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理念下的城镇建设——以北京四季青镇建设发展为例
2011-02-12芦建国程治国
芦建国 程治国 陈 璇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南京 210037
1 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的内涵
1.1 低碳经济
当今世界,人们在追求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面临着来自能源枯竭与生态恶化的威胁,低碳经济概念由此产生。“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1]。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其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
1.2 低碳城市
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下的产物。所谓低碳城市就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低碳城市建设是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将引领未来城市建设的新趋势。
低碳发展是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必然选择,有效利用能源是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制定实施中国城市的低碳发展战略,加强城市公共治理力度,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城市进行科学的城市规划,高效利用土地和能源,实现工业布局低碳化、循环化,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倡导绿色消费。要求建立量化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指导低碳城市建设与发展。
2 中国建设低碳城镇的背景与意义
截至2009年,中国的城镇人口已达到了6.22亿人,城镇化率提高到46.6%,但与中等收入国家61%、高收入国家78%相距甚远。未来10~15年中国仍将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预计在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6%~58%。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表现突出的是城市能源消耗急剧增加,排放量大。中国城市的代谢量统计表示:城市消耗了全国钢铁的86%,铝材的88%,铜材的92%,水泥的75%,能源的80%;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国的90%,二氧化硫占全国的98%,化学需氧量占全国的85%。此外,随着城镇化推进和收入水平提高,城镇居民消费方式的改变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了更大压力,例如私家轿车的剧增、住宅面积的扩大、家用电器的升级等对中国各大城市交通拥堵、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因素给中国已十分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带来更大压力,也将给中国政府的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带来更大考验。在这种背景下,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而低碳城镇化将是中国引领全球新一轮经济发展和实现绿色和平崛起的必由之路。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低代价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战略选择。既促进节能减排,又推进生态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国家正在开展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本质上一致,与国家宏观政策吻合。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主要是针对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中碰到了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矛盾,要用发展的思路和途径来解决[2]。国家“十二五”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课题研究,也涉及了绿色发展的内容,包括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等议题,目的是追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或者说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污染实现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3 北京四季青镇低碳建设实践
目前中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示范和建设各种发展类型的城市,诸如生态城市、清洁能源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等。探其实质,仍感缺乏一条主轴。人类活动足迹加剧了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应对的巨大挑战。北京四季青镇建设紧紧抓住低碳发展的主轴,配以生态的要求,推动技术发展和建立低碳经济,力图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建设最先进的低碳型城镇。
3.1 四季青镇概况
四季青镇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部,地处五环路内1 040km2的规划区域内,东至白颐路,东北与海淀乡相连,西至香山,南至阜石路,邻玉渊潭农工商总公司,北与玉泉山、颐和园接壤。镇域总面积40.92km2。镇下辖13个行政村,39个企事业单位。
昔日的四季青曾因为四季常青的新鲜蔬菜而得名,今天的四季青已经走上一条以绿色生态产业为基础的发展之路.全镇的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资产总额达143.56亿多元。经济渐入良性循环,镇集体经济在大调整中始终保持着总收入年均递增10%,纯收入年均递增8%以上的发展速度。2009年全镇区域总收入达到53.1亿元,纯收入达到10.2亿元,其中集体账内总收入22.1亿元,纯收入6.1亿元,上缴税金1.03亿元,人均劳均收入2.1万元,人均纯收入7564元。
3.2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四季青,实现“弯道超越”
3.2.1 观念制度创新
推行低碳经济,前提是实现生态环境观念上的创新,并要满足3个要求:一是要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自然资源存量;二是运用生态学模式重新设计产业工艺与流程;三是改变以往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3]。
面对新的形势,四季青镇党委对经济如何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上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四季青在西山香山旅游区内,是北京市的上风上水,又是北京市的水源保护区,北京市第三自来水公司在镇域内取水,供水量占京城用水量的1/4,水质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要。著名的北京颐和园、玉泉山、静宜园都集中在这一地区,有良好的旅游资源。
镇党委认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地区在北京市环境建设中的特殊重要地位。为此镇党委决定:走“优美环境立乡,绿色产业兴乡,建设田园式城市家园”之路,探索一条以全新的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以发展绿色产业为基础,以改善环境为突破口,加快结构优化升级,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向城市经济迈进的路子。
根据这一战略,从2000年至今,四季青镇政府与南京林业大学经过近十年的合作,共投入绿化美化建设资金达6亿多元,使得四季青绿化达到“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环上成带”的景观效果,已经逐步建成宜居、宜科研办公、宜文化商务会展、宜教育、宜旅游观光体育休闲的京西北的“绿谷氧吧”。“绿谷氧吧”的战略创意将四季青地区的新鲜空气源源不断的输入市区,使四季青成为北京市西部的郊野公园和绿色生态屏障。北京市科委于2008年批准了四季青镇为北京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4]。
3.2.2 结构调整优化建设
通过实行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加快建立以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型经济体系。
1998年,四季青镇第一产业总产值10 565万元,占总产值的13%,第二产业总产值63 356万元,占80%,第三产业总产值5 222万元,占7%。
世纪之交的2000年,镇党委提出了解放思想,优化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第一产业,变“二、三、一”为“三、二、一”的经济结构格局,以绿化作为向第三产业跨越的桥梁。从产业结构上,通过绿化环保事业的发展,从传统的种植、养殖农业经济形态向生态经济型转变,以绿色为基础改善环境,开发旅游、服务业等,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跨越。“绿谷氧吧”战略,促进了绿色产业的发展。把副食品基地变成北京的“绿谷”和“氧吧”,以锦绣大地公司科技农业示范园、果林所四园基地、双新樱桃园为代表的绿色环保种植业,开辟了旅游休闲的新市场,吸引了大批城市人前来采摘、观光,为第一产业的升级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
“绿谷氧吧”实施的五年来,四季青镇产业结构已由二三一彻底转变为三二一的格局。2005年全镇集体总资产95.0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收入2 878万元,占总收入的1.45%;第二产业实现收入59 042万元,占总收入的29.82%;第三产业实现收入123 398万元,占总收入的62.32%。到2007年底全镇集体经济中第三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74%,在“十一五”末更达到80%[5]。
3.2.3 科学技术创新
四季青镇政府重视对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领域科技创新的支持,瞄准低碳经济领域的相关技术,加强科技储备,以科技创新推进低碳经济。最有代表性的科技创新为恒有源浅层地能产业基地。
体现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恒有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中央液态冷热源”环保新技术推广应用已在镇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并率先使用。该技术首选浅层地能为供暖替代能源,以其国际首创的浅层地能采集技术为核心,结合热泵和暖通成熟技术进行系统集成,开发出了节能环保为一体的“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据测算,应用恒有源的这套系统1 000万m2建筑每采暖季可替代燃煤37万t标煤;节省运煤运灰车辆9万车次,节省汽油1.3万t。可减少排烟量50亿m3,减排颗粒物1.6万t,减排二氧化硫0.9万t,减排二氧化碳94万t。这项新技术诞生于北京申奥成功之际,它的推广应用已超越了普通的企业行为,成为北京落实“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的一个成果。
3.2.4 绿色环保建筑
开发绿色环保建筑,倡导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既是对建筑节能的有力带动,也是引领建筑技术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调整建筑业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群众居住质量水平、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6]。
因此,四季青镇大力推进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实施城镇民用供暖节能改造;打造绿色新建公共建筑和住宅新模式等。根据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3%~5%的可建面积,四季青争取用足政策优势,围绕绿色做文章,建成了以高档现代绿色生态办公区“清华科技园慧谷园区”、“振兴绿色生态园”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产业物业群体80.2万m2。园区设计理念先进,供电制冷、供暖采用环保设计,达到超前生态型、独立型的绿色生态办公目标。
3.2.5 提高碳汇能力
森林碳汇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备二氧化碳的能力。城市森林建设中,尽量选用高固碳释氧能力的乡土树种。
四季青镇坚持将培育城市森林作为城市“氧补偿”和气候“降温”的重要措施,全面实施生态风景林建设工程,多渠道拓展绿化空间,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率和碳汇能力。森林资源培育、管护和利用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组织、制度和工作体系。“绿谷氧吧”生态园区建设新增生态林2万多亩,截止目前,全镇林地总面积2173hm2,林木绿化率53%。通过合理选配植物种类,已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据研究,按北京地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有效日数127.7d[7]计算,全镇绿地每年吸收二氧化碳49.03万t,释放氧气34.13万t。此外,由于大规模种植树木花草,2005年四季青的自然降尘、悬浮微粒、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比1999年降低30%左右,这些指标的降低,至少为四季青节省了1亿元的环保费用[5]。
4 结语
四季青低碳城镇建设经验,为我国城乡结合部小城镇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可贵的借鉴,为我国生态农业的实施做出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也为发展经济与生态保护的相辅相容、共同发展,做了无可辩驳的有效尝试。
[1] 蒋有绪,张炜银.谈谈森林城市和低碳城市[J].中国城市林业,2010,8(2):4-7.
[2] 周宏春.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与途径[J].理论视野,2010,(2):33-34.
[3] 冯之浚,牛文元.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9,(8):13-19.
[4] 柯持续.北京四季青镇等成为市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N].科技日报,2008-7-29(9).
[5] 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党委等.绿色的延伸[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6] 刘怡君,付允,汪云林.国家低碳城市发展的战略问题[J].建设科技,2009,(15):44-45.
[7] 陈自新,苏雪痕,刘少宗,等.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3)[J].中国园林,1998,(3):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