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大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2011-02-15

中国水土保持 2011年2期
关键词:大河管护水土保持

周 峰

(澂江县水土保持工作站,云南澂江 652500)

东大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周 峰

(澂江县水土保持工作站,云南澂江 652500)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东大河小流域;澂江县

2003—2005年,经过 3年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东大河小流域内植被大面积恢复,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土壤侵蚀总量减少,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农林牧产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和全面健康发展。总结了东大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做法和经验,并提出了今后水土保持工作建议: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和做好各项工作,强化政府的统一领导,完善法规政策,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搞好各部门的分工协作,并强化技术培训,转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正确处理生态、生产、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断探索科学的治理方法,为大面积治理提供借鉴。

东大河小流域地处澂江县县城东北部,土地总面积 33.62 km2,涉及 3镇 3个村委会,有 25个自然村。流域内年均降水量1 000mm,年均气温 17℃,≥10℃活动积温 3 800℃,无霜期 274 d;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和紫砂土,森林覆盖率为 37.1%,林草覆盖率为 55.8%;水土流失面积为 14.26 km2,土壤侵蚀模数为1 630 t/(km2◦a)。根据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对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小流域初步设计的有关要求,2003—2005年澂江县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1.84 km2,其中坡改梯 57.5 hm2,栽植水保林 343.2 hm2、经果林 80.9 hm2,实施封禁治理 653.4 hm2(补植补种 337.9 hm2)、保土耕作 49.2 hm2。修建的各类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包括拦沙坝 4座,小水窖 150口,沼气池 25口,截、排水沟 13.66 km,作业便道 4.6 km。

1 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1)经济效益。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一方面显著提高了粮食单产,2009年东大河小流域粮食总产量 523.17万 kg,粮食单产 7 612 kg/hm2,比治理前(2002年)增加了 2.4%;另一方面合理调整了产业结构,2009年东大河小流域农业总产值比治理前增加了 6.1%。

(2)生态效益。通过配置坡面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在东大河小流域形成了林地、梯地、沟道、蓄水池等节节拦蓄和较为完善的防护体系,使土壤的团粒结构和理化性质得到改善,拦蓄和调蓄径流能力大大增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后,土壤侵蚀模数由 1 587 t/(km2◦a)减少到 644 t/(km2◦ a),年土壤侵蚀量由 5.48万 t减少到 2.16万 t;每年可增加径流入渗量 139.26万m3,削洪减沙效益明显,有效地改善了地表径流状况;林地面积增加了 560.3 hm2,森林覆盖率由治理前的 37.1%提高到69.2%,植物措施面积的增加和林草覆盖率的提高可有效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冲刷量,减轻水土流失程度。

(3)社会效益。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整了产业结构,改善了生产条件,使种植结构趋于合理,提高了土地生产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提高了环境容量,缓解了人地矛盾,有利于山区群众脱贫致富。蓄水池、配套管道和机耕路的建设,解决了农村用水和旱地浇灌困难,降低了劳动强度,富余劳动力向外输出或向其他产业转移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机遇,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土地承载力,发展了山区经济。同时,小流域综合治理后农村能源结构得到合理调整,群众生态意识明显增强。在东大河小流域推行以煤代柴,积极推广节柴节能灶,大力倡导使用太阳能和沼气,实现了能源替代,减少了生产、生活用能对植被的破坏,保证了治理工作的稳步推进。

2 主要做法和经验

(1)以改善生产条件为切入点,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在东大河小流域治理中,坚持以改善生产条件为切入点,解决群众关心的生产生活问题。以土老村为例,治理前村民到承包地上耕作要绕行或冒险从崎岖山路通过,每年收获季节都会发生拖拉机倾翻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交通不便甚至导致部分田块荒芜。土老村在综合治理中,一方面将坡耕地建设成稳产高产的水平梯田;另一方面,新建了从土老村到坡改梯工程的简易道路,沿道路两旁排水沟布设小水窖,使田、水、路相互配套。道路修通后,村民到田间耕作只需十几分钟,既节省了时间、保障了安全,又提高了耕作效率。同时,配合原有蓄水池,小水窖建成后改善了灌溉条件,解决了坡改梯后农田的灌溉问题。坡改梯实施前,农作物基本上以烤烟、荞麦、玉米为主,年产值 54 360元/hm2,年人均纯收入 1 473元;坡改梯实施后,以种植烤烟、西兰花、菜豌豆等高产值经济作物为主,年产值 75 750元 /hm2。

(2)典型示范引导,推进经果林建设。当地群众没有种植经果林的经验,因此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针对经果林的建设采取了典型示范引导、逐步推进的办法,比如选择部分地块作为果木林示范点栽种砀山梨和云南红梨等。

(3)水土流失治理要求点线面相结合、分类治理、层层设防。东大河小流域主要的水土流失源地是坡耕地和废弃的磷矿开采点,治理好这些源地,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就会事半功倍。首先,经过协调,县水利局配合林业部门在小流域内实施退耕还林面积约 90hm2,基本上把零星的坡耕地和陡坡耕地全部纳入了退耕还林的范畴,其余统一实施坡改梯,减少了耕作生产造成的水土流失。其次,大力开展水土保持林建设,共营造水保林 343.2 hm2,起到了保土减蚀和涵养水源的作用。再次,对废弃的磷矿开采点依据“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要求项目法人对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最后,在东大河小流域主河道上,新建拦沙坝 4座,结合原有的 3座拦沙坝,分层设防,减少水库淤积。

(4)积极促进生态搬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针对小流域内村庄和坡耕地面积所占比例较大以及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状况,在治理过程中坚持政府主导、水保搭台、部门唱戏、各尽其力、各投其资、各记其功的治理原则,结合民政、国土、扶贫、林业和水利等部门相关项目安排,先后于 2004、2005年对下芭蕉、后水田、出大水、锅底塘、响水河等 5个村进行了整村生态搬迁和土地置换,累计完成搬迁人口387人,牲畜 229头,退耕还林 39 hm2。生态搬迁实施后,县水利局结合东大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在搬迁农户的主要耕地里配套小水窖和截、排水沟,改善灌溉条件,提高土地单位产出率,提高群众的收入和生产生活水平,同时减少植被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减少下游水库淤积,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全新格局。

(5)制定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为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步伐,县水保站组织规划设计人员,经过现场勘测调查和内业资料评估、整理,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珠治”试点工程设计要求进行了规划设计,完成了澂江县东大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方案,为工程实施打下了基础。

(6)加大退耕还林地的管护力度。为保护治理成果、防止人为破坏,澂江县建立了县、镇、村三级管护网络:县上成立了以主管副县长为组长、县水利局局长为副组长、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县水利局加大对项目的技术指导,培训各乡镇管护人员,积极落实管护经费,解决了管护人员的后顾之忧;村里成立了管护小组,落实了管护人员。县水利局与镇政府、镇政府与管护人员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各自的目标、任务和职责,年终依据综合评比结果兑现奖惩。镇政府认真遵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管护办法,积极配合水保部门开展工作,严格执行禁牧令,对违者进行严厉处罚,打击破坏工程设施的违法行为,在当地派出所的配合下,对一些违法行为进行了严肃查处,保护了治理成果。村委会还制定了村规民约,督促村民自觉遵守各项法规。随着法规的健全和管护责任的落实,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明显减少了。

(7)加大对工程项目的宣传力度。小流域综合治理对于东大河小流域的干部群众来说可能还比较陌生,提高他们的水保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澂江县加大了对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宣传力度,通过召开村社干部会、群众会讲解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意义,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宣传栏、公示栏等宣传综合治理工程,还投入宣传经费 0.8万元印发了大量宣传资料,使群众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对综合治理项目重要性的认识。

3 今后工作的建议

实践证明,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不仅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水土流失,而且能够促进畜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了使治理效益长期、有效发挥,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各界进一步提高认识,总结经验教训,坚持和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和做好各项工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因此,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把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深入持久地抓紧抓好。

(2)进一步强化政府的统一领导。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变,只有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通过各种措施强有力地推动才能够实现。

(3)统一规划,各部门分工协作。小流域综合治理涉及的部门很多,靠单一部门去做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必须统一规划、因地制宜,明确不同类型地区生态修复的目标任务与具体措施,再由各部门按照规划科学推进。规划中要注意全面禁牧与局部封山相结合,大面积封禁保护与小面积治理相结合,资源高效利用与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相结合,长期封禁与轮封轮牧、保障林草合理利用相结合,解决当前问题与解决长远问题相结合,发展高效畜产业与发展现代农业、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等问题。

(4)强化技术培训,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传统的自然放牧、分散粗放养殖型的生产经营方式,不仅严重影响治理效果,而且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彻底转变这种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力发展舍饲、科学喂养、集约化高效生产的经营方式。同时,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优良品种繁殖和饲养、青储饲料和饲草料加工、集雨节灌、大棚种植、经果林种植、以气代柴等实用技术。

(5)正确处理生态、生产、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着眼点是改善生态环境,着力点是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即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因此,要加大政府协调力度,制定和完善扶持政策,切实解决好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6)加大投资力度,切实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澂江县地处干旱山区,水是影响林草成活率、制约生态建设的首要因素,应坚持“以水促林草,以林草涵养水源”的原则,强化水利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行节水灌溉,确保治理工作有效开展。

S157.2

C

1000-0941(2011)02-0052-02

周峰(1982—),男,云南昆明市人,助理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工作。

2011-01-15

(责任编辑 李杨杨)

猜你喜欢

大河管护水土保持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大河奔腾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大河奔流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