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彭镇华教授在考察扬州会上的发言
2011-02-12彭镇华
编者按:2011年4月26-28日,国家林业局组织有关专家对扬州创森工作进行现场检查。本文为国家森林城市专家组组长彭镇华教授在扬州市创森汇报会上的讲话,由本刊编辑部根据讲话录音整理,并经本人审阅。
这次来考察,扬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今天王书记、谢市长,几乎方方面面的领导都到了,说明对此项工作非常的重视。就我个人讲,每次回扬州感到非常亲切和温暖,在此我也代表江老师及家人再次表示衷心感谢。
80年代后期,我们曾在瘦西湖熙春楼提了两句话,“个园梅岭三元路处处园林,平山瘦湖念四桥幅幅山水”。意思是我们的家乡不管是城里还是城外,的的确确是一个山水如画的城市。
90年代开始,我们陆陆续续做了一些工作,我跟江老师说,国家需要一个大的规划,当时林业部提出两个目标:一个是发达的林业产业,一个是良好的生态。良好的生态是什么样子?我们提出要有一个大的工程,就是要建立一个“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中国森林生态网络布局和架构就是点、线、面相结合的大的生态系统。也就是在这个大环境里我们做了上海、江苏的现代林业规划,同时把扬州做了生态网络点。去年在江苏省委的邀请下,我和江老师、夏厅长等一同去江南几个城市现场看了下,非常受鼓舞,非常振奋人心。这次我们又看了苏北地区,以扬州为主体的城区以及城外,包括江都、邗江、高邮等,变化太大了,真是高兴至极,深受鼓舞。江苏省领导提出两个率先,打造绿色江苏,建设生态家园。我们与江苏专家做的《绿色江苏现代林业发展》和《扬州现代林业发展与规划》,原来图纸上的蓝图,是想像的、是理想的、是超前的,今天很多规划上的东西已经初步展示在眼前,展现在大地上,非常高兴。
扬州确实是实现了率先,在我们国家是一个先进的范例,在水乡是先进的典范,这是当之无愧的,我今天到这里来非常激动,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但是好在以前江泽民总书记对扬州有个定位,“把扬州建设成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值得大家学习。怎么理解“名城”,江苏省的名城那早就是了,中国的名城不是总书记的期望,我的理解是世界一流的名城。当时我有幸听到扬州很多领导讲到,有两点我印象非常深,一点当时法国总统希拉克回访,江主席说我的家乡不比希拉克的家乡差,是自豪,是满意。第二点对我印象非常深,希拉克在饭桌上谈到中国古代的文化,特别是青铜器和运河,有些领导不大服气,总书记讲在这个桌子上没有人超过希拉克。这个我也感到很骄傲,中国的文化成为世界领导都很感兴趣的话题,说明有影响力。名城是一个高水平的名城,是一个世界一流的名城,绝不是中国名城,中国名城早就是了。
第二个怎么理解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首先我的体会是有继承和发扬。我从扬州的文化当中举个例子,文化很宽。首先大家要说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有区别吗?当然,文明的概念和内涵比文化更丰富。比如说扬州的园林,我可以说是在中国最负盛名的,在明清时代,中国的园林工艺设计大师都在这里,中国第一部园林大作《园冶》,就是明代末年,计成(字无否)所著。他的作品在扬州有出现,影园就是,今天还有遗址,所谓影园就是水同林的交互相映。我觉得我们扬州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很大的缩影,是一个世界上的奇葩,它包含了哲学、文学、艺术等方方面面,包括建筑等,都熔于一炉的这么一个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或者有人说是一个熔炉。
古代文化,明清时扬州园林达到非常高的水平,所含有的文化非常丰富。比方说“个园”,它就是一个“个”字、园字,后来有人解析,“月映竹影千个字”,竹子的叶子就是一个个“个”字,或者说个园就是说的竹园。如果考证中国文字来说,中国字“竹”的独体字就是个字,它的双体字就是竹字,大辞典里还有三个竹字、四个竹字的,现代不用而已,就像我们说木字,一个是木(独体字),两个是林(双体字),三个是森(联体字),这含有丰富的内涵,到今天还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所以说有继承和发扬。比如竹子,大家很熟悉的,苏东坡有个定位,“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他把中国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做一个定位。是把精神文化放在物质享受前面,我宁可要精神文化放在第一位,我情愿少吃一点、瘦一点,甚至没肉吃,但我还要精神的享受。这就是中国竹子文化内涵。大家知道“扬州八怪”,是挖掘的很好的一个文化传承,郑板桥有一句很值得我们学习,他说“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是说中华民族本来就有气节,有精神文化,即使再高,还是很虚心还是宽容,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外国科技史大家李约瑟,他写了中国科技史一句话,很有意思,他说竹子文化就是中亚文化,我在上海园林刊物上说竹子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竹子所含有的文化内容是非常非常丰富的,我这本书是写竹子的,《绿竹神奇》,当时江总书记看到我跟江老师写的一本《世界竹藤》,他说你们写了竹子还可以写一本跟文化有关的书。我们花了三年八个月,写了120万字,跟同志们讲,不是我们有本事,是中国在一个物种上有如此丰富的文化底蕴,才有这本书。这可以说是中国竹文化当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我的体验,要有总结,还要发扬,交相辉映呀!
现在外国都提倡,城市里面搞林业向自然化发展,这是世界上说的很多的,最为行时的,最为倡导的。近自然林也就是这个林子相似于自然,其实这种思想中国早就有了,比方说计成写《园冶》这本书,他有16个字,前8个字说的就是这个,他说这个造园,“虽为人作,宛似天开”,这种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从老子就是这么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必须学习自然、模仿自然、追寻自然。人在自然中是很渺小的,是它的一部分,是这个观念。我觉得这个部分现在世界上可以交相辉映。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二分明月”、“数点梅花”、“堂前无字画,不是旧人家”,丰厚的文化积淀,培养出了“扬州八怪”,以及扬州的英才辈出。
我觉得扬州这个城市的文化非常深厚,扬州是一个光荣的城市,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清代的史可法就是名垂青史。他不投降,不管是多尔衮还是多铎劝降,他抵抗到底,是一个民族英雄,当然今天不能过分宣传,因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就像歌里唱的,56个民族,56朵花,爱我中华,爱我中华,但是民族气节还是要有的,关键是这个。这就是扬州为什么是一个光荣的、是一个英雄的城市,过去有史可法,今天,在抗日战争到建立新中国时涌现出的江上青等一批扬州人,不是一个二个呀,真是洒热血抛头颅,背井离乡,那是非常感人的,那是一大批的在皖东北建立根据地,这种精神交相辉映。
现在世界吹得很凶的,就是低碳了、绿色产业了,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我们怎么去发扬呢。我记得扬州有一个对联很醒目,就是:书香门第,勤俭持家。什么叫书香门第?就是有文化,什么叫勤俭持家,勤就是劳动,是“开源”,俭就是节约、节约资源,低碳,中国人早就知道而且这样做到了,中国跟美国不能比,我们消耗的只有他的多少分之一,才能在最富有的美国存有几万亿美元,中国之所以有今天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你说低碳,宏观而言,中国人早就是低碳了。我们消耗能跟你美国比吗?你坐汽车,你有尾气,这个不能比,中国还是温饱的阶段,中国人还想着留一点东西给后代呢,还有这个精神文化在里面。
我说多了,王书记是我们的老领导,又是我们家乡的领导,我汇报一点思想工作。这几年,我们在城市森林这块,做了六省,包括江苏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六市,除了扬州以外,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成都市,现在还有唐山市。总结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我们提出了一个理念三个转变,一个理念就是必须要林网化、水网化相结合的生态系统,我觉得水是城市里的非常重要的生态因素,而且是我们可以改造的。我讲林网化、水网化相结合的就是扬州的经验,我们在扬州学到的,林网化与水网化相结合的一个生态系统工程。三个转变,一个转变就是过去我们比较注重视觉效果,转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这个轨道上来,就是城市建设不能光靠视觉效果好,还要考虑到人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要心、身健康。第二个转变,就要把过去比较注重地面的土地扩展的绿化,转移到空间的占有,现在城市里土地很少了,关键是空间的占领,这个可以说不增加土地就可能翻若干番。因为我们现在城市里空间占有率很低的,扬州是比较好的,还有大树,有的地方大树很少。一般是地面10米到15米还有一点树、一点叶子,15米以上基本上就很少了,15米到30米基本上没有占领,这个空间巨大,这是应该以以乔木为主体,这是要特别注意的。第三个转变,就是把城郊结合部变成城市绿化的林网化、水网化的一个重要的骨架。我们每次跟叶主任到全国各地开会,我们都建议把水应该作为积极性的因素,而不是消极性因素,中国的水文化非常丰富,山文化非常丰富,有水才有灵气。北京缺的就是水,如果北京增加10%的水,那北京的环境要好得多了。所以说水是一个很积极的因素,我很高兴叶主任把水的质量进行一些指标检查,我们原来对城市水的要求是“林荫气爽、鸟语花香、清水长流、鱼跃草茂”。这个水不是污水,如果是污水就不可能有正的关系,而是负的关系,所以我在全国各地强调讲“这个水”。
第二,我觉得一个城市要有文化,没有文化一个城市就没有灵魂,应该提到这个高度。第三就是大树的问题,我说大树才能够起大作用,但是有的人移栽大树,移栽古树,这个风气不好,特别是对树木砍头去臂不好,懂行的中国人、外国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个残废,不是健康的,不是优秀文化的显示。中国从孔老夫子就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仅人跟人之间应该平等,在西方人眼里对动物也是很爱护的,树木也是生命啊,你怎么能砍头去臂呀?现在有些地方特别是北亚热带,对樟树是极大的潜在威胁。这有实例,1993年一次寒流由北从赣江南下,包括樟树镇大部分樟树都冻坏了。现在很多人栽樟树砍头去臂。我觉得苗圃不能这样干了,一出圃就两米截干,如果像法桐还可以,像香樟一截干每年都长不好,看叶子有的颜色不好说什么是新品种,其实不是新品种,是生长不好,它的叶子,只能维持生命,不能充分发挥它的生态功能。扬州这个地方古树当中特别是银杏非常好,栽了很多银杏,将来扬州的银杏会成为最主要的树种,还有枫杨、杨柳等等,樟树可能在有些地方会存在潜在的危险。包括修剪这个话题,我在多少次会上都强调这一点,很多外国人现在也不一样,外国人现在提倡近自然了,过去不是的。过去园艺思想是人为很强的,比如栽树,马路上一定是一行树,是等距离的栽植,是同树种,是同年龄的树。近自然林就不是这样了,不应该是同样的树,同年龄的树等等。不能像解放军站岗一样严肃,五米一棵,四米一棵;而应该是一组组、一群群、一块块、一带带的,这才是自然的。说修剪,本来中国的植被是非常丰富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常绿的、落叶的、攀援的、地被的都有,偏偏栽的要统一简简单单、平平整整的,不停的修建,劳民伤财。中国做的池塘是自然性的,没有像外国要方就是长方形、四方形的,要圆就是正椭圆形,几何式的,这都是人为的因素,今天人家已经在改了,我们要像世界过去看齐。还有个经济问题,有些城市,如北京每年的冬天用布把树包起来,说是给树穿衣服呢,这个钱花的冤枉,我说这树长的自自然然,就像人一样有高有矮,有胖有瘦的,自然健康就是美啊,非要一样的就是美呀?不对,那是特殊的状况下,你要人也要一样吗?都像你这样标准,像现在选什么模特儿一定要1米7以上,都是瘦的不能干活的,应该说健康就是美啊,自然界就是丰富多彩吗,还要强其所难,这个树不适合就别种了吗,中国这么多树你干嘛非要种这种树了。要多用乡土树种,我们提倡地带性植被,扬州有很多,像农村里水杉、池杉,这几年我们在长江里面搞“兴林抑螺”林业血防工程,我发现杨树长的非常好,长了20年不行了,你能不能在杨树旁边栽一个珍贵树种,长慢一点不要紧,等杨树长大了,我那颗树也长高了,杨树再砍掉就是了。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同时或交替使用是可以的,我们可以早一点去绿化,先绿起来。
扬州条件非常好,建设一个世界一流的具有中国文化传统丰富的美轮美奂的山水园林城,我以扬州人为荣,为完成我们江总书记提出的“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