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风湿性心脏病286例临床分析
2011-02-12张太祖
张太祖
(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内2科,广西 河池 54640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及抗生素的应用,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仍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心脏病之一[1]。笔者对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诊治的286例风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6例,均为2007年1月到2010年12月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内2科收治的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病例诊断符合《内科学》(第6版)风湿性心脏病诊断标准[2],同时排除先天性瓣膜病变及老年退行性瓣膜病变患者。286例中,男69例,女217例,男女比例约1∶3.1;年龄16~76岁,平均(53±7.5)岁;有风湿病史者192例(67.13%),病程2~27年,平均(19±4.5)年;286例包括农民178例(62.24%),工人70例(24.47%),学生2例(0.70%),家庭主妇17例(5.94%),干部14例(4.90%),其它5例(1.74%)。
1.2 瓣膜病变类型
①二尖瓣病变:单纯二尖瓣狭窄85例(29.72%),二尖瓣狭窄与二尖瓣关闭不全115例(40.21%);②主动脉瓣病变:单纯主动脉瓣狭窄6例(2.09%),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例(1.40%),主动脉瓣狭窄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9例(3.15%);③二尖瓣联合主动脉瓣病变67例(23.43%)。
1.3 主要症状及体征
出现心悸及气促265例(92.66%)、疲倦无力232例(81.12%)、咳嗽158例(55.24%)、咯血1例(0.35%),心前区疼痛9例(3.15%);体征:心尖搏动弥散252例(88.11%)、肝肿大205例(71.58%)、紫绀34例(11.89%)、下肢水肿78例(27.27%)。
1.4 主要并发症
心力衰竭256例(89.51%)、心房纤颤196例(68.53%)、肺部感染178例(62.23%)、脑栓塞12例(4.19%)、心源性休克4例(1.40%)、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3例(1.05%)。
2 结 果
住院期间死亡15例(5.24%),死亡原因:心力衰竭10例(66.70%),猝死2例(13.33%),脑栓塞2例(13.33%),心律失常1例(6.67%)。
3 讨 论
3.1 病例构成
本组资料显示,男女患病率之比约1∶3.1,女性明显大于男性,表明本病患者以女性多见;286例中,风湿病史者占多数(67.13%),提示既往史在本病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感染、精神紧张或劳累等是发病的诱因;从患者的职业分析,风心病主要分布于农民(62.24%),其次为工人(24.47%),这可能主要患者所处的生活环境及医疗条件等因素有关,改善生活环境及医疗条件可能有助于减少这部分患者的发病率;我县的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年龄偏大,可能与患者的耐受性好及因经济原因未能及时就诊有关;本组资料也表明,在瓣膜的损害类型中,以二尖瓣受累最为常见,其受损率达69.93%,其次为联合瓣膜病变,受损率约23.43%,尽管主动脉瓣的受损率相对较小(7.45%),但此类患者易出现胸痛、甚至猝死,不可忽视。此外,本资料未发现单纯肺动脉瓣及三尖瓣受累者。
3.2 临床表现
心悸、气促、疲倦无力等是风心病的主要症状,多数患者具有一种或几种,但这些症状并非本病的典型症状。本组资料显示,90%以上的患者出现心悸及气促症状。咳嗽也是本病的临床表现之一,本组咳嗽158例(55.24%)。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也可表现出心前区持续性的隐痛或闷痛,少数患者则自诉心前区绞痛,因此,临床诊断需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胸膜炎、神经官能症等引起的胸痛相鉴别。
3.3 并发症分析
心力衰竭、心房纤颤、肺部感染是本病的主要并发症。心力衰竭列于首位,根据患者的病史分析,心力衰竭并不是患者的首发症状,但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却以不同程度出现,其主要原因可能与患者合并心房纤颤等并发症而加重心脏负荷有关[1,3]。心房纤颤的发生率在本组资料中约为68.53%,是第二大并发症,推测其原因与本组患者多数为农民以及部分工人有关,这些患者往往对疾病的发现、诊断及治疗较晚而加重病情,这与邵也常等[4]的报道也相符合。此外,肺部感染也是本病的重要并发症,也是心衰加重最常见的原因。因此,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并给予治疗,可有效地降低并发症。对于已出现心律失常、感染等并发症的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并发症的治疗及注意心电监护,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3.4 死亡原因分析
本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为5.24%,死亡原因以心力衰竭为多见,其次为猝死、脑栓塞。心力衰竭为首要死因,在本组10例死于心力衰竭患者中,9例有长达15年以上的病史,其心功能贮备的低下及心肌收缩乏力可能是引起死亡的主因[5]。风心病也是猝死的高危因素,本组猝死2例,患者可能因电解质的紊乱引起心肌细胞膜电位不稳而猝死。此外,本组死于并发脑栓塞2例,致死率为13.33%,低于殷兆芳等[1]报道的22.2%致死率。由此可见,有效控制并发症、加强心电监护及维持电解质平衡,对于减少本病的病死率是尤为必要的。
综上所述,风心病仍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心脏病之一,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早期发现及预防并发症是降低其病死率的最有效方法。在治疗中,应有效地控制其并发症及诱发因素,加强心电监护。当然,鉴于心瓣膜病变形成后,内科保守治疗难于改变其病理基础,因而应根据患者的心功能贮备及手术指征,尽可能实施手术或介入治疗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从而提高其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1] 殷兆芳,吴士尧,严毓勤,等.长期生存的风湿性心脏病71例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5,21(12):1060-1061.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5-343.
[3] 刘玉杰.中老年风湿性心脏病160例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3):405-407.
[4] 邵也常,吴勇,刘小清.广州地区1999和2000年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315例患病年龄、病程及其病情转归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9(31):18-20.
[5] 徐学勤.老年风湿性心脏病86例临床资料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8,14(5):445-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