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安县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实践与经验

2011-02-14王青荷安根虎

中国水利 2011年10期
关键词:秦安县坡耕地梯田

王青荷,安根虎

(甘肃省秦安县水务局,741600,秦安)

秦安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梯田建设夯基础、林果基地兴产业、小水工程增效益、综合治理求发展”的思路,始终把以“坡改梯”为主的水土综合治理作为治山治水、改善群众生活的重要措施来抓,在梯田建设、开发利用、经营管理等方面精心组织实施,工作中突出 “四项重点”“五个结合”,建立长效机制,全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切实抓好“四项重点”工作,因地制宜进行“坡改梯”

1.制定规划,落实任务

以《甘肃省500万亩梯田建设规划》为依据,结合秦安县实际情况,考虑县域降水量、土壤、海拔高度、坡耕地资源等条件,充分征求当地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在项目安排上按照“近村、近水、就缓、就低”的原则,在布局上做到集中区域,突出重点,规模建设,打破乡界、地界、村界,坚持整村、整梁、整流域推进,坚持以梯田建设为重点,梯田建设与粮食增产相结合,与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区域综合治理相结合,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田、路、渠、窖综合配套,确保改一片、成一片、见效一片。

2.加强管理,确保质量

一方面根据国家和省制定的建设规范和标准,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认真落实工程招标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制,从规划、数量、质量、工程量、连片规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监管,建立质量监管责任制度;另一方面,秦安县水务局水保业务部门由局长带队,1名副局长、12名专业技术人员常驻工地,落实责任,包片抓点,从规划设计、计划管理、施工组织、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格执行《甘肃省梯田建设管理办法》《甘肃省梯田建设技术手册》等有关规范、标准和制度的要求,落实到图纸,确保工程发挥应有效益,确保梯田建设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3.管好资金,规范使用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建立了以项目人员为中心的岗位责任制,严格按照中央财政资金管理办法及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对建设资金实行统一管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专账核算。各施工单位凭票据,经现场技术人员核实,由监理人员和建设单位负责人同时签字才能支付,监察等部门不定期对资金拨付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专项审计,防止截留、挤占、挪用现象,确保建设资金安全、高效、规范使用。

4.严格验收,从严考核

成立了由乡镇干部、水保技术人员和村民代表三结合的验收小组,按照单项工程和项目工程两个级别实行自验、复验、阶段验收和总验收,做到逐级验收、层层把关,全面推行县、乡、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四位一体的验收模式。对单项工程建设,修建一片,验收一片,造册登记一片,实行“一块一卡”的验收合格证制度;在验收内容上,不仅要核查坡改梯面积完成情况、质量优劣,还要检查建设任务是否按要求落实到地块,保障措施和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以及后续产业开发、管护和利用水平情况。对年度项目工程,验收采用乡镇自验、县上普验、省市抽验的分层次验收办法,由县、乡提出竣工验收申请,由省、市组织人员进行年度项目工程总验收,以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工程按设计标准实施。同时,验收工作实行责任制,谁承担验收,谁作出认定,谁就要对验收结论负全责。

二、认真搞好“五个结合”,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1.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精心培育特色林果业

秦安县是林果大县,林果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梯田建设为林果支柱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多年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始终坚持整流域梁峁沟壑生态化、耕地梯田化、果树产业化、管理科学化、设施配套化的“五化”发展思路,把依托梯田建设发展林果产业作为促农增收的主要举措。

2.与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相结合,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旱作农业的一项突破性的创新技术,该项技术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最大限度地保蓄自然降水,使地面蒸发降到最低,特别是能使春季10mm以下的降雨集中入渗于作物根部,被作物有效利用,实现集雨、保墒、增产。而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必须选用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等的地块,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坡改梯”为这一栽培技术在山区的推广应用、实现标准化栽培提供了适合的基础条件,采取间作套种、作物营养互补的办法,种树种粮两不误,优势互补增效益。

3.与雨水集蓄利用相结合,尽可能解决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同时,配套建设集雨节灌工程,把以水保土为核心的水保综合治理与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紧密结合起来,更大程度地发挥水平梯田、地膜覆盖、良种种植、科学施肥等作用,为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创造了条件。在公路边、农路边、巷道边、果园边、庄院边,打水窖,建窖池,尽可能集蓄雨水,既减轻了暴雨地面径流造成的水土流失,也为作物、果树生长储存了水源,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4.与扶贫整村推进相结合,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在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边远山村,普遍存在饮水难、用电难、行路难、入学难、就医难等问题,为了给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创造更好的社会条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将一些生存环境比较差的村分期分批搬迁到条件较好的地方安置。通过整村推进、搬迁改造,统筹解决搬迁户土地、住房等问题,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修建乡村道路等措施,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

5.与测土配方示范相结合,加强土地治理科技推广工作

测土配方的目的是平衡施肥,真正做到因土壤、因作物、因肥料科学施肥。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30%左右,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重大措施之一;增产增收效果也很明显,一般可增产10%左右,同时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此外,推广这项技术,还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减少污染。因此,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测土配方相结合,安装检测设施,尽可能有效满足作物、果树生长发育中对肥料的需要,充分发挥肥料的最大增产效益,使增产增收的效果更加显著。

三、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的经验

1.真抓实干、措施得力是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的前提

秦安县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中精心部署、研究调动、层层发动建设合力,把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作为农村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纳入年度考核指标,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是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的基础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建设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既是农民的口粮田,又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载体,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打破了村界,实行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使各项工作配套建设。

3.推广机修、加强服务是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的保障

根据秦安县实际情况,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建设管理方式、施工形式等方面探索出了高效可行的办法:一是各级领导重视,亲自挂帅,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确定重点区域,协调关系,落实任务,定工期、定质量、定责任;二是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建设由季节性治理转变为常年治理;三是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由人机结合全部改为机修和人工打埂;四是水利水保部门技术人员深入现场勘测设计,跟踪服务,蹲点指导。

4.发展特色产业是提高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效益的重要途径

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围绕民生问题,整合项目资源,以“坡改梯”为依托,形成了“梯田+果园+全膜+集雨节灌+路网”的旱作农业发展模式,使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的综合效益得到明显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从中得到实惠,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认识不断提高,积极参与和支持项目建设,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1]甘肃省秦安县统计局.秦安统计年鉴[R].2009.

[2]甘肃省水利厅,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黄河流域渭河支流秦安县南部项目区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批复[S].2009.

[3]秦安县水务局.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甘肃省秦安县2010年实施方案[R].2010.

猜你喜欢

秦安县坡耕地梯田
省直及中央在甘单位在秦安县召开帮扶衔接会
坡耕地治理助推西和县万寿菊产业发展
巧手制陶,玩出文化味——甘肃省秦安县五营初级中学陶艺社活动侧记
甘肃省秦安县桥楠初级中学学生书画作品选登
共享教育资源 促进均衡发展——秦安县陇城教育园区推广可行性研究
《山区修梯田》
秀美梯田
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助力建平县脱贫攻坚
梯田之恋
从江加榜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