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阴阳有道器之分

2011-02-13舒长兴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1期
关键词:大论阴虚阳谓之

舒长兴

(九江学院医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0)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由于用以归纳事物属性的范畴不同,中医学中“阴阳”的概念也就有“道、器”之分,不可相互混淆。

古人以阴阳五行学说作为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现象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将其引用于医学领域。《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天地有四时阴阳的变化,作为天地中的人也应顺应其变化。许多古代名医以《阴阳大论》(即王冰在注《素问》时补入的“七篇大论”)为圭臬,讲求“五运六气”、“天人合一”。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认为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作为大自然中的人,不论是养生还是治病,都应根据阴阳的变化而进行调节。此处的阴阳应该是“道”这个层次的阴阳,是太极生两仪的“阴阳二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把人放在自然中去研究,强调要因人、因时、因地,讲究的是天人合一,整体思维。

同时,后世众多医家在临床诊疗时又多是以个体在天地人三才相互作用后的反应状态(“象”)为依据进行辨证论治。此时,用以归纳对立双方属性的“阴阳”与具体的相关事物或现象结合后,即具体语境下的所谓“阴阳”已有特定的内涵,如阴虚阳虚、阴盛阳盛、阴水阳水、阴黄阳黄、阴暑阳暑等都是有所指的,已经属于“器”这个层次的阴阳了,是可以用虚实二纲来统领的,如阴虚阳虚为虚、阴盛阳盛为实。

也就是说,研究“病的人”要道器合一,既要研究病人的病理变化(“器之阴阳”),又要研究与之进行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大自然的变化(“道之阴阳”),强调因人、因时、因地。

猜你喜欢

大论阴虚阳谓之
中医名言拾粹
Using Contemporary Logic to Analyze Pre-Qin Logic*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中药汤剂Ⅰ结合西药治疗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
八三感怀
中医小知识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钱本草
《阴阳大论》今何在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