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白马山林场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2011-02-12姚慧俊叶君花郑楼福唐隆校
姚慧俊 叶君花 郑楼福 唐隆校
(浙江省遂昌县林业局 323300)
遂昌县白马山林场建场以来,生产销售木材是林场获得经济收入的主要方式,随着天然林资源日渐枯竭,尤其在1998年国家实施天保林工程禁伐天然林后,林场经济发展步入了“低谷”,林业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目前,可利用森林资源短缺,生产经营资金缺乏,后继资源培育滞后,而林场地形复杂,山高谷深坡陡,相对高差大,交通不便,又处于地缘劣势……林场林业发展何去何从?显然,实施改革转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刻不容缓!
1 林场概况
1.1 自然地理概况
白马山林场位于浙江省西南隅的遂昌县境内,距县城1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9° 07'03"—119°10'04";北纬28°36'43"—28°40'20",其北部西部为经济较发达的金衢盆地;其东部、南部为资源丰富的浙闽山地丘陵,与其相邻的乡镇有应村乡、三仁乡、金竹镇、大柘镇、新路湾镇等。距浙赣铁路干线龙游站60公里,丽龙公路31公里。白马山山体系浙江龙泉、福建浦城逶迤入境的武夷山系仙霞岭山脉的分支,主峰海拔为1621.4米,最低处海拔为900米,相对高差721米,整个地势东西走向。构成山体的岩石主要由凝灰岩、花岗岩、片麻岩等。林区内海拔700米以上的山体属于中坡中土层黄壤,由火山岩分化而成,土层厚30—80厘米。白马山林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地年绝对最高气温29.5℃,绝对最低气温-17.3℃,年平均气温 11.6℃,年降水量为2134.2mm,无霜期为170—180天。森林植被在全国分类中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热带。主要分布有天然常绿阔叶林,也有部分的天然黄山松林,人工林主要有杉木林以及一些竹林、茶叶等。综上所述,白马山林场的立地条件中等,土壤较肥沃、湿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物生长期较长,适宜于杉木、马尾松为主的用材树种的成林成材。
1.2 历史沿革
白马山原建有和尚寺,山地属和尚寺所有,为祠庙山。过去因开山种粮和烧山驱邪等社会活动及人为的采伐破坏,致使荒山面积增加,有林地面积减少。为绿化祖国,建立用材林基地,1965年5月,县林业局组织人员,进入白马山区进行为时6天的踏勘,发现白马山有国有山林14400亩。当时,国有山林尚无人经营,处于自生自灭状态。调查组认为白马山土质良好,劳力来源方便,具备良好的发展林业生产的条件,建议设林场进行管理,建立新的用材林基地。
1.3 社会经济概况
林场现有绕应村乡、北界镇至遂昌县城的简易公路,全长61公里(至北界),另一条经龙丽高速至新路湾下高速,过远路口、三井到白马山,全长45公里。在大平殿拥有一幢四层楼宾馆,面积1400m2,小木屋5幢,面积约500 m2,共140余床位,并配套大小会议室、餐厅等。住房总面积660平方米,其中60-70年代的土房占8%,主要为边远地区的护林点。固定资产总额达548万元。有架至公园中心的1万伏高压线2条,全长11.5公里(三井至大坪殿6.5公里,田铺至大坪殿5公里)。目前尚有1个护林点未通电,也未通机耕路;另一护林点设置太阳能电力发电。林场现有职工33人,下设生产科、多种经营科、财务科和森林公园。林场2009年的总收入达165万元,员工人均收入4万元,主要来自两块:(一)林产品收入。主要为木材,年采伐量1310立方米左右,年销售额103万元。(二)森林旅游业。林场下属的森林公园自一九九四年创建以来,相继投入350万元,改造和新建了一些基础设施,提高了接待能力,通过大量的宣传和优质的服务,有一定的知名度,已成为避暑疗养、旅游度假、会务及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基地。
2 存在的问题
2.1 交通相对不便
林场地处偏僻,距县城较远(45公里),交通相对不便,再加上路状较差、弯道多,成为旅游发展的瓶颈;资金缺乏,宾馆设施陈旧,景点道路无能力改造,造成硬件设施落后,加上宣传工作资金不足、力度跟不上,公园的旅游业实际情况与原设想相差较远。
2.2 林区分散
林场相邻五个乡镇、十三个村,而且林区分散。因此,公益林的防火等难以控制,保护森林资源任务重。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理尚再探索中,丞待提高。
2.3 管理体制尚不完善
林场管理体制尚不完善,不利于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不能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职工人数多、资金缺乏,林场的各项设施陈旧,房屋翻修维护资金用量大,林场本身难以解决困难。
3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依靠科技发展林业
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有人提出了“数字林业”的概念,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2)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指导林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要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3)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二要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三要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尽快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3.2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3.3 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3.3.1 林业的生态效益
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人们普遍认识到,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其生态效益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 林业的发展可以带来三种效益,在这三种效益中,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由以上可见,生态效益实质上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林业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时一致的。
3.3.2 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在忽视生态环境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时期,尽管当期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当快,但后期的经济发展却受到了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增长环境恶化的巨大报复,使得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或萎缩。在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的时期,不仅当期的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当然,我们应注意,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注重,并非消极的注重,而是积极的注重。如果采取消极的注重,即单纯注重生态环境而放弃必要的经济增长,那么,终究会因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而导致经济效益滑坡,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实力支撑会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失去现实意义或物质基础。有学者提出“生态效益经济”的概念,它充分反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4 结 语
兴办国营林场,建立新的林业基地,是党和国家在林业建设上的一项重要决策。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发展与进步的必然趋势。在现代林业全面实现经营体制改革、走科技兴林与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今天,国营林场也必将随形势的发展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发展所需、形势所逼。经过二十余年的改革发展,林场从集权式管理体制的桎梏中解脱出来,生产经营较之以前活跃了、“自由”了,林业经济建设水平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如今,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正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林业建设被提升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地位,以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 奚旦立主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闵成文,成升魁.发展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生态学的新纪元.中国生态学学会,2000.
[3] 遂昌县白马山林场.森林经营方案.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