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医学类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2011-02-12卢彩雯
卢彩雯 沈 键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
高职院校医学类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卢彩雯 沈 键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
为加强我院医学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我们采用自制的《就业心理调查》问卷,抽取了600名现在校的医学类专业高年级学生(2011届毕业生)进行了调查,以了解医学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学生的就业倾向总体是积极向上、自我进取的。就业态度也较现实,对就业指导的需求既强烈迫切又全面长期,但缺乏就业的自信心。因此建议建立全面系统的就业指导体系,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加强就业心理的辅导和咨询,建立、健全就业信息网络。
医学专业高职生;就业心理;问卷调查
为加强我院医学类专业在校生的就业指导,我们于2009年11月对我院2011届医学类专业毕业生进行了就业心理调查。择业是大学毕业生人生的一次重大抉择,也是对其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一次检验。充分了解学生的就业心理,对指导学生就业工作时能做到有的放矢。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届医学类专业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随即抽取不同学制,不同专业的学生。
1.2 方法
对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就业心理调查》600份,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就业的态度,信心,对就业政策的了解,就业中需要指导的需求等共计25个封闭性题目和1个开放性题目。收回有效问卷542份。
2 结 果
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58.2%,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的占52.1%,求职时首先考虑个人发展的占41.1%,面对就业难选择提高技能的占55.2%,先就业后择业的占45.2%,认为靠优秀的综合素质才能从众多的同等求职者中胜出的占50.2%。
3 讨 论
3.1 医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通过此次调查,普遍反映出的一些问题:①学生自信心不足:一些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过低,缺乏自信,无法再用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本调查中,16.9%的学生米娜对就业市场的竞争没有一点信心,信心不足的也有16.3%。②就业压力大:毕业生刚刚走出校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学习的方式以及人际关系的变化,使毕业生感到焦虑不安,本调查中有45.2%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说明现在多数的学生就业观比较成熟。③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毕业生总是期望一走出校门就有符合自己专业、兴趣,条件好的职业。对月薪、地理位置、工作性质、行业等挑剔不已。本调查中,毕业后的第一份月薪定位在500~1000元的占75.2%,当期望值与实际不符时选择先干着再说的占45.2%,当专业不对口时57.1%的同学将先找份工作以后待机再向专业方向发展,54.1%的同学认为有合适的工作什么地方都可以就业,说明很多毕业生已经意识到竞争的激烈,多压力大的影响下,能够用比较现实的眼光看待问题。知道要努力加强自我能力的培养[1]。
3.2 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多数学校已经都开展了就业指导课,本调查中52.0%学生认为在求职中最困扰他们的因素是信息量少。高职学生多数年龄小,心理不够成熟,阅历肤浅,在求职择业方面对市场竞争的残酷和创业的艰辛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因此,做好思想教育很重要。为学生建立就业信息网络,提供就业岗位信息灯,让学生有途径了解到相关的信息,调整自己适应变化[2-5]。
总之,学生就业就一个过渡的关键时期,学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后,也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顺利从学校生活融入到社会环境中,只有共同的努力,就会取得成功。
[1] 曹新美,曾泽鑫,温义媛.大四学生就业心理倾向调查分析与建议[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26(1):129-131.
[2] 欧阳霞,李德平,茶金学等.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心理状态调查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2):71-73.
[3] 谌海燕.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及调适[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19-21.
[4] 王少梅.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6):69-70.
[5] 王刘琦.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5(3):12-21.
R-03
A
1671-8194(2011)15-01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