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溪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1-02-15陈丙绅

中国水土保持 2011年2期
关键词:玉溪市坡耕地水土保持

陈丙绅

(玉溪市水利局,云南 玉溪 653100)

玉溪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陈丙绅

(玉溪市水利局,云南 玉溪 653100)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策;玉溪市

“十五”以来,玉溪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883.59 km2,森林覆盖率由43.5%提高到 54%,遏制住了星云湖和杞麓湖等水体的进一步恶化,保持了抚仙湖的Ⅰ类水质,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旅游业蓬勃发展,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但水土流失依然严重,还面临着陡坡开垦行为和多渠道投资体系尚不健全、治理形式有待多样化等严峻挑战。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策是:严抓计划生育工作,并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优化能源结构,有效降低薪柴需求;推进生态旅游,发展林下产业;加大坡耕地综合整治和荒山荒坡治理力度。

玉溪市地处滇中腹地,全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地形复杂,山地、峡谷、高原、盆地交错分布。气候类型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在 15.6~23.8℃之间,年平均降水量 792~943mm。

玉溪市历史文化悠久,资源丰富,有“云烟之乡”、“花灯之乡”、“聂耳故乡”之美誉。中心城区距昆明市 88 km,是滇中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省经济社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全市辖一区八县,2008年总人口 22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175万人。有彝、哈尼、傣、苗、拉祜等 25个少数民族。

1 水土流失概况

玉溪市土地总面积 15 285 km2,市内河流分属南盘江和元江两大水系。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全市土壤侵蚀面积4 781.78 km2,年均侵蚀模数为 1 038 t/km2,年土壤侵蚀总量1 552万 t,年侵蚀深 0.77mm。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坡耕地、荒山荒坡、疏幼林地块集中的县区,其中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是新平县,达 1 317.99 km2,其次是元江县,水土流失面积1 007.06 km2,以下依次是峨山县、华宁县、易门县、江川县、澄江县、红塔区、通海县;按照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划分,最高的是江川县,达 40.2%,其次是华宁县,达38.96%,以下依次是元江县 36.94%、澄江县 30.88%、新平县30.83%、易门县 29.97%、峨山县 29.83%、通海县 25.25%、红塔区 20.9%。

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资源破坏、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洪旱灾害频繁、河道湖库泥沙淤积和水体污染严重,给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带来巨大压力,严重制约着玉溪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导致玉溪市石灰岩地区石漠化严重,仅珠江流域县区石漠化面积就高达 242.6 km2,较为典型的是华宁县盘溪沙塘——燕窝片区坡面仅剩 5%左右的土地面积,远远看去,白茫茫一片,3.5 km2的石灰岩地段没有一棵树,人畜根本无法在上面行走,更无法耕作。

2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2.1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开展情况

2001年初,玉溪市在全省率先把争创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作为生态建设目标,2003年,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建设“三湖”(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生态城市群(包括玉溪市中心城区、江川县城、澄江县城、通海县城和华宁县城)的构想,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构建“三湖”生态城市群,谋划生态市建设,建设和谐玉溪。大规模的城乡绿化、美化,使玉溪的山更青、水更绿、空气更清新,全面推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十五”以来,全市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883.59 km2,森林覆盖率由 43.5%提高到 54%,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由 1999年的36%下降为 2004年的 32%,城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了 35.5%和 40.2%,公共绿地面积达 204.4万 m2,人均拥有公共绿地 14.6m2;遏制住了星云湖和杞麓湖等水体的进一步恶化,保持了抚仙湖的Ⅰ类水质;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培育了一批精品旅游景点;通海县和红塔区被命名为“全国生态示范区”;2009年,玉溪市荣获“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和“中国十佳和谐发展城市”称号,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2.2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1)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全市 70%以上的群众和贫困人口生活在山区。随着人口的增加,薪柴、木材、粮食、经济作物等需求量增大,导致很多地方树木砍伐过度,仍然存在“向荒山要粮”、“向荒山要钱”思想指导下的陡坡地开垦行为,坡耕地难以退耕还林、还草。

(2)水土流失严重,治理工作任重道远。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 32%,水土流失依然比较严重。虽然广大干部群众治理愿望迫切、积极性很高,但因治理任务点多面广,治理难度、资金缺口都较大。

(3)多渠道投资体系尚不健全,治理形式有待多样化。目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投资仍以国家投资、当地群众投劳为主,单位、团体、集体或个人(特别是水保专业户)承包、租赁治理荒山荒坡的情况较少,投资渠道单一。因投入有限,故未能全面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投资力度、增强水保技术含量,经果林品种、产量及质量受到限制,水土保持治理的经济效益得不到充分体现。

3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策

3.1 严抓计划生育工作,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减少农村环境资源压力,促进生态建设工作

坚定不移地继续贯彻执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住人口的过快增长,从根本上控制住薪柴、木材、粮食、经济作物等的需求量,缓解人口剧增带来的环境资源需求压力;在逐步改善农民工待遇、保障农民工权益、搞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和政府组织劳务输出等手段,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和直接减轻农村薪柴等环境资源需求压力。

3.2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生态建设步伐

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路子。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最终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特点(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光热资源、矿藏资源)、区域优势和市场需求等实际情况,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结构;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政府部门加强生产技术、市场信息的配套服务,加大农业投入,优化配置农、林、牧、副、渔等,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和品种品质结构;通过基本农田建设、水系配套、农作物结构调整、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农药施用、农业新技术应用等措施,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加快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发展。

3.3 优化能源结构,加快能源替代步伐,有效降低薪柴需求,

保护森林植被

优化能源结构,实施能源替代工程。积极贯彻中央惠农政策,深入农村、城镇落实“三代(以电代柴、以煤代柴、以气代柴)、两灶(省柴灶、节能灶)、一能(太阳能)”能源替代工程,减少薪柴使用量,保护好森林植被。玉溪市每年消耗的木材相当于森林蓄积量 1 108 017m3,其中薪柴用量 657 423m3,占总消耗量的 59.33%,“三代一能”能源替代工程的实施,能大幅减少薪柴使用量。据统计,每口沼气池每年能节约薪柴用量 2.5 t,相当于 0.033 hm2森林的年生长量,“十五”期间,全市共建设沼气池 12.6万口,每年节约薪柴用量 31.5万 t,由此可见优化能源结构的生态效益巨大。

3.4 推进生态旅游,发展林下产业

(1)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推进生态旅游。玉溪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发展旅游业的自然风光、文化古迹和民族风情三个优势齐备,发展生态旅游业极具潜力,“到聂耳故乡,看红塔山,游抚仙湖;观古滇文化,探原始森林,品民族风情”是玉溪生态旅游的最大亮点。在生态旅游的开发过程中,要重视宣传、加强管理、强化培训,保护好现有的生态自然景观,充分体现生态理念。

(2)发展林下产业。除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重要水源涵养林、重点水土保持林、风景林、名胜古迹林等不能承包管护的林地外,在承包管护的基础上,在确保不破坏森林植被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推广、培育、开发市场前景好的野生食用菌、野生森林无公害蔬菜产业(蕨菜、木耳等),条件许可的可适当发展林下特色养殖业和野生药材产业,引进、推广科学管护技术,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资源,消除不规范的掠夺式采摘,保护林下资源的持续高产,在有效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提高群众护林养林的积极性,增加投入,从而达到以林养林、以林护林和以林促林的目的。

3.5 强化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

(1)强化坡耕地综合整治工作。玉溪市坡耕地面积多达840.3 km2,广泛分布于各个县区。坡耕地是目前主要的水土流失源地之一,也是土地资源遭受极为严重破坏的土地利用类型之一,对坡耕地进行彻底的整治,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坡耕地进行综合整治的途径主要是坡改梯、退耕还林还草和保土耕作。

(2)加大荒山荒坡治理力度。全市目前尚存的荒山荒坡,绝大多数土地瘠薄、干旱缺水,且多处于陡坡地段、山腰至山顶位置,远离村庄,极难治理。具体的治理策略是:对于少数具坡缓、土层厚、近村、近路、集中连片等优势条件的荒山荒坡,建议结合目前的“四荒”治理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多渠道投入和采取多种治理形式,鼓励集体或个人承包、租赁治理,在有效保持水土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整治,发挥经济效益;对其他的荒山荒坡则应以生态修复和水源涵养为主,主要是种植水土保持效益好的适生灌草。

(3)封育疏幼林,改造中低产林,增强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功能。一是加大对现有疏幼林地的封育力度,有效改善林间生物多样性,提高封禁区域内的植物生长势、植被覆盖度,防治水土流失。二是改造中低产林和水土保持效果不好的部分纯林。通过结构调整、树种更替、补植补造、封山育林、林分抚育、嫁接复壮等改造方式,重点解决树种结构不合理、林分质量差、林地产出率低和经济效益差等问题。

3.6 合理布局植物措施,兼顾基础、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一是要循序渐进,乔灌草结合,逐步恢复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植被,不能指望一蹴而就。二是应大力发展乡土优势经果林品种,在引进“高新特优”品种时要谨慎。三是要引导农民在林下适度套种,增加效益,提高农民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

S157.2

C

1000-0941(2011)02-0020-02

陈丙绅(1975—),男,云南新平县人,高级工程师,学士,从事水土保持管理工作。

2011-01-17

(责任编辑 张培虎)

猜你喜欢

玉溪市坡耕地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坡耕地治理助推西和县万寿菊产业发展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玉溪市总工会:开展下乡扶贫义诊活动
玉溪市老年大学书画作品展示
碧玉清溪 墨韵飘香——玉溪市老年大学书画系发展侧记
玉溪市粮食局 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取得实效
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助力建平县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