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分析及改革方案评述

2011-02-13朱珠李松梁

经济界 2011年6期
关键词:国际收支储备主权

朱珠 李松梁

摘要:次贷危机暴露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该体系的改革问题也再次成为各方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全面分析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缺陷及其不利影响,深入探讨多种改革方案的利弊对于重构国际货币体系意义重大。研究表明:(1)一种主权货币同时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这是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缺陷的根源;(2)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应分阶段进行,短期内应力主稳定美元,中长期来看,通过多元货币本位逐步过渡到超主权货币本位则是可行的;(3)中国应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积极参与国际货币新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国际储备货币汇率国际收支

引言

国际货币体系是为了保障国际收支顺利进行、促进经济稳定和发展而就国际间货币关系、国际收支调整等问题达成的一系列准则、协议,所建立的国际机构,以及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主要涉及国际储备资产的性质、构成及作用,汇率制度以及国际收支调整机制等问题。这一体系的作用是:确保外汇市场的有序与稳定、促成国际收支问题的解决、为遭遇破坏性冲击的国家提供获得国际信用的便利。广义上,国际货币体系主要涉及三方面的管理:国际货币或储备资产的供应、汇率的规定和变动以及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国际金本位体系(1873-1944)、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3)和“牙买加体系”(1973-至今),每一次变革与发展均伴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迁。

新世纪以来,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蔓延至全球,欧洲深陷主权债务危机,全球经济失衡加剧,一系列的刺激计划之后经济复苏仍显乏力。各国只能寄希望于本币贬值来抢占国际市场,随即出现了国际性的汇率争端,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在经济刺激政策无效并逐渐退出后,各国学者已将注意力集中到对危机爆发深层次原因的分析上,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合理性遭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质疑,对其进行改革的相关事宜被重新提上日程。

一、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分析

现行的“牙买加体系”下,多样化的货币调节机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既提高了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自主性,也增加了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有效性。因此,在维持国际经济正常运行、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方面,“牙买加体系”的建立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在这一时期,汇率波动频繁,国际短期资本大规模流动,国际收支失衡加剧,大宗商品价格大幅震荡,金融危机与债务危机频发……种种现象表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内在缺陷。这一缺陷不仅是本轮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也是近三十年来世界金融危机频发的制度性根源。这种以某个大国货币为核心储备币的货币体系存在着长期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储备体系不稳定

虽然现在很多国家放弃了固定汇率制度,但世界对储备的需求并没有减少,这种需求主要是通过某几个国家来满足。美国凭借其储备货币供给国的核心地位支撑了连年的赤字消费,并获得了巨额的铸币税收入。同时,这一地位使得美国在次贷危机期间可以依照本国需求独立地制定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向其他国家“溢出”这一政策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储备资产单一化导致了各国货币的不公平性,“特里芬两难”并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严重危及了储备体系的稳定性,国际收支失衡和世界金融体系的动荡也在所难免。从中长期来看,美国经常项目持续逆差、美国的巨额外债、美国货币供给的急剧增加、美国的巨额赤字,所有这些长期因素都指向一个结果:美元贬值和美国通货膨胀(余永定,2009),通货膨胀和美元贬值必将成为威胁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堰塞湖”(管涛,2009),Roubini和Setser(2005)认为该体系很快解体的可能性很大。

(二)全球汇率制度安排不合理

“牙买加体系”中的汇率安排是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之间自由浮动,其他外围国家根据需要选择“钉住”某一中心国家的货币。这种汇率制度缺乏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所固有的稳定性,看似自由的汇率制度其实问题重重。汇率波动频繁不仅加大了国际贸易风险和各国的政策溢出,刺激了投机资本的跨境流动,导致经济的剧烈波动进而影响国家维持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的能力,不利于全球经济的稳步发展。同时,它还使得货币危机频发,危机的蔓延速度加快,对金融系统的破坏力极大。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以后,当各国致力于经济复苏时,浮动汇率的合法化又使得世界范围内出现货币的竞争性贬值,极大地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复苏。

(三)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不健全

Greenwald和Stigliz(2008)提出判断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好坏的三个标准:第一,国际收支可持续;第二,稳定的汇率;第三,单个经济体既不会遭受由于持续外部赤字所带来的通货紧缩损失,也不会遭受由于持续外部盈余所带来的通货膨胀损失。他们分析得出结论:这三个标准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都没能达到。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缺乏有效的全球调整纪律,使得一国可以长期积累大规模的失衡而不用承担调整压力(无论是盈余还是赤字)。Obsffeld和Rogoff(2005)曾将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视作为“悬在世界经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认为美国收支失衡是不可持续的。

(四)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不充分

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各国政策协调合作变得很困难,各国央行都根据本国的经济情况独立地制定货币政策,各国可自由管理他们的资本账户并制定汇率制度,世界经济通过全球资本市场紧密相连的同时,各国经济政策的溢出效应也成倍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Michel Camdessus(2011)指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全球管理以及兼备合法性与有效性的决策组织,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无法确保经济和金融政策的制定具有一致性而且有助于维持全球稳定,亦无法提供处理领导人之间以及核心国际金融机构之间关系的正式框,次贷危机后备国应对策略的冲突充分地印证了这一事实。

(五)全球金融监管不全面

尽管存在国家间的相互监督,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全球金融监管的职责主要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来承担。作为联合国所属货币金融组织,IMF由于其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方面的不合理,并未能充分代表成员国的权利,不仅缺乏系统的跨境金融监管体系,对美欧的金融风险扩张行为不具备监督和约束能力,而且在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上也百般刁难,没有发挥其成立之初所设定的“对成员国宏观经济实施连续监测、向出现国际收支问题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融资安排”的目标职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各国学者对IMF存在合理性的质疑达到了顶峰,集中反映出它既不能代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也不

能实施有效监管以影响较大会员国政策的重大缺陷。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方案评述

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是近三十年来世界金融危机频发的制度性根源,美国前财政部长Lawrence H.Summers甚至把这种国际货币体系格局下的世界经济称为“金融恐怖平衡(Balance of Financial Terror)”。次贷危机的爆发为解决国际货币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在推动国际金融秩序不断朝着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变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是我们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具体的变革方案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重回金本位制或布雷顿森林体系

金本位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在保持物价稳定和维持汇率稳定上均优于现行的“牙买加体系”,难怪很多学者怀念昔日的“美好时光”了。Spencer Dale、Mundell、欧洲央行行长Jean-Claude Trichet、Mckinnon等学者都在不同程度上支持重回金本位制或者布雷顿森林体系。但是,这些学者并未详细阐述恢复金本位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具体措施,也没有深刻分析恢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故其建议的可操作性不高。

(二)实行以汇率完全浮动为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暴露了钉住美元、维持固定汇率的缺陷。然而,即使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大部分国家仍然选择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各国在美国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依旧只能被动地承受美国通货膨胀、美元贬值的结果。鉴于此,有的学者认为,建设以汇率完全浮动为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才是最理想的。

汇率完全浮动的确具有很多优势,但在这种体系下汇率大幅波动对贸易和投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我们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Nurkse、Mundell和Kindleberger都认为在完全浮动汇率制度下可能出现内外均衡自动调节效率降低、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加大、货币政策滥用情况增多、通货膨胀国际传导迅速等一系列问题。此外,汇率的完全自由化容易造成投机资本活动频繁,这对一国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小国均无法驾驭,故这种方案也不具备可行性。

(三)多元货币本位

Mundell(1997)曾经预测,21世纪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是美元和欧元能和谐共处,直指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方向——多元货币本位。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发展为多元化的货币体系也是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学者的立场,这是国际货币体系在可预见的未来最可能的演进方向。

历史上,几种替代货币可以同时存在,Eichengreen(2009)认为,上世纪2040年代英镑美元双寡头之间的竞争推动了市场纪律建设,美元欧元在过去10年的双寡头竞争则通过对政府和中央银行引进市场纪律提高了经济政策的有效性(Bergsten,2009)。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下,单个储备货币的危机不至于导致整个国际货币体系的巨大动荡,同时,这更加符合区域一体化和全球多极化的趋势,有利于形成若干个相互竞争的国际区域货币。摆脱对某一国货币的过度依赖。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即使国际货币体系演化到多元本位制,主权国家货币作为国际本位货币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依旧存在。“特里芬两难”仍未解决,只不过从单一的美元变成了多种国家的货币。尽管当一国出现某种货币过剩的情况时还有其他国家的货币可以维持固定汇率,但这也只能起到暂时缓和的作用。只要是以主权国家的货币作为国际本位货币,最终都必将出现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相似的情况,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因此,尽管多元货币本位有利于全球经济体之间的相互制衡,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也是各种方案中可行性较大的一种。但是,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各国政治博弈的结果,其中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多元货币本位的构建之路必将充满荆棘。另外,如何解决在这一体系安排下将会出现的新情况也是我们必须提前考虑的问题。

(四)超主权货币本位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价值的不稳定引发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的担忧。周小川(2009)提到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美联储前董事会主席Paul Volcker也认为全球化的经济需要一种全球货币。尽管超主权储备货币并非全新的思路,但确实令当前关于国际货币体系的讨论跳出了原有的框架,既有利于克服主权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也解决了未来单个货币和单个国家无法建立全球性信誉的问题。

超主权货币源于1943年的“凯恩斯计划”:创立一种货币(Bancor)用于国际交易,并且参照其他货币浮动,这种货币要由一个具有合理治理结构的国际机构发行以保持汇率的稳定。我们现在所提及的“超主权货币”实质是对Bancor改进的结果。

超主权货币的发行首先可以起到储备分散化的作用,一方面,对美国而言,这将减少各国对美元资产的依赖,从而缓和美国的外部失衡;另一方面,对其他国家而言,外部流动性的引入也会减轻其取得储备资产的竞争压力,有利于维持其汇率的动态调整和国际收支的稳定。其次,由于持有储备的成本很低,故持有储备的规模会很大,这有利于增强全球经济体的危机缓冲能力。再次,“烫手的山芋”问题被解决了——只要一国的贸易赤字等于该国所获得的新储备,该国就不需担心爆发支付危机。

尽管创造单一超主权货币的设想很完美,世界各国不会再受到储备贬值风险以及汇率波动的干扰,但其实施的难度却是空前的。首先,迄今为止的货币和中央银行体系都必须是以一定的政治制度为基础的,未来的货币体系能否完全独立于政治体制之外尚不明确。其次,让世界各国放弃发行货币、实施货币政策的权力,这不仅涉及经济金融领域,更涉及一个国家的主权。再次,以超主权储备货币取代美元首先要取得美国的同意,如果美国为了维护其既得利益对此持消极态度,那么,要实现这一设想必然困难重重。而且,超主权货币同样是信用发行,其制度安排上不一定优于现在的美元信用本位,同时在实践上也存在诸多技术难题,前景不容乐观。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一个庞大且复杂的以该种货币计值的金融市场,超主权货币的价值贮藏功能将大打折扣。因此,超主权货币在短期内的实施难度很大。

需要指出的是,国内外很多学者都认为可以将特别提款权(SDR)发展为超主权货币。他们普遍认为,作为一种特殊的复合型储备资产,

猜你喜欢

国际收支储备主权
主权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我国国际收支对通货膨胀传导机制的经济计量性检验
中国首个钓鱼岛主权馆在刘公岛开馆
数十国扎堆宣示海洋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