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舱安全管理及质量保证
2011-02-14郑得宁孔艳姚巧莲
郑得宁,孔艳,姚巧莲
武警新 疆总队医院 器械科, 新疆乌鲁木齐 830091
高压氧舱安全管理及质量保证
郑得宁,孔艳,姚巧莲
武警新 疆总队医院 器械科, 新疆乌鲁木齐 830091
本文介绍了高压氧舱治疗机理、设备结构和基本工作要求。在遵守国标及安全管理的前提下,对安全性、有效性、可控性进行了阐述。
高压氧舱;安全管理;质量保证;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舱是用于脑损伤和其他疾病辅助治疗的大型仪器,作用和效果是其他仪器无法替代。高压氧舱使用至今,在安全管理、有效应用等方面已有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何使高压氧舱及其设备在正常运转的情况下,达到应有的目的,围绕安全管理及质量保证,我们也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和尝试。
1 高压氧舱设备概述
1.1 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
高压氧(HBO)治疗的机理是在一定的气压下(空气或氧气),提高人体组织内的血氧张力、血氧含量和氧的有效弥散距离[1],增强激发细胞活力与张力。高压氧舱是按照压力容器规范和高压氧标准设计、制造的载人并有医疗作用的特殊压力容器[2-3]。在医疗设备系列中,就其安全规范、质量要求国家制定了一套特殊规定及标准。高压氧舱的内部设备与外部设备都与压力容器有关。内部设备有患者使用及治疗的吸、排氧装置;外部设备有空压机、空气调节器、监视器、气水分离器、空气过滤器、储气罐、汇流排、通风设备和氧舱内外通话设备等。目前使用的氧舱是医用空气加压氧舱和医用氧气加压舱。而多人舱一般为医用空气加压氧舱。
1.2 基本工作要求
高压氧舱要求各种资料必须完备。包括:医用氧舱总布置图、舱体及配套压力容器结构总图、电器系统原理图、配电网络图、供排氧系统和供排气系统流程图、各系统制造安装的技术要求和医用氧舱使用说明书等,手续要齐全,有合格的使用证。资料必须由医学工程科妥善保存,以备有关部门定期鉴定查看。高压氧舱须经有关部门专家及检验人员依据新国标验收后方可使用。氧舱工作人员及维护人员要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须经过严格的医用氧舱岗位培训,持证上岗。执行医护人员三级负责制[4-5]。 每次开舱前要对机器设备进行严格的巡视、检查,做到安全无故障后方可关舱加压。发现故障隐患,立即通知经过氧舱培训并有氧舱上岗证的维修人员进行检查维护。氧舱开舱后舱内氧浓度必须保持在 23% 以下。氧舱周围的环境要保证无污染、无火源,通道安全通畅。
2 日常管理与方法
2.1 氧气的管理
严格按照高压氧使用规定进行管理,购置的氧气必须是经过有关部门认可的,专门生产医用氧气的厂家生产的。瓶装氧或液态氧均可,符合 GB 8982—1998《医用氧气》国家标准,即氧气浓度≥ 99%(mL/mL)[6-7]。氧气房设置在一间独立的、通风良好、远离火源和热源的房间。汇流排是氧舱氧源的控制设备,氧源压力一般为 0.3~0.6MPa。氧气房须专人管理,并有专门通道,与氧舱室隔离。汇流排在开启或关闭时,要注意观察压力表指针,开启时要达到 0.3MPa 以保证吸氧时有足够的原始压力,否则病人在吸氧治疗中感到憋气,容易引起心理恐慌,对治疗采取消极态度。关闭时一定要使压力表指针降为0,使管道内无残余氧气。
2.2 高压氧舱内的消毒
高压氧舱在治疗中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许多病人都是无自主意识、行为不受控制。有一些脑部受到损伤的病人常会有一些排泄物污染氧舱,且各种病菌也会造成氧舱内的污染。每天对舱内进行消毒和检测是一个常规的工作,不得有任何马虎。每天做完病人的治疗后,必须进行通风排气,用 3%~5% 的“84”消毒液对氧舱地面进行消毒,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 2h,使舱顶和台面均能受到70µW/cm2的剂量。照射后应彻底通风、换气。坐垫套进行更换,一次性的吸氧面罩和管路专人专用,做到每位病员有一个清洁的环境,无交叉感染发生。感染控制科每天对舱内空气进行培养,对舱内污染情况进行有效监控,并做到有详细登记。
2.3 外部设备管理
氧舱外部设备空气压缩机最少设为两台,交替工作,保证压缩空气的供应,5~10 人舱的设备,电机功率一般为15kW,可保证舱内压缩空气的供应。必须设置独立房间,要求房间及周围环境干净整洁,周围无污染物并且通风良好。有单独的电路控制单元及电源供给电路,地线接地电阻≤ 4Ω。储气罐、气水分离器、油气分离器等要定期检查,冬季每天工作结束后,必须放净管道内的残留水分,防止管道冻结,堵塞氧气及排气通道。
3 高压氧舱使用过程中的风险
高压氧舱临床应用中带来的风险显而易见,国内高压氧舱发生事故屡见不鲜。实际应用中,反映出的风险有责任险、设备技术险。
3.1 责任险
对一台集高电压、高压氧、高气压的大型综合设备,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主要为责任险,表现在制度制订的健全性、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平时制度执行的严谨性、对病人病情控制及掌握能力、专业知识及边缘学科业务能力、紧急情况处理能力。
3.2 设备技术险
反映高压氧设备在工作中各项技术指标优良性,表现为实际压力值与压力表反映的数值不一致,氧气检测仪与氧舱内的实际氧浓度偏差,紧急减压装置实际效率,电气设备包括照明、电气控制、空调设备、UPS电源等性能稳定性。氧舱内空气质量检测差异。其运行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整个治疗疗程安全与疗效。
4 高压氧舱质量检测技术规范
4.1 主要性能指标
对于以空气为加压介质的氧舱,也就是医用空气加压氧舱,主要以 GB/T 12130-2005 国家标准为依据。本标准代替先前制定的 GB12130-1989 和 GB12130-1995 国家标准。氧舱内介质最高工作压力不大于 0.3MPa[8]。主要性能指标是:舱内空气压力、舱内氧浓度、加压时间、压缩空气质量、防火强度、绝缘性能以及计量检测。
4.2 适用范围及目的
制定本规范的目的是保证医用氧舱生产和运行处于良好、安全的状态,保证治疗效果及医院临床治疗安全使用,操作人员能安全有效控制,保护病人治疗过程中的安全。
4.3 系统检验
⑴ 加减压控制装置应分别进行空舱实验,完成加压前的各项检查,缓慢打开加压控制装置,用 0.04ATA/min 的速度将舱压升至 0.3MPa 停止升压。稳压 1h,其泄漏率应≤ 0.5%。舱门在减压后,压力表回零后能自动开启。
⑵ 测氧仪检验,每一星期对测氧仪在常态下的检验。在自然状态下,测氧仪显示数值约为 21%,在一较小开口的容器中,测氧仪探头放置其中,缓慢加纯氧,测氧仪数值随氧气加入数值而增加,说明该测氧仪可正常工作,反之应及时更换氧电极。
⑶ 各个仪表做计量强制检测。压力表反映氧舱内压缩空气的压力,准确与否关系到病人的安全与治疗效果,除了经常性的观察外,每年都要对仪表进行计量强制检定。
⑷ 高压氧舱舱体是由钢板焊接而成,由于外界介质的腐蚀,使得舱体钢板及焊缝表面出现氧化,当舱体钢板及焊缝某些部位厚度<10mm,就要停止进行治疗并进行压力容器鉴定及X射线探伤。
⑸ UPS 电源、隔离变压器、照明电路、对讲机、摄像监视器、空调等电气部分电源应与氧舱内隔绝。
⑹ 供排氧系统由铜管或不锈钢管连接至氧舱,供氧压力调至≥ 0.3MPa,流量表设置在控制台上,可控制舱内吸氧管中氧流量的大小。根据使用经验,调整流量表流量为 1000mL/min 较为合适,流量过大过小,都会影响治疗效果。
5 小结
我国医疗设备安全及质量控制工作处在发展过程中,大型医疗设备质量安全规范逐步正规化、标准化。医用氧舱的标准规范近些年有过几次修改,每年国家卫生部门都会举办医用氧舱使用维护培训。氧舱良好的工作状态,建立在使用前的安全检测、保养和治疗中有效观察。维修工作要掌握主动性,上策是主动预防维护,保证氧舱各设备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延长使用寿命,检测中要掌握基本技术关系[9]。在使用中出现的各种故障,与平时技术性保养有实际关联。 偏离其技术指标,安全得不到保证。 实践证明,只有制度合理、管理严格、操作细心,高压氧(HBO)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才能得到保证。
[1]高春锦,杨捷云,翟晓辉.高压氧医学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3-175.
[2]麦耀鸿.医用氧舱检验与安全[J].医疗设备信息,2007,(1):44-46.[3]何绍红,陈佐勋,余贞梅,等.高压氧舱的安全管理体会[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8,(3):108-110.
[4]毛方关.高压氧舱技术与安全[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5.
[5]张玉洁.高压氧舱的安全使用及管理[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8,(1):79-80.
[6]卢樟好.医用氧气氧含量问题浅述[J].医疗卫生装备,2001,(6): 54-55.
[7] GB-121302005,医用高压氧舱[S].
[8]吕进东,卢伟.医用高压氧空气加压舱的安全管理[J].吉林医学,2008,(16):43-44.
[9]徐新南.浅谈医用高压氧舱的安全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0,(2):75-76.
Safety Management and Quality Assurance of Hyperbaric Chamber
ZHENG De-ning, KONG Yan, YAO Qiao-lian
Equipment Department, Xinjiang Armed Police Corps Hospital, Urumchi Xinjiang 830091, 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therapeutic mechanism, structure, and working requirement of hyperbaric chamber, and expounds on its safety, efficiency and controllability.
hyperbaric chamber; safety management; quality assurance; hyperbaric chamber treatment
R197.39;R459.6
C
10.3969/j.issn.1674-1633.2011.01.029
1674-1633(2011)01-0084-02
2010-07-29
作者邮箱:zdn0316@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