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河流水利风景资源开发研究

2011-04-25张西林

中国水利 2011年16期
关键词:西江河流水利

张西林

(肇庆学院旅游学院,526061,肇庆)

城市河流是指发源于城区或流经城市区域的河流或河流段,也包括一些历史上虽属人工开挖,但经多年演化已具有自然河流特点的运河、渠系,与城市河流相伴而生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设施和水利文化等各种风景资源。这些城市河流水利风景资源的开发,必将大大丰富和完善城市水利开发内容,有力促进当地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一、城市河流水利风景资源构成

1.空间构成

从空间维度来看,城市河流水利风景资源分布于水面、岸线、陆地、空中4种不同位置。诸如河心洲、河流水体、水面形状、水面倒影以及航行船只等景观要素位于河流水面上。分布在岸线的主要为滩涂、湿地、植被、堤防、护岸、阶梯、水闸、排水站、码头、渡口,一直延伸到陆地上的滨河道路、滨河建筑等。分布在空中的主要是穿越河流上方的各种跨越结构,如各种桥梁、跨河索道、跨河管线等。另外,各种水生生物等也是重要的资源之一。

2.时间构成

人类自古以来逐水而居。在与河流水体的相处过程中,人们修建了堤防护岸、桥梁沟渠等大量的水利工程设施,并且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迹。从古代用于镇“水怪”的庙、观、塔、亭、碑乃至风格迥异的镇河兽等各种建筑设施和物品,到千百年来不断修缮加固的河流堤围,再到当今蔚为壮观的跨河大桥、拦河大坝等现代建筑,生动再现了城市河流的发展变迁史。

3.属性构成

《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将水利风景资源分为水文、地文、天象、生物、工程和文化六大类景观。具体到城市河流而言,水文景观包括风景河道、漂流河段及其他水文景象。地文景观主要为河流中的岛屿、浅滩、河流岸边陆地山体等。天象景观常见的有日出朝晖、夕阳晚霞、晨雾暮雨等。生物景观则包括河流中的各种水生动物、水生植物、滩涂生物以及岸线陆地生物等。工程景观包括堤防、护岸、水坝(含丁字坝、橡胶坝等)、水闸、堰、泵站、桥梁、码头、渡口以及各类航运设施等。文化景观主要是与河流水利相关的各种历史遗迹纪念物,以及历史传承的水文化、水历史、水民俗、节庆活动、水科学知识等。

二、城市河流水利风景资源开发评价

研究表明,旅游资源开发潜力主要受资源价值、资源所在区域环境与区域开发综合条件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影响旅游资源市场价值的因素可分为资源特性、社会经济环境、交通可进入性、文化环境等四大方面。在借鉴现有研究基础之上,构建城市河流水利风景资源开发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

1.资源本体条件评价

(1)资源本体价值评价

首先,资源本体价值体现在资源个体的规模、体量和年代等外在特性上。规模体量越大,则资源本体价值越高。如常见的水利工程设施,其体量越大则气势越宏伟,景观欣赏旅游价值也更高。年代越古老,则历史文化价值越高,越能激发人们探访历史的兴趣。

其次,资源本体价值还体现在资源种类、集聚度和资源组合情况等方面。资源种类越多,则资源外在表现形式越多姿多彩,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越多样化,依托资源开发的旅游活动也越丰富。资源集聚度高,则景观资源空间分布集中,容易进行全面开发和整合开发。资源组合协调性高,则组合形成的综合性价值高,旅游吸引力也越大。

(2)资源旅游功能评价

资源旅游功能的价值大小,与资源所具备可开发旅游功能的突出性和全面性呈正相关。水利风景资源旅游功能包括观赏游览、康体休闲、民俗文化、科学教育及娱乐游憩等。风景资源自身优美外观可为人们提供观赏游览机会。利用水体资源、水体环境及自然生态环境,可开发康体保健、护理疗养、休闲养生等促进人体健康和休闲放松的功能。水利民俗文化主要为当地的水文化、水民俗、水风情等,特别能强化加深游客的旅游体验。利用水利工程衍生出来的水工建筑、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等科学知识,可实现科普教育目的。至于河滨沙滩和河流浅水区域,一直以来都是人们休闲游憩和水上娱乐的首选。

2.资源开发影响因素评价

(1)区域环境

区域环境包括区域自然环境和区域人文环境两大部分。自然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地理区位、环境容量、环境质量和适游期四大类;人文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文化环境、社会开放程度和政策环境三大类。

在地理区位因素中,待开发资源离中心城市距离的远近决定了资源转化成产品的效率。越接近中心大城市的资源越容易得到全面有效开发。环境容量因素直接限制着资源开发的规模大小,无论是保持生态平衡的生态环境容量,还是保证游人感觉舒适的心理环境容量,容量大则意味着旅游活动可以大规模全面展开。环境质量包含环境综合质量和各种环境要素质量,如大气、水、土壤、生物和城市环境等,优越的环境质量有利于旅游活动的开展。适游期影响着旅游出行时长,决定了旅游年接待容量及旅游淡旺季差异程度。适游期越长,则实际可接待旅游天数越多,年接待旅游总人次越多,规模效应越强。同时,旅游淡旺季差异表现越不明显,越有利于旅游产业平稳发展。

图1 城市河流水利风景资源开发评价体系框架

区域人文环境因素是资源开发重要外在依托条件之一。文化环境为旅游开发创造必要的社会发展氛围。当地社会对外开放程度高,则承受外来影响的容忍能力大,旅游地居民与外来游客之间能够充分地进行社会、经济、文化等深入交流。政策环境主要是指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的法律、法规及会议文件等,表现为对资源开发的支持态度、扶持力度和保障能力。

(2)开发综合条件

影响旅游开发的综合条件主要包括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客源市场规模3个方面。

在交通条件中,外部交通着重于旅游的可进入性、通达性和便捷性。水运、陆运、航空等多样化的交通运输手段是促进旅游发展的有力助推器。相对于外部交通保证旅游者 “进得来”,内部交通则保障旅游者在当地各景点之间“散得开”。覆盖广阔的城市交通系统、密实的公交网络和完善的旅游交通专线,保障游客在各个景点和旅游节点之间顺畅实现空间转移。

地方经济实力为旅游发展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撑。当地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高,经济总量大,则旅游发展依托的经济基础好。另外,城市发达程度和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公共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当地旅游接待能力的大小。

由于在地理空间上存在着距离衰减规律作用,客源市场规模主要取决于风景资源所在地周边城市常住人口总数和外来旅行者数量。一般地,周边城市(群)常住人口规模越大、流动人口和外来旅行者数量越多,那么资源开发所对应的潜在市场规模也就越大。

本文以广东西江三峡为例,进行水利风景资源开发的潜力分析。

三、西江三峡水利风景资源开发潜力分析

1.水利风景资源调查

水利风景资源是指水域 (水体)及相关联的岸地、岛屿、林草、建筑等能对人产生吸引力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西江三峡位于广东省肇庆市,西起高要小湘,东至鼎湖罗隐码头,从肇庆市中心城区穿流而过。自上而下依次为三榕峡(5000 m)、大鼎峡(2000 m)和羚羊峡(7500 m)。为确保水面景观与岸地风景在视觉欣赏和旅游开发等方面保持一致性、连贯性和整体性,水利风景资源调查限定为分布在西江水面及两岸陆地各1 km范围之内。

经实地踏查,西江三峡水利风景资源种类丰富,水文、地文、工程、文化、生物、天象等六大类景观齐全。水文景观中突出代表为西江三峡,三榕峡江水滔滔,大鼎峡气势磅礴,羚羊峡集奇、峻、险、雄、秀于一体,人文古迹无数。地文景观中尤其以羚羊峡中羚羊山和烂柯山著名,险峻复杂,山高林密。水利工程景观中以肇庆景福围(广东五大水利堤防之一)、二塔渡口(广东两大战备渡口之一)及宋隆基闸(持续运行90年)等为代表。文化景观代表有叶挺独立团团部阅江楼、建于明代用于镇西江水患的肇庆四塔(崇禧塔、元魁塔、巽峰塔、文明塔)、明代沿江羚关古道和碑刻、客家文殊村等。生物景观有万有国家森林公园、烂柯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羚羊峡省级森林公园。天象景观主要有西江夜雨、晨晖以及夕阳落日等。

2.水利风景资源评价

根据《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SL 300—2004),对西江三峡重要的水利风景资源进行定量评价,最终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从定量评价结果来看,西江三峡水利风景资源中水文景观、地文景观、生物景观、文化景观和天象景观评分整体很高,工程景观等级评分中等偏上,总体上风景资源品位很高。再从资源分布和组合情况来看,在长度不足15 km的西江三峡河段之内,水利风景资源在水、陆、空立体层次广为分布,各种不同类型的资源交相辉映,互为补充,综合叠加效应显著。

3.水利风景资源开发评价

(1)区域环境优越

西江三峡所在地肇庆市为珠三角城市之一,距广州90 km,离港澳不足300 km。珠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现代化程度和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区。众多的城市人口、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旅游开发活动提供了不可复制的依托背景优势。肇庆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为珠三角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区。上述优势为肇庆打造旅游热点提供了基础依靠。肇庆属南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地区,气候温和,年均气温22.10℃,一年四季均适宜旅游。

从人文环境因素来看,“包容、开放、敢为天下先”是广东固有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广东率先在全国试行国民休闲计划,建设全国首个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从政治、政策高度推动旅游大开发大发展。而肇庆市则相应提出打造“国际化旅游休闲之都”的宏伟远大目标,配套出台了很多地方政策法规,创造了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氛围。

表1 西江三峡重要水利风景资源评价结果

(2)综合条件齐备

2010年,广东省GDP达45472.83亿元,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中珠三角城市占37388亿元。2010年,肇庆市各旅游景点全年接待游客2008.5万人次。上述条件为西江三峡水利风景资源开发带来了重要的客源保障。

在交通要素方面,肇庆市正在构建由7条高速公路、2条高速铁路、2条城际轨道和西江高等级航道等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将肇庆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港、广州火车新客运站等战略性综合交通枢纽紧密连接起来,打造水、陆、铁、空等多种运输方式优势互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必将促使肇庆经贸、商务、物流、旅游等实现大发展。

四、西江三峡水利风景资源开发构想

1.功能与定位

受资源自身的水体属性和资源所处城市区位因素影响,城市水利风景资源开发定位一般对应着水体旅游和城市休闲游憩两方面,旅游服务对象则包括外来旅游者和当地城市居民两大群体。相应地,其功能定位多以水利水体旅游为特色,集游览观光、水上游乐、文化娱乐、休闲度假、健身游憩、科学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风景区。具体到西江三峡,其旅游开发功能更多地表现为游船观光、水上游乐、美食餐饮、文化体验、休闲绿道等方面。

2.开发建设内容

根据西江三峡水利风景资源禀赋和开发条件,规划打造城市观光游览区、羚羊峡生态探险区、古文化旅游区、疍家水民俗体验区以及滨水江景休闲绿道带等“四区一带”格局。城市观光游览区主要开发利用西江水面、历史古迹(肇庆四塔、阅江楼、上清湾天主教堂)、现代水工建筑景观(西江大桥、肇庆大桥、宋隆河水闸、港口码头)以及城市建筑风貌等风景资源,开展西江水上游船观光游览活动。羚羊峡生态探险区利用位于羚羊峡的羚羊山和烂柯山开展生态探险,将旅游活动范围由江面延伸到岸边、森林和山地。古文化旅游区重点开发砚坑紫云谷、羚关古道和各类宗教遗迹、战争遗迹等历史文化古迹。疍家水民俗体验区主要为西江南岸段,有近两万名以捕鱼为生的水上居民疍家在此生活。可大力开发利用疍家自成一体的原始文化,典型如饮食文化(艇仔粥、江口河鲜等)和民俗文化(咸水歌和婚俗传统等)。滨水江景休闲绿道带则是以西江城区两岸的景福围和联安围堤坝为依托,通过修建休闲步道、亲水平台、节点广场、驳岸绿化、景观夜间亮化等工程,增强城市堤坝的观赏、休闲游憩功能。同时结合建设绿道需要,打造独具肇庆特色的滨水江景休闲健身绿道。

[1]宋庆辉,杨志峰.对我国城市河流综合管理的思考 [J].水科学进展,2002,13(3).

[2]丁亚琦,王爱华.美国城市河流景观保护的实践与启示[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

[3]钟林生,王婧,唐承财.西藏温泉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与开发策略[J].资源科学,2009,31(11).

[4]俞莹.旅游资源市场价值影响因素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

猜你喜欢

西江河流水利
密闭取心技术在西江24-3油田的应用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河流
西江华彩路
西江苗寨
流放自己的河流
当河流遇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