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热载体锅炉常见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
2011-02-14赵淑珍
赵淑珍
(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菏泽分院,山东菏泽274000)
有机热载体炉是以煤、油、气体、电为燃料,以导热油为介质,利用循环油泵,强制液相循环,将热能输送给用热设备后,再返回加热炉重新加热的特种工业炉。其具有高温、低压、安全、高效节能、无需水处理设备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药、纺织印染、轻工、建材等工业领域。但由于炉内有机热介质具有高温、易燃的特性,在运行中因管理或操作不当而酿成的事故时有发生。笔者总结了有机热载体炉运行中常见的安全事故,如炉管的堵塞、鼓包、爆管,锅炉的超压、爆沸、爆炸,管道泄漏、火灾、循环系统故障等,并对这些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以确保此类锅炉的安全运行,减少事故的发生。
1 炉管堵塞、鼓包、爆管事故
主要的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如下:
(1)使用品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劣质油或再生油,油中残碳指标大大超标。导热油在加热运行过程中,会发生一些化学变化,而生成少量高聚合物,同时也会因局部过热生成焦炭,这些高聚合物和残碳不溶于油,而悬浮在油中,运行中这些物质可能会沉积在锅筒底部而过热鼓包,或沉积在管壁上而过热爆管。
因此,应定期对导热油取样分析,及时掌握油的品质变化情况,分析变化原因。定期补充新导热油量,使其残油量基本得到稳定,加入锅炉中的导热油,必须预先煮过,以排除水分,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热油系统应定期进行彻底清洗,清除管壁内的积碳,以降低炉管阻力。
(2)导热油氧化。导热油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有机酸并缩聚成胶泥,使粘度增加,不仅降低介质的使用寿命,而且造成系统酸性腐蚀,影响安全运行。导热油的氧化速度与温度有关,在70℃以下,氧化不明显,超过10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机热载体对金属的腐蚀性会增强,氧化会加剧。长期运行使有机热载体逐渐老化,受热面管壁积碳不断增加,当达到一定值时,管壁会过热、变形、爆管。
避免导热油氧化的措施,通常是设置高位膨胀槽,用以隔绝高温热载体直接与空气接触。高位槽可充氮保护,无充氮保护的,应保持一定液位,并装有最低液位报警器。
(3)出口温度超温。有的企业采取提高出口温度的办法,保证供热量,结果使出口温度接近甚至超过热载体的最高允许使用温度,从而加重用热设备内部的结焦、结垢程度,使散热器传热效率更低,形成恶性循环,直到炉管爆破。
因此,加热炉进液口和出液口上必须装有测温仪表,并设有超温报警装置。应控制热载体炉出口处的最高油温比热载体的工作温度低约30℃,以防止导热油在使用过程中过热分解变质。
(4)管内介质流速过低。导热油在炉管内流动时,会形成边界层,流速越慢,边界层越厚,该处介质温度与主流温度之差越大,会造成管壁超温,加速导热油变质、失效,最终导致过热引起鼓包、爆管事故。
《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为了防止液相炉中有机热载体过热分解与积碳,必须保证受热面管中有机热载体的流速,辐射受热面不低于2 m/s,对流受热面不低于1.5 m/s。这样,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体就能在管内呈湍流状态,就能获得较薄的边界层,介质在管内就不会因超温过热而产生残碳、堵塞管径,造成管壁过热等事故。
(5)附属设备选用、操作不当。导热油过滤器选用不当,过滤器网过粗,而较小的结焦物未能滤出,而沉积在锅筒底部或受热面管壁,致使超温过热。
循环油泵工作不正常,打不起压力,致使介质在炉管内停滞造成过热而爆管。或者是停炉后,未按规定吹扫,油泵即刻停止转动,而炉内油温还在较高温度以上,致使油质变坏,产生结焦甚至造成鼓包或爆管。
因此,应根据系统的热载体用量和阻力降的要求,选用合适的循环泵,保证循环泵的流量、扬程与锅炉匹配,保证介质在管内的流速,避免事故后患。
2 超压、爆炸、爆沸事故
(1)在启动过程中,随着有机热载体的加热,溶解在其中的其他气体或水分逐渐分离出来,可能造成超压事故。我国曾发生过多起气体炉的超压爆炸事故,原因就是在启动加热升压时,联苯中含有水分,水分迅速汽化,导致炉内压力急剧上升到无法控制的程度,引发超压爆炸事故。
(2)燃油燃气的有机热载体炉,常常由于阀门关闭不严或吹扫时间不够,使燃油燃气进入或残存在炉膛中,遇明火而引起局部爆炸事故;或者由于没有装设熄火保护装置或装置失灵,熄火后,未能及时切断燃料供应,使油气继续进入炽热的炉膛,引发炉膛爆炸。对于热功率≥2.8 MW的锅炉,没有装设点火控制程序或程序失灵,由于操作失误,使点火前油气进入炉膛,引起炉膛爆炸事故。
(3)爆沸事故的发生,多是由于启动过程中温升速度太快,蒸发出来的大量水蒸汽夹带着导热油冲出膨胀器,而造成溢油、爆沸事故。
因此,应严格控制热载体液相炉中的水分及其他组分,在点火启动时,要反复打开排气阀,以排净有机热载体炉中的空气、水与有机热载体混合蒸汽。在启动过程应注意控制导热油升温速度。对于燃用油气的有机热载体炉,应设置炉膛熄火保护装置和点火程序控制装置(热功率≥2.8 MW时),并要保证这些装置灵敏可靠。
3 管道泄漏、火灾事故
(1)因制造安装品质差,施工焊缝品质存在缺陷,或是炉内受热面管材选用不当,导致热媒输送主管焊缝部分脱落,致使大量导热油外漏。
(2)热介质在超温情况下大量汽化,引起管道振动甚至损坏而致使大量导热油外漏。
(3)有机热载体炉从停用到运行的过程,由于温度变化大,法兰间易松动,常见渗漏现象。
(4)导热油渗透性较强,特别是法兰垫片处较为严重,在空气存在条件下,循环液体和管道热量将热传导液加热,并逐渐氧化,使保温区被引燃而造成失火,热传导液漏到正在加热的系统中,而其工艺原料是易氧化的从而造成火灾事故。
因此,安装时要选有资质的公司安装,管道连接以焊接为好,适当辅以法兰连接,不得采用螺纹连接,法兰连接时,应采用金属网缠绕石墨垫片或膨胀石墨复合垫片。
管道系统中所有密封件,应选用具有良好密封性和阻燃性的柔性和金属缠绕制品,切忌用含有橡胶成分的密封件。所有与热载体接触的附件,不得采用有色金属和铸铁制造,钢管应采用20号钢无缝管,紧固件尤其主回路上的连接螺栓采用35号钢较为妥当。温度升高至200℃以上时,系统法兰连接处可进行热紧固。保温材料应采用空隙度小且不易受有机热载体浸泡的材料,以防有机热载体发生泄漏后,易造成保温层着火。
安装竣工后应对所有管路进行严格的压力试验,直到不渗漏为止,导热油在系统管路中循环不应少于60 min,确认一切正常之后,方可点火。一旦发生管壁漏油现象,应紧急停炉。把火焰和导热油立即隔离开。
4 循环系统故障事故
主要指意外停电、停炉时操作处理不当,而引起的循环系统事故。燃煤导热油锅炉在正常使用时,遇突然停电,此时循环油泵停止工作,流速等于零,而炉管的油温和炉膛的余热作用,会使热介质温度在1~2 min内就会超过允许值,如此积累久了,热介质因裂解、积碳而导致炉管结焦、过烧,进而引发爆管事故。
停炉操作时,循环泵停运联锁装置缺失或失灵,导致炉管和导热油温度迅速升高,炉管不能及时得以冷却而发生爆管事故。
因此,在意外停电时,应迅速打开冷油置换阀门放油,把膨胀槽的冷油,经过炉内,自流至储油槽内,但是放油不能太急。同时进行湿煤压火或打开所有炉门,立即消除炉内剩余的燃煤,让大量冷风窜进炉膛内,迅速降低炉温,消除热源,此过程应在5 min内完成。有条件的单位,可设置双路电源,如设置小型汽油发电机,其电路与循环油泵电路互为切换,从而防止停电短时间内油温超高而酿成事故。
正常停炉时,循环泵要继续运转一段时间,打开旁路,以使导热油继续流动,停止送风、引风,待油温降至100℃以下时,循环油泵方可停转。
对于强制循环液相加热炉,必须装有备用循环泵,并保持性能良好。运行中,要保持循环油泵、储油槽的清洁,随时清除表面上积聚的油垢和灰尘,严防其被外部飞火引燃成灾。要保证循环泵停运联锁装置的性能灵敏、可靠。
5 结束语
上述问题是有机热载体炉运行中一些常见的安全事故,要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应先了解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在使用、管理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给予预防,严格按照规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操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事故隐患,保证此类锅炉安全、可靠地运行。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及有关条款说明[M].北京:中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杂志社,1993.
[2]李君平,刘振南,等.有机热载体炉常见事故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装备制造技术,2006,(3):90-91.
[3]沈 燕.浅析控制导热油品质对导热油锅炉安全运行的重要性[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9):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