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临海”建设的树种选择与配置探讨

2011-02-12浙江省临海市林业特产局317000

自然保护地 2011年4期
关键词:临海市树种绿化

孙 建 敏(浙江省临海市林业特产局 317000)

“森林临海”建设的树种选择与配置探讨

孙 建 敏
(浙江省临海市林业特产局 317000)

正确选择树种和配置,是建立稳定的森林植物群落和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根据临海市的自然地理特点和树种生物学特性,以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乡土树种为主、引进树种为辅,乔木为主,乔、灌、藤、草相结合,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为树种选择原则,以生态优先、群落稳定,生态网络化,景观优化,多效复合为树种配置原则,对“森林临海”建设所适宜树种进行分析,并对城区绿地系统、乡镇绿化系统、公路生态廊道、河流生态廊道、农田林网建设等提出了科学的树种选择和合理的配置方式。

森林临海;树种;配置

以“山水福地、人居佳境、旅游胜地”为建设目标的“森林临海”建设,是临海市林业发展如何综合利用森林资源和功能,实现人与森林和谐相处、协调发展新阶段提出的需求。要建立稳定的森林植物群落和森林生态系统,正确选择树种和配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在“森林临海”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临海市的自然地理特点和树种生物学特性,对森林临海建设所适宜树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配置方式。

1 树种资源利用现状

临海市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植被属浙皖山丘青冈--苦槠林植被区,天目山、古田山丘陵山地植被片。自然植被有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等5个组、7个类型、15个群系,常绿阔叶林是其地带性顶极群落。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和金缕梅科的树种构成森林植被林木层的基本成分。主要建群树种有甜槠、苦槠、米槠、钩栲、南岭栲、栲树、青冈、青栲、石栎、木荷等,乔木层的其它树种还有杜英科、山矾科、冬青科、蔷薇科、杜鹃花科、豆科、茜草科、忍冬科、大戟科等的种类。

临海市现有的城市道路绿化树种以香樟、英国梧桐、广玉兰、杜英等为主,分车绿化带多种植龙柏、金叶女贞、红花继木、杜鹃等低矮灌木或草花,行道树常绿、落叶比例搭配较为合理,但树种的运用略显单调;不同道路绿地景观的差距较大,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城市道路绿地在植物配置时区分不明显;公园、学校、小区等绿化生物多样性水平不高。近年来,在绿化和苗木培育上往往更多的重视外来树种的引进,忽视了本地树种的开发应用,绿化的地方特色不突出。

2 树种选择与配置原则

2.1 树种选择原则

(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临海市自然植被主要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所以在树种规划中需要遵循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合理搭配,使之符合临海市自然森林植被所展示的自然规律与风貌。

(2)以乡土树种为主,引进树种为辅原则。应较多选用乡土树种,尤其是多用它来做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适当选择经过长期考验的外来树种作为骨干树种,满足不同空间、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城市森林建设要求,实现地带性景观特色与现代都市特色的和谐统一。

(3)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草相结合原则。在乔木骨架的基础上,再用灌木、藤本及草坪地被植物等配合作为血肉,紧密结合,构成复层混交、相对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充分体现园林绿化的优点与特点。

(4)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原则。

树种选择遮荫、净化空气、调节气温、吸附尘埃、隔离噪音以及美化观赏等生态功能外,树木提供用材、果实、油料、药材、香料等经济价值,也是树种选择时需考虑的因素,使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

2.2 树种配置原则

(1)生态优先,群落稳定原则。道路、水系、农田和城区绿化配置,应以营建舒适健康的生态环境,创造丰富多彩的植物群落,达到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和谐、系统稳定、功能高效为目的。同时,应考虑不同林网、生态公益林的功能要求及其对特殊立地条件的适应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建立相对稳定的人工森林群落。

(2)生态网络化原则。森林群落的规划要重视系统性与整体性,按照道路、水系、农田等用地性质、所在区域的功能要求,统一规划森林模式,有利于形成连接局部、覆盖控制整体的生态网络系统,取得结构上的完整性和功能上的高效性。

(3)景观优化原则。按照景观生态学的原理,构建森林群落,体现地域特色和城市风格,力求形成丰富多样的城市森林景观,营建现代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观生态格局。

(4)多效复合原则。森林群落配置要以实现生态目标为主导,兼顾产业经济、观光休闲等辅助目标的实现。生态景观建设要与经济效益相结合,通过科学地选择和配置植物,将苗木生产、林果生产和生态休闲观光等结合起来,实现林木最佳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效益,提升经济实力。

3 “森林临海”建设的树种选择和配置

3.1 生态公益林补植改造树种选择和配置

构建优质、高效生态公益林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师法自然”,促进仿地带性森林群落的形成。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的适生树种和经驯化能适应该地生境、能正常完成其生长发育过程的优良外来树种,尽量选择适应性广、根系发达、固土蓄水、抗风寒旱能力强、生长速度快、不易发生重大病虫害的树种。可选择树种有:木荷、苦槠、杜英、香樟、深山含笑、湿地松、火炬松、青冈栎、石栎、榉树、黄连木、榆树、朴树、栲树、浙江樟、南方红豆杉、马褂木、无患子、重阳木、香榧、杨梅、银杏、枇杷、柿树、厚朴、杜仲、毛竹、油茶等。

对于林下植被不丰富并以灌木树种为主,缺乏乔木树种的生态公益林,在保留阔叶建群树种的基础上,经疏伐后,再采用补植改造,加快形成针阔混交林。要根据改造区的立地条件、林分状态、疏伐强度及林下目的阔叶树种的萌芽数量来具体确定补植密度,选择适宜的混交方式、混交比例,补植点配置可以局部、块状及零星不规则等多种形式。

3.2 城区绿地系统建设树种选择和配置

(1)道路绿地

城市街道绿化的主要功能是庇荫减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道路绿化建设首先应满足交通功能的要求,充分发挥其隔离防护、生态维护和彩化美化的功能。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的道路绿化,防护效果最佳。市区的干道、快车道、慢车道和人行道用有乔木、灌木和草皮组成的绿地分离;对车辆和行人两用的道路,要尽可能用树冠茂密的乔木把上空荫蔽起来,但行车道上空不应被树冠全面覆盖,应在行车道中央留下天窗。树种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并结合应用适应当地道路环境、综合表现优秀的外来树种。可选择树种有:香樟、浙江楠、杜英、乐昌含笑、女贞、冬青、香泡、广玉兰、桂花、无患子、银杏、枫香、梧桐、法国梧桐、马褂木、合欢、栾树、榉树、白玉兰、樱花、三角枫等。适合临海市行道树搭配的形式可选择:A. 以无患子为代表的色叶树与其它树种的组合;B. 女贞与其它树种的组合;C. 以香樟为代表的常绿树与各种落叶树的搭配。

(2)公园绿化

公园绿地应选择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病虫害少,能满足公园绿地功能需要的树种。可选择树种有:乔木类:香樟、银杏、桂花、无患子、杜英、七叶树、白玉兰、苦槠、香椿、红玉兰、广玉兰、黄山栾树、罗汉松、金钱松、合欢、棕榈、金丝垂柳、浙江樟、枫香、马褂木、青桐、榉树、浙江楠、乌桕等;灌木类:夹竹桃、含笑、海桐、红枫、杜鹃、梅花、火棘、碧桃、紫薇、南天竺、山茶、栀子花、蚊母树、云南黄馨、八仙花、溲疏、石榴、蜡梅、蚊母树、红叶李、金丝桃、红花檵木、八角金盘、桃叶珊瑚、珊瑚树、木绣球、厚皮香、交让木、木芙蓉、羽毛枫、日本矮海棠、月季、小蜡等;地被植物:书带草、吉祥草、白车轴草、红花酢浆草、石蒜类、菲白竹、倭竹、中华常春藤、紫金牛、石菖蒲、葱兰、大花萱草、鸢尾、紫萼等;藤本植物:紫藤、木香、络石、凌霄、常春油麻藤、藤本月季、薜荔、爬山虎、扶芳藤。

在营建公园绿地生态系统时,要充分考虑立地条件和所选绿化植物的生态习性,合理搭配乔木与灌木、落叶树与常绿树、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的种植数量比例,使所构建的植物群落更为稳定,丰富景观多样性。注重植物配置的色彩调,冷暖色调搭配有序,满足不同使用人群的心理需求,以提高植物造景的质量和绿地植物景观的观赏性。例如,临海市常绿阔叶树中的青冈属、石栎属树种很多叶片质地较硬,色调较冷,可与枫香、檫木、鸡爪槭、杜鹃等暖色调植物配植在一起,使得整体植物景观趋于柔和。

(3)附属绿地

单位附属绿地要体现以绿为主的原则,树种应以常绿树种为主,特别是要增加乔木的比例,另外还要注意对树种的适应性、降尘、降噪功能及抗病虫能力的选择;居住区绿地要注意居民的喜好,选择居民喜闻乐见的植物进行配置,使小区的绿化具有亲和力,树种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充分考虑冠大阴浓的乔木,灌木多选开花品种,同时选择病虫害少的植物品种,基于居民对健康的要求,小区绿化的树种还必须无毒、无污染、无刺激性气味、无伤害性。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立体绿化,形成乔、灌、藤、草复层结构,增加单位面积绿化量,提高绿地利用效果。可选择树种有:枫香、金钱松、池杉、龙柏、月桂、白兰花、白玉兰、紫叶李、二乔玉兰、女贞、茶花、含笑、合欢、珊瑚树、罗汉松、海棠类、红枫、鸡爪槭等。模式可供选择:A、龙柏—红叶李+罗汉松—金丝桃;B、银杏—海棠+木槿—栀子;C、湿地松—十大功劳—石蒜;D、香樟—八角金盘—鸢尾;E、白玉兰—茶花—铺地柏;F、无患子—月桂+杜鹃—马尼拉;G、二乔玉兰—腊梅—月季;H、合欢—桂花+栀子—吉祥草。

(4)防护绿地

防护绿地应以乔木为主,乔灌结合,尽量利用野生地被,林下地面全覆盖。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根系深、萌芽力强、抗倒伏的乡土树种。可选择树种有:水杉、柳杉、白蜡、刺槐、枫杨、苦楝、香樟、紫叶李、落羽杉、枫香、黑杨、夹竹桃、广玉兰、紫穗槐、油茶、水松、马尾松、杜仲、三角枫、乌桕、江南、桤木、加杨、女贞等。

3.3 乡镇绿化系统建设树种选择和配置

以建设森林村庄为目标,采取与乡村文化氛围特色相融合的绿化形式,提高绿化档次,形成绿化、美化、香化、彩化和森林化的农村绿化景观。以体现地域性植被景观的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成熟的能适应本地区气候条件的外地树种。宜采用观花、观叶、观果植物有机结合,同时兼顾保健植物、香源植物、蜜源植物等。可选择树种有:落羽杉、桂花、红叶石楠、樟树、无患子、乌桕、夹竹桃、杨梅、浙江楠、杜英、乐昌含笑、女贞、冬青、香泡、广玉兰、桂花、无患子、银杏、枫香、梧桐、法国梧桐、马褂木、合欢、栾树、榉树、白玉兰、樱花、三角枫等。

村庄绿化可结合乡村特色,选择种植景观树种、苗木树种和果木树种等,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村庄绿化群落配置主要有围村林带、村庄道路、坑塘、庭院和公共场所的绿化美化。

3.4 公路生态廊道建设树种选择和配置

选择干形端直、树冠较大、枝叶茂密、根系固土作用强,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和重金属污染有较强抗污染特性和吸污能力,防噪声、防风、防雪效果好,寿命长、易管护,有利于交通安全的树种。可选择的树种有:香樟、女贞、浙江樟、龙柏、杜英、银杏、悬铃木、无患子、榉树、合欢、侧柏、黄连木、枫香、三角枫、刺槐、紫穗槐、栾树等。

道路生态廊道,其模式应为近自然的人工森林群落。一是选择具有较高生态效益的乡土树种为基调树种,如香樟、浙江樟、浙江楠、无患子、合欢等,二是结合较为适应当地环境、生长稳定的树种,采取带状、块状或株间混交等配置方式,以高大乔木或喜光树种构成森林群落的上层乔木层,以耐阴中小乔木和灌木构成下木层,从而组成稳定的森林群落。在人口密集的重要位置和节点,根据道路特色的需要选择观叶观花等景观树种,形成一定的景观序列。

3.5 河流生态廊道建设树种选择和配置

选择耐水湿、能形成亲水性特色景色,深根系、根系发达,固持土壤、抗蚀防崩,去污能力强,具有一定观赏性的树种。可选择的树种有:金丝垂柳、枫杨、池杉、落羽杉、水松、水杉、乌桕、湿地松、榔榆、木荷、深山含笑、枫香、乐昌含笑、杨树、柳树、女贞、珊瑚树、乌桕、重阳木、臭椿等。

根据河流的地貌特征,以行列式规则种植和自然斑块相结合的方式,营造生态廊道。采用复层群落配置,充分发挥林带的生态隔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同时,根据河道两岸不同的景观特色,进行不同的植物配置,营造不同的景观风格。河流的城区段沿岸的生态防护林带,其模式植物选择除了考虑防护功能外,还应当满足形成一定的景观效果和文化内涵的要求,将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相结合,运用植物形成空间开合和景观序列,构建滨河带状绿地。

3.6 农田林网建设树种选择和配置

选择根深、树冠窄,不易风折,速生、干直,抗寒、抗旱、抗高温、抗病虫害等,与防护对象协调共生,不能与作物有共同病虫害或是中间寄生的树种。可选择的树种有:水杉、池杉、湿地松、落羽杉、苦楝、柳树、枇杷、柿树深山含笑、无患子、夹竹桃、黄连木等。

农田林网规划在突出农田防护主导功能的前提下,与发展农村经济和形成多样化的田园风光相结合,形成多效能、高标准的农田林网,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收入,美化农村环境,保障城乡生态安全。农田林网配置模式根据宜建农田林网范围内的立地条件,本着因害设防的原则,确定网格面积、树种结构、林带结构和林带宽度。

4 结 论

根据临海市的自然地理特点和树种生物学特性,对生态公益林补植改造、城区绿地系统建设、乡镇绿化系统建设、公路生态廊道建设、河流生态廊道建设和农田林网建设等的树种进行科学选择与合理的配置,这对于稳定森林植物群落和森林生态系统,实现以“山水福地、人居佳境、旅游胜地”为建设目标的“森林临海”建设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S731.1

B

1004-7743(2011)04-0057-05

2011-07-28

猜你喜欢

临海市树种绿化
临海市白水洋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临海市古城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临海市强化地质灾害隐患治理连续14年实现“零伤亡”
沙湖立交绿化
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只顾眼前你就输了
一个树种的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