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确重点 强化措施 认真实施确保清查登记工作质量——访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庞进武

2011-02-14李建章

中国水利 2011年18期
关键词:清查台账名录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意义重大。水利部党组高度重视水利普查工作,陈雷部长、矫勇副部长十分关心水利普查工作进展情况,多次召开部长办公会和专题办公会,把水利普查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2011年12月31日是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标准时点。在标准时点到来之前,做好各项基础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决定着普查成果质量,关系着普查工作成败。日前召开的全国水利普查工作会议对普查对象清查登记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2011年12月31日全国水利普查标准时点前各项准备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如何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本刊近日就水利普查相关工作专访了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庞进武。

中国水利:经过全国水利普查工作者的艰辛努力,水利普查对象清查和登记工作基本完成。请您谈谈这一阶段工作的总体情况及特点。

庞进武:对象清查和登记是水利普查工作的重要基础。自2011年3月18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清查登记工作视频会议召开以来,普查工作正式从前期准备阶段转入实施操作阶段。按照2011年水利普查清查登记工作“一主线、两任务、三阶段、四节点”的总体安排,以普查数据质量控制为主线,以全面完成普查对象清查、全面开展普查数据获取为两大主要任务,以三大阶段、四个关键时间节点为总控制的年度总体工作进度安排,当前各级水利普查机构已基本完成对象清查,正在稳步推进普查数据获取和台账建设。应该说,截至目前,水利普查工作进度总体符合计划安排。这一阶段工作及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组织推动,形成了以行政推动和技术指导相结合的领导机制。主要体现在:一是细化工作安排。国务院水利普查办(以下简称“国普办”)印发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清查登记阶段工作安排》,各地按照要求部署细化工作安排,落实工作措施。二是加强工作推动。2011年5月25日召开了全国水利普查对象清查工作会议,并先后召开了流域机构工作座谈会、技术支撑单位工作座谈会等,不断推进普查对象清查工作。自4月中旬清查阶段工作启动以来,针对台账建设对象名录抽查验收、对象清查工作开展、清查数据现场质量抽查和台账建设事中检查等多项内容,国普办组织各流域机构和技术支撑单位分4个批次80个工作组700余人次,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行了监督检查,对部分省(自治区)普查工作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组织开展了相应的监督检查推动工作。三是强化技术指导。针对对象清查工作中的一些重大技术问题,国普办组织各流域机构、技术支撑单位和专家组专家召开了10余次技术论证或交流研讨会,如对都江堰灌区普查进行了专题调研,在天津开展了国家级数据质量抽查现场交流活动等。

第二,努力做好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等技术工作。一是不断完善技术规定。印发了数据处理、质量控制等工作细则,制定了普查区划、空间数据采集和清查数据的上报、验收与质量抽查等一系列技术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积极落实质量控制要求,制定了相应细则或办法。二是基本完成工作底图制作与下发。2011年5月5日与国家测绘局举行工作底图交接仪式。目前,纸质工作底图、电子工作底图除西藏外均已全面下发各级普查机构,并分级签订了保密责任书。三是完成专业软件开发,督促指导各地加快软件安装部署。基层登记台账管理系统已全部完成安装部署,空间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已完成21个省(直辖市)的部署。

第三,基本完成了对象清查,奠定了水利普查基础。一是加强对清查工作的检查督导。2011年4—6月,组织流域机构和技术支撑单位对江西、湖南、重庆等12个省(直辖市)的清查工作进行了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二是地方各级普查机构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开展对象清查。8月初,全部省级普查机构都完成了清查数据上报工作。三是完成清查数据的国家级内业审核和现场质量抽查。7月上旬到8月下旬,国普办组建了数据处理综合组和专业组,组织专家集中进行内业审核,初步形成了国家级普查对象名录;同时组建了14个工作组对全国94个县、188个乡镇、376个村进行了清查数据现场质量抽查。四是及时开展清查数据修订。国普办及时下发国家级内业审核、现场抽查意见,要求各地尽快复核确认并重新上报清查数据。目前,已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正式上报了经复核修订和验收的清查数据。同时,部队单位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了普查试点、对象清查、软件开发及培训宣传等工作。

第四,有效推进台账建设工作。一方面,全面完成了台账建设对象名录汇总审核。2011年3月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完成了台账建设对象名录汇总审核,4月,国普办组织流域机构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台账建设对象名录进行了抽查验收,确定了全国台账建设对象名录。另一方面,开展了台账建设检查。8月底至9月初,国普办组织流域机构对辽宁、广东、江西、云南等4个省的台账建设情况开展了事中检查,掌握了实际情况,提出了整改意见。

第五,进一步推进河湖专项普查。河湖基本情况是各项水利普查的基础。一是基本完成了河湖对象清查,形成了全国河流湖泊数字水系成果,编制完成了全国河湖名录,于2011年3月中旬下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二是开展了河湖对象清查成果复核,组织各地对河湖名录成果进行核对,并通过遥感影像分析和外业查勘,对河湖对象清查成果进行复核。三是启动了河湖特征清查工作,收集了全国多年平均降水量、径流量等基础数据。四是开展了青海湖、纳木错、艾比湖等西部重要湖泊的测量工作,填补了这方面的资料空白。目前,这些湖泊的外业测量已全面完成,正抓紧开展内业处理工作。

第六,进一步推进水土保持专项普查。一是组织划定了水土流失野外调查单元,开展了野外调查及普查质量控制技术培训。二是在2011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了日降水量、风速风向等气象数据的填报和收集。三是及时开展了地形、植被、土壤等土壤侵蚀因子的内业提取。四是顺利推进了土壤侵蚀野外调查工作底图制作和野外调查工作。五是对土壤侵蚀野外调查成果数据进行了质量审核。

在推进以上这些工作的同时,为保障普查工作顺利实施,提高质量和效果,国普办还特别加强了培训工作,加大了宣传和动员力度,强化了普查经费管理。

一是及时启动了第二阶段培训工作。一方面,印发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第二阶段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及时召开了培训工作座谈会,组织完成了两期国家级师资培训班和两期省级师资培训班,完善了教学课件,组建了较强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按计划启动了第二阶段培训工作,2011年8月中旬起国普办组织了7期专业填表上报培训班,行业能力、灌区专项已全部完成第二阶段国家级专业培训任务,其他专业也已完成北方片培训,累计培训3 600人。同时,全面启动省级培训工作,广东、福建、四川、甘肃等省已开展第二阶段省级培训。

二是加大力度开展水利普查宣传动员工作。一方面及时召开了清查登记阶段宣传工作座谈会,印发了水利普查公告,启用了水利普查标志及宣传画,发布了水利普查形象宣传片。另一方面,组织协调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对清查登记工作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集中宣传报道。各地区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同时,根据一些地方的典型特点,组织开展了北京水利普查对象清查名录呈报、西部重要湖泊容积测量等普查亮点工作的宣传,并通过全国水利普查工作简报、信息通报、水利普查网等载体和中国水利报刊等行业主流媒体加强普查动态的常态报道。

三是强化对水利普查经费的管理。一方面,依据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尽快落实地方水利普查经费的通知》要求,积极督导各地落实普查经费。截至2011年7月底,各级财政共核定全国普查经费68.5亿元,已到账资金34.5亿元(含中央补助地方经费5.78亿元)。另一方面,与财政部联合制定《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并制定了《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财务制度》,提前介入水利普查重大项目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关键环节的全过程监督,规范普查经费管理,强化普查经费监督。

中国水利:在已经取得的阶段成果基础上,您认为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在离普查时点到来还有一百多天这段时间里,国普办工作重点是什么?

庞进武:从目前总体情况看,清查登记工作整体进展顺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工作进度滞后,对象清查工作总体进度较原计划滞后约一个月。二是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并且逐级累积,影响全国整体进展。三是组织实施仍需加强,部分地区仍存在组织推动、责任落实、普查人员、工作经费、培训宣传不到位的问题。四是数据质量控制把关不严,层层审核把关不够,部分地区清查数据质量存在一定质量问题。现在距2011年12月31日水利普查标准时点只有3个半月的时间,要全面完成普查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年底前,各级普查机构务必要以质量控制为核心,抓紧完成以下四项重点任务:

第一,抓紧完成对象清查收尾。2011年9月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国家级对象清查数据内业审核和现场抽查提出的整改意见,完成对清查成果进行排查、复核、修订和补报工作,特别是与综合统计差别较大的重要数据要逐级核实确认,确保清查数据质量,完成省级清查成果验收。国普办要根据各地清查数据及时反馈确认情况,全面组织完成对象清查国家级验收,最终形成国家级普查对象名录库。

第二,全面完成普查台账建设。2011年年底前,地方各级普查机构要按照《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台账建设技术规定》,加强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督促各基层单位采取有效措施,严格依据台账建设对象名录,继续做好“河湖取水口”“灌区”“工业企业、建筑业及第三产业”等 3类调查对象的取用水量台账建设,切实抓好台账表数据登记,确保台账数据编报责任单位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完成数据填报。

第三,按时完成普查数据采集。地方各级普查机构要快速部署启动数据采集工作,依据普查对象名录抓紧制定详细的数据采集工作方案,组织做好普查表数据采集和登记,确保在年底前基本完成普查静态数据获取,并同步做好空间数据的外业采集与内业标绘。对于西藏、西北、东北等高寒高海拔地区,力争在2011年10月底前完成普查数据外业采集。河湖专项普查要在年底前全面完成河湖名录成果完善更新、西部重要河湖测量、河湖特征清查与河湖基本情况普查数据获取。水土保持专项普查要完成土壤侵蚀因子内业提取,土壤侵蚀野外调查、侵蚀沟道数据提取等工作。

第四,同步做好普查数据预处理。在开展普查数据采集的同时,地方各级普查机构要同步做好不含动态指标的普查对象数据的录入,并充分利用基层登记台账管理系统,逐级开展普查数据的初步审核、汇总和归并,加强数据处理的进度监控,确保数据处理工作按时推进。

中国水利:在仅有一百多天的深秋初冬时节,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查漏补缺”工作,对于一些尚有工作差距的省份或地区来说显然是不小的压力。对此,国普办将采取什么措施?

庞进武:为了确保以上四项重点任务完成,各级普查机构特别是工作差距比较大的一些省份和地区,要着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切实做好质量控制。要把普查质量控制作为下一阶段各项工作的核心,抓好落实。要抓好质量控制关键环节,重点抓好普查数据采集、表格填写、数据录入和汇总上报等环节质量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自审自验、监督检查、质量抽查、审核验收等工作。要抓好质量控制重点对象,确保数据采集方式方法科学、数据来源可靠,表格填写规范,数据录入准确,汇总数据合理,有效提高质量控制的针对性。要层层做好质量控制,县级是质量控制的重点,要着重抓好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数据采集工作,尽最大努力把数据质量问题解决在最初始,切实把好数据质量控制第一道关;地市级要做好数据归并、去重补漏等工作,做好数据质量中间把控关;省级和流域级要认真开展审核和抽验,做好数据质量终极把控关。针对已经产生或可能产生数据质量问题的,要抓住重要环节做好全过程质量监控,加强层层审核,突出事中质量控制,切实保证数据质量。国普办2011年10月将组织开展国家级普查事中质量检查,各地要提前做好本地区事中质量检查及相关准备工作,力争把问题和影响消除在检查前。

第二,切实做好技术指导。国普办针对清查工作中发现的重点问题,已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和专题研讨,近期会将形成的解决方案印发至各地区。各级普查机构要逐级做好技术指导,及时掌握基层普查工作进展,及时指导和解决基层普查工作存在的问题,把问题消除在最初始、最基层。

第三,切实做好人员培训。国普办将于2011年10月底完成国家级填表上报专业培训,11月份完成国家级汇总平衡、普查软件系统培训。各地要认真做好省级和县级培训的安排和组织,确保11月底前全面完成省级和县级师资培训、填表上报专业培训,确保12月中旬前全面完成省级汇总平衡、普查软件系统培训和各级补充培训工作。

第四,切实做好普查经费使用管理和检查。国普办将于2011年10月启动普查经费使用管理监督检查月活动,并印发《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监察审计工作制度》,联合财政部对部分中央补助经费和地方普查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督导调研。地方各级普查机构也要按全国统一安排加强普查经费监督检查。

第五,切实做好普查宣传动员。各地区要结合台账建设和普查表填报,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宣传动员工作。在2011年12月31日普查标准时点前后,国普办和地方各级普查机构要组织做好第二次水利普查集中宣传活动,再次形成声势、掀起高潮,为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成功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当前,清查登记阶段的时间已十分紧迫,但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各级普查机构一定要继续开拓进取,继续真抓实干,保质保量完成清查登记阶段工作,为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圆满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清查台账名录
浅谈高校固定资产清查的组织开展与实施对策*――以H高校为例
叶立东:村支书的“新台账”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海洋资源资产清查系统设计与实现
太极拳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陶行知教育名录
森林资源清查复位调查的几种简易提速调查方法
“倒轧法”在清产核资中的运用
同贺名录
工作落实,一本台账起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