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林业对苏州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
2011-02-12于明华
于 明 华
(江苏省苏州市林业站 215128)
目前,对低碳经济的研究、试点和讨论大都集中在工业特别是能源领域,而最有潜力的林业(固碳释氧)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森林具有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固碳效益的特性,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面对工业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各种障碍,根据现实情况,大力发展林业是全国低碳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
苏州也同样如此。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大力发展苏州现代林业建设,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社会、经济功能与作用,不但有利于推进苏州“三区三城”建设,实现生态、人居和谐发展,同时为实现苏州低碳经济的发展和战略飞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 序 言
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经济形态的总称,它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点,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1]。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林业将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2009年11月,国家林业局编制并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提出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 13亿立方米[2]。同时,中国宣布碳减排目标为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将正式进入碳总量控制时代。
作为江苏经济发展的排头兵,目前苏州市的总能耗占到江苏省的四分之一,截止 2009年,苏州万元GDP能耗在“十一五”期间累计降低超过 18%,而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建设低碳型城市也正成为苏州转型升级的重要议题。作为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之一,如何科学处理好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构建低碳发展模式,节能减排,建设低碳城市将日益成为苏州迫在眉睫的工作。2010年11月,苏州市低碳经济研究中心揭牌成立,预示着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里,苏州市经济的发展将会以低碳经济为主来研究发展,同时也将会成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领头。所以目前是苏州大力发展林业最佳的契机,与此同时,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发展,在苏州“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对全市林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 苏州林业概况
苏州地处亚热带北缘,全市总面积8488.42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截止 2010年,据江苏省林业局统计,全市森林覆盖面积达1028.92百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2.12%,其中有林地面积452.96百公顷,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面积119.38百公顷,四旁树折算面积456.58百公顷。
近年来,苏州坚持以建设最佳宜居城市为目标,提倡“低碳苏州” 、“绿色苏州”,把发展林业与生态、文化、旅游相结合,林业活力日益增强,森林资源总量、园艺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森林生态系统不断完善,综合效益持续增强。特别是2003年以来,出台了《关于加快“绿色苏州”建设的决定》,在省内率先启动“三绿工程”(绿色通道、绿色家园、绿色基地)。2007年,进一步明确“四沿(沿路、沿水、沿村、沿城镇)两点(单位、庭院)一区(生态片林示范区)”发展思路,全面启动两湖一江、村庄绿化等“八大绿化工程”建设,不断加快现代林业建设进程,初步建成布局合理、物种多样、水绿相融、景观优美、功能多样,具有苏州特色的现代森林生态系统,绣出了一幅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的精致双面绣。
3 发展林业对苏州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
3.1 发展林业有利于推进苏州“三区三城”建设
2009年,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提出“把苏州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样板区、开放创新的先行区、城乡一体的示范区,成为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城市、生态环境优美的最佳宜居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的战略总目标,为苏州林业提供了宽广的发展平台。
“三区三城”是该市“十二五”发展的总目标、总定位、总要求。发展林业有利于推进苏州“三区三城” 整体的规划建设,是建设苏州生态文明、实现生态、人居和谐发展的最佳途径。苏州在“十一五”期间,全市森林生态系统日益完善,城乡生态环境面貌得到了有效提升。先后建设了两千多个各具特色的省、市级绿化示范(合格)村,建成了上百项大型生态片林、绿色水廊、湿地林带、道路绿化等市级农村绿化重点工程。
目前,据相关院校测定,该市林业生态服务价值约为104亿元,为优化人居环境作出了巨大贡献;社会服务功能日益显现,形成了一批城市森林、湿地功能区,为人们提供休闲好去处,有效带动了商业、地产、旅游业发展。2010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生态休闲观光林业实现年门票收入3亿元,提供社会就业岗位1万多个。
3.2 发展林业是苏州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途径
《京都议定书》规定了两条主要减排途径:一是工业直接减排,即通过工业减产或技术改造直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二是通过森林碳汇来进行间接减排,充分发挥森林的固碳释氧功能[3]。
科学研究表明,森林蓄积每生长1立方米,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放出1.62吨氧气[4]。森林固碳由于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好,已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IPCC历次评估报告认为,林业是未来 30-50年成本较低、经济可行、具有多种效益、且可以和适应措施相结合的减缓气候变暖的措施之一。据2007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该市活立木蓄积量为1764058.31立方米,根据上面公式计算,苏州森林共固定 CO2量为3228226.71吨,制造氧气 2857774.46 吨。
“十一五”期间,苏州市林业建设总资金达145.3亿元,占全市林业总投入的86.9%。市、县各级林业部门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植被恢复,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增加森林固碳量,林业部门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支撑工作,加大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建设,积极开展森林服务功能评估和相关研究工作,为苏州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3.3 林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力所在
大力发展林业有利于苏州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苏州产业的转型升级,摆脱依赖传统能源的局面。
首先木材、钢铁、水泥是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世界公认的三大传统原材料。和钢材、水泥相比,木材是世界公认的一种生态环境材料,木材具有存贮碳的作用,木材的形成过程是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固碳并释放O2的过程,而相同体积的钢材生产过程中释放出来约5000kg二氧化碳,水泥释放出来约2500kg二氧化碳[5]。木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和能源消耗远小于其他两种材料,用木材代替钢材和水泥,可以减少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对苏州发展低碳经济意义十分重大。
其次森林是一种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战略性能源资源,而且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的特点。林木的果实或籽可以提炼柴油,木质纤维可以燃烧发电。
3.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苏州低碳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
该市林改工作坚持苏州特色,充分尊重民意,科学制订方案,落实有效举措,分类指导、精心组织、稳步推进。此次林权制度改革后,苏州林地承包经营权延长至70年,明确了林地、林木权属关系,35万多名林农的合法权益从法律上得到了完全的确认和保护。还把长期以来由集体管护的山林全部折合成股份,分给每个农民,全市有一万多位农民由此获取了长期、稳定的收益。
苏州林业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林农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有效地促进了苏州生态文明建设。
随着苏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和林业建设的推进,苏州的森林面积和森林质量将大幅度提高,木材价格、林产品价格也将提升,必将为苏州碳汇工作和低碳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
4 苏州林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4.1 造林潜力小
苏州是典型的平原少林地区,有42.5%的面积是水域,而丘陵只有2.7%,而且通过前几年大刀阔斧的造林绿化,加上经济社会的飞跃发展,尤其是随着城乡一体化不断推进,大量农村林地、绿地被损坏,不仅减少了林地、绿地面积,而且打击了植树造林的积极性。目前,苏州可造林林地极其有限,造林潜力小,造林难度越来越大。
4.2 人均资源总量不足
据统计,截止2010年底,苏州全市户籍总人口637.66万人,比上年增加4.37万人,苏州人均森林面积为0.016公顷,人均森林蓄积0.277立方米,而2009年底我国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苏州人均森林面积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再加上苏州外来人口众多,环境压力愈演愈烈。
4.3 森林质量不高
目前,该市森林按林龄来看主要以幼龄林为主,森林结构简单,成材、出材树种偏少,其中幼龄林占 72% 中龄林占 20%,成熟林占8%,森林蓄积量平均为每公顷40.5立方米,比我国森林平均蓄积量一半都不到,森林蓄积量明显偏低,林地生产力水平低下。同时部分林地没有真正做到宜林则林、宜花则花、宜果则果,林地利用率不高。
4.4 树种搭配不合理
从树种来看,目前,全市造林绿化树种单一,以香樟为例,在每年全市造林绿化树种中占到50%左右,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搭配不合理,色彩较为单调,树种不够丰实,缺少季相变化,林地、绿地生态效能和景观效果需要有明显提升。
5 苏州林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5.1 建设“低碳苏州”,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以建设“低碳苏州”为契机,建设一批有利于身心健康、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的林区。建设水绿相融的森林、湿地生态体系,确保林业生态系统明显优化。以绿化示范村、厂区、居住区绿化及生态小游园建设为重点,加快美化村镇环境。同时,也要大力提倡苏州企事业单位等进行植树造林,从而起到美化环境、改善苏州生态的作用。
另一方面,鉴于2007年7月,国家林业局、中国绿化基金会及相关企业已经发起成立了中国绿色碳基金,建议由苏州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建立中国绿色碳基金苏州专项,进入该基金的资金主要用于开展以增加碳汇为目的的植树造林等相关工作,为企业提供自愿减排的平台,也为林业提供了生态效益市场化的机会,企业通过该项基金投资造林以较低的成本获取二氧化碳排放权,提前储备碳信用。建立中国绿色碳基金苏州专项可以树立起苏州推动低碳经济的卓有成效的形象,并利用这一机会在全市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宣传,让大家充分认识这将是一项具有前瞻性而又切实可行的举措。
5.2 建设“绿色苏州”,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
高度重视造林绿化工作,迅速掀起新一轮绿化建设高潮,使全市森林资源总量继续增长,力争“十二五”期间新增林地、绿地 30万亩,陆地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7%以上,2011年确保新增林地、绿地8万亩。
“绿色苏州”作为一项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在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效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在城乡规划建设中要尽量能多种树、多种乔木树种,解决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污染、噪音、粉尘、热岛效应等问题。在提高林业生态功能的同时,统筹兼顾绿化的景观功能,使生态与景观功能打造完美结合,实现村庄像公园、小区像园林、家前屋后是花园的目标。在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要保存良好的特色乡村文化形态,丰富城乡一体化发展文化内涵。
5.3 建设“品牌苏州”,提升产业竞争力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历来是闻名遐迩的旅游重点城市,在低碳林业建设发展中,生态林业、旅游林业是重点。加快林业产业规模化、特色化、高效化、生态化、休闲化发展,提高水平,打响苏州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强宣传推广,实施品牌战略,创新营销模式,提升苏州地方特色旅游的知名度,同时要加强产业深度开发,加快形成一批果茶采摘、创意花卉等休闲观光基地,促进生产、加工、观光旅游产业有机融合,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目前,苏州碧螺春茶、白沙枇杷、细蒂杨梅、剑门绿茶等传统品种享誉海内外,欧亚种葡萄、翠冠梨、水蜜桃等新品脱颖而出,林果产业繁荣昌盛,大大提升了苏州林业产业竞争力。
在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同时,也要确保森林资源质量的提高。各级部门要认真落实《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全面启动市、县两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切实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6 结 语
苏州发展低碳经济是趋势也是必要手段。通过林业措施发展低碳经济,成本低、综合效益好,而且林业措施是安全的,是真正在吸碳和减排。大力发展林业可以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苏州林业的目标是建设“低碳苏州”、“绿色苏州”、“品牌苏州”,首先要做好规划,提供落实空间。在对“十一五”林业发展分析总结和对目前森林资源效益评估的基础上,做好“十二五”林业专项规划,在生态补偿区域落实碳汇林布局。其次是加强宣传,营造社会氛围。全面开展面向社会大众的林业固碳释氧方面的宣传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三是开展科研,强化技术支撑。加大林业科学研究投入,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建立难点攻关与日常监测并重的科学研究体系,提高林业管理的科技含量。各部门同心协力,大力发展林业,推进苏州低碳经济建设,争取把苏州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的最佳宜居城市。
[1] 邢喜云. 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33(4):25-26.
[2] 袁金鸿,李怒云. 发展碳汇林业正当时[J].中国林业产业,2010,10:36-38.
[3] 贾治邦.全面发展林业助推低碳经济发展[J].经济,2010,3:18-19.
[4] 宁久丽.大力发展林业创建低碳经济[N].廊坊日报,2010,6.
[5] 陈科灶.关于发展林业低碳经济的几点思考[Z].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2010,11.