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战略机遇努力推动甘肃水利事业再上新台阶
2011-02-14康国玺
康国玺
(甘肃省水利厅,730000,兰州)
甘肃是黄河、长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特殊的省情和水情决定了水利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2011年8月1—6日,水利部部长陈雷亲临甘肃省,就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进行调研,共商甘肃水利改革发展大计。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1号文件精神,切实抓好陈雷部长在甘调研重要指示精神,努力推动甘肃水利事业实现新的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甘肃水利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甘肃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甘肃分属内陆河、黄河和长江三大流域,全省有11个水系。全省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289亿m3,人均水资源量1 100 m3,约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2;耕地亩均水资源量404 m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与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及耕地的分布不匹配。河西内陆河流域所占国土面积较大、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黄河流域耕地面积较多、地高水低、受国家分水指标限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长江流域山大沟深、水多地少、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全省有效降水集中在7、8、9三个月,农作物“卡脖子”旱现象严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用水需求的持续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尖锐。
长期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水利部的精心指导下,历届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水利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常抓不懈,全省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形成了以供水、灌溉、防洪、发电、生态保护为主的水利工程体系,在保障饮用水安全、防洪减灾、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省累计完成各类水利投资167亿元,占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水利总投资的35%,水利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全省累计解决了61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7万亩(7.8万 hm2),发展节水灌溉面积 450 万亩(30 万 hm2),新修梯田475万亩(31.7万hm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2万km2,新增小水电装机112万kW。全省各类水利工程供水能力由2005年年底的138亿m3增加到143亿m3,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由2005年年底的0.47提高到0.51,万元GDP用水量由2005年年底的438 m3控制到了351 m3。
一是重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继黑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项目全面完成后,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实现了近期规划目标,引洮供水一期工程进入全面攻坚阶段,盐环定扬黄续建、引大供水结构调整等其他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疏勒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东乡南阳渠灌溉工程建成并发挥效益。
二是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正加快解决。始终把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关系全省民生改善的大事,累计解决了61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列入《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的131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完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成效显著,农村水电建设、水土保持、梯田建设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三是抗旱防汛减灾成效显著。通过科学管理,精心调度,充分发挥水利工程设施的抗旱防洪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旱洪灾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有效应对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和“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水利应急抢险取得重大胜利,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顺利推进。
四是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实施。张掖、武威、庆阳、敦煌4个全国节水型社会试点以及43个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全面展开。水价改革稳步推进,市县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初步形成,水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用水实现了负增长,工业用水效率逐步提高。
五是改革创新取得重要突破。水利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健全,科学治水和依法治水力度明显加大,水权制度、河西内陆河流域统一管理、水务一体化管理、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水价形成机制、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取得明显成效。
二、甘肃水利改革发展任务十分艰巨
受自然条件和发展阶段的制约,甘肃水资源问题比较突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水资源供需矛盾极为突出。甘肃“十年九旱”,是全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之一,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一半,每年缺水近13亿m3。同时,黄河分水指标即将全部用完,河西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超过承载能力,水资源开发潜力有限。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据预测,2015年全省总缺水量将达到22亿m3。
二是水资源调控能力严重不足。全省尚未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和保障体系,还有近9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城乡水源工程建设滞后,资源性缺水与工程性缺水并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善。
三是防洪保安能力亟待提高。全省流域面积在200 km2以上的中小河流近300条,很多未经系统治理,防洪标准低。上百座小型水库存在病险问题,安全隐患突出。山洪灾害防治十分薄弱,严重威胁城乡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是生态环境尚未根本好转。全省水土流失面积38.62万km2,水源涵养保护、拦沙保土、坡耕地治理等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十分艰巨。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过高,引发了绿洲萎缩、土地沙化、地下水水位下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石羊河、黑河、党河流域治理和敦煌生态保护任重道远。
五是水利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地方建设资金筹措困难,严重制约水利发展。水利工程“两费”还没有足额落实到位,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较为薄弱,农业灌溉水价偏低,严重影响工程的良性运行。水资源管理体制尚未全面理顺,依法治水管水和水利公共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努力实现甘肃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
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为水利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紧紧抓住中央增加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战略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步伐,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配置调控能力和水土资源保护能力,为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十二五”期间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更加注重发展民生水利,切实改善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到“十二五”末解决89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加快推进梯田工程建设,新修梯田750万亩(50万hm2),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良好基础。争取实施9处大型、70处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10处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新增灌溉面积50万亩(3.3万hm2),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10万亩(27.3万hm2)、农艺节水面积800万亩(53.3万hm2),大力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积极推进农村水电建设,建成新农村电气化县16个,小水电代燃料工程30个,新增小水电装机容量77万kW。
二是更加注重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切实扭转生态恶化趋势。扎实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2010年后各项治理任务的落实,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与管理,确保实现流域重点治理远期目标。实施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项目,推进党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及早启动黑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项目,加快黑河干流引水口门改造及河道整治工程建设,实现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快渭河、洮河、泾河等流域水保生态治理和黄土高原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的坡改梯、淤地坝、小流域综合治理,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万km2,使水蚀区治理程度达到56%,遏制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三是更加注重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切实提高供水保障能力。2012年前完成引洮供水一期及配套工程建设,为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水资源保障。全面完成盐环定扬黄续建甘肃专用工程建设任务,延伸供水至庆城县,解决环县县城及周边乡镇和石油开采区群众的饮水困难。加快引大供水结构优化调整项目建设进度,为“兰白都市经济圈”发展和兰州新区开发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争取开工建设引洮二期、引哈济党、引洮济合、引洮入潭、靖远双永、会宁北部等重点水源工程。做好陇东能源基地、河西新能源基地和兰州、白银、天水等城市供水项目前期工作,增强工业能源基地和城镇供水保障能力。
四是更加注重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切实提高防洪保安能力。完成66座小型病险水库、38处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任务和179条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开展65条沟道山洪灾害防治和71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设堤防1 200 km,全省堤防达标率由2010年年底的38%提高到48%,切实提高防洪保安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快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切实提高应对干旱灾害的能力。全面完成“5·12”地震水利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加快舟曲城区段堤防工程及周边地域山洪沟道治理和移民安置区防洪工程建设,及时修复因灾受损的农村供水、灌溉、水文等基础设施,确保灾区防洪安全。
五是更加注重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逐步建立水资源利用总量控制、排污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三条红线”,切实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全面完成敦煌、武威、庆阳3个国家级和43个省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进一步完善促进节约用水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强市场机制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逐步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到2015年年底使全省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4,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220 m3和69 m3以内,水功能区达标率提高到60%,重点水源地达标率提高到90%。
六是更加注重水利管理和改革,切实提高水利发展水平。切实改变重建轻管现象,把科学管理贯穿于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通过严格、规范和高效的管理,确保工程建设目标,确保工程效益发挥。继续深化水管体制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继续推进水价改革、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增强水利发展的活力。加大水利科技攻关力度,加快水利信息化发展步伐,提升水利发展水平。加强水利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纪检、审计、安监部门的监督保障作用,认真实施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保持水利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甘肃水利改革发展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水利部的关心支持下,抢抓水利改革发展战略机遇,努力推动甘肃水利事业再上新台阶,为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水利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