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浆法在旧楼地下室改善中的应用
2011-02-13汕头市潮阳建筑工程总公司黄宣松
◎ 汕头市潮阳建筑工程总公司 黄宣松
随着我国的国民经济大幅度提升,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大中城市的建设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如雨后春笋般崛起,鳞次栉比,一些早年建成的带地下室的建筑,由于地势低洼、加上年久失修等,已显落后和陈旧,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多数旧楼的地下室都出现渗漏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处理。现就灌浆法处理地下室渗漏问题谈点滴体会,供同行参考。
一、工程概况
某办公大楼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八层。地下室建筑面积为820m2,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底板厚度30cm。由于年久失修,底板混凝土长期受到污水浸泡,对混凝土耐久性、密度性有圈套影响,地面面层起鼓碎裂,混凝土质量损害较严重。为充分利用地下室的有效空间及使用安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隐患,对该楼地下室加以处理,处理的首要项目是防水,在处理好渗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后续项目。经施工钻探进一步表明,混凝土底板之下的原砂垫层掏空严重,存在的淤泥强度很低,况且侧墙有多处裂缝,时刻威胁着大楼的使用安全,必须及时进行加固处理后方能满足使用要求。
二、工程特点与处理方案
这类工程防水处理,除单一防渗要求外,较大程度上需要加固。表面涂抹不能修复结构缺陷,地基内部的井点降水同样没有补强结构功能,低强度材料的灌浆亦不能起到补强作用。同时要求灌浆材料有好的灌入性、防渗性,并有足够的胶结强度。侧墙渗漏严重,底板积水坑渗漏量更大,因而灌浆材料还需具备好堵漏性能。
地下室内外墙砖结构240mm厚墙体,且墙体的混凝土部份厚度较小,为避免材料大量渗入砖缝中造成浪费,要求灌浆材料的可控性强,灌浆工艺控制便利。地下水位较高,底板下空洞大,需要改善地基承载力,填补大面积空洞。因而要求灌价廉的水泥浆材。鉴于水文条件和土的渗透性能限制,浆液中的水排除困难,所以采用稳定性好的水泥浆,施工中同时采用必要的排水措施。底板混凝土厚度薄,又长时间受水浸泡,所以无论是在底板下的外设防渗层的水泥灌浆,还是底板自身的防渗。补强化学灌浆均应严格控制灌浆压力,以防损坏底板。鉴于上述工程特点,我们选用了综合灌浆技术进行处理,在内外墙和底板的防渗面积上采用大面积与局部灌浆设一水平防水层,起到加固淤泥质地基和隔断地下水渗透途径的作用;在底板上的裂缝和渗漏点采用化学灌浆处理,对地下室内外墙的裂缝则采用水泥或化学浆液的局部防渗、补强灌浆。灌浆施工采取分片处理,先侧墙后底板,先灌水泥浆后补化学灌浆的整体方案进行。
三、灌浆处理
1、灌浆孔位布置
由于结构渗水属隐蔽性问题,一般渗漏调查手段有局限性,加上地质资料、水文资料掌握有限,难于对建筑结构渗漏作出详细的了解。所以作为治理内部渗水和防水工程缺陷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之一的灌浆措施,其孔位布置应分组进行,第一组应是漏水最严重、防水缺陷(裂缝、孔洞)程度最厉害的地方布孔;然后根据灌浆处理效果和一些灌浆现象及资料分析进行加密灌浆。第二组化学灌浆孔为第一组孔的加密孔。第三组布孔以后的各组孔为补灌孔,在有明漏点上补钻孔。
2、表面处理材料
表面处理材料需具备封缝、止浆和防水等综合效果。一般要求其具备较好力学性能、抗渗透性能、早强和良好的施工适用性,根据具体渗漏情况和部位,我们选用了两种无机材料。
(1)快速堵漏型材料:该材料为改性硅酸盐类,适用于动水条件下埋设灌浆孔口管,用于导流(引水)工序中。
(2)适用于表面渗漏部位的处理材料:抹面材料主要与堵漏性材料配合使用,使表面涂抹层形成刚柔兼备的防水复合体,有长期良好的防水效果。
3、灌浆浆材
(1)水泥浆材:鉴于底板下空洞大,渗漏严重,材料耗量大(实际发生的最大单孔耗量达3.2t以上),所以底板上应优先采用水泥浆的预灌浆方案。普通水泥灌浆具有强度高,造价适中,工艺实施简便,在当时特定条件下只好选用了低标号普通水泥、水灰比小、纯浆体的灌浆方案。为改善浆体的流动性,对水灰比0.6以下的浆体掺用了减水剂,掺量为水泥重量的0.5%。
(2)化学灌浆材料:针对结构设计要求,堵漏、加固方案应具备强度储备,所以在施工中对结构裂缝灌浆采用了SK型材料和SK-EU型材料。
4、针对侧墙裂缝和底板渗漏点的不同特点,采取了不同的灌浆工艺,现分述如下:
(1)干缝处理:这类裂缝发生于砖砌结构的内、外侧墙上,往往与砖缝相通。处理过程中选用SK型材料,限制灌浆压力(0.2MPa),减小灌浆速率。漏量过大时采用水泥浆液与SK-EU浆液结合,进行复合灌浆。
(2)漏水缝处理:漏水缝一般露出在底板上方1.5m2范围内,采用SK-EU浆材,施工中引水工序是关键,进行灌排(灌浆与排水)结合,灌浆工序为自下而上,先大漏后小渗;先灌注连通孔,后处理孤立孔。侧墙裂缝上的布孔有骑缝孔和斜交孔两种形式。骑缝孔孔深30cm,斜交孔孔深50cm,角度<300。灌浆压力一般为0.5MPa。
(3)渗漏点处理:对于底板上的渗漏点,往往是与地下渗水相通,灌浆孔间连通可能性小,所以排除孔内积水是关键。“以浆顶水”工艺在特定的条件下(地层渗透性低、孔口止浆困难)难以实施,而采用小号(管径小于孔口灌浆内径)灌浆管插入孔底、通过压浆快速排除孔内积水的施工工艺,然后压力灌浆,孔深40cm,一般采取直孔布置。
(4)底板渗漏缝处理:由于时间久远,底板内的钢筋与混凝土握裹力减弱,结合不牢靠,地下水从这一薄弱结合处渗出,在底板上表现为一条渗漏缝。在不破坏结构强度的前提下,灌浆钻孔深度只能达到钢筋顶部,为根除渗漏隐患,采用加密灌浆孔灌浆,结合表面嵌缝材料涂抹进行处理。在处理渗漏缝的灌浆的灌浆孔上一般采取骑缝孔与斜交孔交替布置,为增加浆液渗入范围、骑缝孔布置中有意设置沿缝面的斜孔。在灌浆前的清孔工作需细致进行,孔内积水要充分排除。灌浆压力可适当加大,注浆时间要长些。在灌浆后还需采取表面凿缝涂抹处理,先用堵漏材料作缝内底层封堵,然后在其表面用渗漏处理材料进行涂抹。
(5)水泥灌浆施工:孔口灌浆输浆管为Φ30mm,采用稳定好的水泥浆液,低压、限率、灌排结合(一孔灌浆一孔排水),水灰比为0.5:1。水泥灌浆孔一般穿过混凝土底板。灌后采用两种措施进行处理:对死孔(无渗水孔)采用水泥球封孔,对有渗水的孔补灌化学浆。应当指出的是,在水泥灌浆过程中,灌排结合措施很重要。由于灌量较大,渗水在短时间内由地层排出困难,在无排水出路的情况下过多的渗水将被挤进墙体,给施工中的监测带来困难。所以在灌浆过程中,有意识地让渗水从后续灌浆孔中排出。渗水通过钻孔从底板上排出还有利于浆液在地层中流动的引导,提高灌浆工效。
(6)特殊部位处理:原有积水和施工前探坑给防水施工带来极大不便,表现在:漏水量大,封堵止浆困难,长时间抽水或渗漏造成局部掏空严重。为此,先在坑内预埋梅花管导水,以速凝混凝土填充积水坑。在灌浆处理积水坑前,在坑周以从外环到内环的工序灌注浓水泥浆以驱水于坑中排出,并形成环状帷幕带,然后集中处理坑内渗水。采用的措施是先间歇灌注浓水泥浆,待漏量幅度减小时,再在坑洞所在位置布孔,用SK-EU材料灌浆处理。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建筑结构的渗漏问题起因有多种因素,在处理过程中应针对问题的症结从结构上去加以解决,达到防水修复的综合功能。按表里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将灌浆技术与表层处理技术相结合,可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渗漏和修补结构的缺陷。灌浆材料的选取应与工程具体情况紧密结合,达到技术和经济上最优,防水处理技巧性较强。方案设计是最主要的,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