187万hm2)麦田因灌溉设施损毁或不配套而面临浇灌困难,两者合计占八省冬小麦播种面积(1847万hm2)的1/4。尽管旱区各地全力以赴抗旱浇地,但仍有数十万亩麦田持续受旱,却无法进行抗旱浇灌,导致干枯绝收,只能改种秋收作物。

二是山丘区、牧区农村人饮工程薄弱。这次冬麦区干旱中,饮水困难群众几乎都分布在山丘区、牧区的偏远农村。近年,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取得巨大成绩,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但由于我国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底子差、欠账多,目前我国仍有不少山丘区、牧区的农村群众主要依靠小泉小水等分散水源和塘坝、水池、水窖、大口井等小型水利工程解决农村饮水问题,供水保障率不高,抗旱能力明显不足。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平均有2000多万农村群众因旱发生饮水困难。

三是在抗旱上投入劳动力不足问题日益凸显。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总体不高,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但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进城务工和居住的青壮年农民越来越多,农村劳动力日益减少,很多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妇女。而挖沟清渠、抗旱浇灌、抗旱打井以及拉水挑水等抗旱工作都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因此抗旱期间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

四是抗旱投入成本过高。近年,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补贴力度,出台了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补贴政策,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但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仍然偏低,特别是种植粮油作物效益低的局面仍没有根本改观。从调研来看,种植冬小麦的农民,即使不计算农民投工投劳的成本,正常年景每亩净收入一般也不到500元,干旱年景收益更低,导致农民抗旱积极性不高。2011年抗旱期间,一些旱区水利部门想方设法将水送到田间地头的沟渠中,但少数农民觉得抗旱投入大,加之劳力大多在外打工,提水抗旱浇麦的积极性很低。

五、主要建议

根据冬麦区抗旱的主要经验和问题,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农田水利和农村饮水工程建设

要切实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力度,从根本上扭转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局面,在加快推进已有灌区的配套改造,大力提高灌区灌溉保证率和节水水平的同时,要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因地制宜新建一批灌区,努力扩大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在继续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对经常发生饮水困难的山丘区、牧区农村实行重点倾斜,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因地制宜优化工程设计,适当提高抗旱标准,有条件的地区应尽量采取集中供水方式。

2.建立健全抗旱法规和预案制度体系

各地要加强抗旱立法工作,根据抗旱条例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抓紧研究出台地方性抗旱法规,进一步健全完善抗旱法规体系,为依法抗旱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抗旱预案制度体系,根据抗旱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完善各类抗旱预案,组织编制完善应急调水抗旱预案,保障抗旱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3.加强旱情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要全面加强旱情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为科学抗旱和主动抗旱提供信息支撑。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中,要把旱情监测作为重点,加大资金投入,争取早日建成覆盖全国的旱情监测预警系统。要制定完善的水文报旱制度,指导水文部门加强土壤墒情、江河湖泊、水库塘坝、地下水等来水蓄水情况的监测分析,充分发挥水文部门在抗旱工作上的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作用。同时,要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合作,建立畅通的信息共享平台、渠道和旱情会商机制,充分整合利用各系统旱情信息资源,形成抗旱合力。

4.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管理

各地要把发展好抗旱服务组织作为提高抗旱应急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全方位加强对抗旱服务组织的建设管理。在资金投入上,要加大支持力度,安排必要的运转经费,帮助其提高装备水平和抗旱服务能力。在政策支持上,要出台优惠和扶持政策,减免有关税费,引导和支持抗旱服务组织参与小型水利工程等的建设和管理,增强其自我发展维持能力。在管理上,要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检查指导,督促其建立完善规章制度体系,推进抗旱服务组织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推进抗旱服务组织与防汛抢险队伍的整合。

5.强化抗旱基础研究

要紧密围绕抗旱工作的实际需求,按照急用先研的原则,对抗旱减灾决策支持和应急管理方面的关键环节开展科研攻关。集中力量对旱情旱灾综合评估模型和系统开展科研攻关,选定成熟易用的评估模型进行试点验证,争取最终建立有科技水平、使用方便的全国旱情旱灾监测分析和评估系统,为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和抗旱减灾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6.加大抗旱补贴力度

要根据抗旱浇地补贴的实施情况和效果,继续完善抗旱浇地补贴政策,进一步加大抗旱浇地补贴力度。要坚持对农民抗旱浇地进行直接补贴并逐渐加大补贴力度,以减轻农民抗旱负担,调动其抗旱积极性;对抗旱效益显著的灌区、水库、河湖管理单位和抗旱服务组织等,要对其抗旱用油、用电等给予直接补贴,支持它们为农民抗旱提供更好服务;要探索通过集中补贴灌溉管理单位农业灌溉水费的方式,减轻农民抗旱灌溉水费支出,调动灌溉管理单位和农民抗旱积极性,努力扩大抗旱浇灌面积。

[1]刘宁.落实好抗旱条例要求开拓抗旱工作新局面[J].中国水利,2009(6).

[2]张志彤.关于防汛抗旱减灾对策的思考[J].中国水利,2011(6).

[3]刘学峰,万群志,吕娟.对全面推行抗旱预案制度的思考[J].中国水利,2009(6).

[4]王小军.应对西南旱灾的思考[J].中国水利,2010(7).

[5]吴玉成,屈艳萍.2009年初北方大旱的思考[J].中国水利,2009(2).

责任编辑 韦凤年

Reflection on drought resistance in w inter wheat area in 2011

Zhang Xu,Feng Lin,Li Yunhe

In the spring of 2011,China′s winter wheat advocate produce a division was a severe drought.Under the strong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central and local levels of government have issued a number of policy for agriculture,departments at all levels and in broad cadre masses into full drought mitigation,finally captured the winter wheat drought triumph for winter wheat to seize a bumper harvest again laid a solid foundation.Although in the fight against drought much successful experience has accumulated,some problems that need us to think over seriously and try to solve were exposed.

winter wheat region;drought resistance;reflection

张旭,副主任。

P429

B

1000-1123(2011)13-0021-04

2011-06-24

猜你喜欢

旱区冬麦区旱情
加气对西北旱区膜下滴灌棉花生长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基于根系层水分状态的旱区净灌溉需水量模型构建和应用
宁南旱区沟垄集雨结合覆盖对土壤水热肥与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 及其聚类分析*
国内外301份小麦品种(系)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及评价
小麦栽培的特点及不同冬麦区存在的问题
浅谈有机培肥措施对土壤肥力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广西:首个水文地方标准《旱情评价指标》实施
灌溉与非灌溉条件下黄淮冬麦区不同追氮时期农田土壤氨挥发损失研究
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