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286例临床分析

2011-02-12张太祖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2期
关键词:脑栓塞风湿性主动脉瓣

张太祖

(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内2科,广西 河池 54640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及抗生素的应用,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仍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心脏病之一[1]。笔者对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诊治的286例风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6例,均为2007年1月到2010年12月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内2科收治的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病例诊断符合《内科学》(第6版)风湿性心脏病诊断标准[2],同时排除先天性瓣膜病变及老年退行性瓣膜病变患者。286例中,男69例,女217例,男女比例约1∶3.1;年龄16~76岁,平均(53±7.5)岁;有风湿病史者192例(67.13%),病程2~27年,平均(19±4.5)年;286例包括农民178例(62.24%),工人70例(24.47%),学生2例(0.70%),家庭主妇17例(5.94%),干部14例(4.90%),其它5例(1.74%)。

1.2 瓣膜病变类型

①二尖瓣病变:单纯二尖瓣狭窄85例(29.72%),二尖瓣狭窄与二尖瓣关闭不全115例(40.21%);②主动脉瓣病变:单纯主动脉瓣狭窄6例(2.09%),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例(1.40%),主动脉瓣狭窄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9例(3.15%);③二尖瓣联合主动脉瓣病变67例(23.43%)。

1.3 主要症状及体征

出现心悸及气促265例(92.66%)、疲倦无力232例(81.12%)、咳嗽158例(55.24%)、咯血1例(0.35%),心前区疼痛9例(3.15%);体征:心尖搏动弥散252例(88.11%)、肝肿大205例(71.58%)、紫绀34例(11.89%)、下肢水肿78例(27.27%)。

1.4 主要并发症

心力衰竭256例(89.51%)、心房纤颤196例(68.53%)、肺部感染178例(62.23%)、脑栓塞12例(4.19%)、心源性休克4例(1.40%)、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3例(1.05%)。

2 结 果

住院期间死亡15例(5.24%),死亡原因:心力衰竭10例(66.70%),猝死2例(13.33%),脑栓塞2例(13.33%),心律失常1例(6.67%)。

3 讨 论

3.1 病例构成

本组资料显示,男女患病率之比约1∶3.1,女性明显大于男性,表明本病患者以女性多见;286例中,风湿病史者占多数(67.13%),提示既往史在本病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感染、精神紧张或劳累等是发病的诱因;从患者的职业分析,风心病主要分布于农民(62.24%),其次为工人(24.47%),这可能主要患者所处的生活环境及医疗条件等因素有关,改善生活环境及医疗条件可能有助于减少这部分患者的发病率;我县的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年龄偏大,可能与患者的耐受性好及因经济原因未能及时就诊有关;本组资料也表明,在瓣膜的损害类型中,以二尖瓣受累最为常见,其受损率达69.93%,其次为联合瓣膜病变,受损率约23.43%,尽管主动脉瓣的受损率相对较小(7.45%),但此类患者易出现胸痛、甚至猝死,不可忽视。此外,本资料未发现单纯肺动脉瓣及三尖瓣受累者。

3.2 临床表现

心悸、气促、疲倦无力等是风心病的主要症状,多数患者具有一种或几种,但这些症状并非本病的典型症状。本组资料显示,90%以上的患者出现心悸及气促症状。咳嗽也是本病的临床表现之一,本组咳嗽158例(55.24%)。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也可表现出心前区持续性的隐痛或闷痛,少数患者则自诉心前区绞痛,因此,临床诊断需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胸膜炎、神经官能症等引起的胸痛相鉴别。

3.3 并发症分析

心力衰竭、心房纤颤、肺部感染是本病的主要并发症。心力衰竭列于首位,根据患者的病史分析,心力衰竭并不是患者的首发症状,但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却以不同程度出现,其主要原因可能与患者合并心房纤颤等并发症而加重心脏负荷有关[1,3]。心房纤颤的发生率在本组资料中约为68.53%,是第二大并发症,推测其原因与本组患者多数为农民以及部分工人有关,这些患者往往对疾病的发现、诊断及治疗较晚而加重病情,这与邵也常等[4]的报道也相符合。此外,肺部感染也是本病的重要并发症,也是心衰加重最常见的原因。因此,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并给予治疗,可有效地降低并发症。对于已出现心律失常、感染等并发症的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并发症的治疗及注意心电监护,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3.4 死亡原因分析

本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为5.24%,死亡原因以心力衰竭为多见,其次为猝死、脑栓塞。心力衰竭为首要死因,在本组10例死于心力衰竭患者中,9例有长达15年以上的病史,其心功能贮备的低下及心肌收缩乏力可能是引起死亡的主因[5]。风心病也是猝死的高危因素,本组猝死2例,患者可能因电解质的紊乱引起心肌细胞膜电位不稳而猝死。此外,本组死于并发脑栓塞2例,致死率为13.33%,低于殷兆芳等[1]报道的22.2%致死率。由此可见,有效控制并发症、加强心电监护及维持电解质平衡,对于减少本病的病死率是尤为必要的。

综上所述,风心病仍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心脏病之一,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早期发现及预防并发症是降低其病死率的最有效方法。在治疗中,应有效地控制其并发症及诱发因素,加强心电监护。当然,鉴于心瓣膜病变形成后,内科保守治疗难于改变其病理基础,因而应根据患者的心功能贮备及手术指征,尽可能实施手术或介入治疗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从而提高其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1] 殷兆芳,吴士尧,严毓勤,等.长期生存的风湿性心脏病71例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5,21(12):1060-1061.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5-343.

[3] 刘玉杰.中老年风湿性心脏病160例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3):405-407.

[4] 邵也常,吴勇,刘小清.广州地区1999和2000年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315例患病年龄、病程及其病情转归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9(31):18-20.

[5] 徐学勤.老年风湿性心脏病86例临床资料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8,14(5):445-446.

猜你喜欢

脑栓塞风湿性主动脉瓣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的超声特征及其临床诊断分析
对比分析二叶式主动脉瓣与退行性三叶式主动脉瓣的超声及临床特点
22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主动脉瓣下狭窄的再次手术
12例二叶式主动脉瓣超声心动图的回顾性分析
超高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术期护理分析
蒙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101例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与护理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栓塞临床研究
美托洛尔在风湿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