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普查质量控制总体要求及办法

2011-02-14

中国水利 2011年18期
关键词:汇总普查水利

王 瑜

一、质量控制总体要求

1.明确质量控制的主要目标

一是要确保水利普查工作依法开展,规范操作,有效推进;二是要确保水利普查数据真实可靠,全面完整,科学权威;三是要确保水利普查成果质量符合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各项目标要求。

2.明确质量控制的主要任务

一是检查督导,针对普查工作机构、数据采集现场、基层填表单位三个层面,以巡回检查、专项检查等形式,开展检查、督促和指导,进行问题分析与整改。各级水利普查机构应及时组织开展检查督导活动,确保各阶段水利普查工作规范进行,实施到位。上级水利普查机构应通过检查督导,及时发现、分析和报告下级水利普查机构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

二是审核验收,针对数据采集、数据录入、数据处理三个环节,开展不同形式的审核验收工作。各级水利普查机构应根据清查登记、填表上报阶段的工作要求,逐级做好数据质量把关。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和县级专业人员要针对数据采集,做好审表验表工作;数据处理人员要针对数据录入,做好录入质量检查;要针对数据汇总上报,逐级做好审核验收工作。

三是抽查评估,针对对象清查、数据采集、汇总分析三个普查节点,及时开展事中、事后质量抽查工作。各级水利普查机构应在清查数据上报后、基层普查数据采集过程中、普查数据上报后,分别组织开展事中、事后质量抽查工作,应分专业和综合相结合,评估各阶段普查成果质量。

3.明确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一要坚持全员质量控制、全过程质量控制原则。数据质量控制贯穿普查工作始终,涉及每个工作人员,必须让每个工作人员都牢牢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意识。切实将质量控制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人员,构建人人参与质量控制的工作体系。及时发现和消除事前、事中和事后影响数据质量的各种因素,尽量前移质量控制关口,加强重要内容、关键节点、薄弱环节的质量监控。

二要坚持逐级把关、分类审验的质量控制原则。逐级明确数据质量控制的责任和要求,尽可能将数据质量问题消灭在基层,消灭在数据采集、填表和录入环节。上级水利普查机构要切实负担起应有的责任,做好检查监督和汇总分析,将数据质量控制要求落到实处。发挥各技术支撑单位和统计业务等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尽可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分类做好数据质量问题分析与诊断,确保数据质量控制工作切实有效。

三要坚持定量合标、定性合规的质量控制原则。各级水利普查机构在进行数据处理过程中,应利用数据之间客观存在的大小关系,进行单个指标和一定范围内汇总数据之间的对比分析,同时,要尽可能量化各类质量控制指标和标准,建立科学的质量监测评价体系。

四要坚持标准规范、严格执行的质量控制原则。各级水利普查机构在开展数据处理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全国统一制定的采集方法、填写规定、录入要求和审核验收流程。对于不符合质量控制标准的阶段性数据成果须返工重做,对不符合质量控制标准的上报数据成果必须退回重报。

4.建立质量控制的主要制度

一要建立质量责任人制度,领导小组组长与办公室主任之间、普查机构和支撑单位之间应该签署军令状,上下级普查机构负责同志之间应签署责任状。

二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切实将质量控制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人员,构建人人参与质量控制的工作体系。

三要建立质量报告制度,明确每个人的质量报告责任和任务,下级普查机构必须及时向上级机构反映质量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四要建立执法检查制度依法检查普查人员是否依规开展调查,被普查对象(填表单位)是否如实及时收集填报数据。

五要建立评比表彰制度,采取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

六要建立一票否决制度,严格标准和执行。数据质量不合格,说明普查不成功、不合格,相关人员、领导干部不得参与任何绩效考评和表彰奖励。

5.明确质量控制流程

要明确各级水利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在什么环节执行什么样的质量控制任务。各级水利普查机构做好质量控制的要点,是在接收数据前做好监督、检查、指导和抽查;在接收数据后上报数据前,做好数据加工、整理,开展数据审核、抽查,数据汇总、分析,开展普查验收、汇报、协调。

二、质量控制主要办法

1.普查数据事中质量抽查办法

(1)主要任务和内容

一是检查取用水台账表发放情况。检查台账数据获取的及时性、登记的规范性和填报的可靠性。

二是检查普查对象静态数据获取情况。检查各类表格填报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检查普查对象坐标内外业采集进度和质量,检查静态数据现场复核及实地测量情况,检查普查表样发放、回收及审查情况。

三是检查没要求建立台账的普查对象动态指标数据采集准备情况。检查普查对象填表责任单位的与普查指标相关的业务、财务及行政管理记录情况,了解动态数据现场采集计划和数据采集责任落实情况,检查计量设备配备和动态指标数据的获取情况。

四是检查普查数据预处理情况。检查各类对象普查指标数据录入进度及审核情况,检查普查对象空间数据采集标绘的进度和质量,检查基层登记台账管理系统和空间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名录的一致性,检查已获取的对象关联关系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现场质量检查

一要对样区总体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听取汇报和座谈交流,检查样区内普查数据采集工作的总体实施情况,了解工作进度,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汇总分析样区预处理数据成果和查阅普查数据报送资料,检查普查数据采集进度和质量。

二要选取一定数量的普查对象进行内业检查和外业实地检查。内业检查要查阅普查样表发放记录和清查名录信息,逐一核实是否向被抽查对象的管理单位(个人)发放普查样表,包括检查普查样表发放的准确性;检查普查样表的回收和审核情况;根据普查表填表说明,检查各类普查样表静态数据填报的完整性和规范性;通过确认普查指标数据的来源,检查指标填报的可靠性;通过基层登记台账管理系统检查数据录入的进度;通过比对录入数据与表格数据,检查数据录入准确性;通过查阅水利普查空间数据外业采集成果一览表,检查对象坐标采集情况;通过空间数据采集管理系统检查各类普查对象的标绘进度与质量;通过比对基层登记台账管理系统和空间数据采集管理系统名录及其编码,检查两套系统中对象名称及其编码是否一致。

外业实地检查要通过查阅填表单位普查对象相关资料或实地测量,检查指标数据获取的可靠性;通过重新测量抽查对象坐标,检查坐标测量精度;通过检查动态数据采集设备及其参数和业务及财务记录,核实推算方法,判断动态数据采集条件是否满足要求;通过重新测量抽查对象坐标,检查坐标测量的准确性。

(3)组织实施

首先,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组织各流域机构和国家级技术支撑单位开展国家级质量抽查工作。其次,省级普查机构负责组织各地市水利普查机构和相关技术支撑单位,开展本省范围内的抽查工作。再次,县级普查机构应按照本方法规定,做好对本级清查登记阶段的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的自查工作。

(4)实施步骤

①编制抽查方案,确定抽查样区,成立抽查组,并进行人员培训。②做好抽查前相关准备工作,被抽中的县级普查机构,应按要求做好清查登记情况汇报和相关资料准备,并通知所辖乡、村级普查区的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准备参加抽查数据的现场调查和数据比较核实等工作。③开展现场内外业检查,填写抽查表格并汇总抽查结果。④分析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及时与被抽查地区交换抽查意见。⑤汇总抽查成果,提出整改意见。

2.普查数据事后质量抽查办法

(1)普查数据事后质量抽查的主要任务及内容

一是抽查分析各类对象的漏报率和错报率。二是抽查分析普查指标的漏填率、错填率。三是抽查分析普查指标录入错误率。四是抽查分析各类对象空间标绘的漏标率、错标率。

(2)样区和样本选择

国家(或省)级普查机构,在全国范围分别抽取一定数量的县、乡、村作为抽查区,对抽查区内相应普查对象进行全面抽查。

(3)调查方法

要按照水利普查实施方案相关要求对抽查区内所有普查对象进行全面调查,采集普查指标数据、填写普查表、录入普查数据等,并与原来的普查结果进行对比,填写抽查表,计算相关评估指标,形成抽查区的抽查评估汇总分析表。

(4)组织实施

水利普查数据事后质量抽查应由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组织流域普查机构统一实施,地方各级普查机构参与和配合。

(5)工作步骤

①国家级抽查组集中培训业务骨干。②确定各省的抽查普查区名单③成立国家级抽查组,分割相关地区普查对象名录,内业分析,做好抽查准备。④抽查组赴各地,在当地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的配合下,完成抽查工作。⑤汇总抽查成果,撰写普查数据质量评估报告。

3.普查数据审核验收办法

(1)审核任务和内容

一是形式审核,审核检查上报资料和报送手续是否齐全、完整,上报资料与数据格式是否规范,相关成果是否一致。二是基础数据审核,通过全面性审核、完整性审核、规范性审核、一致性审核和可靠性审核,审核普查对象填报是否不重不漏以及普查对象的空间数据采集是否不重不漏。三是汇总成果合理性审核,依据历史或相关统计资料,审核分析汇总数据是否合理。

(2)审核方法

形式审核主要依据数据上报规定,人工检查审核,包括:程序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完整,格式是否标准。纸质报告与电子数据是否齐备、内容是否一致。

基础数据审核中的全面性审核要比对清查名录库中符合普查要求的对象是否填报普查表,利用空间数据采集处理软件检查水利普查对象是否应标尽标;完整性审核针对水利普查对象所填普查表的填写完整性、规范性进行审核;一致性审核是检查关联对象(表间)主要指标的逻辑一致性,检查水利普查对象检查图表是否一致,检查水利普查数据处理上报软件系统上报的与水利普查空间数据采集处理软件上报的水利普查对象是否一致;可靠性审核是对所有普查数据进行正确性审核。

汇总成果审核要求通过分类汇总分析,检查各类普查对象的数量、结构及主要指标关系的合理性;通过相邻普查区域或相似区域普查数据的对比分析,检查普查对象数量分布和主要指标汇总数据的合理性;通过专业之间普查汇总平衡分析,尤其是水资源分区内用水的平衡分析,审核普查数据的可靠性;通过成果资料对比分析,分析普查数据的可靠性。

(3)组织实施

水利普查数据审核验收应由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负责审核验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流域普查成果,流域普查机构协助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对流域内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普查数据进行审核验收,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级普查机构负责对区域内普查成果进行审核验收;县级普查机构协助上级普查机构完成本辖区普查成果审核验收工作。

(4)工作流程

审核分析的工作流程是:①资料收集整理,②审查上报资料,③分对象详审,④跨对象联审,⑤现场复核,⑥专家咨询,⑦数据审定,⑧审核结果处置。

启动验收程序(分专业和综合)的工作流程是:①验收准备,②召开验收会,③专家讨论综合评分,④出具验收意见,⑤验收结果处理。

(5)进度安排

县级水利普查机构要在2011年10—12月完成普查底数预审,2012年3底前完成上报数据终审,地级水利普查机构要在2012年4月底前完成数据审核验收,省级水利普查机构要在2012年5月底前完成数据审核验收,国家级水利普查机构要在2012年6月底前完成数据审核验收。

4.普查数据汇总上报办法

(1)汇总内容

逐级开展汇总分析,并按规定上报汇总数据成果。每一类水利普查对象的汇总表可分为主要指标汇总表、对象数量分类汇总表、主要指标分类汇总表、部分对象的特殊分类成果汇总表。

(2)上报内容

一是上报普查的文字报告,如工作报告、成果报告、质量报告等。主要内容涉及普查区概况,工作开展情况,主要汇总分析成果,数据审核抽查情况,水利普查对象空间数据采集处理情况,汇总分析中发现问题及解决办法与建议。

二是上报水利普查汇总表。在水利普查四类汇总表中,需要打印盖章履行法定程序的是主要指标汇总表和数量分类汇总表,其余普查汇总表以电子文档方式上报。

三是上报水利普查数据文件。数据内容为本水利普查区范围所有水利普查对象数据集,包括表格数据和空间数据。

(3)上报方式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上报方法采用专人报送,其数据载体采用纸质报告和光盘两种形式。各级水利普查机构之间开展数据交接时,应填写相应的数据交接单。

(4)上报要求

一是水利普查数据汇总上报流程由县、地(市)、省和国家(流域)逐级上报。

二是在各级水利普查机构内部,水利普查数据汇总上报程序依次为汇总分析、报告编制、电子数据封装、数据上报,确保上报数据的质量。

三是各级水利普查机构数据上报后,未经上级水利普查机构许可,不得重新上报,同时,在上级水利普查机构开展审核验收期间,安排专人及时解答和处理有关问题。

四是各省级水利普查机构应将水利普查数据上报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再由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将初审后的数据分发至各流域水利普查机构。

(5)上报条件

一是按规定完成数据的审核、抽查、咨询、验收、汇报等工作过程。二是上报数据审核和抽查结果符合质量控制标准。三是上报数据成果要件齐全、规范、一致,文字报告内容详实、条理清楚、言简意赅。

(6)上报进度安排

各级水利普查机构要在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分析资料收集整理,县级水利普查机构要在2012年4月1—5日完成数据上报,地级水利普查机构要在2012年5月1—5日上报数据,省级水利普查机构要在2012年6月1—5日上报数据,要在2012年6月底前完成流域数据汇总分析,在2012年7月开展全国数据汇总分析。

猜你喜欢

汇总普查水利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常用缩略语汇总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系统抽样的非常规题汇总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的思考
供应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