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衷中参西录》之山药应用探讨
2011-02-12路新国闫婷婷郭红娟
陈 敏,路新国,闫婷婷,郭红娟
(扬州大学营养学系,江苏 扬州 225127)
《医学衷中参西录》为我国近代著名中医药学家张锡纯先生所著,其书是张先生毕生宝贵医学经验的总结。《医学衷中参西录》被称为中医学界“第一可法之书”,其医学临床经验被公认为“屡试屡效”,他对中药“尤能独辟新义,发千古所未发,于生平得力之处,尽情披露无遗”。张锡纯之《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对山药颇为推崇,所载内服方剂中有48方运用山药,其中以山药为主药之方27方,以山药为主方煮成粥者有4方[1],137个医案中在治疗上有92个用到山药[2]。山药是卫生部公布的药食兼用植物之一,历代中医文献对山药多有记载,张锡纯先生对山药治疗疾病的经验十分独特且丰富,现将其对山药的运用经验进行探讨。
1 《医学衷中参西录》与西医学对山药功能基础的认识
1.1 对山药功能基础的认识
《医学衷中参西录》山药解:“山药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液浓益肾,能滋润血脉,固摄气化,宁嗽定喘,强志育神,性平可常服多服,宜用生者煮汁饮之,不可炒用,以其含蛋白质甚多。炒之则其蛋白质焦枯,服之无效。若作丸散,可扎细蒸熟用之。”
1.2 西医学对山药功能基础的认识
现代研究[3]表明,山药为药食兼用植物之一,含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肝损伤的保护、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抗突变等多种药理作用。这些功能的物质基础是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蛋白质和较多种类的氨基酸、酯类、多糖类及微量元素等。
2 《医学衷中参西录》对山药功效的总结
2.1 善治阴虚劳热
张锡纯认为:“劳热之证,大抵责之阴虚。”人之生命,首先依赖于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为人体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若“脾胃健壮,多能消化饮食,则全身自然健壮”;若脾胃受损,不能消化饮食,气血精液无从生成,五脏得不到灌溉,导致阴虚劳热。
山药有健脾之功,又能滋胃之阴,善治阴虚劳热,可谓脾胃双补。“且含蛋白质最多”,“最能益人”,山药性味平和,又是日常食用之品,故可长期服用,调理脾胃,代表方有滋生汤、一味薯蓣饮及珠玉二宝粥等。
2.2 功于治喘嗽
喘嗽多由肺肾失常引起。肺主气,司呼吸。“肺阴虚者,其人因肺中虚热熏蒸,时时痒而作嗽。甚至肺中有所损伤,略一动作,辄发喘促”,宜用滋补肺阴之品。“肾阴虚者,肾虚不能纳气,时时咳逆上气。甚或喘促,宜填补下焦真阴,兼用收降之品”,“山药补肾兼能补肺,且饶有收敛之力,其治喘之功最弘也”。
喘促之证,还与脾胃有关。“胃气宜息息下行,有时不下行而转上逆,并迫肺气亦上逆即可作喘。……脾体中空,能容纳诸回血管之血,运化中焦之气,以为气血宽闲之地。有时失其中之体,或变为紧缩,或变为胀大,以致雍激气血,上逆迫肺,亦可作喘。”上文已述山药能补脾胃,故诚为治喘之良药。代表方有参赭镇气汤、薯蓣纳气汤及滋培汤。
2.3 利于治呕
“胃气上逆,冲气上冲,以致呕吐不止。”因“呕吐之人,饮汤则易吐,食粥则借其稠黏留滞之力。可以略存胃腑,以待药力之施行”。山药“在上能补肺生津,在下能补肾敛冲,则冲气得养,自安其位”。且山药含浆汁多,特性平和,善补脏腑之阴,多服无弊,最善作粥配伍它药治呕,代表方有薯蓣半夏粥。
2.4 治消渴
消渴一病与脾、肺、肾有关,气阴两虚为其主要病机。张锡纯在治消渴方中“以生怀山药为主,屡试有效”。因其“近阅医报且有单服山药以治消渴而愈者,以其能补脾益肾,以止小便频数;而所含蛋白质又能滋补膵脏,使其‘散膏’充足;且又色白入肺,能润肺生水,即以止渴也”,代表方有玉液汤、滋膵饮。
郜红利[4]等研究表明,从山药中提取的山药多糖具有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的作用,能促进糖尿病小鼠体重的恢复。
2.5 善治痢证
痢证,即痢疾,古称滞下。因“寒火凝结下焦,瘀为脓血,留滞不下。而寒火交战之力又逼迫之,以使之下也……滞下久则阴分必亏,山药之多液,可滋脏腑之真阴。且滞下久,则气化不固,山药之收涩,更能固下焦之气化也”,代表方有天水涤肠汤、通变白头翁汤及三宝粥。
2.6 善治二便
人体因各种原因导致脾胃功能受损,脾失健运,会引起泄泻,即滑泻。“滑泻不止,尤易伤阴分”。阴分受损会引起机体发热,津短燥渴,又导致小便不利。久泻之后,损伤肾阳,引起脾肾阳虚。
当此之时,用山药滋真阴,真阴足则小便自利。“因山药脾肾双补,在上能清,在下能固,利小便而止大便真药也。”且治泄泻宜将山药煮作粥,借其稠黏之力,使之能“留恋肠胃,以待药力之施行”,代表方有薯蓣粥、薯蓣鸡子黄粥、加味天水散等。
2.7 治女子血枯不月
血枯不月即闭经。女子年过18周岁,月经尚未初潮,或已自行经而又中断3个月以上者,称为闭经。《内经》谓:“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在女子为不月。”张锡纯认为胃腑有病,则不能消化饮食,以生血液,在女子为不月。故应调理脾胃,而山药为补益脾胃之良药,代表方有滋生通脉汤。
3 山药用药特点
3.1 用量颇大
张锡纯认为治病以取效为宗旨,反对医者遣方用药庞杂、量轻,即使将病治愈亦不知是何药所力。故他临证时倡导“捡对证之药,但此一味投之,以观其效力”,“重用一味煎汤数盅,徐徐服之,恒能挽回极重之病”。张锡纯单味重用治病最为突出的是喜用山药,他经过反复体验否定了陈修园所谓“山药为寻常服食之物,不能治大病”的观点,临证时往往单用大剂量生山药煮汁当茶饮或煮粥[5]。在食疗方中山药用量最少达到一两,若是单味重用达到四两,如一味薯蓣饮。
3.2 与西药合用增效
山药煮成粥后性质稠黏,如薯蓣粥,“多服久服,间有发闷者。掺以西药白布圣一瓦同服,则无此弊,且更多进饮食”。白布圣是用吃乳小猪、小牛胃中津液制成的白粉,根据中医以脏补脏的理论,白布圣善于助胃消化。“然久服之,生脾胃依赖性。与健补脾胃之药同服,则无斯弊”。山药与白布圣合用能取长补短,增加疗效。
4 小结
山药作为药食两用植物之一,其营养价值已被逐渐开发和运用。“山药之性,能滋阴又能利湿,能润滑又能收涩。是以能补肺、补肾兼补脾胃。且其含蛋白质最多,在滋补药中诚为无上之品”,“善治一切阴分亏损之证”。山药性味和平,可长期服用,既可作为慢性病的食疗佳品,也可作为保健品食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相信传统中药材山药的药用价值和营养功能会得到充分的开发应用。
[1]孙永明.《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山药药对妙用[J].湖南中医杂志,1998,14(1):41.
[2]吴黎雅.从《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谈山药的应用[J].福建中医药,1995,26(3):46.
[3]赵宏,谢晓玲,万金志,等.山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今日药学,2009,19(3):49-51.
[4]郜红利,肖本见,梁文梅.山药多糖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作用[J]. 中国公共卫生,2006,22(7):804-805.
[5]王凤仪,赵党生,吴玉泓.《医学衷中参西录》食疗探析[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8,25(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