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环境保护的对策与措施——以杭州市萧山区湘湖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为例

2011-02-14黄小燕陈茂青宋立旺

浙江水利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湘湖水源饮用水

黄小燕,陈茂青,宋立旺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浙江 杭州 310002)

随着水资源的日趋短缺和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频繁发生,近年来国内大中型城市都在抓紧寻找或建设应急备用水源,以保证城镇居民饮水安全[1-2].。为全面解决浙江省大多数城市存在的水源单一、供水保障程度不高的问题,浙江省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提出,县级以上城市要求建立备用水源,在有条件地区建设多水库多水源联合、多管联网供水,互为备用,水源单一的河道型水源地必须建设备用水源。目前,各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已陆续开展。

平原地区的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往往是以人工开挖形成人工湖的形式存在,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为应急备用供水,同时兼具生态环境改善。为使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有效发挥其综合长远效益,必须加强工程建设及运行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

1 工程概况

杭州市萧山区湘湖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位于萧山区西南部的湘湖区块内,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湖区开挖、修建堤坝、水闸及应急取水泵站等。工程总占地面积341.99 hm2,其中永久征占地245.99 hm2,临时占地96 hm2。总工期24个月,估算总投资91 634万元。工程新增水域面积约2.1 km2,新增备用容290万m3,与现有湘湖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可以提供约430万m3的备用水量。

2 工程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萧山湘湖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紧邻现状湘湖(一期),工程建成后,备用水源工程水域与现状湘湖 (一期)连通。主体工程内容相对简单,工程最大的特点是堤坝生态护岸绿化面积大,工程弃渣量大。经分析,施工期环境问题主要为生态破坏、水土流失以及施工噪声、扬尘、污水等对环境的影响,其中环境影响对策措施重点为工程弃渣的处理及水土流失防治;营运期除管理区少量生活污水及节制闸、泵站等运行噪声外,无其它污染源,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但需重点做好湘湖作为应急备用水源的水质保护措施。

3 施工期弃渣处置方案分析

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为非污染的生态工程,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是施工废污水、施工噪声、固体废弃物、施工废气等的治理措施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重点是湖区开挖弃渣的处置。

工程湖面开挖将产生大量的弃渣,在考虑占地区深坑回填、堤坝填筑的基础上,经土石方综合平衡后尚有约211.45万m3的弃渣。工程弃渣处置是该项目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环境问题,水土保持方案从工程所在地的实际出发,多角度为弃渣寻找的出路。重点对工程的弃渣处置方案进行了比选,拟定的弃渣利用方案如下:

3.1 萧山区萧围东线治江围涂工程回填

萧山区萧围东线治江围涂工程位于本工程东北侧,距湘湖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运输距离在45 km左右,可通过现有公路或钱塘江水运,本工程弃渣亦满足围涂区开发利用土石回填的要求。工程根据水利定额,弃渣运输(4.5 km的陆运加45 km的船运)费用约91.92元/m3。弃渣运距较远,处置的费用偏高,且受施工时序的制约,水土保持方案对该弃渣处置方案首先进行了否定。

3.2 工程区附近砖厂利用

砖厂利用是工程所在地区弃渣利用的常用方式,经初步调查,项目附近约11 km处有一砖瓦厂可接受本工程弃渣,该方案弃渣处置费用为:弃渣运输费用46.46元/m3,加弃土接受方弃土堆置补贴 (1元/m3),约47.46元/m3。处置费用相对较低,但砖厂的生产能力和堆放场地都不能满足工程弃渣的要求,因此,水土保持方案对该弃渣处置方案也是否定的。

3.3 湘湖农场及废弃石英砂场绿化整治利用

在否定了前2种弃渣处置方案后,根据项目区周边地形图和现场踏勘结果,结合项目区周边的用地布局规划,水土保持方案又提出将工程弃土用于湘湖农场及废弃石英砂场绿化整治的方案。

湘湖农场低洼地及鱼塘改造地位于工程区南侧,属湘湖农场管辖范围,共有5大块,总占地面积78.4 hm2,经核实可容弃渣约155万m3。弃渣可通过现有的公路 (包括溪东公路、大湾路、亚太路及纵横交错的县乡公路(5~6 m宽,水泥或碎石路面)外运至湘湖农场),运距在4 km以内,交通便利。湘湖农场低洼地及鱼塘改造将结合本工程配套进行,因此与本工程在施工时序方面是衔接的。其余弃土运至离工程区0.8~2.5 km的石岩山下的废弃石英砂场(占地15.6 hm2),结合废弃石英砂场绿化整治进行弃渣。该方案弃渣处置费用约14.5元/m3。

弃渣湘湖农场及废弃石英砂场绿化整治利用符合水土保持要求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可减少弃渣处置费用,降低工程成本,从整体上对保护生态环境有利,该弃渣处理方案合理可行。

4 运行期水质保护措施

项目实施后,还需结合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和水环境保护现状,重点做好应急备用水源的水质保护工作,水源地水环境保护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3].。

4.1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建议

项目实施后的湘湖水域面积将大大增加,同时增加水域面积后的湘湖将整体作为应急备用水源,需要对湘湖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重新划分。萧山区人民政府应积极组织进行湘湖应急备用水源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规划,重新划分后的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应按程序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生效实施。项目实施后的湘湖应急备用水源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建议:①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②一级保护区水域、陆域范围仍按已批准的现状湘湖饮用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的范围划分,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③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为一级保护区范围外的其它湘湖水域及以风情大道为界,湘湖沿岸纵深30~50 m的陆域范围,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④老虎洞、石岩山和狮子山等新建的节制闸附近设准保护区。

4.2 相关水源保护措施

(1)定期换水措施。根据近几年的水质监测,富春江干流及钱塘江水质除总氮及氨氮 (一般为Ⅳ~Ⅴ类)等部分指标外,其它指标基本可满足地表水功能区划的水质要求。定期将水质较好的钱塘江三江口的水源引入湘湖,可以增强湘湖水体的流动性,使水体的自净系数增大、自净能力增强。

(2)区域废水排放控制措施。项目新增湘湖区块施工时,污水截污管网的铺设也将同步跟进,湘湖周边新建餐饮、娱乐设施等产生的废水通过截污管网收集后纳入萧山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对于湘湖旅游度假区的景区各处分布零散的生活污水排放点,如露营大本营、公共卫生间等,建议采取化粪池结合种植水生植物的方式进行处理。

(3)环湖绿化隔离带及水生态修复。在湖区周边种植陆生植物等,可以形成一道绿化隔离屏障,有效减少人类活动对湖区水质的影响;湖区内近岸水域(10~20 m)种植有效积累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水生植物,如黄菖蒲、梭鱼草、再力花、水葱、聚草、黄花水龙等,以降低湘湖水体的氮磷含量,同时美化景观。环湖绿化隔离带为湖区堤岸向外延伸约20 m的区域,湖区周边绿化隔离带的长度约9.2 km,环湖绿化隔离带面积约15.8 hm2。

5 结 语

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兼具应急备用供水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切实解决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环境保护问题,是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本文以湘湖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为例,针对工程开挖将产生大量弃渣的事实,对弃渣处置进行了多方案的比选,同时对工程运行期水源地的水环境保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1].王郑,王祝来,荆肇乾.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及输水通道建设研究—以南京为例 [J]..自然灾害学报,2008,17(4):49-50.

[2].曾福连.泉州市区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初探 [J]..水利科技,2009(4):48-50.

[3].陈晨.怀柔应急备用水源水环境保护对策及分析[J]..北京水务,2008(增1):63-65.

猜你喜欢

湘湖水源饮用水
保护水源
将湘湖文化融入初中美术水彩画的教学实践
GC-MS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2-MIB和GSM
我的湘湖情
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南水源头清如许
卷首语
1927—1937年南京城市饮用水问题及其治理
寻找水源
饮用水中含氮消毒副产物的形成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