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2011-02-12吕淑华

中国林业教育 2011年2期
关键词:存在主义辅导员人文

范 蕊 吕淑华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商学院,山东威海 264209)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范 蕊 吕淑华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商学院,山东威海 264209)

存在主义教育是现代西方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强调个人的主观意识,注重自由选择,主张建立对话式的师生关系。这对当前的辅导员工作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存在主义教育;辅导员工作;启示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是20世纪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想中最大的一个流派,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德国,40年代流行于法国,50年代起传播于世界。存在主义以人作为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关注人的存在、价值与尊严。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流派最早只是一种对教育问题的设想,还谈不上系统的理论。1939年,奥地利存在主义哲学家马丁◦布贝尔发表一篇《品格教育》演说词,从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出发论述了教育如何促使人性自我完成的问题,这是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作。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哲学家莫里斯等人将存在主义引入教育领域,逐渐形成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流派。

存在主义教育从存在主义哲学基本原则出发,论述了教育的目的、过程与方法。

一、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简要解读

(一)教育目的

美国研究存在主义教育理论的教育理论家乔治◦奈勒说,“真正自由和个人的独特性的坚决的肯定,是存在主义为今日的教育哲学提出的动人使命。”“让教育为个人而存在。让教育教会个人像他自己的本性要求他那样的自发而真诚地生活”[1]。

因此,存在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个人意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并自由地发展自我和完善自己的人格。

(二)教育过程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认为,要赋予受教育者以适当选择的自由,“随着他的成熟程度允许他有越来越大的自由,由他自己决定他要学习什么,他要如何学习以及在什么地方学习与受训”[2]。

存在主义关于教育过程的认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教育是师生主体间自由交往的过程。师生之间是“我与你”而不是“我与他”的关系。师生间应充满信任与真诚。存在主义强调师生之间的对话才是理想的教育方式,“在对话中,可以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及存在的意义”[3]。

②教育是整体精神成长的过程。存在主义反对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3]。教育是个体自我教育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每一个学生成为他自己。“教育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3]。

(三)教育方式

存在主义教育理论推崇苏格拉底式的教学法、个别教学法和创造性教育。

苏格拉底问答法是从被教育者那里引出知识,由被教育者自己决定和选择。通过运用这种方法,老师以反讽的形式,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进而唤醒其内部潜在的自我力量,使他们“在探索中寻求自我永无止境的过程”[4]。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存在主义者特别重视个别教学,他们主张,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或教学进度方面,都要灵活,不可整齐划一。存在主义者认为,班级存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善于在集体中更好地发现自己,有效地培养个人的独特性[5]。

此外,存在主义教育思想认为传统教育最大的弊端是人们把自己的思想归属于一个可以栖身的观念体系,而泯灭自己鲜活的个性。因此,存在主义教育思想主张创造性教育,创造性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有利于社会文明的再造。

总而言之,存在主义教育是一种典型的西方人本主义教育。虽然存在主义教育理论因重视个人的自我实现而忽视集体教育,强调个人的道德而否定集体的道德等观点,带有个人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色彩,但它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及关注人的自由、选择和责任,强调个人意识的发展,主张建立对话式的师生关系等这些观点却对高校教育尤其是辅导员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二、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辅导员工作的首要任务

存在主义教育在其教育内容的特征上是人文主义性质的。它注意让学生在文学、历史的戏剧性事件中去体会人生。存在主义教育思想认为课程的全部重点应从事物世界转移到人格世界,即必须重视人文学科,如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学科的设置,以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完成。因此,学校应增设关于文学、哲学、历史和艺术方面的科目,以适应学生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但因各种原因,目前高校中人文教育缺失,特别是结构性的缺失。突出表现为学科设置上的功利主义——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间的比例失衡,最终结果就是禁锢了学生的自由发展,使教育变成了加工厂,部分学生头脑过于简单,缺乏基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金耀基曾说过:“对人间社会的理解与掌握,对美、善的品味与体认,对信仰、价值的承诺与执着,这些都不是科学、理性的知识所能担当,更不能垄断的。这些恰恰是人文知识、人文教育能够提供的。诚然,现代文明越来越加重了‘科学的属性’,但人类的文明永远不是科学所能包办的,人类的文明永远需要人文的滋养与丰润。”

辅导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应注意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辅导员可以找中文系的教授为学生开出人文教育书目,让学生对在大学期间需要读的人文图书有大致的了解,引导学生课后阅读,然后利用主题班会、讲座(或研讨会)、形势与政策课、道德与法律课的时间举办读书沙龙,让学生们就自己感兴趣的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多方面地吸收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伦理道德、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从而帮助他们提高明辨真伪、辨别是非的能力,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此外,辅导员也应注意自己的人文修养,从而在日常的交往中影响学生。存在主义教育观认为教育的目标不是教学生认识某事物或会做某些事情,而是要培养人的品格。名副其实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而品格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则需要教师无形之中的影响,“教育是通过某一人格选择世界,并在他人身上产生作用的过程”[6]。

(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是辅导员工作的使命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有权利自由选择,例如,学生可以选择自由地去听课,自由地去规划人生。但另一方面,当一个人在进行选择的时候,与此伴随而来的就是个人对环境和他人的责任。因此,辅导员应该在尊重学生自由选择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

但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发现,大学生的责任感缺失严重,部分大学生放弃了“责任”,他们认为自己不对社会的发展负有责任,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生活,并逐渐使之成为自己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体现在他们的生活、学习以及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表现为极端自私的个人主义。一旦遇到事情,首先考虑到的是个人的利益,丝毫没有责任意识。据笔者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大学生的入党动机问题上,有39%的学生认为“入党为了考公务员或找工作”;对“看到不文明行为,你会怎么做”这一问题,选择“会制止该行为”的占18.7%,选择“会劝说一下,听不听由他”的占41.9%,而选择“就当没看见”的占39.4%;对“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你会怎么做”这一问题,57.3%的学生选择“视情况而定”,仅有23.5%的学生选择“服从集体利益”。

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学生,既不能使自己良好地发展,在更远的层面上来说也不利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是每个辅导员工作中应该肩负的使命。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除了要求辅导员自身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之外,还要求辅导员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利用多种渠道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一个有效途径。一个人的责任感是认识过程、意志行为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这个统一的基础,就是实践。只有社会实践才能让学生在接触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过程中产生、培养及深化对自己应承担责任的认识,学会用理智的态度来分析问题。

同时,在日常的工作管理中,可以建立责任感监督管理机制。每个班级利用团支部日志为同学建立“责任表现卡”,如实记录大学生在校期间在社会责任、自我责任、集体责任方面的表现,对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表彰(或奖励),而对出现责任感缺失行为的学生,可给予口头批评(或其他惩罚方式),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哪怕是一个无意的选择负责,既然做出了选择就一定要勇于承担这种选择所带来的后果与责任,不能把自己的责任推给环境、学校、家庭或者他人。这样,逐步在班级形成责任氛围。

(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对话”关系,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任务

师生关系是存在主义教育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7]。他们认为,师生间应建立良好的对话关系,这里的对话不仅仅是一种言语对话,更是一种师生双方在彼此的沟通过程中的互相吸引、相互悦纳以及相互分享的良好关系。学生工作亦是如此,辅导员与学生之间也应是一种良好的“对话”关系。要建立良好的“对话”关系,首先辅导员应加强自身修养,凭借着自己的修养与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并得到学生的信任。信任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存在主义教育学家布贝尔认为,那些具有独立品格的学生不愿意听任自己被人教育,如果有人告诉他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问题是早已确定的真理,他们甚至会起来反抗。所以“……在品格以及整个人的教育领域内只有一条途径可接近学生:这就是他的信任。对于面临着一个不可信赖的世界因而惧怕、失望的青少年来说,信任就意味着使人豁然开朗地领悟人生的真理、人的存在的真理。当教育者赢得了学生的信任时,学生对接受教育的反感就会被克服而让位于一种奇异情况:他把教育者看作一个可以亲近的人。他感到他可以信赖这个人,这个人并不使他为难,而正在参与他的生活,在有意要影响他之前能与他相亲近”[8]。因此,作为辅导员,只能以自身良好的修养与真诚的态度来取得学生的信任,才能与学生展开真正的对话。

其次,辅导员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因材施教。存在主义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应成为新时期每个辅导员在工作中秉承和贯彻的理念。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反对无视学生的独特个性,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他自己。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应该帮助个人自由地成为他自己,而非强求一律。因此,辅导员在工作的时候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性格与个性特点,分别施以不同的教育。孟子总结出学生大致为5种类型,主张采用5种不同的教育策略,可以对辅导员的工作有所借鉴。“君子之所以教者有无: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意思是,君子教育人的方式有5种:有像及时雨一样滋润培育的,有教育其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的,有培养其成为一个业务精当的人的,有答疑解惑的,有以学识风范感化他人使之成为私淑弟子的。只有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保证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发挥。

辅导员工作不仅是一份谋生的职业,更是一项崇高的事业。随着国家与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日益重视,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要总结工作经验,更要在前人的教育思想中探索切实可行的方法,以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工作。

[1] 陆有铨.躁动的百年[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

[4] 雅斯贝尔斯.雅斯贝尔斯哲学自传[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5] 周勇.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德育意蕴[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7):42-45.

[6] 扈中平,刘朝晖.挑战与应答——20世纪的教育目的观[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7] 王坤庆.精神与教育——一种教育哲学视角的当代教育反思与建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8]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责任编辑 张仕固)

猜你喜欢

存在主义辅导员人文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积极心理学的批判与发展:存在主义给予的启示
人文绍兴
《归来》中的存在主义叙事
人文社科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